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關於約翰 . 尼波穆克 . 胡麥爾

第一節 約翰.尼波穆克.胡麥爾的生平

第一章 關於約翰.尼波穆克.胡麥爾

第一節 約翰.尼波穆克.胡麥爾的生平 童年生活(1778-1792)

作 曲 家 兼 鋼 琴 家 約 翰

尼 波 穆 克

胡 麥 爾 (Johnann Nepomuk Hummel, 1778-1837) 1778 年 11 月 14 日生於普萊斯堡(Pressburg 現屬斯洛伐克共和國) ,3 其父親約翰

尼斯

胡麥爾(Johannes Hummel)為當時十分優秀的小提琴家及指揮,年輕時曾在維也納 接受良好的音樂教育,後與妻子瑪格莉特(Margarethe Hummel)共組家庭,生下唯一的孩

子約翰

尼波穆克

胡麥爾。

在胡麥爾出生後的 7 年間,由於父親擔任音樂總監的工作,曾舉家遷至布拉格 (Prague)、華特堡,4自幼年起,胡麥爾的音樂天份即展露無疑,4 歲開始學習小提琴、5 歲學習鋼琴與歌唱,7 歲時他已有相當不錯的鋼琴水準。隨著父親擔任維也納威登歌劇 院(Theater auf der Wieden)音樂總監,全家移居至維也納,在音樂之都他們遇見了當時事 業如日中天的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 ,父親向莫札特談起胡麥爾 的非凡天份,儘管莫札特是相當不情願收年輕學生的,依舊邀請他們至家中做客,在聽

6 寓,這段期間莫札特的父親雷歐波德(Johann Georg Leopold Mozart, 1719-1787)、兒子湯 馬士(Karl Thomas Mozart, 1784–1858)相繼逝世,胡麥爾只得離開莫札特的住處。此時,

父親覺得正是時機讓胡麥爾見見世面、拓展知名度,於是展開了為期 5 年的歐洲巡迴演 出,其中 4 年胡麥爾停留於倫敦,居住在克雷曼第 (Muzio Filippo Vincenzo Francesco

Saverio Clementi, 1752-1832)的住所,6也結識了日後對他影響甚大的海頓(Franz Joseph

Haydn, 1732-1809)。

重返維也納開啟音樂事業(1793-1811)

1793 年胡麥爾帶著高知名度回到維也納,繼續和海頓、薩里耶利(Antonio Salieri, 1750-1825)、阿爾布雷西茲貝格(Johann Georg Albrechtsberger,1736-1809)學習。人們不免 拿他和維也納當紅的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相較,雖然貝多芬年長胡 麥爾 8 歲,與維也納音樂圈的連結也較深,人們依舊肯定胡麥爾的實力,兩人皆為當時

5 九柱球(Kegelstatt)為保齡球的前身,以球沿著球道將木柱擊倒的遊戲,宗教革命之後九柱球在歐 洲、英國相當流行。

6 義裔英籍鋼琴家、作曲家、指揮家,同時也是出版商及鋼琴製造商,著有大量的鋼琴練習曲及奏 鳴曲,著重手指的技巧及力度控制,因此出版一系列的鋼琴教材,被稱為「鋼琴之父」。

7

維也納享有盛名的作曲家及炫技演奏家,不過在接下來的十年間胡麥爾顯少公開演出,

而是專注於創作及教授學生,偶爾受邀私人沙龍聚會的演出以維持生計。

和貝多芬截然不同,胡麥爾深知維也納是演奏及創作事業的最佳舞台,但為求穩定 收入來源,他並沒有花費太多時間為贊助者創作,而是選擇宮廷樂團和教學工作。1803 年透過亦師亦友的海頓引薦,一同為艾斯特哈奇(Esterházy)王子宮廷樂團服務,7並擔任 樂團首席,由於海頓身體健康因素,胡麥爾多次承接其創作與指揮工作,直到 1805 年,

婚姻與穩定生活(1812-1827)

就這樣胡麥爾再度回到維也納,1813 年胡麥爾與女高音伊麗莎白(Elisabeth Röckel, 1793-1883)結婚,伊莉莎白積極鼓勵胡麥爾繼續發展自己的演奏事業,重啟巡迴演出的 計畫。自幼長居在不同音樂家中、於各地巡迴演出中成長,胡麥爾的童年生活可說是處 在一種不穩定的狀態,筆者推測或許是體會過漂泊不定的成長歲月、與母親長期分離…

7艾斯特哈奇王子(Nicholas II, Prince Esterházy)為匈牙利貴族,效忠當時的奧匈帝國,其夏宮位於維 也納,喜愛音樂及藝術的艾斯特哈奇王子每年夏天皆居住於此。

8艾森斯塔特(Eisenstadt)為艾斯特哈奇家族的根據地。

8

等,心理的反向作用使他不斷追求、渴望給家庭穩定生活,於是胡麥爾決定再次尋覓宮 廷樂長的職位。

1819 年的威瑪(Weimar)掌權者卡爾

奧古斯(Karl August, 1757-1828)公爵,自幼深 受詩、文學、哲學、戲劇的薰陶,在位期間(1775-1828)相當著重文學藝術發展,讓威瑪 發展成為德國的文化知識重鎮,自然聚集了影響後世深遠的大文豪,例如:歌德(Johann

Wolfgang Goethe, 1749-1832)、席勒(Friedrich Schiller, 1759-1805)…等。胡麥爾在如此蓬 勃發展的時刻來到了威瑪,中間歷經在斯圖加特、符騰堡(Württemberg)宮廷的日子後,

第三度擔任宮廷樂長的職務,這份工作給予的報酬、每年春天的固定假期…等,提供家 庭過著舒適安穩的生活,也兼顧了他的巡迴演奏事業,胡麥爾家庭就此在威瑪安頓下來。

晚年生活(1828-1837)

1828 年卡爾

奧古斯大公過世,卡爾

弗里德利希(Karl Friedrich, 1783-1853)繼任,

其妻子瑪麗亞

帕弗洛娜 (Maria Pavlovna, 1786-1859)為胡麥爾的學生,9更加提升威瑪 地區對音樂的重視,使胡麥爾的地位更加鞏固,日益遠播的名聲也吸引不少想跟隨胡麥 爾學習的優秀青年音樂家。10

這年他的巡迴演奏到了柏林(Berlin)及華沙(Warsaw),在華沙他遇見了年輕的蕭邦

(Frédéric François Chopin, 1810-1849) ,日後對這位年輕音樂家的創作產生重要影響。

9 俄國女大公瑪麗亞

帕弗洛娜熱愛音樂,為俄羅斯帝國皇帝保羅一世(Pavel Petrovich, 1754-1801) 與符騰堡女大公瑪麗亞·費奧多羅芙娜(Maria Feodorovna, 1759-1828)之女。

10 此時希望跟隨胡麥爾學習的優秀學生眾多:如舒曼(Robert Schumann, 1810-1856)、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等,最終因為距離遙遠、學費昂貴而作罷。

9

1833 年胡麥爾的身體狀況大不如前,已無法負荷長途的旅行演奏,秉持著音樂家的 矢志、熱愛音樂的心,他依然經常於威瑪舉行公開的音樂會,1837 年 3 月是他最後一場 公開演奏會,之後身體健康每況愈下,直到 10 月 17 日與世長辭,隨著胡麥爾的逝世,

維也納音樂進入新的時代,這位古典樂派的巨匠成為浪漫洪流的分界點。

10

11

第二節 約翰.尼波穆克.胡麥爾的創作與成就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