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西伯利亞區經濟開發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西伯利亞區經濟開發之研究"

Copied!
21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西伯利亞區經濟開發之研究

計畫類別: 個別型計畫 計畫編號: NSC91-2414-H-004-049- 執行期間: 91 年 08 月 01 日至 92 年 10 月 31 日 執行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俄羅斯研究所 計畫主持人: 郭武平 報告類型: 精簡報告 報告附件: 出席國際會議研究心得報告及發表論文 處理方式: 本計畫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92 年 12 月 12 日

(2)

中文摘要 關鍵詞:西伯利亞、經濟開發、移民、東北亞 俄羅斯西伯利亞與遠東區的經濟開發,在東北亞扮演日漸重要的角 色。但是近年來西伯利亞和遠東區當地的人口卻一直在減少中,與此同時 中國卻快速成長,僅瀕黑龍江的三個省份人口就超過一億兩千萬人,與西 伯利亞扥木斯克省三十一萬平方公里面積僅住一百零六萬人形成強烈對 比,因此東北亞中、韓、日各國移民遷移結果,造成俄羅斯西伯利亞與遠 東區,成為冷戰後二十一世紀亞太各國人民為謀生存新一波的競逐場。 俄羅斯科學院國民經濟預測學院報告曾強調:二十一世紀中葉,中國 人將成為俄羅斯第二大族群,將是俄羅斯勞動資源難以分割的部分,外來 移民將占俄羅斯勞動資源百分之二十以上。十年來中俄關係發展快速,簽 訂俄中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後,雙方經濟合作正式提上議程。顯示俄羅斯在 經濟發展過程中,中國人將扮演最重要的角色,而且重心將是西伯利亞與 遠東區。台灣未來經濟發展與中國大陸及東北亞息息相關,西伯利亞的經 濟與能源開發勢必對台灣形成衝擊。因此本研究將探討下列問題: 1. 西伯利亞區經濟地理與經濟基本概況 2. 蘇聯時期西伯利亞的經濟開發 3. 轉型時期西伯利亞經濟社會的發展 4. 普京政府對西伯利亞的經濟發展策略 5. 西伯利亞區對外經貿易關係 6. 開發西伯利亞的困難問題與解決之道 7. 西伯利亞區經濟開發的展望

(3)

英文摘要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iberia of Russia

key words :Siberia economic development immigrant Northeast Asia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iberia and Far East of Russia plays an

increasingvital role in Northeast Asia. In the last few years, the population in Siberia and FER has continuously decreased, while in China it has increased. Just in the three provinces near the Heronjian , the population exceeds 120 millions. In stark contrast, Tomsk province has 310,000 square miles and holds only 1.06 million people.

Therefore the Chinese , Koran and Japanese immigrant population in Siberia and FER has created a new compititive battle field for livelihood after the cold war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Russian National Science Institution has reported : The Chinese will become the second greatest ethnic minority and compose an integral labor population in Russia in the middle of the 21st century. While current foreign population makeup more than 20% of the labor resources. In the last decade, the Sino-Russia relation has rapidly development. After they signed The Russia-China Friendship and Cooperation Treaty, which resulted in a formal bilateral economic cooperative agenda. This has shed light on the fact that the Chinese play a vital role in the progress of Russian economic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n Siberia and FER. The futur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aiwan will become more dependent on China and Northeast Asia. Siberia economic and pow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will threaten Taiwan in multiple aspects.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will focus on:

1.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Siberian economic geograph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2.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iberia of USSR

3. The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iberia period transition era 4. Putin’s strategy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iberia

5. Siberia's global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6. The dilemmas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7. Prospective of Siberia's economic development

(4)

目錄

第一章 序論………1 壹、研究動機與目的………1 貳、研究途徑與方法………2 參、文獻資料探討………3 第二章 西伯利亞經濟基本條件概況………18 壹、地理位置和氣候特點………18 貳、人口民族及人力資源………18 參、自然資源………25 肆、西伯利亞區聯邦主體經濟地理概況………27 第三章 蘇聯時期西伯利亞區的經濟開發………71 第四章 轉型時期西伯利亞區社會經濟的發展………76 壹、轉型時期的西伯利亞區開發………76 貳、轉型時期對外貿易的發展………96 第五章 普京政府對西伯利亞區的經濟發展策略………113 壹、西伯利亞區經濟發展的困境與策略………114 貳、有效規劃開發西伯利亞區經濟資源………119 參、俄羅斯西伯利亞區人口問題………147 肆、轉型後西伯利亞區發展面臨的問題………149 第六章 西伯利亞區經濟發展與東西兩方經濟的互動………153 壹、西伯利亞區與東北亞國家的經濟合作………153 貳、西伯利亞區和歐洲國家地區的關係………171 第七章 結論………173 參考書目………178

(5)

表目錄 (表一)1971 年俄羅斯加盟共和國高等學校學術教學人員配置百分比……P 5 (表二)西伯利亞區人口(千人)………P19 (表三)西伯利亞區出生率與死亡率 (每千人)………P20 (表四)西伯利亞天然資源(佔全俄的百分比)………P26 (表五)蘇聯時期西伯利亞工業部門結構的狀況………P72 ( 表 六 )1 98 0 年代西 伯 利 亞人 口密 度 比較 表 … …… …… … …… … … …P 74 (表七)轉型時期地區開發理論與政策………P77 (表八)1990 年與 1996-1999 年全俄各聯邦區商業生產總量…………P78 (表九)西伯利亞聯邦區煉鋼量………P79 (表十)工業生產區域結構轉變的趨勢-全俄工業生產進程……….P80 (表十一) 俄羅斯種植業主要產品的產量………P83 (表十二) 西伯利亞主要種植業產品產量………P84 (表十三)西伯利亞主要畜產品產量………P84 (表十四)西伯利亞主要食品生產情況………P85 (表十五)1996-1999 年全俄各聯邦區農業生產總量………P86 (表十六)官方登記之失業人口數………P88 (表十七)失業人口數………P88 (表十八)就業人口年均數 ………P89 (表十九)1996 年與 1999 年全俄聯邦區社經指數………P90 (表二十)俄羅斯聯邦與西伯利亞各區社經與失業情況表(2002 上半年)…P91 (表二十一)西伯利亞區人均收入 ( 1998 年)………P93 (表二十二)全俄及西伯利亞地區在科學領域就業人口中博士比例…………P95 (表二十三)俄羅斯及西伯利亞居民的教育水平………P95 (表二十四) 西伯利亞從亞太國家(地區)的進口………P96 (表二十五) 西伯利亞從亞太國家(地區)的出口………P97 (表二十六)外資投資指數 ……… P98 (表二十七)西伯利亞的國外投資金額………P99 (表二十八) 1990 年與 1996-1999 年全俄各聯邦區主要投資量………P100 (表二十九)西伯利亞區森林覆蓋率………P101 (表三十) 1998 年西伯利亞木材年計算採伐量的利用率………P102 (表三十一)西伯利亞木材生產量………P103 (表三十二)俄羅斯轉軌時期對外貿易額(億美元)………P104 (表三十三)俄羅斯轉軌時期對外貿易主要出口項目………P105 (表三十四)俄羅斯轉軌時期對外貿易主要進口項目………P106 (表三十五)2000 年西伯利亞區出口及進口商品結構………P107 (表三十六)西伯利亞對外貿易額………P108 (表三十七)俄羅斯在歐洲的主要貿易伙伴 ………P109

(6)

