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共分為四小節。第一節介紹研究背景,第二節描述研究動機,第三節說 明研究目的,最後在第四節闡述本研究的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

受到無線技術發展的影響,行動學習(M-learning)己經逐漸走進人們的生 活之中,學制內的教學可以運用此一新式科技協助學習,擴展學習內容,延伸學 習效益。在這個眾所矚目的學習發展過程中,學習者可以透過行動載具或手持裝 置來達成學習目的(溫嘉榮、陳嘉斌、莊明廣、郭勝煌,2011)。近年來,行動裝 置(Mobile device)極為盛行,它結合了各種多媒體的功能且具有高機動性,促 使行動學習迅速崛起。行動裝置無所不在相對的學習也將無所不在,因此,我們 擁有了不同於傳統學習的學習方式(郭玨伶,2012;莊謙本,2012;

Cheng,Hwang,Wu,Shadiev & Xie,2010)。行動裝置與無線技術的結合,使學習內 容能有效的展示在各種設備上,例如:PDA、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和 iPad,以 適應不同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目標(張阜民、王秀郎、林意凡、高勝助,2013;

Mohammad,Zaina & Jehad,2012)。而行動學習適合用於零碎且短暫的學習之中,

使用對象相當廣泛,可以是無法參加一般定期性課程的商務人士,也可以是在學 的學生(謝東澄,2011)。

行動裝置技術的進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隨處可見。許多研究認為,行 動學習的教學與學習環境的整合是很重要的(劉擎華,2011;Jeng,Wu,Huang,Tan

& Yang,2010)。行動學習透過情境感知(Context-Aware)的技術,感應學習者所 處的位置與週遭環境的資訊,提供適當的學習內容,將學習從教室延伸到戶外,

創造真實的學習環境,實踐了行動學習(李晏榕,2010)。行動學習結合了因智慧 型手機迅速竄起的 QR Code,將 QR Code 作為學習者的學習材料,利用行動裝置 進行 QR Code 掃描,從中即時得到所需的學習資訊(Bruno Neal,2012),而透過 GPS 的結合,建立了情境感知的學習環境,根據學習者所處的時間與空間給予正

2

確的資訊,使學習者可以更容易的融入學習之中(徐琮凱,2010)。行動學習跳脫 傳統的課堂學習,是一種新的學習方法,而與情境感知結合是一種創新的學習方 法,增強了學習者的學習意象(Wu,Sung,Huang & Yang,2010)。

目前行動學習的概念已經被多種學科所採用,從相關研究可以得知,行動學 習的確是能夠帶來過往傳統教學所無法企及的成效,並且激發學習者在過程中主 動求知的慾望(謝東澄,2011)。較多的研究將行動學習套用在智慧型手機和 GPS 全球定位系統中,進行英語相關學習,希望能改善學習者在英語學習上所遇到的 困境(蔡偉興,2011)。對於學習者來說,知識的獲取是相當重要的,行動學習給 予一個適性化的學習環境,配合著學習者的時間與空間(Shanmugapriya &

Tamilarasi,2012)。運用於教育之中,行動學習的靈活性、機動性、訪問性,有 助於學習者整體學習的積極性(Fuegen,2012)。由於,行動學習強調學習是發生 在與我們貼近的日常生活,因此,為了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表現,行動學習在學習 者的認知負荷上需多做考慮(Shih,Tseng,Yang,Lin & Liang,2012)。

目前學習華語文的熱潮正如火如荼的席捲著全球,學習華語文作為第二語言 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願意到使用華語文的國家經商、旅 遊、留學(張佳琪,2012;賴舒庭,2010)。近年來,台灣的外籍學生人數急遽增 加,華語文的學習除了專業的課程之外,也是外籍學生在台灣生活的重要一環,

不但能幫助他們解決日常生活中的語言困難,也可以讓他們藉由學習華語文了解 台灣的文化(李豫,2011)。而有關於外籍學生說華語文,除了極為少數的人幾乎 沒有母語口音之外,大部分的人聽起來都還是或多或少的腔調不完整,總是那麼 的不自然。站在華語教學的立場,我們應該設法來改善這種現象(蔡淑芬,2011)。

隨著科技發展的趨勢,豐富的多媒體發揮了各種功效,給予我們與語言學習 上溝通的橋樑(Jong,Specht & Koper,2010),透過科技的應用讓華語文學習的管 道增加了多元性與方便性,不但帶給了華語文學習者更廣闊的學習視野,也能夠 藉由科技所提供的人際互動、人文參與,而主動建構自己的學習經驗(林麗娟,

