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 西方社會與我國纖瘦理想體型的演變

我國纖瘦體型的趨勢主要是受媒體大量傳播西方社會的纖瘦理想 體型,與我國瘦身美體工業行銷成功所致。因此,將從西方纖瘦理想 體型的形成與我國瘦身美體工業來探討我國纖瘦理想體型的形成。

(一)西方社會纖瘦理想體型的形成與影響

在人類歷史上,不同年代與不同地區,喜歡的理想體型都不一樣。

回顧西方社會的歷史,女性理想的體型是依照特定時期社會期望的審 美標準而改變(Mazur, 1986)。Grogan(2001)認為女性的身材要苗 條才是理想,基本上是一種歷史演進的產物。在過去的西方社會,由 於醫學不發達、嬰兒死亡率高,婦女是否能「多產」便成為繁衍後代 的重要關鍵,因此在十四到十七世紀代表多產的豐腴體型便成為女性 應具備的理想體型(黎士鳴,2001)。在十九世紀,醫學上長足的進 步讓人類免除傳宗接代的隱憂,於是乎苗條取代了豐腴,對於女性的 要求也由「生育」走向「性感」,因此,在十九世紀的理想體型變為 像沙漏,強調曲線的性感體型(Garmer et al., 1980;Silverstien, Perdue, Peterson, & Kelly, 1986)。有關纖瘦的趨勢是二十世紀才出現的現象,

此潮流是開始於1920年代,此時開始使用照片在媒體雜誌中進行廣告 宣傳,以實體方式呈現出女性應有的模樣,此時纖瘦的體型開始出現 在媒體雜誌中,1960、70 年代風靡一時的英國模特兒崔姬(Twiggy),

瘦骨如柴的牙籤身材立即成為美的新標準(陳佳芬,2001)。在歐美 各種減肥的書籍成為坊間的暢銷書,再加上當時流行的嬉痞風,中性、

不帶女性色彩的體態成為潮流。時尚的線條也呼應了這個風潮,嬉痞 裝、牛仔褲、熱褲、迷你裙的流行,都不再刻意強調女性化、凹凸有 致的身材(陳佳芬,2001;趙景雲,2005)。漸漸的,纖瘦苗條開始

變成自由、不受拘束、年輕的象徵,這樣的標準身材漸漸被各階層所 接納,「苗條就是美」的標準更是成了主要的趨勢(黎士鳴,2001)。

尤其在現今西方社會纖瘦幾乎變成「美」的同義詞(Striegel-Moore, McAvay, & Rodin, 1986;Thompson, 1990)。Papini(1987)在其研究中 也發現,這十年來代表外表吸引力的體型朝向更纖瘦的標準改變。

而台灣在早期農業社會時,認為女人肥胖才算是美,稱豐腴的女 性為「福態」;相反地,瘦不但不是美,而且是體弱、沒有生育力、疾 病的象徵(莊文芳,1997)。從1960年代台灣進入資本主義工業化之 後,女性受到「全球化文化機制」(廣告、傳播媒體、化妝品工業)的壓 迫,深受西方社會以「瘦即是美」的影響(Chapkis, 1998),開始崇尚

西方媒體中「纖瘦」的美女標準,「纖瘦」逐漸成為女性理想的體型

(吳家翔,1997;吳炫政,2006;林淑蓉,1999;林芳玫,2005;邱 麗珍,2001;高木蘭,1997;陳儒修,1994)。Wolf(1991)也指出 理想體型其實受社會文化觀念的影響很大,由於媒體影像的大量呈 現,也強化社會理想的體型。而所謂的媒體影像指在傳播媒介中呈現 的一些身體的影像,例如廣告明星、偶像、模特兒、產品代言人、電 視電影演員等在媒體上所呈現的影像。Segal(1997)的研究探討女性 雜誌中纖瘦體型模特兒為產品代言人的影響,結果發現廣告商常使用 能突顯其產品特色與符合產品形象的代言人,將模特兒融合在印刷廣 告中,並透過代言人吸引力的訴求,召喚女性讀者認同成為纖瘦群體 的一員。

