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在前期計畫中本團隊已能掌握稻米藍、綠水之估算,接續研究將嘗試利用 藍、綠水之估算,來實際討論如何應用於了解台灣稻米的灌溉與水資源利用的 現象與問題。

二、 稻米耕種之灌溉模式 (一) 灌溉方法

台灣稻米的灌溉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1. 繼續灌溉法-

為一種自古以來所慣用的稻作灌溉法,又稱「湛水灌溉」,即在田間除草與 分蘗終期斷水外,使之經常保持有水或適當之水深狀態,採用此法灌溉時,水 源必須保持充沛、不斷放流。

2. 輪流灌溉法-

簡稱為「輪灌」,為根據用水計畫在適當時期以適當之水量,按照順序供水 之灌溉方法,多用於水稻灌溉水源不充裕地區或時期。

3. 非常灌溉法-

又稱「間歇灌溉」,是一種臨時的灌溉方法,當灌溉水源枯竭至灌溉需水量 40%以下時,既不能全面積灌溉供水,亦無法按輪區單區順序依時供水時,為 減輕災害損失,採用此方法以為因應。

(二) 水稻生長時期與灌溉用水來源

水稻生長主要分成秧苗期、營養生長期、生殖生長期、成熟期這四大期,

在不同階段會依據栽培管理方法調整灌排水量,如【圖 8】:

各生育時期之詳述如下:

1. 秧苗期:屬整地、育苗階段,不須太多水。

2. 營養生長期:初期主要採「繼續灌溉」的方式,需要較多灌溉用水。

又細分為「成活期」、「生長期」、「分蘗始期」、「分蘗盛期」、「最高分 蘗期」,各分期灌溉細節如下:

(1) 成活期至分蘗始期:採放流灌溉,須保持水流動,需水量大。

(2) 分蘗始期至分蘗終期:追肥時,需控制田間約 1 公分之淺水時施用

追肥,等田間水分完全滲入土壤內後,恢復灌水。

(3) 有效分蘗終期至幼穗形成始期:曬田,不灌溉,幫助稻株後期養分 吸收及不倒伏之效。

【圖 8】稻米生育時期排灌水量管理

3. 生殖生長期:主要採「輪流灌溉」的方式,水的排灌重要,逢雨不灌 或是多日灌溉一次。又細分為「幼穗形成期」、「孕穗期」、「抽穗開花 期」,各分期灌溉細節如下:

(1) 幼穗形成期:採行 5 至 10 公分之深水灌溉,注意逢雨不灌、大雨排 乾,調氣促根保葉。

(2) 孕穗期:採輪灌方式,每 3 至 5 日輪灌一次,使土壤通氣良好,促 進根系之強健。

(3) 抽穗開花期:須維持 5 至 10 公分的水深,採取灌一次水,露田 3 至 5 天,當土壤含水量降至 70%時,再灌飽和水與露田,要注意排除 多餘積水。

4. 成熟期:主要採「輪流灌溉」的方式,收穫前幾天斷水,灌溉需水量 較少。又細分為「乳熟期」、「糊熟期」、「黃熟期」、「完熟期」,各分期 灌溉細節如下:。

(1) 乳熟期至糊熟期:保持 5 至 10 公分的深水灌溉。

(2) 黃熟期至完熟期:採取輪灌法,最後斷水。

(三) 實際訪問

為了探究實際種植稻米的行為模式是否和上一節之理論與規定相符,訪問 了 5 位來自不同縣市的農夫,請教關於灌溉用水的來源與利用等相關問題。問 題如下:

1. 種稻米的灌溉用水從何處來?

2. 用水量是固定不變的嗎?還是會因為天氣(降水量、溫度等因素)調 整灌溉用水量大小?

五位農夫回答整理如下:

1. A 農夫,來自桃園:灌溉用水主要是用埤塘的水,利用溝渠引入田 裡。用水量並非固定不變,會隨著稻米的生長週期或是天氣(降雨)

來調整灌溉用水量,並利用水閘門開關來控制水流量,通常生長前期 會需要引入較多灌溉用水,水量需維持土上三公分的高度,之後主要 都是吃雨水。

2. B 農夫,來自宜蘭:政府設有固定溝渠,本來就有農田灌溉系統,是 農田水利會管理,從山上引水下來(專門灌溉用水)。灌溉用水量並非 固定不變,有的季節水太多,閘門那邊就會把門關起來,有時候缺水 就要打開。主要跟稻子的生長有關係,因為不能預知天氣,天氣一直 在變,所以會跟著稻子原先的生長情形來調整,剛開始的水要比較 多,到了一定的時間後,水就不要太多,稻子才會往下找水,它的根 才會強壯。

3. C 農夫,來自宜蘭:在田附近有武暖大排圳(大水溝),可以將水引入 田裡,最後再流入海裡。會隨著天氣而調整用水量,若天氣較熱,水 會蒸發時會使用較多水。

4. D 農夫,來自彰化:取用當地地下井水灌溉水稻。平時灌溉用水量並 不固定,會隨天氣狀況調整大小。

5. E 農夫,來自台東:本身有種植有機米和慣行米,有機米是抽地下井 水灌溉,慣行米則是取溝渠灌溉。通常會因為天氣而改變灌溉用水 量,如夏季(天氣較乾熱時)會需要較多水灌溉。

從上述五位農夫的回答,可得到大致相同的結論。基本上他們皆從田附近 的埤塘、大水溝或是地下水取得灌溉用水,而灌溉用水量會隨著天氣狀況或是 生長階段的不同而調整。

三、 灌溉用水與水足跡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