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舒伯特《C 小調鋼琴奏鳴曲,D. 958》概述

6

F.E. Kirby, Music For Piano: A Short Story(Cambridge: Amadeus Press, 1995), 141.

7

John Gillespie, Five Centuries Of Keyboard Music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 1972),

是在新的環境下創作出來的。8

這三 首 曲 子 原 本 打 算 呈 現 給 當 時 知 名 的 鋼 琴 家 胡 麥 爾 (Johann Nepomuk

Hummel, 1778-1837)。胡麥爾對於舒伯特的才能給予高度的肯定,曾多次援助他,

不過這些奏鳴曲在舒伯特去世後的十一年才得以出版,胡麥爾早已去世,因此出 版商狄亞貝里(Anton Diabelli, 1781-1858)另將他們集為一冊,以《舒伯特的最後作 品、三首奏鳴曲》之名出版,呈獻給舒曼(Robert Schumann, 1810-1856),但是舒曼 並沒有給於很高的評價。9 此曲是三首遺作中的第一首,用 C 小調寫成。

二、音樂特質

舒伯特《C 小調鋼琴奏鳴曲,D. 958》的特色之一就是有許多與貝多芬奏鳴曲 相似的地方,尤其是第一樂章,使用晦暗、悲劇性的 C 小調,令人聯想到貝多芬 的《悲愴奏鳴曲》(Sonata No.8 in C minor, Op.13 “Pathetique”)(譜例 1),開頭都是使 用 C小調的 i 級和絃,接下來的和絃以級進的方式進行。貝多芬晚期最後一首鋼 琴奏鳴曲也是使用 C 小調(Sonata No.32 in C minor, Op.111),頗有仿效之意(譜例 2)。第一樂章第一主題最常被與貝多芬的《三十二段變奏曲》(32 Variations in C minor,Wo080)主題拿來比較(見第三章第一節);第二樂章和《悲愴奏鳴曲》的第二 樂章一樣,皆使用降 A 大調(譜例 3)。第四樂章的節奏型和貝多芬《降 E 大調第十 八號鋼琴奏鳴曲》(Sonata No.18 in E flat Major, Op.31, No.3)的第四樂章有異曲同工

8

Stanley Sadie, Alison Latham 《劍橋音樂入門》(The Cambridge Illustrated Guide of

Music)

,孟憲福 譯(台北:城邦文化出版,2004),290。

9

音樂之友社,《古典名曲欣賞導聆第六集 鋼琴曲》,林勝儀 譯(台北:美樂出版社,

1997) ,227。

之妙(譜例 4)。10

譜例 1,貝多芬《悲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1 至 8 小節

譜例 2,貝多芬《第三十二號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1 至 8 小節

譜例 3,貝多芬《悲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1 至 8 小節

譜例 4,貝多芬《第十八號鋼琴奏鳴曲》第四樂章,第 1 至 8 小節

10

William Kinderman, “Schubert’s piano music: the human condition,” in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Schubert, ed. Christopher Howard Gibbs(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雖然在外觀上深具貝多芬的味道,但在音樂風格上,卻是用舒伯特的語法在

Quintet in C major,Op.163, D. 956),在寫作手法及情感表現上也對此曲產生莫大的 影響。受《C 大調絃樂五重奏》第二樂章慢板織度的影響,舒伯特在鋼琴上模仿絃

dem Felsen, D. 965),全曲描述著牧羊人站在山巔之上對著深谷歌唱,遙想遠方的 愛人,表達對於甜蜜愛情的渴望,歌聲清澈而感傷,之後牧羊者陷入了憂傷寂寥 的情懷當中,最後謳歌歡唱春天的降臨,牧羊人收拾行囊,繼續旅行。牧羊人反 應的角色似乎就是作曲家本人,雖然即將離開人世,舒伯特依舊把悲傷留給自己,

將希望留給後世的人們。

逝世的前一年,1827 年,舒伯特完成他的聯篇歌曲集

《冬之旅》(Winterreise)。

作品描寫一個失意的旅人,寒冷冬日孤單行旅,沿途的景色荒涼,沒有鳥語花香、

小溪歌唱、沒有甜蜜戀情,只有風雪、枯木、冰河及絕望。旅人的生命受到蒼寒 冬景的催化,越顯灰暗,在死亡的邊界與毫無意義的生命中繼續進行著悲劇性的 糾結拉扯。整個套曲是舒伯特對自己的人生非常完整的刻劃。

