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自己先變成幸福的人,再來談感情

貳、佛教師的道德教學觀念

2. 自己先變成幸福的人,再來談感情

  不管是同性戀或是異性戀,佛教師認為要先愛自己,讓自己變成一個幸福的 人,才有能力去愛別人。

  還有一個就是,我會鼓勵他們,你要讓自己變成一個很幸福的人,你今天不 是因為要跟這個人在一起你才會幸福,你要讓自己是一個幸福的個體,然後你再 去遇到一個幸福的個體,幸福加幸福在一起,而不是殘缺對殘缺,因為我覺得那 樣子會蠻痛苦的。所以在這個生命的過程當中,你有很長的時間能讓自己變成一 個很幸福的人,當然你有緣認識非常好,沒有緣認識,你自己也是幸福一生(佛 2-77-2,96.3.31)。

參、小結

  佛教師以「法鼓人」自居,她在面臨國小老師變國中老師的職業轉換衝擊,

以及與母親的相處問題等的雙重壓力時,開始接觸佛教,由於感受到生命透過佛 法獲得極大的成長,因此她認為佛教本身就是一種教育,對於傳達佛法理念十分 熱忱。

  身為國文老師,熟讀許多中華傳統經典,加上投身兒童讀經教育多年,佛教 師更以透過讀經散播善的種子為己任。除了受到法鼓山的影響外,她學校同事善 老師也給予極大的影響;不同於基教師有明確的道德立場,佛教師更強調的是反 求諸己,對外隨順因緣、不強求。由於曾經遭到同事質疑有宗教色彩,佛教師也 嘗試在道德教學上作一些調整,像以傳統經典老子取代心經,或是用更生活化的 方式來闡述宗教觀念。

  以下歸納佛老師的道德教學觀念特色,以及此特色與佛教信仰的關係:

一、佛教對佛教師的道德教學實施看法的影響

(一)教師的道德教學角色:教師是站在教化眾生的很好位置,應引導學生的道 德發展。

(二)道德教學上的特色:將信仰的意念帶進道德教學裡,在心中祝福學生、為 學生念經祈福,也教導學生祝福周遭的人;受到法鼓山影響極大,因牢記 聖嚴法師的話「以商量代替命令」,且出於佛教慈悲的態度,和學生互動 時會肯定與尊重學生,並以引導取代灌輸與管教;在道德教學上是以智慧 法語與大智慧過生活作為輔助教材,讓學生抄智慧法語來修正自己觀念。

(三)道德與學科的結合:曾在上課前五分鐘讓學生讀《心經》,但因同事反對 而改用《老子》,而教導學生善用團隊力量則是受到所閱讀文章的影響。

(四)處理學生問題方面:佛教師認為自己在接觸佛法後,比較能分清楚內心世 界與外來世界,不因學生問題行為而動怒,並透過和學校同事合作處理學 生問題,把握每一個機會,鍥而不捨地勸導學生,若和學生發生衝突,會 用後面更大的誠意去彌補,並佛教因果觀念以「你做的事情都會回到你的 身上」較生活化的觀念傳達給學生。

(五)營造道德氣氛:除了座位細心編排外,以較師會在自己打掃教室,並在教 室裡念佛、灑淨,散播好的意念。

(六)與學校家長的互動:曾被學校同事反應讀《心經》有宗教色彩,而會注意 淡化宗教色彩的問題,能以佛教慈悲觀點體會家長的辛苦,因此在家長面 前會多讚美他的孩子。

二、佛教對佛教師道德核心價值的影響

  她的觀點受到佛教意念的累積、慈悲喜捨,以及法鼓山聖嚴法師的影響。

  佛教師認為最重要的道德核心價值依序為智慧、真誠、感恩、助人、善良等。

佛教師認為智慧是道德核心價值之首,以智慧作判斷,可避免待人處事上的許多 麻煩;透過真誠對待每一件待人事物,能讓每件事情產生轉機;因為「感謝困難,

事事如意」,讓佛教師樂觀接受生命中每一個困難;生命有任何意義與價值,就 在及時伸出手、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人皆有善心,能形成善的良性循環,匯聚成 無比的力量。

三、佛教對佛教師校園道德議題觀點的影響

(一)校園體罰與「零體罰」立法:佛教師認為體罰能就學生過錯單純化、立即 的處理,現在推行「零體罰」政策是對教師很大的考驗,她以聖嚴法師的觀念說 明體罰能提供學生一個約束力,置於零體罰後對學生問題的處罰替代方案,則是 應注意別將好的東西變成處罰,因為推動讀經教育,佛深刻感受到三歲前的幼教 很重要,那會影響個人一生的人格發展。

(二)校園性開放問題(婚前性行為、未婚懷孕、墮胎):站在佛教的立場,佛 教師反對婚前性行為與墮胎,她會站在人性化的立場看待此類問題,並告訴學生

珍愛自己的身體。

(三)同性戀議題:佛教師從佛教眾生平等觀念來看待同性戀,雖不反對但仍期 盼學生發展正常兩性關係,並強調自己先變成幸福的人,再來談感情。

  綜觀整個訪談內容,可以發現佛教信仰對佛教師的人生產生極大影響,進而 影響到她在從事教育工作時的態度和觀念。整體而言,佛教師的道德教學觀念是 以「真誠」為出發點,誠懇地面對每一件事,在處理過程中不斷修正、尋求更好 的方法,最後只求將事情圓滿完成,不計較外在評價與得失,因為她認為自己從 奉獻的過程中獲得最多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