( 表 三 十 八 ) 對 外 經濟 活 動 … … … …… … … …… … … P 1 1 1 (表三十九)2000 年西伯利亞外資參與企業的地區出口結構…………P112 (表四十) 俄羅斯聯邦西伯利亞長期預算完成表(2002 上半年)……P115 (表四十一) 2001 年基本工業生產結構表………P120 (表四十二)俄羅斯聯邦天然資源總值………P120 (表四十三)電能動力生產量百萬(千瓦/小時)………P121 (表四十四)石油與天然氣產量 ………P121 (表四十五)煤礦開採量 ………P122 (表四十六)西伯利亞天然氣價格預測(美元/1000 立方)………P123 (表四十七)西伯利亞天然氣與石油資源儲量 ………P123 (表四十八)2002 年 11/18~11/24 之石油產品製造表………P124 (表四十九) 2002 年 11/18~11/24 汽油售出與存量與前一星期比較變動 P124 (表五十) 汽油儲量等級………P125 (表五十一)西伯利亞東部與遠東區石油與重油的美金價格………P125 (表五十二) 2002 年 11/25 俄羅斯聯邦各國首府汽油平均消費價……P126 (表五十三)俄羅斯礦產藏量總值表………P126 ( 表 五 十 四 ) 各 生 產部 門 農 產 品 生 產 速 度… … … …… … … P 1 3 4 (表五十五)農業產品生產結構預測………P135 (表五十六) 亞麻總產量………P135 ( 表 五 十 七 ) 馬 鈴 薯 總 產 量 … … … P 1 3 6 ( 表 五 十 八 ) 向 日 葵 籽 、 甜 菜 總 產 量 … … … P 1 3 6 ( 表 五 十 九 ) 蔬 菜 總產 量 … … … …… … … …… … … P 1 3 7 ( 表 六 十 )   穀 物 總產 量 … … … …… … … …… … … P 1 3 7 (表六十一)牛奶產量………P138 (表六十二)外資投資比重(每千盧布 人)………P139 ( 表 六 十 三 ) 各 國 投 資 總 額 … … … P 1 3 9 ( 表 六 十 四 ) 西 伯 利 亞 的 投 資 規 模 - 國 際 投 資 實 際 金 額 … … … P 1 4 1 (表六十五)西伯利亞人口密度與世界各主要國家地區比較………P147 (表六十六)東北亞國家和地區的領土和人口表………P154 (表六十七)2000 年中俄貿易商品結構………P157 (表六十八)1990-2000 年中國對日、韓、俄三國進出口總額…………P162 (表六十九)中俄邊界東段開放口岸一覽表………P163 (表七十)  2000 年俄羅斯各區從中國進口的情況………P163 (表七十一)1999 年中國投資企業在俄羅斯各地區的分佈………P164 (表七十二)2000 年俄羅斯公路(汽車)運輸往中國的地區結構…………P166 附錄一:俄國八十九個聯邦主體中俄文名稱對照表 附錄二:中俄邊界東段開放口岸中俄文名稱對照表

(7)

第一章 緒論

壹、研究動機與目的 俄羅斯聯邦的土地面積與所擁有的天然資源都屬世界第一,而西伯利亞的土 地面積有 9,653 萬平方公里,佔俄羅斯全國總面積 1,707 萬平方公里的 57%,擁有 的天然資源佔俄羅斯的 60%以上,尤其是石油與天然瓦斯更高達 80%以上,而西伯 利亞的人口卻只有 2,054 萬(依俄羅斯統計年鑑加上秋明州、漢特-曼西自治區和 亞馬爾-涅涅次自治州人口只有 2,500 萬)1 ,僅佔俄羅斯人口 14,520 萬的 14%, 人口密度 2.7 人/平方公里,比加拿大 2.9 人/平方公里還要低。全世界可能只有 西伯利亞人民才擁有這種大土地面積,豐富天然資源,可以號稱人均最富有最富 開發潛力最稀有的地區。雖然西伯利亞人均擁有的自然遺產豐富,但是人民所實 際享有的,以及莫斯科中央對西伯利亞人民福利補貼與重視的程度,似乎不成比 例,原因確實令人關心。 西伯利亞地域遼闊且自然資源豐富,所以經濟潛力十分巨大。也因此天然資 源是西伯利亞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先決條件,決定著該地區在全國統一經濟綜合 體中的地位和作用。廿世紀 30-80 年代,蘇聯實施的國家生產力東移政策使該區 成為國家最大的能源供應基地、耗能量多的產品生產基地和出口商品基地,在國 家經濟和對外經貿中的作用和目的日漸增強。幾十年來西伯利亞經濟的原料資源 型生產結構,有計劃而分階段的大量開發,該地區的發展尤其是取決於能源動力 綜合體的發展。西伯利亞能源在俄羅斯全國經濟發展中所佔份量與影響程度確實 值得了解。 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實施激進經濟轉型政策。在向市場經濟過渡條件下,地 區與聯邦中央的經濟關係產生了變化,西伯利亞從之前實行的生產力東移政策轉 向自我發展的模式。當激進經改襲來之際,過去只以片面發展,經濟結構嚴重畸 形的西伯利亞便面臨了嚴重的社會經濟危機。1992 年到 1998 年,西伯利亞經濟持 續衰退,該區居民生活水平及社會狀況也隨之惡化,使得地區分立情勢擴大。但 是,在 90 年代國家最艱困之時,西伯利亞以其巨大的自然資源潛力和生產實力, 支撐著俄羅斯的經濟生存。該地區在全國統一經濟綜合體中不可諱言發揮著舉足 輕重的作用,俄羅斯將來的經濟發展更有賴於西伯利亞。 當全球化暴風雨如排山倒海來襲之際,東北亞經濟的發展排上全球議程,而 研究討論東北亞國家區域經濟發展中,俄羅斯西伯利亞與遠東區以其雄厚的天然 資源,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1 Российский 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ий ежегодник, 2002, (Москва: Госкомстат,2002), С. 119-122.

(8)

俄羅斯西伯利亞和遠東區在俄羅斯中央心目中,自現任總統普京上台後,已 成為俄羅斯向東發展的重要戰略陣地。俄羅斯政府並已明確指出西伯利亞遠東區戰 略發展方向,強調俄羅斯要參與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的主要領域,是東北亞周邊國 家共同開發和利用西伯利亞和遠東區的石油、天然氣和電能資源。開發西伯利亞和 遠東區資源能源和發展東北亞區域經貿合作,是俄羅斯面向二十一世紀取得地緣戰 略優勢的首要工作。近年中美日韓等國向俄羅斯爭取從安嘉爾斯克舖設由管到中國 大慶、俄羅斯納霍德卡與莫曼斯克之爭,就是一例。2 而東北亞國家日本、南韓甚 至中國大陸的資金、技術、人力資源,對西伯利亞區開發過程互補性之高,讓俄羅 斯中央不得不對西伯利亞和遠東區之經濟發展戰略地位,以及對俄羅斯長遠的國家 發展影響,予以重新定位。 顯見西伯利亞和遠東區的開發,勢必對東亞地區經濟發展形成衝擊,而日、 韓、中國大陸的任何波動,對台灣的影響也是不言可喻。身為亞洲尤其是東北亞經 濟體的一環,不能不寄以高度關懷,這些都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動機,而其目的,當 然也在於藉由西伯利亞經濟開發之研究,希望提供國人多一些訊息,提醒國人多予 關懷,關心這個世上天然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其經濟開發將帶給我國及世人經濟生 活的影響。 貳、研究途徑與方法 本文在探討俄羅斯西伯利亞區經濟開發問題,是想從地緣戰略與全球各國區 域經濟開發角度來看俄羅斯西伯利亞區的經濟開發。 一國的地緣戰略,首先要看與其鄰國的關係,考慮到它們政治體系的異同、 雙方地緣政治合作的潛力、還有雙方地緣經濟的利益與問題。而俄國西伯利亞區 的地緣戰略,在地理上與中亞國家、蒙古、中國接壤。其中中亞國家與蒙古在歷 史上可說是中國與俄羅斯兩大國之間的緩衝帶,國力無法與中俄相抗衡。當前此 數國有著不同的政治體系,像共黨專政社會主義的中國、總統制的俄羅斯,總統 制但屬威權體系的蒙古、中亞國家。 以領土、人口、總產量,還有對外政治的影響力(國家發展水平、天然資源、 對外經濟、軍事潛力)來評量這些國家的地緣戰略潛力,然有強國與小國之分。 而 20 世紀下半葉西伯利亞區地緣戰略的潛力和其他國家邊陲地區相比,整體來說 是一樣的。不過在蘇聯解體後,西伯利亞區地緣戰略的影響力,對中、美、日而 言便超過了俄羅斯。所有西伯利亞的附近鄰國包括中、美、日、南、北韓對其地 緣戰略產生興趣並高度關注,包括天然資源與陸空交通運輸利益。3 「赫克紹-歐林定理」(Heckscher-Ohlin theorem)指出:「一國對於相對密 集使用其要素稟賦相對豐富的產品,具有比較利益,應專業生產且出口此種產品,

2 "Russia to build pipeline to ship oil from western Siberia to China, " News & Trends(CIS/Russia),

volume8, issue#10, 5 2003 .

