• 沒有找到結果。

1.1 研究緣起

一直以來,土地資源利用政策備受關注,特別是西部沿海地區大量 開發,為台灣帶來可觀收益的同時,對環境之衝擊亦相當顯著。近年來 各界逐漸體認到土地開發規劃的重要性,由九十一年二月十九日函送行 政院審查之「國土綜合發展計畫法草案」可見一斑,文中提及為確保國 土資源永續利用,促進區域均衡發展,縮小城鄉差距,改善生活環境品 質,健全經濟發展,增進公共福利,參酌先進國家之經驗與作法,擬具

「國土綜合發展計畫法」草案,將目前國土規劃體系調整為國土綜合發 展計畫及直轄市、縣(市)綜合發展計畫,並將區域計畫內容納入上述國土 綜合發展計畫中;此外為進一步落實土地開發與管理,建立土地開發許 可,並以總量管制落實成長管理;各部門計畫包括交通、環保、產業、

觀光遊憩、水資源乃至於農地利用與釋出等。土地利用均可由各目的事 業主管機關依據國土綜合發展計畫及直轄市、縣(市)綜合發展計畫積 極指導與協調;為保護自然資源、維護自然景觀與文化資產、防治天然 災害、確保國防及居住安全等,指定限制開發地區,限制一定開發利用 或建築行為,以兼顧國土開發建設與保育利用均衡之目標。由於土地資 源規劃不只涉及該地區對土地開發的需求,同時也面臨因不當利用而產 生的環境衝擊,如何在利害得失中尋求平衡點,實為當今之重要課題。

近年來由於人類經濟活動蓬勃發展,導致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增 加,造成地球環境全球暖化及生態系統失衡。為減緩人類活動所排放溫

室氣體所造成氣候的變遷,聯合國於一九九二年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 綱 要 公 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對「人為溫室氣體」排放做出全球性防制協議。再者,於 1997 年 公 約 第 三 次 締 約 國 會 議 中 召 開 簽 署 「 京 都 議 定 書 (Kyoto Protocol)」, 在「京都議定書」中明確規範工業國家對溫室氣體減量所應 負責的目標是四年內(到 2008 年至 2012 年),必須使六種溫室氣體之排放 總量與 1990 年相比至少削減 5.2%,因此各國應積極進行溫室氣體減量 及防制等相關工作。雖然我國並未屬於聯合國之會員,無法簽署京都議 定書,但基於環境保護、提升國家競爭力及提供產業、能源之調適期等 因素,避免國際間之制裁,仍應積極進行減量相關規劃。

1.2 研究動機與目的

近幾年,由於全球生態環境異常造成各式各樣自然現象,暖化議題 備受國際間人士正視之,於是溫室氣體減量工作成為各國政治的首要課 題。對於我國而言,雖無法直接參與並簽署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與 京都議定書,但為避免影響國家整體發展及國際間經濟制裁,推行二氧 化碳減量政策實為刻不容緩的工作。

從1990年至今,台灣全國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大幅增加121 %,國內 溫室氣體排放量佔全球總量近1 %,是世界第22位,2003年人均排放量為 11.10(噸/年/人),2005年人均排放量卻上升至12.52(噸/年/人),如表1.1所 示。而高雄市總體排放量即佔台灣五分之一。高雄縣市是台灣主要的傳 統工業重鎮,包含了相當多且大型產業如石化、水泥、鋼鐵、造紙、紡

織等高耗能產業,因此二氧化碳排放量總是居高不下。扮演台灣主要工 業發展的主角之一,創造和帶動台灣經濟成長的同時,長期以來卻也是 台灣溫室氣體排放量最高的城市,高雄市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為26.36(噸 /年/人),高雄縣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為15.32(噸/年/人),遠超過台灣 12.52( 噸 / 年 / 人 ) 、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國家的10.96(噸/年/人)以及全球平均3.89(噸/年/人),

如表1.1所示,根據資料顯示,高雄縣市二氧化碳排放量幾乎高居世界城 市之冠。

「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第一條提到:為減緩全球氣候變遷,降低 溫室氣體排放,善盡共同保護地球環境之責任,並確保國家永續發展。

有鑑於此,為表達我國因應京都議定書之立場及作為,並善盡地球村一 員之責任,應積極配合採取溫室氣體減量工作。

表 1.1 高雄縣市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與國際排放量之比較 年份 2005 年 2005 年 2005 年 2002 年 2002 年 國家(城市) 高雄市 高雄縣 台灣 OECD 國家 全球

(噸/年/人) 26.36 15.32 12.52 10.96 3.89 資料來源:95 年高雄市因應全球氣候變遷行動策略規劃計劃

而目前世界各國因應二氧化碳減量所採取的措施不外乎推動節約能 源、提高能源轉換及使用效率、推廣再生能源利用、減少高耗能產業、

研發二氧化碳減量技術等,但甚少提及藉助土地利用之規劃,控制二氧

現階段卻多集中於水體汙染、土壤之沖刷或逕流之集中等問題之探討,

對二氧化碳排放之影響卻極少論及。然土地利用之規劃不只是與該地區 對土地開發之需求有關外,同時可能面臨環境衝擊,因此要達到兩者平 衡,實在是值得探討深究的課題。

本研究將透過土地資源利用之最佳化分析達成區域 CO2 削減之目 標,將是同時兼顧區域發展與環境保育雙重目標的方法, 本研究將透過 土地規劃的方式結合最佳化分析與地理資訊系統技術,以土地利用效益 為最大目標並考量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限制,探討區域土地開發帶來經濟 收益與環境衝擊,提供土地規劃控制二氧化排放之策略供決策之參考,

以使土地利用朝永續發展之目標邁進。

1.3 研究架構與流程

本研究旨在透過土地利用規劃策略,以控制區域二氧化碳之排放,

主要內容為:首先蒐集研究範圍內的各種土地利用型態之收益、面積、

及二氧化碳排放量等相關資料,其次針對國內外土地規劃及二氧化碳減 量相關研究文獻資料進行探討,以提供最佳化模式建立及減量方法之設 定與研擬,而後利用所蒐集之相關資料進行建模,並透過地理資訊系統 輔助規劃以研擬二氧化碳減量方案,由本研究所建立最佳化模式進行各 方案分析,求得最佳土地規劃利用策略,若分析結果符合規劃目標,最 後依據各項情境分析結果,提出本研究的結論與建議,以供相關單位參 考。詳細流程,如圖1.1 所示。

文獻回顧

資料蒐集整理 確立研究方法

最佳化模式建 立與分析

決策準則 基礎圖層 網格化 土地利用現況

符合

不符合

設定規劃目標 設定限制條件 自然環境特性 CO2資料

結論與建議 研究目標確立

圖1.1 研究流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