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蘇聯時期西伯利亞區的經濟開發

如果我們回顧一下歷史,會發現俄國國家擴張發展的特點,在於用最少的政府開 支,得到最大的利益,而且不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放過增加國家財產有利的機會。西伯 利亞起初主要的預算收入項目是毛皮。十七世紀時,西伯利亞的毛皮供應了國家近70%

的收入,是出口物品唯一的“通貨單位”。後來西伯利亞又發現了銀和金。在此之前俄 國並沒有自己的貴金屬,連貨幣都是用運來的金屬打造而成的。

俄國政府當時想要完全控制開採、輸出以及買賣毛皮與貴金屬。這些商品當時是 國家專有的,以對內與對外的海關管制。西伯利亞被視為原料資源,與歐俄生產的工業 商品銷售市場,亦即像是典型的殖民地。1860年代的自由化改革並沒有延及西伯利亞,

也就是說,西伯利亞不在俄國經濟發展的範圍內。其後跨西伯利亞鐵路幹線的建設,才 促進了西伯利亞的工業與經濟發展。但是當時俄國政府認為主要重點不在於西伯利亞的 內部發展,主要角色在於它是取得中國北方(滿洲里)的橋頭堡。也就是因此,西伯利亞 大鐵路南段,並非按著一開始預計沿著阿穆爾州(Амурская область)建造,而是沿著 中國的領土建造。到了1905年俄國在日俄戰爭中失敗,俄國才停止向東方進行殖民擴張。

十月革命後,在國家百廢待舉且又面臨西方威脅的形勢下,蘇聯政府決定實行工 業轉移政策:有計劃有步驟地加快西伯利亞的開發。它以重點工程項目為中心進 行組織和大規模投資,採用優惠政策吸引外來勞動力。二次大戰期間和戰後初期,

在西部歐洲資源日趨枯竭的情況下,蘇聯政府更加快了工業轉移的步伐,確定了 西伯利亞的基本經濟開發戰略目標。50年代以後,西伯利亞不僅成為蘇聯工業的 重要基地,也成為各種高科技研究和產業的重要基地。1986年3月結束的蘇共二十 七大更是把西伯利亞的開發和規劃放在醒目的位置。根據西伯利亞的自然資源特 點,從現存的經濟結構狀況出發,進一步提出發展該地的能源工業,加強交通運 輸業,大力組建生產綜合體等發展規劃,從而力圖把西伯利亞的開發推向一個新 的階段,蘇聯時期為國家整體生存發展,是從全球戰略角度出發開發西伯利亞,

因此這一時期西伯利亞的發展得到前所未有的長足進展,俄文相關文獻探討頗 多,但因非本文主要探討對象本文不擬多花篇幅研討,僅以1980年代西伯利亞發 展的結果為基點從宏觀面概略觀之。

蘇聯時期西伯利亞的經濟發展可分為三個主要時期:(一)1927-1937 年。在廣 泛運用天然資源的基礎上進行工業化,並建造大型工業企業。在這個時期中,西 伯利亞的大工業與 1913 年相較,成長十六倍。另外,也成立了新興的部門,包括 能源業、機械製造業等。(二)1941-1945 年。本時期與法西斯德國進行戰爭,數百 家工業企業,以及約一千萬勞工從歐俄地區遷移到西伯利亞。開始時這些工廠只 生產軍需品,但戰爭結束後,就轉為出產各種用途的工業產品。(三)1950-1975 年是粗放發展階段,工業生展增加、也趨向複雜化,另也建立為工業服務的學術 中心。(四)蘇聯時代的最後十五年(1975-1990 年),西伯利亞的經濟與整個俄國經

濟都同樣呈現了負成長。

1980年代西伯利亞發展的結果:

根據蘇聯時期的指標顯示,80年代時的發展結果如下:西伯利亞的生產量佔 全社會生產總量的9%,全國國民所得的10%。西伯利亞達到的生產規模(西伯利亞 西部及東北部經濟區),超過全蘇聯除俄羅斯與烏克蘭外的其他加盟共和國﹔在經 濟區中,僅次於中央區。80年代初期,全蘇聯約有8%的人口住在西伯利亞。

然而,西伯利亞的經濟發展,完全不符合其天然潛力,以及最豐富的天然資 源。該地區工業發展緩慢主要是因為勞動資源不足佔蘇聯29%的面積,而只有8%的 人口,以及累積的基本生產量不足所致。

表五

蘇聯時期西伯利亞工業部門結構的狀況。

佔工業生產總值 的比重 工業部門

西伯利亞 蘇聯

西伯利亞佔全 蘇聯生產的比

平均每人總產量 佔蘇聯百分比%

燃料 14,1 6,0 20,9 262

電力動力 5,1 3,0 15,3 192

機械製造 23,5 27,5 7,6 96

化學 7,5 7,2 9,4 118

木材、紙類 8,3 4,7 15,7 197

建材 4,3 4,6 8,4 104

輕工業 9,6 15,5 5,5 69

食品業 14,1 19,8 6,4 80

其他 9,5 5,5

總計 100 100 8,9 112

資料來源:Баранова Т.Б. Основные показатели развития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 Сибири.(西伯利亞工業發展主要指標)// Известия СО АН СССР(蘇聯 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部通報). 1979. № 1. c.28-33.

依據蘇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部的經濟與工業生產組織研究所的估計,1980年 西伯利亞平均每人純生產值(依目前價格)約超過全蘇聯平均值16%。工業生產在西 伯利亞經濟中扮演主導性的角色。工業生產提供了地區生產總值超過7%。西伯利 亞佔全蘇聯工業生產比例的8.9%。西伯利亞工業部門結構反應其在全蘇境內勞動 分工的角色,也就是燃料、原礦、彩色金屬、木材產品、木材加工工業,以及一 些能源化學產品的最大生產者及供應者。西伯利亞開採工業的比重,比全蘇聯平 均值高出2.3倍,並佔工業生產總值的18.8%。至於一些以最終工業(如機械製造、

輕工業及食品工業)展現的工業,以及較屬高科技與高勞力需求的工業,在西伯利

亞 所 佔 的 比 重 則 較 全 蘇 平 均 值 少 得 多 ( 西 伯 利 亞 是 47.2% , 全 蘇 平 均 值 則 是 62.8%)98

1975年西伯利亞生產了所有開採工業產品的20.6%,燃料產品的20.9%,

木材產品、木材加工及紙漿產品的15.7%,電力動力生產總值的15.3%(所有電力能 源的16%)。所有重工業各部門中,除了黑色金屬冶金業及機械製造業,西伯利亞 平均每人產品生產量超過全蘇指標(112%)。

在石油、煤、商用木材及其他產品方面,西伯利亞每人平均生產值不僅超 過全蘇平均值,甚至超過許多最先進國家﹔而在電力能源生產量方面,僅稍次於 美國(蘇聯為8.3千瓦 小時,美國為9.8千瓦 小時)。

因此,蘇聯時期西伯利亞經濟領域,發展最好的是原料部門、原料初步加 工部門,以及電力動力。

90年代初,這一地區已經建立了一系列大型有色冶金工業。就生產專業化 來說,它們分為三種類型;一是有色金屬採礦企業,如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 的坎斯克礬土礦和索爾斯克鉬礦;二是採礦冶金聯合企業,除利用地產原料外,

還利用從遠東和其他地區供應的原料生產各種有色金屬,如克麥羅沃州的別洛夫 斯基鋅廠和赤塔州的涅爾琴斯克多金屬冶金公司等;三是由採礦,冶金、電力和 運輸等多種企業聯合組建的採礦能力強,有色金屬產量高的有色冶金生產綜合 體,諸如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境內建成的兩個生產綜合體;諾里爾斯克多 金屬生產綜合體,主要開採和冶煉銅、鎳和鉑金,另一個是諾里爾斯克鋁生產綜 合體。