(9)

而進口相對密集使用其要素稟賦相對貧乏的產品」,國際貿易的進行主要是依據各 國生產要素的比較利益及天然稟賦決定,因此「赫克紹-歐林模型」

(Heckscher-Ohlin model)也叫做「要素稟賦理論」(factor endowment theory)。 東北亞地區的俄羅斯西伯利亞和遠東區,與中國大陸、日本、南韓及蒙古之間存 在著明顯的經濟上互補關係,似乎「要素稟賦理論」頗能予以解釋。 事實上如果從經濟發展理論觀之,按吉普生(Robert Gilpin)的說法,解釋 經濟發展的理論,分別以經濟自由主義、古典馬克思主義和低度發展論為代表。4 經 濟自由主義和古典馬克思主義均把世界經濟的發展視為經濟增長從已開發國家轉 移到傳統經濟國家的過程,低度發展的國家可從世界經濟體系中藉由國際貿易中 生產要素的流動,促使經濟發展走向現代化。而低度發展論則認為世界經濟的運 作所產生的不平等交換關係,都將損害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對俄羅斯而言,近十 餘年來並未陷入也無須擔心低度發展論如依賴理論所擔心的不平等交換關係中, 可能需擔心的是無法加速促使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包括西伯利亞和遠東區國內的 開發與圖們江地區開發案,因為我們看到的是西伯利亞和遠東區的開發與圖們江 地區開發案,進度遠落後於東亞其他週邊國家,5 因此經濟自由主義和古典馬克思 主義所強調的與區域經濟理論所重視的區域產業結構理論生產要素自由流動概念 等論點,將是本研究過程所將運用的主要概念。 自由主義經濟學者認為,經濟發展應排除政治和社會對市場體系的功能與效 率障礙,國家可透過對外貿易和交流互動,使其經濟發展獲得足夠資金、出口市 場、生產管理與技術,資源可做充分有效配置。亞當史密斯當年在其「國富論」 第三章中,就明白指出:「勞動分工的程度由市場大小決定,市場大小由運輸成本 (效率)所決定」。古典馬克思主義所強調透過貿易與資金技術的引進,與世界經 濟聯繫,可使低度發展國家積累資本和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機制,但是馬克思主 義者也強調國際經濟發展過程中,充滿政治衝突,因此勢必走向社會主義道路。 而俄羅斯經濟發展過程卻是先拋棄原走之社會主義道路,從新開始。西伯利亞區 資源豐富,人均擁有的自然遺產豐富,但地處內陸,各主體社會經濟發展落差很 大,交通運輸基礎建設不發達,運輸成本高,極度缺乏資金,在這些條件限制下 進行經濟開發,進展緩慢困難重重。西伯利亞當局有無方法途徑在最短期間,透 過資源開發與對外貿易,擺脫困境,也是本文亟欲探討的。 參、文獻資料探討 一、西伯利亞研究學術機構之成立 西伯利亞的研究已超過半個世紀。1941-1945年二次大戰期間西伯利亞在戰 爭中的角色,使俄國地方的地位提高,也使經濟發展的優先順序進行重新調整。

4 Robert Gilpi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7).

(10)

東部地區由於未受戰爭擄掠,便成為天然資源、人力以及工業資源的最重要來源。 對該地區的研究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蘇聯科學院設立分院,有助地區學術發展的建立。首批分院之一,是1943年 十月,在諾沃西比爾斯克(Новосибирск即新西伯利亞市)成立的蘇聯科學院西西 伯利亞分院。1950年代中,科學院十三個分院中,有五個在外烏拉爾,分別是西 西伯利亞分院(包含四個所:化學暨冶金所、運輸暨能源所、礦物暨地質所、生物 所,以及若干部門),伊爾庫次克的東西伯利亞分院(包含兩個所:地質暨能源所、 化學所,以及若干局處),在雅庫茨克的雅庫梯分院(包含二個所:生物所,語言、 文學與歷史所,以及若干處、實驗室及考察隊),在海參威的遠東分院(包含若干 處、局以及考察隊),在亞歷山大羅夫斯克的薩哈林分院(1955年被改為綜合科學 研究所комплекс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КНИИ)6 所有分院的共同問題,是研究補助不夠,以及各機構的物資技術供應不足。 蘇聯科學院主席團1956年舉行年度會議時,曾有人提議將各分院改為“當地大型 學術中心”。然而,由於地方缺乏學術人才,故在1950年代的社會經濟條件下, 將科學院分院轉為學術中心的政策,無法成功落實。 1950年代中期,產生了科學發展另一種變革:不是漸進式的,而是“革命式” 的改變。在短期內,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俄國東部成立新學術中心:就是蘇聯 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部。而諾沃西比爾斯克市Новосибирск則成為該分部的學術組 織中心。 有關蘇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部,已有不少專論介紹其成立與發展之歷史7 。當 蘇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部在當地展開活動的那幾年,學術的其他部門,包括各領 域及高等學校等,也在同時發展並運作。蘇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部於1960年代成 了學術中心,且融入世界學術的一部份。該分部學術人才成長的速度相當快,同 時也產生了學術精英回流俄國西部地區的現象。 西伯利亞分部在培育學術人才方面的政策,主要目標在解決下列問題:在分 部的框架下,針對新的學術領域,在研究生中拓展培育博士人才,並加速培育全 博士人才﹔尋求有效的模式,將年輕專才延攬入學術活動﹔將諾沃西比爾斯克學 術中心培育專才的經驗與原則,擴展到其他城市。 1960年代中期以前,蘇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部已包含超過40個學術研究所, 工作人員超過2萬人,其中有4800個學術人員,其中四分之一以上具有全博士學位 (174人)及博士學位(1146人)。西伯利亞分部有13個蘇聯科學院院士,及43個通訊 院士8 。諾沃西比爾斯克學術中心(Новосибирский научный центр)受到相當關 6 Куперштох Н.А., Кадры науки Сибири(西伯利亞科學院成員). (Новосибирск, 1999), С.15. 7 Е.Т.Артемов, Сеть научных учреждений АН СССР в Сибири: Опыт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 развития 1944-1980 (蘇聯科學院在西伯利亞的科學機構網:成立經驗與發展,1944-1980),( Новосибирск, 1989). 8 Е.Г.Водичев, Формирование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связей академической науки в Сибири(西伯利亞科 學院國際關係的形成), (Новосибирск, 1990), с.93.