透過這些曲子可以看出,舒伯特的作品常圍繞在流浪與死亡,而作曲家將自 己透射在這些晚期的曲子裡,表達對於人生的態度,宣洩自己的內心世界,無疑 地,也感染到同一時期的最後三首鋼琴曲。筆者認為這首《C 小調鋼琴奏鳴曲,

D. 958》直接用音樂,不透過文字,傳達出濃濃的流浪意味,也真實地反映出作曲 家當時的心情。

第三章 《C 小調鋼琴奏鳴曲,D. 958》音樂分析

第一節 曲式結構

此奏鳴曲共有四個樂章,基本上以古典奏鳴曲的形式寫作:第一樂章為奏鳴 曲 式 (sonata form) , 第 二 樂 章 為 歌 謠 體 (song form) , 第 三 樂 章 為 小 步 舞 曲 (Menuetto),第四樂章為輪旋曲式(Rondo form)。

第一樂章,快板(Allegro),三四拍,C 小調,奏鳴曲式。

從第一樂章樂曲結構表(見表格 3.)可以很清楚的知道:第一樂章是一個標準的 古典奏鳴曲,有著基本的架構:呈示、發展、再現部及尾奏。調性上大致遵循著 古典奏鳴曲的原則:呈示部第一主題(小調)-第二主題(關係大調);發展部(調性呈 二度轉調);再現部第一主題(小調)-第二主題(平行調);尾奏(小調)。

第一樂章以 C 小調 i 級和絃開啟整個樂章,氣勢磅礡,猶如是管絃樂團一般。

在前二十小節即呈現整個樂章的素材;第二主題具有抒情的性格,並帶有變奏曲 的 風 格 。 發 展 部 最 特 別 的 地 方 是 大 膽 使 用 呈 示 部 所 沒 有 的 素 材 — 半 音

(Chromaticism)曲調,作為整個發展部中心的主要素材。尾奏沿用發展部的半音曲 調。

《C 小調鋼琴奏鳴曲》的第 1 至 7 小節(譜例 5)的音型經常讓人聯想到貝多芬 的《三十二段變奏曲》(譜例 6)。 《C 小調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前七個小節可說 是引用貝多芬《三十二段變奏曲》變奏曲的主題,兩人皆在第 3 小節從 E 音以半 音向上進行的方式到降 A 音,不同的是,貝多芬音樂在進行到第六小節降 A 音時,

達到最高潮時卻馬上結束主題,而舒伯特在進行到第 7 小節降 A 音時,音樂尚未 走到最高潮,直到第 12 小節的降 A 音出現才是真正的高潮。有趣的是,兩人的音 樂都是進行到 A 音為高潮處。

譜例 5,舒伯特《C 小調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1 至 7 小節

譜例 6,貝多芬《三十二段變奏曲》主題,第 1 至 8 小節

第一主題從第 1 至 20 小節,這二十個小節已呈現整首曲子的素材,而這二十 個小節由三種素材構成:第一種為附點節奏,第二種為後半拍進入的旋律,最後 是分解八度上行。附點節奏素材又可分為三種:素材 a 為二分音符加上附點八分 音符休止,緊接十六分音符及兩個四分音符;素材 b 是十六分音符及兩個四分音 符;素材 c 是素材 b 的延伸,為第三拍的後四分之一拍接四分音符及四個八分音 符再接兩個四分音符(譜例 7)。

譜例 7,舒伯特《C 小調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1 至 20 小節

附點節奏貫穿了前八個小節:第 1 至 8 小節幾乎是兩個旋律一起呈現,第 9 至 11 小節,右手旋律是持續的素材 b,左手則是素材 c,第 19 至 20 小節左手出現 素材 b。

第二種是後半拍進入的旋律,筆者歸為素材 d。除了呈示部的第 14 至 16 小節 外,第一種的附點節奏素材也是在後四分之三拍進來。這種後半拍進入的旋律貫 穿整個第一樂章。第三種則是分解八度上行的素材 e,在發展部、再現部及尾奏都 能看到(譜例 7)。

第 21 至 38 小節為過渡樂段(譜例 8),此過渡樂段為主題之變奏,將素材 c 變 型,加上素材 d。左手變成類似阿貝提低音(Alberti Bass)作為伴奏。

譜例 8,舒伯特《C 小調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21 至 28 小節

第二主題轉至其關係大調降 E 大調,素材 d 出現,第二主題旋律從第二拍的 後半拍進入。不同於較有節奏感的第一主題,第二主題使用優美的長線條。第二 主題以不同的姿態出現了三次,像是變奏曲(Variation)。第一次是主題呈現,由四 條旋律線所奏出(譜例 9);第二次右手使用八度彈出主旋律,左手是三連音伴奏型 (譜例 10)。第三次突然出現十六分音符的分散音型(譜例 11),可在各拍頭上聽到第

