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聽覺理解、閱讀理解與寫字能力的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聽覺理解、閱讀理解與寫字能力的相關研究

壹、聽覺理解與閱讀理解之相關研究

聽覺理解與閱讀理解之國外相關研究有 Hoover 與 Gough (1990)以一年級雙 語兒童為研究對象進行三年的縱貫研究,研究結果發現聽覺理解是解釋閱讀理解 的重要變項,且聽覺理解與閱讀理解有相關,整體而言學童閱讀理解可由聽覺理 解來預測;Lerkkanen 等人(2004)以 140 名七歲說芬蘭語的國小學童為研究對象 進行一年的縱貫研究,研究結果發現聽覺理解與閱讀理解的發展有高度相關。從 上述國外研究結果可知,聽覺理解與閱讀理解兩者能力之間有相關,且聽覺理解 能力是了解學童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要預測因素。

拼音文字中的文字符號與聲韻有對應關係,在英文的拼音相關研究中,聲韻 處理能力與閱讀發展關係備受肯定(李俊仁、柯華葳,2007),但是拼音系統與中 文是不同的語言系統,拼音文字的相關研究文獻僅可供國內研究參考,是否可套 用在中文的語言模式,仍待更多研究者進一步探討和釐清。國內部分聽覺理解與 閱讀理解的相關研究中,採取和拼音文字相仿的研究方法,以聲韻覺識與閱讀理 解為研究主題,研究結果顯示聲韻覺識與閱讀能力有相關性(黃秀霜 1997;曾世 杰、簡淑真、張媛婷、周蘭芳、連芸伶,1995;陳盈翰,2001;宣崇慧、盧台華,

2006;張毓仁、曾世杰,2008;吳靜芬,2011)。中文聲韻覺識能力是指兒童對中 文語音的覺識能力(宣崇慧、盧台華,2006),著重在字音的理解,對於句子與文 章的理解,則無深入研究。

國內對於以句子、文章的測驗內容來探討聽覺理解與閱讀理解的相關研究有 柯華葳(1997)採用語句變化技術(Sentence Variation Technique,簡稱 SVT),研究國 小二年級及五年級學生來比較主要依賴聽力理解和主要依賴閱讀理解的歷程,發 現二年級學生在文章理解測驗的表現都是聽的成績比讀的成績高;五年級學生則 是讀的成績優於聽的成績(引自陳美芳,2003)。

11

陳美芳(2003)以常模取樣全國二至六年級學童共計 2048 人,自編一套能比較 聽覺理解與閱讀理解的語文能力測驗,藉以評量學生語文能力、診斷閱讀障礙及 發現學生的學習優勢,研究結果顯示二至六年級學童聽力測驗與閱讀測驗得分無 差異的「均衡型」人數最多,佔 88.6%,「優聽型」佔 10.97%,「優讀型」佔 2.14%。

黃淑君(2003)以自編的聽覺理解測驗,並用同一份測驗以聽力與書面的方式 來進行施測,探討低年級學童聽覺理解能力與閱讀理解能力的表現情形,研究結 果發現聽覺理解能力與閱讀理解能力有顯著相關,且兩者能力會隨年級的增加其 相關程度愈高;一年級學童聽覺理解能力優於閱讀理解能力,而二年級學童在聽 覺理解和閱讀理解的表現上則無顯著差異。研究者並依學童聽覺理解測驗的表現 分成高、中、低不同成就組,計算其在閱讀理解測驗為相同或不同成就組佔全體 人數的百分比,研究結果顯示「優聽型」學童在一、二年級分別佔 3.5%、0.41%,

「優讀型」學童在一、二年級分別佔 1.3%、2.2%,顯示「優聽型」學童在二年 級閱讀理解能力有顯著的進步,而「優讀型」的學童有增加的趨勢,是否意味著 二年級學童以書面的閱讀方式為主,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再深入討論。

許育菁(2006)三年後,延續黃淑君的研究對象,對國小四、五年級學童進行

縱貫研究發現,四、五年級學童在 2002 年和 2005 年兩次不同施測時間點上的表 現有顯著差異,且聽覺理解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成長;聽覺理 解與閱讀理解雖有正相關,但相關程度會隨著年級增加而降低;低年級學童之聽 覺理解能力對四、五年級閱讀理解能力分別有 9.6%、24%的預測力,「優聽型」

和「優讀型」學童在三年後的表現已相瑝一致,因此二、三年級是否為學童聽覺 理解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發展變化的重要階段,仍有待驗證。

李月娥(2003)以國小二至六年級共 31 名學習障礙兒童為主要研究對象,並採 取配對方式選取同年齡學童、同閱讀能力學童共三組,計 93 人為研究對象,來 探討學童聽覺語言處理能力與閱讀理解能力的相關情形,研究結果發現同齡對照 組在聽覺語言處理能力中的聽覺理解與閱讀理解能力有顯著相關,同閱讀能力組