3

2011)。行動學習的持續性、開放性,其融入語言學習之中,讓學習者感受到真 實的學習體驗(Wong,Chin,Tan & Liu,2010)。學習華語文或許是為了更深入瞭解 台灣的文化內涵,也或許是希望能夠與華人有更進一步的接觸與交流,不論動機 為何,學習華語文的主要目的不外乎都是在培養個人的第二語言能力。因此,蘊 含日常生活、文化情境的華語文學習內容,將會成為重要的學習指標(劉麗玉,

201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行動學習是以建構的、合作的、學習者為中心,在任何時間、地點、設備 皆可能發生的學習,因此,此一時空開放的環境建置,是目前行動學習所面臨到 的挑戰。行動學習的領域在應用上範圍相當的廣泛(溫嘉榮、陳嘉斌、莊明廣、

郭勝煌,2011),其中,具有情境感知需求的行動學習案例更加能夠反應出教與 學的活動情境與環境變化(郭玨伶,2012)。在語言教學的領域裡,行動學習雖然 也有不少的應用,但是大多為英語、日語等語種的學習,有關於華語文的學習至 今仍然不夠完善(謝東澄,2011)。

目前行動裝置在教學的應用上,一般都是利用現有的無線網路和寬頻技術,

結合筆記型電腦、Table PC、PDA、iPad、智慧型手機等設備(莊謙本,2012)。

而利用新的行動科技和根據學習情境進行設計的學習教材或平台,將會大幅降低 學習者的學習門檻,能夠更方便的蒐集、查詢、統整學習內容(張阜民、王秀郎、

林意凡、高勝助,2013)。本研究嘗試探討將 QR Code 掃描載入技術以及 GPS 全 球定位系統技術納入行動學習之中,以發展出新的華語文學習模式,期盼能夠藉 此突破有形的教室環境,塑造新的華語文學習形態與環境。

針對上述陳述,本研究動機歸納如下:

一、將行動學習融入於華語文學習之中,跳脫過去傳統華語文學習的方式,使用 英語介面的系統學習華語文,給予華語文學習者一個能夠隨時隨地學習的環 境,提供適切、適性的學習。

4

二、創新目前行動學習的模式,將 QR Code 掃描技術以及 GPS 定位技術融入於行 動學習之中,更進一步實現無所不在的學習。

三、建置一個運用英語介面學習華語文的情境感知學習系統,期盼華語文學習者 透過本研究所建置之華語文情境感知學習系統,提升華語文之學習成效,進 而達到自我學習的需求。

第三節、 研究目的

行動裝置的普及讓行動學習有了更多的突破與創新,使得科技在教育上的 應用發生了質與量的變化。本研究提出建置一個運用英語介面學習華語文的學習 系統,將 QR Code 掃描載入技術以及 GPS 全球定位系統技術與華語文學習結合,

提升華語文學習的變化性、即時性,以行動學習為主要學習概念,配合華語文的 學習理論,並且針對行動學習的特性以及限制進行分析。期望學習者透過此華語 文情境感知學習系統在日常生活之中隨時隨地進行華語文的學習、練習,豐富華 語文的基礎認識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口說能力,同時也能滿足學習者對於自我學習 的需求。

本研究目的分別敘述如下:

一、建置一個運用英語介面學習華語文的學習系統。將華語文與情境感知技術結 合,以 QR Code 及 GPS 為主要學習媒介,提供認識華語字彙、華語字彙即時 發音、華語文對話練習之功能,給予一個擁有生活化之學習環境。

二、透過華語文情境感知學習系統,探討情境感知學習與傳統式學習對於學習者 學習華語文之學習成效。

三、瞭解華語文學習者使用了本研究之華語文情境感知學習系統後,對於此學習 系統的接受程度。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礙於研究時間、經費、人力、物力、以及研究者本身之能力,因此無 法做全面性的探討,其研究範圍與限制如下:

一、本研究以台中市某大學華語文中心之外籍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所得之結 果,並不適合推論至所有之外籍學生。

二、有關於華語文學習之教材眾多且範圍由淺入深極為廣泛,為了配合本研究,

故僅選取日常生活用語來作為本研究之學習教材。實驗範圍侷限於日常生活 用語之華語文學習,不適合推論至其他階段或科目。

三、有關於華語文學習者之學習範圍,研究範圍限制於台中市某大學內,不適合 推論至其他地區。

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