二主題的旋律,第 72 至 75 小節是第 68 至 71 小節的模進。第 76 小節開始第二主 題的旋律雖已不再出現,卻繼續沿用分散音型發展旋律。整個第二主題的結束必 須由調性來判斷。調性在第三次變奏時從原本的降 E 大調轉到降 E 小調,第 71 小 節轉到降 G大調,第 76 小節轉回降 E 小調,直到第 84 至 85 小節有明顯的降 E 大調終止式,才正式地結束了第二主題。

譜例 9,舒伯特《C 小調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39 至 43 小節

譜例 10,舒伯特《C 小調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53 至 56 小節

譜例 11,舒伯特《C 小調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69 至 71 小節

結束樂段第 85 至 93 小節開始是一個重複樂句(repeated phrase),素材 d 再次出 現,只是第二句上下旋律都有些微的變化(譜例 12)。

譜例 12,舒伯特《C 小調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85 至 88 小節

發展部一開始即出現素材 d—後半拍進入的旋律,整個發展部的第 99 至 117 小節都以這種手法劃分樂句。第 103 至 108 小節左手使用似阿爾貝提的持續分解 和絃伴奏,以及用快速音群與和絃交替的右手做模進(譜例 13)。第 109 小節開始右 手變成一大片的和絃(譜例 14),持續模進,直到第 114 小節左手悄悄使用素材 f,

準備進入發展部的中心。

譜例 13,舒伯特《C 小調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102 至 108 小節

譜例 14,舒伯特《C 小調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110 至 113 小節

通常發展部會使用呈示部的第一及第二主題來延伸發展,但從第 117 小節開 始使用了呈示部所沒有出現的半音曲調,這也使得從第 117 小節開始似乎是個截 然不同的段落。左手是持續的半音旋律線(譜例 15),這些旋律線大部份集中在低音 域,時而跳至高聲部。從第 142 小節開始(譜例 16),左手是半音旋律主題,右手則 是下行的半音階作為伴奏,右手半音階也是由後半拍進入的。第 152 小節開始(譜 例 17),左手出現了素材 a,和絃持續以半音向上進行,預告再現部的到來。

譜例 15,舒伯特《C 小調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119 至 121 小節

譜例 16,舒伯特《C 小調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142 至 145 小節

譜例 17,舒伯特《C 小調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152 至 161 小節

不同於呈示部的開頭,再現部的第一主題從以半音向上進行的持續和絃,變 成素材 b 交替出現,右手用和絃,左手是八度音程(譜例 18)。再現部的過渡樂段省 略主題變奏部分。第二主題手法同呈示部,轉到平行大調 C 大調。

譜例 18,舒伯特《C 小調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162 至 167 小節

再現部的結束樂段結束在第 247 小節,休息一小節後,第 249 小節始進入 C 小調尾奏。尾奏的素材—半音曲調,是取自於發展部(譜例 19)。由左手先呈現半音 旋律主題,再換至右手高聲部重複。右手結束半音旋律後,持續重複第 254 小節 旋律三次(譜例 20),隨著音域逐漸增高,氣勢也越來越高昂,直到第 264 小節出現 反向進行的素材 f(譜例 21),原本高漲的氣勢逐漸消逝。最後三小節停在 C 小調 i

級和絃上,雖與開頭前後呼應,但音量已減至 pp(甚弱),似乎是在絕望中結束第一 樂章。

譜例 19,舒伯特《C 小調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2 49 至 254 小節

譜例 20,舒伯特《C 小調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258 至 263 小節

譜例 21,舒伯特《C 小調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264 至 267 小節

第二樂章,慢板(Adagio),二四拍,降 A 大調,歌謠體(A-B-A’ -B’ -A’’)

但這兩個樂句在第 9 小節第一拍上的降 A 大調 I 級和絃上樂句疊接(overlapping of

sentence),降 A 大調的 I 級和絃既是第一句的終止,也是第二句的開頭。第一及第 二個大樂句又各是對比樂句(contrasting phrase)。雖然兩個大樂句的開頭都是相 同,但前句卻都停在不同的調上:第一大句的前句(antecedent)停在第 4 小節的降 A 大調半終止上,第二大句的前句停在降 D 大調的小調變格終止式上(譜例 22),後 句回到降 A大調。調性的轉換使得沉浸在降 A 大調裡的 A 段,有霎那間的變化,

為整個 A 段帶來出其不意的小驚喜。

譜例 22,舒伯特《C 小調鋼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1 至 16 小節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