(11)

注,1970年以前,蘇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部超過半數的學術機構,以及過去曾在 西伯利亞分部60%以上的學術機構,都加入該中心。 60年代末、70年代初時,蘇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部是科學院最大的地區分部。 它在西伯利亞及遠東大部分的城市均有自己的機構。到了1970年代顛峰期,西伯 利亞分部的體系中,約有三萬名員工,其中包括約6300名學術人員,其中300人以 上具有全博士學位,2200人以上具有博士學位。 該分部人員制度的發展,主要奠基於有效的學術人才培育法。學術與教育的 整合、建立多層次的人才培育(從中學到全博士),都能符合目標,提供高品質的 人才,特別是在西伯利亞與遠東地區。在跨區域的學術人員的分配上,70年代以 前主要的趨勢與高等學校9 的分布有關。 表一 1971年俄羅斯加盟共和國高等學校學術教學人員配置百分比% 包括 經濟區 全部學術教學人 員 全博士 博士 西北區 中央區 烏拉爾區 西西伯利亞區 東西伯利亞區 全西伯利亞 全俄(РСФСР) 8,9 19,9 4,8 5,3 2,9 8,2 60 12,8 29,9 3,4 2,9 1,2 4,1 64,3 9,9 23,6 4,2 4,3 2,1 6,4 61,3 資料出處: Кадры науки советской Сибири: проблемы истории. Новосибирск, 1991. С.209 蘇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部的活動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是發展國際關係。 在70年末80年代初時,西伯利亞的科學院各機構研究,每年出國出差超過650次。 蘇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部每年接待超過一千名的外國專家。舉辦國際研討會、學 術展,西伯利亞的學者經常出國演講等等。西伯利亞學術的對外聯繫版圖持續擴 大。 70 到 80 年 代 是 發 展 國 際 關 係 一 個 困 難 的 階 段 。 歐 洲 安 全 合 作 會 議 (Совещание по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и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у в Европе)達成的協議,有 些國家立場相對,其中以美蘇為首。主要原因之一是阿富汗危機產生的問題,兩 國政府拒絕以建設性的方式尋求雙方可以接受的妥協方案。外交局勢的複雜化, 很快就影響到國際學術交流的領域。 9 Кадры науки советской Сибири: проблемы истории(蘇聯時代西伯利亞的學術人員:歷史問題). (Новосибирск, 1991),с.209.

(12)

70年代初,是社會主義國家發展學術交流的重要階段。下面的數據可以說明 社會主義國家學術聯繫的規模:蘇聯科學院與保加利亞的專題計畫合作,包含了 62個研究問題與124個研究主題﹔與匈牙利的科學院的合作,包含34個研究問題與 94個研究主題﹔與捷克斯洛伐克的科學院,分別是34與89個等,且都是大型研究 項目。蘇聯科學院與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學術機構間之聯繫是經常且有規律的。 與德國在波昂的學術研究圈的學術交流有成長。與芬蘭、法國、美國、英國、西 德、義大利、瑞士及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學術中心有聯合著作。 1980年代初以前,蘇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部的學術聯繫管道,實務上超過十 種不同的學術合作方式。西伯利亞地區的國際學術合作,常以各種新的合作形式 而日趨豐富,合作發展的形式以合約方式達到更進一步的發展。 90 年代是西伯利亞學術發展最困難的時期。1992 年對學術與學術研究機構的 補助劇減,結果造成年輕人才出走。世紀末西伯利亞的學術度過這個痛苦後,重 新累積新的學術潛力,並走出新的國際合作階段。10 如 2000 年 12 月,簽署了加拿 大與俄羅斯聯邦在北極與北方合作的聲明。「貝加爾經濟論壇」(Байкальский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форум)於 2000 年 9 月 19-21 日在伊爾庫次克召開﹔2001 年 7 月 1 日在伊爾庫次克又召開一次貝加爾經濟工作會議(Труды XII Байкальской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й конференции «Методы оптимизации и их приложения») 11 。 2001 年 8 月 22-24 日在烏蘭烏迪召開,是制定俄羅斯及其與亞太國家互助發展為主要 訴求,也是俄羅斯開發西伯利亞最重要的一個協調性的機制,2002 年 6 月 24 日決 議推動“北方領土發展之管理經驗交流” (Обмен опытом в области управления развитием северных территорий)計畫。2003 年召開博覽會“俄國與加拿大北方 民族”(Дни северных народов России и Канады)。今後並將定期招開「貝加爾 經濟論壇」。    預測西伯利亞的經濟發展在俄羅斯經濟上所扮演的角色,知道這個地區有深 厚的資源和財富.這個地區擁有高生產力、科技技術及科技教育的潛力.而且在 西伯利亞,像是燃料工業、能源、冶金工業、汽車工業、金屬加工業、林業及木 工業等,有超過兩百多種的科技工業,還有超過一百個最高研究實驗機關及高等 教育體系,這些都是西伯利亞研究的重心及其資產。12 二、有關研究文獻 中國大陸有關研究西伯利亞經濟發展的專書期刊,可能應首推黑龍江設科院 西伯利亞研究所出版的''西伯利亞研究'',中國有關西伯利亞的研究文獻大多刊載在 此刊物上,其他相關期刊有北京設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出版的''東歐中亞研 究''與''東歐中亞市場研究'',觀諸這類文獻,大多從總體經濟發展探討西伯利亞各 10 Акира Уегаки, "Иностранные инвестиции в российских регионах," 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наука современной России, 2002, №2, с.115-132. 11 "Труды XII Байкальской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й конференции," Методы оптимизации и их приложения (Иркутск, 24 июня-1 июля 2001 г),(Иркутск, 2001). 12 http://www.sfo.nsk.su/publications/?action=art&nart =93

(13)

種經濟發展問題,其中包括中亞地區與俄羅斯經濟政策區劃問題,西伯利亞自然 資源、製造業、對外貿易、人文社會發展等。有關西伯利亞經濟發展的專書也以 這兩地設科院與大學等學術機構為主,由於資料較多,讀者可參閱本文參考資料 部分,當可進一步了解。而中國大陸學者的觀點,大多以客觀分析探討西伯利亞 經濟發展問題,以及中國如何參予西伯利亞的經濟開發為主軸。 至於西方研究西伯利亞的經濟開發問題,還是二十世紀下半葉的事,早期專 門文獻以資源探討研究為主,因此集中在地理類專書。至於經濟發展與開發的文 獻,就少的多了。早期如 1975 年可樂立( Violet Conolly)的書以揭開神秘面紗的 心情,從土地民族人口政經社會全面探討西伯利亞。13 牟特(Victor L.Mote)所著 「西伯利亞分離的世界」,全書討論西伯利亞歷史內戰社會改革,只有第七、八章 談到一些 1993 年前之經改。14 帝巧次基(John Tichotsky)所著專門介紹薩哈共和 國,其中提及其在遠東與西伯利亞之角色。15 較近的研究則有卡斯田(Erich Kasten) 探討西伯利亞當前社會發展狀況。16 讀者可參閱本文參考資料部分,而西方學者的 觀點,亦大多以客觀分析探討西伯利亞資源開發與經濟發展問題,以及外界如何 參予西伯利亞的經濟開發為主。其觀點與建議要多不外俄羅斯當局應加速開發西 伯利亞,因西伯利亞是俄羅斯的金礦,其方式以如何吸引外資共同開發為主。 對西伯利亞經濟開發之研究文獻,想當然而應是俄國人自己的研究探討最多。 首先是有關分析俄國經濟區劃分制度,其中包括西伯利亞地區。也有人研究 俄國地區化,及俄國地區加入國際經濟體系等問題。依據他們對於經濟改革的反 應,如馬爾科瓦(Марковой Н.Н.) 的文章「當代國家地區政策」(Региональная политика государства на современном этапе),針對俄羅斯經濟區作出了大 規模的分類,其中使用兩種標準,即「不景氣水平」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總 共將俄國地區分為十組,以此探討國家社會經濟政策不同的措施。17 「貝加爾經濟論壇」(Байкальский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форум)於 2000 年 9 月 19-21 日在伊爾庫次克﹔2001 年 8 月 22-24 日在烏蘭烏迪召開)是制定俄羅斯及 其東方地區與亞太國家互助策略為主,最重要的一個協調性的社會機制。在克里 窩瓦(Кривова В.Д.)所撰「貝加爾經濟論壇:俄羅斯東方地區與亞太地區國家的 整合策略」(Байкальский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форум: стратегия интеграции восточных районов России и стран Азиатско-Тихоокеанского региона)一 文中,18 詳細探討了在貝加爾經濟論壇上提出的論點。貝加爾經濟論壇的目標,在 於定出國家對於開發西伯利亞及遠東的方略。

13 Violet Conolly, Siberia Today and Tomorrow,(Great Britain:Collins London and Glasgow),1975. 14 Victor L.Mote, Siberia Worlds Apart, (U.S.A:Westview press,1998).

