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4.1 臺灣「獨立漫畫」產生背景

4.1.2 間接成因

認識其他志同道合的創作者。不過,目前臺灣的「同人誌販售會」仍以衍生創

14 1978 年,美國漫畫大家 Will Eisner 提出「圖像小說(Graphic Novel)」這個名詞(臥斧,2013 年 1 月 31 日),這個詞彙不斷在演化中,一直沒有嚴格定義,有時被用來指稱繪圖藝術價值 明顯高於普通漫畫的作品,同時探討比較深奧的主題。這個詞彙通常用來區隔青少年市場與 搞笑性質的漫畫(comics)與漫畫書(comic book),暗示該作品比傳統漫畫嚴肅、成熟或偏 重文學性(李建興)。

37

的貓之眼、Milo Manara 的激情香水及土倫之旅等,企圖介紹多元的漫畫作品給 習慣閱讀日本漫畫的臺灣讀者(維基百科,2014);根據時報閱讀網的資料,

1996 年開始,他們引進比利時著名漫畫,Herge 的丁丁歷險記系列;他們的

「Graphic Novelty」書系,曾於 2007 年引進美國的 Craig Thompson 的被子,2009 年 Chris Ware 的吉米.科瑞根:地球上最聰明的小子,2010 年 Peter Blegvad 的 利維坦之書等 10 本「圖像小說」15

2004 年開始,大辣出版以每年至少出版一本的速度,企圖開拓臺灣的歐洲 漫畫市場,根據網路書店博客來的資料,大辣已引進包括:法國 Marcel Proust 跟 Stephane Heuet 的追憶似水年華,Enki Bilal 的女人陷阱、寒冷赤道,Francois Schuiten 跟 Benoit Peeters 的消逝邊境,Johanna Schipper 的出生在她方,Andre Juillard 的藍色筆記,Frederic Boilet 的由希子的菠菜,Philippe Paringaux 跟 Jacques de Loustal 的巴尼藍調,MOEBIUS 的墨必斯漫畫精選集,Julie Maroh 的 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Nicolas de Crécy 的衝出冰河紀,Julie Birmant 跟 Clément Oubrerie 的畢卡索的蒙馬特;以及義大利 Milo Manara 的激情香水、格列芙遊記、

變驢綺情記、聖堂黑幫等多達 24 本書16

根據博客來的資料,2008 年,木馬文化引進美國的 Alison Bechdel 的歡樂 之家17。2013 年開始,國內更多出版社投入此塊市場,包括積木文化引進兩本 法國 Bastien Vives 的氯的滋味、波麗娜18;無限出版也引進瑞士 Frederik Peeters 的藍色小藥丸,義大利 Manuele Fior 的愛情、鄉愁,以及 Gipi 的 S,我的父親 說…19;2014 年,臉譜出版甚至推出「PaperFilm 紙上電影」書系,引進日本的 高野文子的巴士四點見:高野文子短篇作品集、谷口治郎的悠悠哉哉、戶田誠 二的蟬世代、岡崎京子的我很好、五十嵐大介的南瓜與我的野放生活、加拿大

15 資料來源:http://www.readingtimes.com.tw/ReadingTimes/ProductPage.aspx?gp=productlist&cid=rtfh(SellItems)

16 資料來源:http://www.books.com.tw/web/sys_puballb/books/16/?pubid=locuslu&v=2&o=2

17 資料來源: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399653

18 資料來源:http://www.books.com.tw/web/sys_puballb/books/16/?pubid=vf

19 資料來源:http://www.books.com.tw/web/sys_puballb/books/16/?pubid=mobius

Guy Delisle 的緬甸小日子等等20;漫遊者文化也在 2014 年成立視覺文學書系,

引進日本河野史代的謝謝你,在這世界的一隅找到我、家庭主夫手記21。 臺灣「獨立漫畫」先驅艾爾先生受訪時坦言,自己會走上這條路,除了出 版社因市場考量拒絕為他出版外,也因為:

從以前就會看一些日本或西洋的非主流、前衛漫畫,發現他們內容其實豐 富多元,世界就是這麼大。因此意識到自己畫的漫畫類型屬於小眾,在本地的 保守風氣下是不被接受的,出於一種想創作及發表的慾望,最後乾脆自費出版。

(艾-2-4)

這些非日本主流漫畫作品的閱讀經驗,都成為艾爾先生創作「獨立漫畫」

的動力與養分。研究者訪談米奇鰻創作「獨立漫畫」的原因,他也說道:

另外看過國外一些作者經營手工「獨立漫畫」的方式,我也想開發出新的 系列形式,小開本、手工穿線裝訂,這樣少量製作的書讓人有想珍藏的感 覺。不用考慮市場、自由度很高的創作,只要找到 500 個讀者就可以繼續 下去。(米-2)

由此可見,這種非主流日本漫畫閱讀經驗的重要性。國內出版社引進非主 流日本漫畫、歐美漫畫、「圖像小說」,其不同面向、多元的內容與形式,勢 必將開拓臺灣漫畫創作者跟讀者的眼界,催化「獨立漫畫」的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