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灣「獨立漫畫」的起源與定義

第五章、 結論

5.1 研究結論

5.1.1 臺灣「獨立漫畫」的起源與定義

本節探究出「獨立漫畫」的起源,以及這個詞彙是如何傳入臺灣,並釐清 適用於臺灣的「獨立漫畫」定義。

1. 臺灣「獨立漫畫」的起源:中文「獨立漫畫」一詞,是從美國「地下漫畫」

到「另類漫畫」演變而來

1960 年代,美國盛行群眾運動,在反正統文化的時空背景之下,出現了「地 下漫畫」,內容大抵涉及性、毒品、嬉皮搖滾樂、反戰等敏感議題,許多人將自 己的作品編輯出版(洪佩奇,2007,784-788)。1970 年代晚期,「地下漫畫」演 變成新一代的「另類漫畫」藝術家崛起,作品呈現了個人化的訴求(Pilcher、

Brooks,2005/2009,32),涵蓋更廣泛的成熟題材(Sabin,1996,126、177),

並專注於發展美術風格,以及更小的出版量(Wikipedia,2014)。至 1980 年代,

美國的「另類漫畫」,被貼上「獨立」的標籤(Wikipedia,2014),香港及中國

受到美國影響,開始使用中文「獨立漫畫」一詞,用來指稱那些反體制、非商 業主流、具有個人特色、小規模或自費出版的漫畫作品,閱讀年齡層以成年人 為主要取向。2010 年,王登鈺跟林莉菁共同創辦 Taiwan Comix,他受到香港影 響而使用「獨立漫畫」一詞(王-1-5),此後被傳播媒體及漫畫業界所使用(艾 -1-9)。

2. 臺灣「獨立漫畫」的定義:講求創作、作品本身、以至出版與行銷,各方面

的獨立性

研究者根據智海、歐陽應霽對香港「獨立漫畫」之定義,調整並釐清出適 用於臺灣的「獨立漫畫」定義:「創作者獨自包辦構思、編劇、到繪製的整個 創作過程,在沒有出版社資源的情況下,需同時兼顧出版、宣傳、銷售,或是 採集體合刊,由負責人統一編排出版,運用團體力量宣傳與銷售。相較市面上 廣泛流通的日本漫畫,『獨立漫畫』講求不同於主流的實驗性、獨特繪畫風格,

也重視題材與內容要突破主流框架,含有創作者本身的批判角度,是較適合成 人閱讀的漫畫。」

5.1.2 臺灣「獨立漫畫」產生背景

本節列出臺灣產生「獨立漫畫」的直接成因與間接成因。

1. 日本漫畫長年充斥臺灣市場,直接影響「獨立漫畫」出現

因地緣與文化親近性之故,長期下來,臺灣讀者已養成日本漫畫的閱讀習 慣與偏好,而形成主流,日本漫畫壓迫臺灣市場,昔日發表平台消失,導致創 作者轉而從事自產自銷的「獨立漫畫」。

2. Taiwan Comix 直接影響更多人從事「獨立漫畫」創作

2010 年,林莉菁、王登鈺共同創辦臺灣「獨立漫畫」團體/刊物 Taiwan Comix,凝聚團體力量促成發表平台,向國際遞出名片,不遺餘力地推廣「獨立

89

漫畫」,於是更多人加入「獨立漫畫」創作行列。

3.「同人誌」文化與「同人誌販售會」

,間接造成「獨立漫畫」增加

由於日本「同人誌」文化傳入,自 1996 年開始,臺灣逐年擴大的「同人誌 販售會」成為「獨立漫畫」主要的發表與銷售管道之一。近年則隨著創作者產 生自覺,加上 2011 年後已有限定原創主題的「同人誌販售會」定期舉辦,原創 創作者與原創「同人誌」漫畫與日俱增,間接影響「獨立漫畫」的出現。

4. 非主流日本漫畫、歐美漫畫、「圖像小說」等閱讀經驗的間接刺激

1995 年開始,時報、大辣、臉譜等少數出版社,陸續引進多元風貌的主流 日本漫畫、歐美漫畫、「圖像小說」,其不同的風格、內容與形式,開拓臺灣 漫畫創作者跟讀者的眼界,此閱讀經驗間接刺激「獨立漫畫」的出現。

