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3D 繪圖教學對於學生空間能力之影響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3D 繪圖教學對於學生空間能力之影響

本節主要是探討接受傳統講述教學之對照組學生及 3D 繪圖教學的 實驗組學生,經過實驗處理後觀察兩組學生空間能力表現否有差異。兩 組學生經歷八週的實驗處理,對照組與實驗組學生分別完成了工程圖學 之繪圖作業練習與 3D 繪圖軟體操作練習並且皆完成學生自己的創意音 樂盒作品設計圖,然後學生再依其創意音樂盒設計圖,將創意音樂盒動 手實作將作品產出。

對照組與實驗組學在接受實驗處理之前,與完成實驗處理之後,分 別接受空間能力量表的施測。以了解學生在經過實驗處理之後,3D 繪圖 教學對學生空間能力的提升是否有顯著影響。為避免學生起點行為影響 實驗結果,分析時以學生的「空間能力測驗前測成績」為共變數,進行 單因子共變數分析,以α= .05 顯著水準考驗兩組學生,讓兩組學生分別 在接受不同實驗教學後,觀察學生空間能力是否有顯著的提升。

本次研究參與的樣本數對照組為 105 人、實驗組為 110 人,共 215 人,最多可獲得 215 份樣本。經過空間能力測驗前後測,剔除流失及無 效樣本,最後所蒐集到可用之樣本對照組為 84 份、實驗組為 89 份,共 173 份。問巻回收率為 80%。空間能力測驗之描述性統計表,如表 4-1。

57

表 4-1 空間能力測驗之描述性統計表

項目 對照組(n=84) 實驗組(n=89)

空間能力 總量表

前測 後測 後測調整

後平均數 前測 後測 後測調整 後平均數 平均數 29.82 30.74 31.296 30.81 34.47 34.102 標準差 7.401 7.706 7.375 6.907

在進行空間能力測驗單因子共變數分析之前,先針對對照組與實驗 組的空間能力測驗前測成績進行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結果發現空 間能力測驗之 F 值統計量未達顯著水準(F=.722,P=.337>.05),符合組 內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表示可以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如表 4-2。

表 4-2 空間能力測驗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p 組別 * 前總分 15.229 1 15.229 .722 .337

誤差 3565.493 169

因符合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所以可以接著使用單因子共變數 分析方法進行兩組學生之空間能力測驗後測成績差異性考驗。由共變數 分析摘要表得知,在排除空間能力測驗前測的影響效果後,兩種不同教 學方式對學生空間能力的提升具有顯著之影響(F=16.79,P=.001<.05),

2 等於.086,表示不同組別可以解釋空間能力測驗 8.6%的變異量,如表

4-3。經事後比較得知,實驗組(M=34.102)優於對照組(M=31.296), 如表 4-3、表 4-1。

58

59

係數同質性考驗,結果發現立體旋轉空間定位能力測驗之 F 值統計量未 達顯著水準(F=.016,P=.898>.05),符合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表 示可以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如表 4-5。

表 4-5 立體旋轉空間定位能力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p 組別 * 前總分 .038 1 .038 .016 .898

誤差 390.335 169

單因子共變數分析結果具有顯著差異(F=4.817,P=.03)。亦即兩種 不同教學方式對學生的立體旋轉空間定位能力的提升具有顯著影響,2 等於 0.028,表示不同組別可以解釋立體旋轉空間定位能力測驗 2.8%的 變異量,如表 4-6。經事後比較得知,實驗組(M=9.003)優於對照組

(M=8.497),如表 4-6、表 4-4。

表 4-6 立體旋轉空間定位能力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值 p

²

事後比較 組間 11.06 1 11.06 4.817* .03 .028 實驗組>

對照組 組內

(誤差) 390.37 170 2.296 總和 13773.0 176

*P<.05

60

單因子共變數分析結果具有顯著差異(F=11.876,P=.001)。亦即兩 種不同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平面旋轉空間定位能力具有顯著影響,2 等 於.065,表示不同組別可以解釋平面旋轉空間定位能力測驗 6.5%的變異 量,如表 4-9。經事後比較得知,實驗組(M=10.846)優於對照組(M=9.819), 如表 4-9、表 4-7。

61

62

表 4-11 圖形對應空間視覺能力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p 組別 * 前總分 4.702 1 4.702 2.646 .106

誤差 30.381 169

經單因子共變數分析結果具有顯著影響(F=4.362,P=.038)。亦即兩 種不同教學方式對學生圖形對應空間視覺能力提升具有顯著影響,

2 等

於.025,表示不同組別可以解釋圖形對應空間視覺能力測驗 2.5%的變異 量,如表 4-12。經事後比較得知,實驗組(M=5.752)優於對照組(M=5.327), 如表 4-12、表 4-10。

表 4-12 圖形對應空間視覺能力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值 p

²

事後比較 組間 7.828 1 7.828 4.362* .038 .025 實驗組>

對照組 組內

(誤差) 305.08 170 1.795 總和 5777.0 173

*P<.05

63

單因子共變數分析結果具有顯著差異(F=7.285,P=.01)。亦即兩種 教學方式對學生的表面相交線空間感觀能力具有顯著影響,2 等於.041,

表示不同組別可以解釋表面相交線形成空間感觀能力測驗 4.1%的變異 量,如表 4-15。經事後比較得知,實驗組(M=8.573)優於對照組(M=7.583), 如表 4-15、表 4-13。

64

表 4-15 表面相交線形成空間感觀能力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值 p

² 事後比較

組間 42.086 1 42.086 7.258** .01 .041 實驗組>

對照組 組內

(誤差) 985.802 170 5.799 總和 13273.0 173

**P<.01

綜上所述,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學生在「空間能力量表」測驗的 表現,排除前測的影響效果後,實驗組學生的空間能力測驗總成績顯 著高於對照組學生。以空間能力四個分量表來看,實驗組之立體旋轉 空間定位能力、平面旋轉空間定位能力、圖形對應空間視覺能力、表 面相交線空間感觀能力之成績皆顯著高於對照組。研究假設 1-1、1-2、

1-3、1-4 獲得支持。茲將兩組的「空間能力總量表」、「立體旋轉空間定 位能力」、「平面旋轉空間定位能力」、「圖形對應空間視覺能力」、「表 面相交線空間感觀能力」後測成績調整平均數做成比較圖,如圖 4-1。

65

圖 4-1 兩組學生「空間能力測驗」後測調整後平均數比較圖

66 表徵能力測驗之 F 值統計量未達顯著水準(F=.242,P=.624>.05),符合 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表示可以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如表 4-1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