15 John Tichotsky, Russia’s Diamond Colony The Republic of Sakha, (Harwood Academic

publishers,OPA,2000).

16 Erich Kasten, People and the Land:Pathways to Reform in Post-Soviet Siberia,(Berlin:Dietrich

Reimer Verlay,2002).

17 Н.Н Марковой, ''Региональная политика государства на современном этапе'',

Регион(Сибирь), 2002, № 2.

18 В.Д.Кривова, “Байкальский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форум: стратегия интеграции восточных районов

(14)

支持地區開發,是區域政策的主要功能之一,但首先應探討在全國性的危機 背景,包括俄國人的雙重民族意識,俄羅斯各地區的不同特性,以及俄國地區問 題尖銳化的原因。俄羅斯和蘇聯時期一樣,聯邦各地區間的生產量、加入國際經 濟的比重、經濟結構及生活水準差異甚大。在國家處理地區開發的問題時,應多 注意財政預算、稅務方面及選擇性的支持地區開發等問題。有若干文章提到,在 市場經濟的背景下,俄國必須長期與地區開發的矛盾性對抗。再過一段時間,俄 國極可能出現同時有低工業化、工業化及後工業化三種地區經濟型態的情況,而 這種情況不可避免的將削弱俄國的經濟融合。 在分析地區政策時,可將地區問題分為以下幾種類型:生態環境欠佳型、生 產及人口高度密集型、工業發展較弱型、農業型、工業不景氣型、潛力型、休憩 型、新農業開發區等。19 全俄國的地區可分為三類:危機型、不景氣型、自行開發型。對危機與不景 氣區的援助計畫經費是由聯邦支應,援助計畫的主要目的,是要防止地區發展水 準的落差繼續擴大。 近幾年來俄羅斯的地區政策可說大有進展。在一些文章中均探究俄國的地區 政策如何發展、中央與地方近年來的關係,並分析聯邦國家的形成過程。事實上 中央與地方政府間的危機從計畫經濟時代就產生了。1989 到 1991 年後,前蘇聯領 土上的進展性質就已改變了。地區開始產生了獨立的趨勢,也形成了大型地區的 整合結構,像「伏爾加」、「大烏拉爾」、「西伯利亞協議」等等。也有許多人建議 「中央與地方關係」的改革方針之方向要有所調整,其中包括:預算與税制的改 革、強化地方經濟政策、擴大發展地方自治、學習其他國家聯邦制的經驗等。另 外也有人提到,聯邦政府無從反對地方進程的反面發展,特別是地方與中央日益 升高的對立。 當代專門研究西伯利亞地區政策的俄國期刊實際上付諸闕如。但相關而較有 名的期刊當中,有薩蘭斯克(Саранск)出版的''地區學''(Регионология)。基本上 地區政策的有關文章都刊登在一般地理性的刊物,如''Известия РГО'', ''Известия РАН. (俄羅斯科學院消息報),Серия географическая''(地理集), ''Вестник Москов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莫斯科大學信息)等。但一般這類主題的文章都刊 登在一些跟這種地理沒什麼關係的刊物上。這包括各種經濟與政治方面的刊物, 像''Российский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журнал''(俄國經濟雜誌), ''Общество и экономика''(社會與經濟), ''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俄羅斯聯邦), ''Вопросы экономики''(經濟問題)及 ''Экономист''(經濟學人)等。 當代的俄國地區政策在不同的層級進行,其中包括國家的地區發展策略、地 區政策(聯邦主體) 、地方自治的地方政策。有關論文如俄羅斯科學院消息報刊出 特羅費麥可(Трофименко Г.А.)的文章''國家地區政策與俄國地理社會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региональная политика и Русское Географическое 19 В Игнатенко., М.Рожанский, С.Шишкин, ''Провинция и возрождение России: опыт межрегиональной программы,'' Свобод Мысль, 1993. № 7-с.3-8.

(15)

Общество)國家地區政策與俄國地理社會,他認為﹔國家策略是在聯邦階層制定 的,並不能成為各地區政策的歸結。國家策略主要是以全國利益為取向。國家對 於地區發展的策略之本質,在於國家、地區、地方自治區利益的協調,各聯邦主 體的財產、國家領土共同性及全俄人民的協調。地區政策是要在各聯邦主體經濟 自主及均衡發展的條件下,促進聯邦主體整合為單一的經濟體。對於發展不足的 地區,務須以地區發展基金,匯同聯邦及地區的財產利益協助其發展。在這樣結 合所有地區的力量,使國家經濟得以穩定發展的基礎上,社會經濟政策發展方向 的必然結果,是人民福利的提升。20 當前俄國地區發展以及國家地區政策的問題,是國家發展最主要的問題,具 有非常迫切的意義。這些問題若不解決,或產生負面的發展,將會減緩經濟改革, 扭曲經改的內容,使族群、民族、宗教的關係更趨複雜,並將加深經濟問題。 俄國國會的相關委員會因認清這種情況的尖銳性,並認為國家地區政策需有 學術研究共同加入,故請俄國地理學會共同成立工作小組,草擬當前改革階段的 立法方案,保障俄羅斯聯邦的地區政策。學者歐羅洛瓦(Орлова А.)在其''俄羅斯 有沒有地區政策?車里雅賓斯克觀點'('Есть ли в России региональная политика? Взгляд из Челябинска) 文章中提到工作小組的主要方向,是在俄 國當前改革階段,制定國家地區政策的構想。在這份構想的範圍內,目前正在就 俄國地區發展及地區政策的國家策略,聯邦主體地區政策的解決模式,地區政治 決定落實的架構與水平進行研擬。此外,社會經濟區劃、地方自治的行政、領土 等原則性問題也在研議當中。工作小組的活動也透過國會的委員會以及研擬中的 立法草案,而有專業的分析。只有俄羅斯地區發展國家策略的這種多元性,包括 從預算到地緣政治,才能夠、也應該成為社會地域組織更新的基礎。21 1996 年 4 月,政府公佈“俄羅斯聯邦基本條例”(Основные положения региональной политики РФ),就彷彿有了地區政策。然而,地方看法一致反對。 為什麼俄羅斯聯邦主體間,在發展水平,以及人民收入上存在著這麼多倍的差距? 這種地區政策的不完整、鬆散、缺乏方向目標,使得改革過程減緩。有關研討會 的參加者做出這種結論。22 實際上所有的論文都提到,當前俄國地區政策基本條例的方法須更加完善。 國家在經濟或政治面都在走向分離,地區政策的法律保障欠佳,地區政策的財政 預算面欠周,同時也缺乏整體性有計畫的方法。許多人強調,這種情況若再不改 善,結果可能會對全俄國及個別地區導致不可預測的負面結果。 地區政策的主要任務,是要維持單一的聯邦國家,而這可以用經濟、社會及 20 Г.А.Трофименко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региональная политика и Русское Географическое Общество''(國家地區政策與俄國地理社會), Известия РГО, 1995, ј3. 21 А.Орлова,''Есть ли в России региональная политика? Взгляд из Челябинска''(俄羅斯有沒有地區 政策?車里雅賓斯克觀點), 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 ,(俄羅斯聯邦), 1996,№ 12. 22 А.М.Лавров, В.К.Кашин, ",Анализ тенденций развития регионов России: Типология регионов, выводы и предложения"(俄羅斯地區發展趨勢分析:地區類型學,結論與建議), Прогр. Европ. союза Тасис / Ред.,(Москва,1996).с.96.