(二)我國瘦身美體工業成功行銷纖瘦理想體型

十九世紀末也是科學突飛猛進的時代,人類進入工業革命,機器 取代了人力與勞動操作,加上糧食供應穩定,肥胖的人口愈來愈多。

醫學界證實體重過重與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膽結石等疾病有密 不可分的關聯。肥胖不再只是「美醜」的問題,而是現代人健康的大 敵,保持「理想體重」成為避免疾病、維持健康的根本(吳健綾,2007;

宗明,2003)。社會大眾也開始的高度重視肥胖這項議題。相對於健

康,疾病是偏差的象徵;在「健康是個體的責任」這個觀念下,肥胖 者(包括男性與女性)被認為缺乏控制飲食與持續運動的意志力,是 自我身體管理的失敗者(吳健綾,2007;陳儒修、高玉芳,1994)。

在肥胖為全民公敵的情況下,社會文化開始要求女性的體型要纖瘦(黎 士鳴,2001)。這種對人體理想狀態的要求,除了樹立醫學界監控、

矯治個人身體與健康管理的專業權威之外,國內許多研究更指出,台 灣現今無所不在的美體瘦身廣告也同樣的擅自訂定一套比醫學標準更 嚴苛、更纖瘦的身材標準,使得大部份女性都不符合這套標準,而必 須接受瘦身中心的改造,女性身體自主權及管理權已由自身轉移至美 體工業下的制度與專家,美容美體工業因此坐擁廣大的商業市場(吳 家翔,1997;吳健綾,2007;林芳玫,2005;邱麗珍,2001;高木蘭,

1997;陳儒修、高玉芳,1994)。

張錦華(1995)對於瘦身美體工業的研究發現,國內瘦身美體工業真 正受到廣泛注意是在1993 年,也就是群亨集團投入巨額廣告開始,並 掀起整個瘦身美容消費市場狂潮,而瘦身美容工業的規模也愈形擴 張,形塑出台灣的瘦身文化。1994 年廣告商品排行榜中,年廣告量前 兩名的品牌竟然都是瘦身美體公司,瘦身美體公司在1995、1996 的廣 告量高居各類產品之冠,1995 年的瘦身美體公司的廣告金額總支出大

約是新台幣23 億 (紅木,1995)。瘦身廣告常常強調「瘦即是美」,並 將擁有纖瘦理想體型的女性與「有吸引力」、「快樂」、「成功」以及

「擁有幸福人生」的形象連結;相反的,體型肥胖者總是被和負面的 刻板印象連結,如「缺乏吸引力」、「不快樂」、「缺乏自信」、「懶 惰」。媒體對女性身體形象的描述,不僅反應更強化了身體外觀在女性 生活中的重要性(Henderson-King, 1997)。許多研究指出,由於媒體 與社會文化強調女性身體的重要,讓女性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很容易納 入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認為唯瘦為美,對自己的身體抱持了一個「苗 條才迷人」的信念(Botta, 1999;Brand & Hong, 1997;Rosenblum &

Lewis, 1999)。張錦華(2000)亦指出,在大眾媒體強勢的曝光率會 形成風行草偃的社會流行壓力,前幾年的瘦身廣告已成功地證明了這 個過程和效果,大量的瘦身廣告可能已經影響了社會崇尚「纖瘦體型」

的偏差。許多學者也指出,現代美容工業的廣告所呈現的女性形象掩 蓋了標準化形象對於個人制約的暴政,雖然個人有追求她所想的身體 外貌,但大家最後還是都以「纖瘦理想體型」為努力目標(Bordo, 1991;

Dellinger & Williams, 1997)。

二. 纖瘦理想體型內化的定義

所謂內化是指在人格的發展過程中,綜合別人的意見、外在標準

和價值觀念,最後形成自己價值體系的內在心理歷程。人格發展的過 程都是先由外化而後內化,例如學前兒童判斷是非時,時常用「媽媽 說的」作根據,小學兒童則以「老師說的」為根據,這些都是外化的 階段。等到個體成長之後,他會說「我認為那是對的」,那就代表他的 人格發展已臻於內化的階段(張春興,1996)。而纖瘦理想體型內化的定