在西伯利亞有色冶金業中,就生產能力、產量和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而言,

位居首席的當數制鋁企業。首先在東西伯利亞已形成了煉鋁企業群,如布拉茨克 煉鋁廠、伊爾庫次克煉鋁廠、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煉鋁廠和薩彥斯克大型水電站附 近,這些耗電高的生產企業可以就近利用充足的較為低廉的電力,降低了生產成 本,提高了生產效益。

當然,西伯利亞有色冶金業也存在一些制約其順利發展的不利因素;當地原 料不足或者質量不佳。西伯利亞煉鋁企業所需的鋁礬土有 80%來自哈薩克斯坦、烏 克蘭和其他國家,大部分錫礦石和錫精礦則由遠東地區供應。額外支出的生產原 料運費自然提高了產品成本。99

蘇聯時期西伯利亞的發展,是在一種原則上全然不同的嶄新開端上進行,世界歷 史中沒有這種發展的類似例子。西伯利亞和遠東成為社會主義制度下,各種不同的經營 與相應的生活方式最集中的區域。包括:

(一) 在最短的期間內建立了天然氣、石油開採、水力發電、彩色與黑色金屬冶金、

化學、石化、軍工體系的巨大國家企業。

98 Т.Б. Баранова, "Основные показатели развития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 Сибири," Известия СО АН СССР, 1979

№ 1. c.28-33.

99 趙立枝,“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有色冶金企業回眸與前瞻”,東歐中亞市場研究,第 11 期,

2000 年 ,頁 37。

(二) 大規模開採荒地,並建造蘇聯最後一條超級幹線:貝加爾─阿穆爾幹線。

(三) 研擬並落實大型區域工業體系的計畫。

(四) 進行了以前鋒隊開發北方廣大領土的模式(包括建造諾力爾工程норильские объекты),其中包括使用囚犯開發本地區,並且使用獨特的區域生產管理組織模式,

其中一例是“Дальстроя”在馬加丹州的案例)。

蘇聯支持少數民族政策進行得最積極,成果是使涅涅次人與那乃人在1926-1970年間增 加了將近兩倍,平均壽命增加十五年。在西伯利亞與遠東地區及其北部工作,是相當有 利並相當光榮的;即在這個地方,從四面荒地,建立起最多的城市與村莊。人口數量方 面,在蘇聯時代這裡人口增加了三倍,這是俄羅斯聯邦人口發展最積極的地區,1980年 代時西伯利亞人口佔全俄的百分之十七。

表六

1980年代西伯利亞人口密度比較表

俄國 西伯利亞 加拿大 美國 中國

面積 ﹙千平方公里﹚ 17075 9653 9976 9373 9597

人口﹙千人﹚ 148306 25530 28434 263814 1203097 人口密度 ﹙人/平方公里﹚ 8.7 2.7 2.9 28.1 125.4 資料來源:http://www-sbras.nsc.ru/sicc/siberia_.htm

(五) 居民生活水準:80年代以前西伯利亞與遠東地區居民的生活水準比歐俄地區的生活 水準要高的多(若不算莫斯科、列寧格勒及若干軍工體系(ВПК)發展較具優勢的幾個 中心)。這些地區最大的特色是,這是蘇聯時代知識份子最集中的地方(西伯利亞最大 的學術中心設立在新西伯利亞科學城Новосибирский Академгородок)。還不到70 年代時,這裡具高等教育的人口就較歐俄地區多出一萬人。訂閱的報紙雜誌他們分到 最多,但卻有最少的教堂及其他文化設施可使用。

蘇聯時期對西伯利亞及遠東的開發在1991年告終。但是前蘇聯政府在進行西

蘇聯時期對西伯利亞及遠東的開發在1991年告終。但是前蘇聯政府在進行西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