(16)

政治方式達成。地區政策的經濟面,主要會造成國家為了多加運用資源(包括勞 力、天然資源,以及未開發土地等等),必須解決投資的配置問題。地區政策的社 會面,直接反映在民主社會的若干原則,諸如社會公義及公平當中。從這個觀點 看來,應該要能夠保證均衡的地區發展,生活品質不應取決於人民住在哪一個地 區,以及在哪一個地區工作。因此,對於地區政策來說極具特色的「地區歧視」 問題,從社會的角度來看,正好證明實有必要避免因人民的居住地造成的歧視(或 至少能夠減少歧視)。因此,地區政策應致力減少地區間在人民收入、失業率、社 會基礎建設、交通網、通訊、生態環境等各方面的差異。 地區政策的政治層面,反映了每個國家對於保障對外安全以及領土完整的一 種自然意願。「保障領土完整」對於所有多民族國家尤為重要,因為多民族國家中, 地區間的緊張,以及中央與地方的緊張情勢都有可能導致地方分離意識的高漲。 俄羅斯位在東方與西方的交接處,其廣大的領土使其不能完全採用其他國家的經 驗。因此,不是尋找一種通用的危機解決模式,而是要尋找一種顧及俄國特點的 解決模式。地區政策在許多方面應該要能夠達成這一點。 2002 年 6 月 7 日俄羅斯總理 765 號命令批准了一份正式文件 ─ 「西伯利 亞經濟開發策略」。在這份文件通過之前,聯邦與地方代表曾費心籌畫這份策略的 結果資料,並詳細討論其條款。在“Регион”(地區)雜誌上(2002 年 3 月號) 公佈。前此該雜誌也曾刊登「西伯利亞社會經濟發展策略學術基礎」(2001 年 4 月號),乃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研究所所擬。值得一提的是,上述雜誌有不少西 伯利亞學者發表有關發展現代西伯利亞的相關文章。 有關地區政策出版品以其內容可分為: 1. 關於整體經濟開發方面: Анализ тенденций развития регионов России в 1992-1995 гг.(1992-1995 年俄羅斯地區發展趨勢分析)/ Прогр. Европ. союза Тасис-М,1996.-144 Анализ тенденций развития регионов России: Типология регионов, выводы и предложения(俄羅斯地區發展趨勢分析:地區類型學,結 論與建議) / Прогр. Европ. союза Тасис / Ред. Лавров А.М., Кашин В.К. –М.,1996.-96 интересов центра и регионов (中央與地區利益平衡)/ Регионология(地區學)-1995.-ј1.-с.48-50 Бойко И.В. ''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реформа и стратегия регионального развития'' (經濟改革與地區發展策略)/Вести Дальневост. отд-ния РАН-1993. № 1.-с.3-12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分所消息) Болтенкова Л.Ф. ''Проблемы федерализма в условиях многонациональной России'' / Регионология-1994.-№ 4.-с.54-58 Бородулина Н.А. ''Факторы перераспределения бюджетных

(17)

средств между федеральным центром и регионами(中央與地方預 算重分因素)'' / Изв. РАН. сер. геогр.-1995.-№ 6.-с.87-98 Бугаев В.К. ''Методологич. аспекты адм.-терр. устройства РФ''(俄 羅斯聯邦行政─領土制度方法學) / Изв. РГО-1993.-125, № 3.-с.17-23 Валентей С.Д. и др.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механизм федеральных отношений''(聯邦關係的經濟機制) / Общество и экономика-1995.-№ 2.-с.50-65 (社會與經濟) Вардомский Л. ''Проблемы и противоречия регионального развития России''(俄羅斯地區發展的問題與矛盾)/ Россия и СНГ: дезинтеграционные и интеграционные интересы (俄羅斯與獨立國 協:分離與整合過進程)// Ин-т географии РАН. –М.,1995.-с.48-52 Куперштох В.Л., Соколов В.М., Суспицын С.А., Ягольницер М.А. ''Методические основы выделения депрессивных и отсталых(劃分 不景氣與落後的方法論基礎) Любовный В.Я. ''Управление регионами в новых условиях хозяйствования''(新經濟環境下的地區管理) / Регионология-1993.-№ 4.-с.70-75 Ляшевская М.Н. ''Проблема выделения депрессивных районов России''(俄國不景氣區域的劃分問題) / Вестн. МГУ. сер.5-1994.-№ 2.-с.16-22 Полутин С.В. ''Регион как феномен экономики, политики и культуры'' (以地區作為經濟、政治與文化的現象)/ Регионология-1994.-; № 3.-с.171-174 Преображенский Б.Г., Селитренников Л.И. ''Концептуальные подходы к региональной инвестиционной политике''(地區投資政策 的概念性方法) / Российская экономика: проблемы перехода к рынку(俄國經濟:向市場過渡的問題): Тез. междунар. науч.-практ. конф., Пермь, 14-15 нояб., 1995,-Пермь,1995.-с.131-134 Скопин А.Н. ''Региональная политика и 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безопасность России''(俄羅斯的地區政策與經濟安全 / Вопр. экон.-1995.-№ 1.-с.119-126 Смирнов С. ''Критерии определения статуса территорий приоритетного развития''(優先發展地區的界定標準) / Экономист-1994.-№ 6.-с.77-82 Скорохолов В. ''Регионы и центр в реформируемой России''(改革 中的俄羅斯之地區與中央) / Мировая экономика и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 отношения(世界經濟與國際關係)-1994.-№ 10.-с.16-32 Социальные,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 и политические проблемы развития

(18)

РФ(俄羅斯聯邦發展的社會、經濟與政治問題) / Социологические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社會學研究).-1994.-№ 6.-с.58-65 Ясин Е., Алексашенко С., Нещадин А., Григорьев О., Малютин М.А. ''Регионы России в переходный период''(轉型期的俄國地區) / Монтаж и спец. работы в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е.-1994.-№ 3.-с.15-19 Лексин В., Андреева Е., Ситников А., Швецов А. ''Региональная политика России: концепции, проблемы, решения. Статья 1, (俄國 地區政策:概念、問題與解決方法,第一章), (Российский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журнал, 1993, № 9) (俄國經濟雜誌) 42. Лексин В., Швецов А. ''Региональная политика России: Концепции, проблемы, решения. Статья 4.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е и селективная поддержка регионального развития''(俄國地區政策:概念、問題與解決方法,第四章,國家管理 與選擇性支持地區發展) (Рос. экон. журнал, 1994, № 3) 2. 關於中央與地區政策方面: Вардомский Л. ''Региональная политика: проблемы и противоречия'' (地區政策:問題與矛盾)/ Власть-1994.-№ 11.-с.41-46 (權力雜誌) Вардомский Л. ''Центр и регионы России: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 аспекты взаимоотношений''(俄羅斯的中央與地區:相互關係的經濟面) / Вестн. науч. инф.-1994.-№ 1.-с.3-33 Геффе Н., Цапенко И. ''Россия в ''шкуре леопарда'': социальные проблемы региональной политики''(戴著豹皮的俄羅斯:地區政策的 社會問題) / Мировая экономика и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 отношения(世 界經濟與國際關係).-1996.-№ 2.-с.17-25 Григорьев О.В. ''Три богатыря региональной политики'' (地區政策 的三勇士)/ Деловые люди(商業人). -1994.-№ 2.-с.64-66 Журавлев А.Н., Журавлева А.В. ''Некоторые особенности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концепции региональной политики РФ'' (形成國家地區政策綱領的若干特色)/ Геополитические и ге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 проблемы России(俄羅斯地 緣政治及地緣經濟問題): Матер. научн. конф. в РГО, СПб, окт. 1994.-СПб, 1995.-с.130-138 Лексин В., Андреева Е., Ситников А., Швецов А. ''Региональная политика России: Концепции, проблемы, решения. (俄羅斯的地區 政策:概念、問題與解決方法)Статья 1. / Рос. экон. журнал-1993.-№ 9.-с.50-63 Лексин В., Швецов А.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е и