義為個體認知上接受社會認為「瘦即是美」的標準,進一步內化成為 自己的個人價值觀,並致力於達到纖瘦體型的程度(Thompson et al., 1999)。本研究依據 Thompson et al.(1999)的定義,將纖瘦理想體型定

義為:「個體將社會定義的纖瘦理想體型及其代表的價值觀內化為自己 的信念。」

三.纖瘦理想體型內化與身體不滿意之相關研究

青少女將纖瘦的理想體型內化成為自己的價值觀後,纖瘦的理想 體型便成為青少女依循與檢視自我體型的標準。而青少女內化纖瘦理 想的程度越高者,越容易對自己的身體感到不滿意,因為她們對自己 的身體抱持了一個「苗條才迷人」的信念,故當她們感受到實際與理 想身材之間的差異時,易對自己的外表不滿意(Botta, 1999;Brand &

Hong, 1997;Heinberg, Thompson , & Stormer, 1995;Rosenblum & Lewis,

國外曾以大學女生(Chen, Gao , & Jackson, 2007;Heinberg, Thompson , & Stormer, 1995; Myers & Crowther, 2007;Stormer &

Thompson, 1996;Stice et al., 1994) 、國中女生(Keery, van den Berg, &

Thompson, 2004;Smolak, Levine, & Thompson, 2001)、國小女孩 (Cusumano & Thompson, 2000;Sands & Wardle, 2003)為對象進行橫斷性 研究,結果皆發現纖瘦理想體型的內化程度,能正向顯著預測身體不 滿意,即當受試者內化纖瘦理想體型的程度越高,其身體不滿意的程 度亦越高。

國外也有針對國中、高中女生進行縱貫性研究。Stice(2001)調查 231 名 9-10 年級女生,第一次調查女生纖瘦體型內化程度,並於 20 個 月後調查女生的身體不滿意程度; Stice and Whitenton(2002)調查 496

名國二和國三女生,第一次調查女生的纖瘦體型內化程度,並於一年 後調查女學生的身體不滿意程度; Jones(2004)針對 165 名(國一 88 名,高一77 名)女生進行研究,第一次調查女生的纖瘦體型內化程度,

並於一年後調查女學生的身體不滿意程度。上述研究結果皆發現,纖 瘦理想體型的內化程度,能正向顯著預測身體不滿意,即當受試者內 化纖瘦理想體型的程度越高,其身體不滿意的程度亦越高。

有學者以實驗介入來探討纖瘦理想體型對身體不滿意的影響。

Stice, Mazotti, Weibel, and Agras(2000)針對10名大學女生進行3次介 入,每次介入1小時。第一次介入團體討論纖瘦理想體型的定義與存在 原因、社會文化影響(家人、同儕、約會對象、媒體)及纖瘦理想體 型受益者。第二次介入團體討論個人追求纖瘦理想體型需付出的個人 代價(如健康、自尊)及社會代價、哪些公司從中獲利,並角色扮演 勸阻團體領導者不要追求纖瘦理想體型。第三次介入請受試者朗讀自 己撰寫的短文(追求纖瘦理想體型需付出的代價),團體討論如何對 抗纖瘦理想體型並進行角色扮演,提出避免追求纖瘦體型且接受自己

Stice, Mazotti, Weibel, and Agras(2000)針對10名大學女生進行3次介 入,每次介入1小時。第一次介入團體討論纖瘦理想體型的定義與存在 原因、社會文化影響(家人、同儕、約會對象、媒體)及纖瘦理想體 型受益者。第二次介入團體討論個人追求纖瘦理想體型需付出的個人 代價(如健康、自尊)及社會代價、哪些公司從中獲利,並角色扮演 勸阻團體領導者不要追求纖瘦理想體型。第三次介入請受試者朗讀自 己撰寫的短文(追求纖瘦理想體型需付出的代價),團體討論如何對 抗纖瘦理想體型並進行角色扮演,提出避免追求纖瘦體型且接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