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回應本研究研究目的分二部分說明,第一部分敘述在教學歷程中教師如何進行樣式教學提 升幼童樣式推理能力;第二部分由樣式作業評量結果顯示教師樣式教學成效。

一、樣式教學實施

教師實施重複樣式推理教學,先瞭解幼童樣式概念發展及學習動機,並配合活動引導幼童 學習。由於 Klein 與 Starkey(2004)提出幼兒理解抽象的樣式概念是逐漸發展出來的,主張應 在幼童樣式學習階段提供愉快的經驗,將有助於學童發展出樣式推理能力,甚至後來學習代數 都能具有積極正面的態度。實驗組教師為引起幼童學習興趣透過故事、遊戲及操作帶入樣式概 念。引用的故事內容包括生活紀律(阿平菜單)、品格教導(大象班下午茶、白鵝農莊、照顧)

及認識大自然現象(青青草原),再藉由故事情節的轉化幫助幼童發現樣式,進而學習複雜樣式 的推理,也將故事作為樣式解題的背景,讓幼童探索樣式,尋找辨識樣式核心單位、練習標示 單位、臆測單位、延伸樣式及驗證樣式,完成樣式推理任務。

(一)以遊戲尋找樣式

遊戲能激發概念發展與問題解決的能力(Bodrova & Leong, 2007)。教師以投籃遊戲帶領幼 童探索及辨識樣式。教師先將幼童分成三組(綠、紅、藍)玩投籃比賽,幼童玩兩三回後,教師 以綠紅藍(ABC)圖卡表徵三種顏色的球,請幼童將投擲結果依比賽的名次。第一、二、三依序 貼圖卡在白板上加以排序,也請幼童排列時要唸出圖卡顏色的順序:綠-紅-藍-綠-紅-藍,幼童發 現籃球是有規律的排列著,這時教師適時帶入「樣式」的定義。

T:那我們要利用第一名和第二、三名的排名來排一個樣式喔!要怎麼排呢?譬如說,綠、紅、

藍,那下面就還要?綠、紅、藍,再來接下去呢?就是要排一個重複,像排隊那樣有重複 的、有秩序、有規則的排喔!這就是樣式,排了以後要反覆喔!綠、紅、藍,下去是?

C:綠、紅、藍,綠、紅、藍。

T:所以,樣式就是要這樣排!如 C:好漂亮喔!

幼童看著規則排出來的顏色驚呼!

教師利用遊戲比賽幫助幼童理解「樣式」的定義,讓幼童認識由綠、紅、藍三種顏色重複出 現所排列的組合稱之為「樣式」,也是由 ABC 三個不同元素構成的簡單重複樣式,因而教師對

「樣式」下定義就是有重複的、有秩序、有規則的排列出現的組合,幼童得知綠-紅-藍三種顏色 重複出現的現象,就是「樣式」。這如 Lynn(2013)所提幼童要在樣式推理中,找到規律確認樣 式有重複出現的特性,幼童學會以重複單位為判斷樣式的標準,再發展出延伸的樣式。

(二)辨識及標示樣式單位

教師掌握樣式結構是由核心單位排列形成,在設計的遊戲情境中,讓幼童認識「樣式」之 後,還要幼童在樣式中發現一組一直持續出現的重複單位-「核心單位」。幼童除認識樣式外,

也需獨自尋找樣式中的單位,而核心單位的概念必需由教師加以說明。

T:大家要來找出單位!什麼是單位呢?就是紅、黃、藍一組完了以後,還要再一組紅、黃、

藍,而紅、黃、藍這就是一個單位。所以請你們要找到單位,在哪裡?畫看看!

老師請一位男生來畫在兩組紅黃藍之間用“/ ”隔開,再畫第三組單位,如

因為在多種變項元素組成的樣式中,能順利解題需要單位化(歸納、組織元素為一個單位)

的能力。核心單位在樣式中是持續出現,Tsamir 等人(2015)認為在延續的重複樣式中,幼童 才能辨識並標示單位。而 Orton 與 Orton(1999)提出為加強幼童樣式循環概念應由幼童去延伸 樣式,而一次只增加一個元素,並標示樣式單位。