(19)

селективная поддержка регионального развития'' (國家管理與選擇 性支持地區發展)/ Российский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журнал-1994.-№ 5-6.-с.64-69 Маркова Н. ''Региональная политика государства на современном этапе''(當代國家地區政策) / Экономист-1996-№ 11.-с.70-78 Матрусов Н.Д. ''Региональные прогнозирования и региональные развития России''(地區預測與俄國地區發展), -М: Наука, 1995.-221 с. Механизмы реализации современной региональной политики(當 代地區政策的實踐機制) / Регионология-1994.-№ 1.-с.3-10 Об основных положениях региональной политики в РФ (有關俄羅 斯聯邦地區政策的主要情況)/ Регионология-1996.-№ 2.-с.11-26 О концепции региональной политики(有關地區政策綱領) / Экономист-1995.-№ 4.-с.19-22 Орлов А. ''Есть ли в России региональная политика?''(俄羅斯有沒 有地區政策?) / Рос. Федерация-1996.-№ 12.-с.21-22 Регионология и современная региональная политика в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俄羅斯聯邦地區學與當代地區政策) / Регионология-1992.-№1.-с.4-9 Семенов П.Е., Штульберг Б. ''Новая региональная стратегия''(新 地區策略) / Экономист-1994.-№ 6.-с.72-76 Синягов ''Вопросы создания систем управления регионом''(建立地 區管理制度的問題) / Экономист-1993.-№ 8.-с.51-55 О концепции региональной политики(有關地區政策概念) (Экономист, 1995, № 4) 3. 關於地區教育政策方面: Кинелев В.Г. ''Основные направления региональной политики в области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地區政策在高等教育領域的基本方 向) / Регионология(地區學)-1993.-№ 3.-с.25-33 Концепция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региональной. политики РФ в области высшего и среднего проф. образования''(高等及中等專業 教育領域的俄羅斯聯邦國家地區政策綱領) / Регионология-1994.-№ 2-3.-с.122-134 Современная региональная политика в области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在高等教育領域的當代地區政策) / Регионология-1992.-№ 1.-с.46-49 Суворинов А.П. ''Региональная политика научной деятельности высшей школы России''(俄羅斯高等學校學術活動的地區政策) /

(20)

Регионология(地區學)-1994.-№ 2-3.-с.79-86 4. 關於自然地理方面: Приваловская Г.А., Рунова Т.Г. ''Приоритеты рег. экологической политики в изменяющихся условиях природной среды и климата''(天然環境與氣候變化背景下的地區環保政策的優先方向) / Обзор инф. Пробл. окруж. среды и природ. ресурсов // ВИНИТИ-1994.-№ 5.-с.59-69 Трофименко Г.А.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региональная политика и Русское Географическое Общество''(國家地區政策與俄國地理社會 (地理學會)) (Известия РГО, 1995, № 3) 專門有關西伯利亞的研究文獻: 1. 學術研究發展類: Артемов Е. Т. Формирование и развитие сети научных учреждений АН СССР в Сибири. 1944-1980 гг. (1944-1980 年蘇聯科學院在西伯利 亞學術機構網的建立與發展)Новосибирск:Наука, Сиб. Отд-ние. 1990. Водичев Е. Г. Формирование и развитие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связей академической науки в Сибири(西伯利亞國際學術關係的建立與發 展). Новосибирск. 1990. 222 с. Водичев Е. Г. Путь на Восток: формирование и развитие научного потенциала Сибири. Середина 50-х – 60-е гг(走向東方之路:西伯利 亞學術潛力的形成與發展). Новосибирск: Экор. 1994. Куперштох Н. А. Кадры академической науки Сибири (середина 50-х – 1960-е годы)(西伯利亞學術領域成員(1950 年中-1960 年代)). Новосибирск. 1999. 149 с. Ламин В. А. Сибирское отделение РАН в контексте системообразующих факторов регионализма (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 亞分處在地區學系統構成因素之結構中)// Гуманитарные науки в Сибири(西伯利亞人文科學). 1997. № 2. Казарин В.Н. Образование, наука и интеллигенция в Восточной Сибири (вторая половина 40-х-середина 60-х гг. ХХ в.)(東西伯利亞 的教育、學術與知識界(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中至六十年代中))/ Иркут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1998. Роль науки в освоении восточных районов страны. Тезисы докладов и сообщений. 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научная конференция(學 術在俄東開發之角色。全俄學術研討會). Новосибирск. 1992.

(21)

Сараев В. Г., Миронова Е. Н., Сараев Д. В. Соц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 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и студентов вузов Иркутска.(伊爾庫次克高校學生之社會、經濟評鑑) // Регион. Экономика и социология. 2002. № 3. С. 2. 社會人文發展類: Воронов Ю. П. Сравнительная оценка уровня жизни в Сибири: встречные расчеты.(西伯利亞生活水準評比:) //Регион. Экономика и социология. 2002. № 1. С. 65 – 78 Горюшкин Л.М. Исторические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в СО РАН в 1991-1996 гг.: новые подходы, итоги и перспективы (1991-1996 年俄 國科學院的歷史研究﹔新方法、結果與前景)// Гуманитарные науки в Сибири(西伯利亞的人文科學). 1997. № 2. Залужная Д. В. Транссибирская магистраль: ее прошлое и настоящее(跨西伯利亞幹線﹔過去與現狀). 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очерк(歷 史概論). М. 1980. 287 с. Кадры науки советской Сибири: проблемы истории. (蘇聯時代西伯 利亞的學術界人士﹔歷史的問題)Сборник статей(文選). Новосибирск. 1991. 217 с. 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 республика, край и области Западно-Сибирского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района в 1992 г. 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ий сборник(1992 年俄羅斯聯邦,共和國,邊區及西西伯 利亞經濟區各州。統計集). М. 1993. 193 с. Тараканов М. А. Химический комплекс Иркутской области в годы реформ.( 改革年代中伊爾庫次克州的化學結構(情況))// Регион. Экономика и социология. 2002. № 4. С. 152-165. Шапарев Н. Я. Социальное положение Красноярского края(克拉斯 諾亞爾斯克邊疆區的社會情況). // Регион. Экономика и социология. 2002. С. 103-110. 3. 經濟發展類: Гуков В. П., Смирнов Н. В. Основы стратегии развития экономики Иркутской области в начале ХХI века.(伊爾庫次克州二十一世紀初 經濟發展的主要策略) // Регион. Экономика и социология. 2002. № 4. С. 166- Кибалов Е. Б., Кулешов В.В. Стратегия развития Сибири: сопоставительный анализ вариантов и направления дальнейших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西伯利亞的發展策略:方案對比分析及進一步研究之方 向)// Регион. Экономика и социология. 2002. № 4. С. 30-48. Ковалева Г. Д., Якунина Т. А., Волкова О. И. Влияние прямых

(22)