12

與閱讀障礙組在聽覺語言處理能力中的聽覺理解能力與閱讀理解能力則無顯著 相關,以整體研究結果來說聽覺語言處理能力與識字變項相關較高,且聽覺語言 處理能力中的聽覺理解能力均無法有效預測三組學童的閱讀理解能力,並推論聽 覺語言處理能力可能不是閱讀能力的關鍵,此研究結果與前面研究者有所不同

,有待進一步驗證。

國內探討閱讀理解相關研究的文獻很多,聽覺理解常被視為閱讀理解中的一 個變項,單獨針對聽覺理解和閱讀理解探討的相關文獻仍相瑝有限,值得更多研 究者深入研究。

貳、聽覺理解與寫字能力之相關研究

宣崇慧(2000)以四歲半至六歲之學前兒童為研究對象,分聽障與聽常兩組各 31 和 28 人,探討讀寫發展及口語發展的相關性及兩組兒童表現的相關性,讀寫 發展分閱讀發展能力、圖書/文字概念和書寫發展能力三部分,研究結果顯示,四 到六歲半的聽障組兒童之讀寫發展能力維持穩定成長,而六歲半以後除了書寫發 展能力外,其閱讀發展能力及圖書/文字概念發展均呈現下滑的情形,但聽常組兒 童整體及各分項讀寫發展能力均呈現穩定成長,研究亦發現學前聽常組兒童書寫 能力表現只略優於學前聽障組兒童,且聽障者的口語能力可以預測學童讀寫 能力。

李瑩玓(2000)以國小三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探討寫字困難學童與普通學童 寫字相關認知能力,受試者與聽寫有關的認知能力研究結果發現聽寫與字音處理 有顯著相關,並推論聽寫與字音處理能力互為因果關係。

吳靜慧(2005)從資源班和普通班篩選二至六年級書寫困難的學童共 43 名,並 分成讀寫困難、認讀困難、抄寫困難、拼寫困難組和拼寫錯誤組等五組,同時找 出和五種書寫困難組相配對的普通班一般生 43 名,比較不同書寫能力組的學童

13

在視知覺、聽知覺及心理動作能力上的表現,所有學童皆接受聽知覺測驗(短期記 憶、聲調辨別和聲韻辨別)、視知覺測驗(記憶廣度、序列記憶、圖形區辨、文字 區辨)與心理動作測驗(符號替代、符號尋找、視覺記憶仿畫、聽覺記憶動作),關 於不同中文書寫困難兒童和普通兒童在聽知覺方面的研究結果顯示只有認讀抄 寫困難組和抄寫困難組在聽知覺測驗(短期記憶)方面達到顯著差異,也發現二 年級聽知覺測驗(短期記憶、聲調辨別)、視知覺測驗(記憶廣度、序列記憶、文字 區辨)及心理動作測驗(視覺記憶仿畫、聽覺記憶動作)和書寫得分達到顯著相關;

四年級聽知覺測驗(聲調辨別)、視知覺測驗(記憶廣度、序列記憶、圖形區辨、文 字 區 辨 ) 及 心 理 動 作 測 驗 ( 作 符 號 替 代 、 符 號 尋 找 、 聽 覺 記 憶 動 作 ) 和 書 寫得分達到顯著相關。

陳秀芬等人(2008)選用「基本讀寫字綜合測驗」之「找出正確的字」、「看字 讀音」和「聽寫測驗」,探討國小一至三年級不同讀寫能力學童在基本字讀寫能 力上的發展情形,研究結果發現一般學童在基本字的讀寫發展依序為能區辨正確 的字、讀字而後能寫,到了三年級上學期便可精熟的區辨和認讀基本字,但無法 精 熟 的 聽 寫 基 本 字 , 亦 發 現 基 本 字 的 字 頻 難 度 和 筆 畫 數 均 與 讀 寫 字 的發展有關,影響各年級學童的表現。

林詩苓(2011) 以 18 位右腦傷個案、12 位左腦傷個案及 12 位健康成人,探討 左右腦傷者之寫字特性,研究結果發現左、右腦傷個案的寫字表現皆與語言表現 有關,顯示語言因素為寫字歷程中的重要因子。

上述與聽覺理解能力、寫字能力的相關研究中,以篩選書寫困難學童為主,

並進一步和一般正常兒童做比較,針對常態編班的普通班進行團體測驗則較少,

且探討的主題多以聽寫能力為主,未將「聽」、「寫」能力分開來個別研究,故本 研究將聽覺理解能力與寫字能力作為研究主題,進一步了解學生「聽」和「寫」

的能力。

14

第三節 性別與聽覺理解、閱讀理解及寫字能力的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