1.標示不相鄰元素樣式單位

教師安排幼童創作樣式瞭解他們辨識樣式單位的理解程度。教師提供四種不同顏色與圖形

(☆○△◇)的彩色紙,幼童把這些圖形當吊飾黏在一長條的緞帶上,掛在牆壁上佈置教室,

而各組都能正確排列出 ABCD 四個元素不相鄰的樣式。

因此,教學一開始教師以遊戲帶領幼兒探索樣式,把樣式概念蘊含在遊戲中,幼童從遊戲 瞭解數量形關係,而學會辨識樣式及標示出單位。

2.標示相鄰元素樣式單位

為使幼童能從不同的樣式結構中探索、辨識單位及擴展樣式規則,進而作臆測推理。教師 引導幼童在有結構且多向度的樣式中找核心單位。樣式教學活動從簡單的重複樣式 ABC 的結 構,改變為增加兩個元素且有相鄰的 ABCCD 重複樣式結構。

教師以「大家來修橋」的故事作為學習脈絡─從東村到西村要經過一座橋,橋面上缺一個洞,

村民一直不理會,直到有一天刮颱風,橋斷了,帶給兩村村民生活物資供給及交通不便,村長 才叫大家來修橋,他規定橋面要以四種顏色的木頭舖地板,舖的樣式需有顏色相鄰如 ABCCD,

使修好的橋成為一座彩色橋。教師拿出一張畫有一座四色橋的大海報,請幼童站在這座橋前面 先辨識 ABCCD 樣式,再標出單位。全班分成兩隊比賽在教室的地板上造橋,在幼童合作下用 四種色紙排列出 ABCCD 樣式,造出兩座彩虹橋,如圖 6。

活動結束後,教師也發下四種顏色的色紙剪成長條形,分給每一位幼童自由創作造彩虹橋,

幼童把色紙依序黏貼在畫好的吊橋上(圖畫紙),再由教師檢查學習活動的成果。但在個別造橋 時,全班有四分之一的幼童必須撕掉色紙重貼,因為幼童貼錯樣式。由於這個作業增加了相鄰 的元素,且師生之間的使用表徵方式不同所致。

教師教學時遇到與幼童會使用符號表徵的差異影響教學成效。如教師在呈現樣式單位時會 使用數字表徵代表樣式的「序列」。以 12345 代表「數量」,如 1 代表 1 個;2 代表 2 個;3 代表 3 個。教師在「大家來修橋」活動中,標示單位內重複相鄰的元素時,以口訣提示幼童四種顏色 排列的變化,以 1121 表徵四種顏色排列方式,也當作拆解樣式結構的密碼。如 1121 的 1 表示 一種顏色出現一次,2 表示顏色出現兩次,所以五條色紙出現的數量為 1121,但與幼童的表徵 方式大不相同。因為幼童標示物件排列為 12334,1 代表綠色,2 代表橘色,3 代表黑色,而 33 表示黑色出現兩次,4 代表咖啡色。因此,師生之間不同的表徵方式,致使幼童在學習這類樣式 標示單位時,形成認知衝突,故有四分之一的幼童無法完成課堂的樣式作業,但經解說後,幼 童全部完成作業。

圖 6 ABCCD 樣式

由此活動顯示幼童能以符號表徵從事相鄰元素樣式推理。同時,幼童也能完成 ABCCD 樣 式推理,克服 Rittle-Johnson 等人(2013)的研究所提有些幼童無法複製 ABB,反而會把 ABB 變成 ABAB 的樣式排列的困難。另外,大部分幼童能掌握樣式規律完成單位內有重複元素且相 鄰的樣式作業,未如吳昭容與嚴雅筑(2008)研究發現在解樣式題時幼童只用一一對應的方式 解題,反而是大部份的幼童會運用數字表徵解題。

(三)臆測樣式單位

幼童能從 ABCCD 樣式學會掌握單位中變化的規律,在辨識大單位樣式後,幼童要進入複 雜重複樣式的臆測。教師先帶領幼童學習臆測完整單位重複樣式,再臆測不完整單位重複樣式,

從直線複雜重複樣式深入非直線複雜重複樣式解題,並能類推單位及臆測單位形成一般化。

1.複雜重複樣式完整單位臆測

樣式核心單位的長度會影響幼童樣式推理。由於幼童在臆測樣式之前,要先找到樣式變化 規則才能臆測樣式。在直線樣式中為協助幼童尋找核心大單位,教師先把大單位細分成幾個次 單位,並配合故事引導幼童看到單位元素變化的規律。