5.1.3 臺灣「獨立漫畫」發展歷程

本節列出臺灣「獨立漫畫」自 1980 年代至今的發展歷程,從個人到 Taiwan Comix 團體/刊物的出現,期間所產生的變化。

1. 前驅期(約 1980 年代~1995 年):漫畫社團、校園地下刊物,與「獨立漫畫」

先驅艾爾先生

1980 年代,臺灣已有漫畫社團「101 室畫會」、「漫友」,推出成果發表 的會刊,另外也有清華大學的校園地下刊物大便,曾刊登歐美「地下漫畫」風 格的漫畫作品,兩者可視為臺灣「獨立漫畫」的前身。「獨立漫畫」先驅艾爾 先生(本名張清龍),從 1980 年代末創作至今,當年缺少行銷與販售的管道(艾 -2-18),到處找不到通路寄賣(艾-2-12)。

2. 曙光期(1996 年~2009 年):「同人誌販售會」出現,成為「獨立漫畫」

主要銷售管道之一

1996 年,臺灣出現第一場「同人誌販售會」,此後,許多年輕創作者在此自 費出版衍生漫畫作品,隨著規模逐年擴大,漸漸吸引原創漫畫創作者進來耕耘,

已然成為臺灣「獨立漫畫」主要的銷售管道之一。此期的「獨立漫畫」創作者 以除了參加「同人誌販售會」外,近年也在獨立書店、漫畫店寄賣,同時自己 做網路販售。

3. 方興未艾期(2010 年~):臺灣「獨立漫畫」指標性刊物─Taiwan Comix 帶

動風氣

2010 年,林莉菁與王登鈺共同創辦 Taiwan Comix,臺灣「獨立漫畫」正式 揭竿而起,他們運用團體力量促成發表平台,積極參與國外漫畫節、展會,向 國際漫壇遞出名片,並引起媒體注意。Taiwan Comix 將臺灣各角落單打獨鬥的 創作者聚集,帶動創作風氣,包括失去昔日發表平台的商業漫畫家、原先在「同 人誌販售會」耕耘的「獨立漫畫」創作者、或僅有繪本及插畫作品的創作者等。

4. 臺灣「獨立漫畫」30 餘年來的成長

從 1980 年代末,臺灣僅有艾爾先生一人從事純粹的「獨立漫畫」創作、出 版行為,到 2010 年後 Taiwan Comix 的出現,及更多產生自覺的「獨立漫畫」

創作者浮上檯面,30 餘年來,臺灣「獨立漫畫」從沒有名份的隱微型態,漸進 成進軍國際的顯著型態。研究者將臺灣「獨立漫畫」30 餘年之發展歷程整理為 大事年表(表 5.1)。

91

出其經營困境。

1. 銷售管道不足,無法找到有效益的通路寄賣

臺灣「獨立漫畫」的銷售管道,大多經由「同人誌販售會」或自行在網路 販售,寄賣則以獨立書店為主,少數在漫畫店,仍不足以支撐創作者的生活。

由於大型連鎖書店、一般書店、連鎖漫畫書店,與近年興起的網路書店,這些 主流書店通路多半不願意提供獨立作者的少量寄賣服務,銷售管道不足便成為 臺灣「獨立漫畫」經營上的最大的困境,少了曝光度與廣泛通路,使其運作更 加困難。

2.「獨立漫畫」漫畫美術風格、內容較小眾,推行困難

臺灣長久以來習慣的是日本漫畫的文法、美術風格與內容題材,漫畫讀者 年齡層又偏低,由於「獨立漫畫」富涵藝術性、文學性的風貌,閱讀年齡層較 高,不合臺灣主流市場閱讀口味。臺灣人尚未接受漫畫在娛樂性之外,也是藝 術、視覺文學,與成年人的閱讀品項。

3. 政府的獎項與補助,對「獨立漫畫」幫助有限

不論是文化部主辦的金漫獎,或甄選、獎助漫畫家參展法國安古蘭漫畫節 等,政府的獎項與補助都是發給相對健康、正向的作品,「獨立漫畫」因題材、

內容不易受評審青睞,對於銷售管道不足,作品又小眾的「獨立漫畫」來說,

經營更是困難重重。

4. 合資的 Taiwan Comix 出版效益不彰,團體中又無決策者

Taiwan Comix 是採當期創作者合資出版的方式,但無人統計、監督銷售,

造成出版沒有效益,長期下來變成惡性循環;加上合資出版若沒有統籌一切、

強勢的掌舵者做決策,團體的意見容易分歧。Taiwan Comix 未來需要善加分工,

並擬定出版策略。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