教師先回到第一步驟讓幼童學習尋找樣式,從排列的物件中找出第一個樣式單位。幼童由

「下午茶」的故事進入複雜樣式概念學習。故事描述:大象邀請青蛙、大熊及小白兔來他的家喝 下午茶,大象準備他們愛喝的飲料分別是青蛙愛喝的綠茶、大熊的紅茶及小白兔的奶茶。倒飲 料時,青蛙說他太渴了,要先喝兩杯綠茶,而大熊只要一杯紅茶、小白兔一杯奶茶,排列出「綠 茶-綠茶-紅茶-奶茶」。大家喝了飲料之後,大熊突然說他也要喝兩杯紅茶,所以大象就倒給青蛙 綠茶一杯、大熊紅茶兩杯,小白兔奶茶一杯即「綠茶-紅茶-紅茶-奶茶」。倒完之後,這時小白兔 也叫著說他也要兩杯奶茶才公平「綠茶-紅茶-奶茶-奶茶」。

C:啊!每一種茶都有人喝兩杯,三種茶,就每一種都喝掉四杯!輪三次共 12 杯,很公平!所 以大象這一回就倒了十二杯茶給大家,再一回合也是十二杯!

T:每次都會重複出現就是核心大單位,也是樣式推理中要掌握的。

為讓幼童能理解核心單位元素變化,教師安排讓幼童在真實經驗中學習樣式,除提供預備 好的三種茶讓幼童品嚐外,教師把三種茶的圖卡排在白板上,讓幼童排出核心單位,再由幼童 在白板上標示出單位,如圖 7。

圖 7 直線複雜重複樣式

幼童能從這個活動中領悟到樣式的變化,瞭解一個大的核心單位是由三個元素變化增長重 複組成。同時,在教師的帶領下,幼童在標示單位時有大單位的概念。幼童從「下午茶」的活動 中,能看到三種飲料數量的變化,得知樣式元素變化的規則及樣式結構。

2.不完整單位重複樣式臆測

教師為讓幼童能在樣式結構中臆測單位,設計不完整單位的樣式結構,先讓幼童辨識完整 樣式的單位之後,再讓幼童發現不完整單位欠缺的元素,而補足合適的單位元素,進而瞭解樣 式的深層結構。再以「下午茶」情境為複雜重複樣式學習的脈絡,以三種飲料作為單位元素設 計不完整單位的樣式供幼童推理。

教師先以遊戲方式讓每位幼童持有三種飲料的卡片,排成一行,再把指揮棒交給一位志願 當領袖的幼童,依照三種元素(綠茶、紅茶、奶茶)每輪一次增加一個元素為原則排成重複樣 式,再由領袖以指揮棒切割單位,找出大的核心單位,而元素排列可由領導者決定從那一種飲 料開始排起,但必須排出三個單位以上的重複樣式,而其中最後的單位要不完整。在練習活動 結束後,教師讓幼童練習不完整單位的樣式臆測,提供的樣式作業如下圖 8:

1 2 3 4

5 6 7 8

圖 8 不完整樣式單位作業

在圖 8 的作業中,教師把樣式的核心單位分成三個次單位,先讓幼童明白每個單位元素變 化的情形,再讓他們推測出下一個延續單位的變化,並補齊單位中欠缺的元素。幼童以符號表 徵單位元素,可用繪畫、數字、語言,圖表表徵數學概念和關係(Greenes, 1999; Owen, 1995)。 這個作業需要幼童先確認單位後,再把空缺處以顏色表徵飲料。幼童以綠紅棕三色塗滿圖 8 的 正方形空格完成作業。如在 5 的格子裡應補上綠茶,故正方形的框框要塗綠色。

整體而言,這個作業有 88%幼童完成,其餘未完成的幼童大都在表徵符號轉換上有困難,

因為這個作業需要幼兒調整他們的認知結構,和記憶飲料的表徵顏色與樣式結構,並克服在不 完整單位結構中完成任務。依 Tsamir 等人(2015)的研究發現,幼童較習慣在線性且完整結束 單位的樣式結構中解題,若在延續的樣式中,給予不完整的單位,幼童無法正確的臆測這類樣 式及瞭解樣式的結構,幼童更無法延伸這類樣式。而依本研究進行不完整單位複雜重複樣式的 教學下,有 88%幼童能完成這類的作業。

(四)延伸及驗證非直線複雜重複樣式

幼童在辨識簡單重複樣式時會參照前面出現過的單位,以左右手對應的方式尋找單位,左 手指著前面單位的元素,右手搜尋下一個單位的元素,以一一對應的方式依序找尋相對應的元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