иностранных инвестиций на внешнюю торговлю Сибири(直接外資 對西伯利亞外貿的影響) // Регион. Экономика и социология(地區經 濟與社會學). 2002. № 3. С. 87-98. Колесов Л. И. Межотраслевые проблемы развития транспортной системы Сибири и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西伯利亞與遠東運輸系統的部 門間問題). Новосибирск. 1982. 224 с. Кривов В. Д. Байкальский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форум: стратегия интеграции восточных районов России и стран АТР.(貝加爾經濟論 壇:俄羅斯東方區域與亞太地區之整合策略) // Регион. Экономика и социология. 2002. № 3. С. 163-169. Кулешов В.В. ,Сибирь на пороге нового тысячелетия (在千禧年關 的西伯利亞)// Новосибирск: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СО РАН, 2000. Кулешов В.В. , Перспективы соц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развития Сибири (西伯利亞社會經濟發展前景)// Вестник ДВО РАН. 2002. № 2. С. 27-34. Новосибирское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 Проблемы соц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развития Новосибирской области. (西伯利亞社會經濟發展問 題)// –ИЭОПП СО РАН, 2002. Официальные документы. Стратегия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развития Сибири. (官方文件。西伯利亞經濟發展策略)// Регион. Экономика и социология. 2002. № 3. С. 177-195. Сибирь: Политика. Экономика. Управление. (西伯利亞:政治、經濟 與管理)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аналитический бюллете нь(資訊分析公 報). Новосибирск. 1992. Сибирь в геополитическом пространстве ХХI века.(二十一世紀地 緣政治中的西伯利亞) Новосибирск. 1998. 238 с. 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經濟年鑑) М. Экономика, 1999 4. 機械能源礦藏類: Амосенок Э. П. Роль машиностроения в промышленной политике Томской области. (托木斯克州機械製造在工業政策的角色)// Регион. Экономика и социология(地區經濟與社會學). 2002. № 3. С. 147-162. Беляев Л. С., Волкова Е. Д., Воропай Н. И. и др. Интеграция электроэнергетики восточных районов России и стран Северо-Восточной Азии. (俄國東部區域與東北亞國家在電力能源方 面的整合)// Регион. Экономика и социология. 2002. № 1. С. 125 – 135. Журав ель Н.М., Клем-Мусатова И. К., Чурашев В. Н. Оценка

(23)

влияния угольных предприятий Сибири и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 на окружающую среду(西伯利亞與遠東地區煤礦業對生態環境影響之評 估).// Регион. Экономика и социология. 2002. № 4. С. 88- Иванова И. Ю., Попов С. П., Тугузова Т. Ф. Роль возобновляемых источников энергии в энергоснабжении восточных районов России.(俄能源新源頭在俄國東部能源供應的角色) // Регион. Экономика и социология. 2002. № 1. С. 136 – 147.

(24)

第二章 西伯利亞經濟基本條件概況

壹、地理位置和氣候特點 一、地理位置 1581 年 9 月 10 日,一支由 840 人組成的遠征軍在哥薩克首領葉爾馬克率領 下越過烏拉爾山向西伯利亞和國進攻,正式拉開俄國兼併西伯利亞的序幕。今日 俄羅斯所屬西伯利亞西起烏拉爾山,東至太平洋,北起北冰洋岸,南至蒙古、中 國邊境岡巒起伏的草原,是一片占有亞洲北部大片幅員的廣大領土。(參見附錄地 理位置圖) 西伯利亞的天然環境包羅萬象。有西伯利亞西部平原(平均高度在海拔一百 二十公尺以上),西伯利亞中部高原,西伯利亞南部山群(阿爾泰山,薩彥嶺及其 他),以及西伯利亞東北部的山系(魏霍揚斯克山脊,科累馬高原及其他)。 二、氣候特點 西伯利亞位在北半球的中高緯度,居溫帶與寒帶。其大部分地區之氣候十分 嚴寒,明顯的大陸型氣候。最冷(一月)與最熱(七月)月份的平均溫度之差距從攝 氏三十五度到六十八度。大部分的降雨是從西邊而來。年雨量從北極的 100-250 毫釐,到西部原始森林(taiga)的 500-600 毫釐,以及阿爾泰山區 1000-2000 毫釐。 大部分的降雨量—年降雨量的 75-80%都集中在一年中較暖和的時候,因此,冬天 積雪的程度一般不會很大(平均 300-400 毫釐)。西伯利亞嚴寒的氣候使土壤深層 結冰,並形成多年的凍土。其分布的領域在西伯利亞超過六百萬平方公里,而北 方的凍層量達到 200-500 公尺。 西伯利亞的土壤植物帶大體上是由北而南變化,而形成清楚的地帶:北極荒地、凍 原、森林凍土帶、森林(taiga)帶﹔西伯利亞西南方:森林草原帶及草原帶。在北方的凍 原與森林凍原帶,大多是苔藓、地衣、矮灌木林、灌木林,以及多年生的草。幅員2000 公里的森林(taiga)區中,有冷杉、雲杉、西伯利亞雪松長出的深色針葉林,也有達呼爾 落葉松生成的淺色針葉森林。草原及森林草原帶隨人類的經濟活動變化最大。草原帶已 被開墾,而已成為沼澤的草地也被變為割草地,有些森林已有部分被砍光伐盡23 。 貳、 人口民族及人力資源 一、人口 23В.Я.Хуторский, История Сибири(西伯利亞史),(Москва: Издательский дом Новый век,2000)(新世 紀出版社), c.23.

(25)

十六世紀末以前,西伯利亞人口極少。只有在十六、十七世紀西伯利亞納入俄國 後,俄國的新土地發現者才開始快速的開發西伯利亞南部。1861 年改革後,特別是西伯 利亞 1891-1905 年建設西伯利亞大鐵路後,移居西伯利亞的人增多。1917 年大革命後, 由於密集開發西伯利亞的天然資源及發展其經濟,自願及被迫移居該地區的人數大為增 加。1925-1940 年,由於“史達林工業化”,西伯利亞的人口又增長三倍。1941-1945 年 約有一千萬人隨軍工廠被遷移至西伯利亞及哈薩克。 根據 1970 年的普查結果,西伯利亞(含遠東)人口總計 2535 萬 3500 人24 。1991 年 西伯利亞人口達到最多共計 2119 萬人(如含秋明州、漢特-曼西自治區和亞馬爾-涅 涅次自治州應有 2550 萬人),其後由於市場改革,西伯利亞人口因移民與出生率下降 死亡率升高因素下降。2002 年西伯利亞人口約有 205425 。西伯利亞共有 182 個城市,其 中 32 個城市人口超過十萬人。 表二 西伯利亞區人口(千人): 1991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總計 21190 21139 21093 21022 20960 20900 20783 20675 20542 阿爾泰共和國 196 199 201 201 202 203 204 205 205 布里亞特共和國 1053 1050 1050 1048 1043 1038 1032 1026 1019 特瓦共和國 306 308 309 310 310 311 311 310 310 哈卡斯共和國 575 583 584 583 582 581 579 578 576 阿爾泰邊疆區 2655 2698 2691 2679 2672 2665 2654 2643 2621 克拉斯諾亞爾斯 克邊疆區 В т.ч. 泰梅爾自治區 埃文克自治區 3170 54 25 3129 48 21 3118 47 21 3107 46 20 3092 45 20 3076 44 20 3051 44 19 3032 44 18 3015 44 18 伊爾庫次克州 В т.ч. 烏斯季—奧爾登 斯其布里亞特自 治區 2808 138 2799 143 2789 142 2780 143 2768 143 2758 143 2742 143 2729 143 2713 143 克麥羅沃州 3100 3072 3058 3037 3017 3002 2982 2962 2941 新西伯利亞州 2748 2745 2745 2743 2746 2748 2740 2731 2717 24 А.С.Московский, Формирование и развитие рабочего класса Сибири в период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а социализм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西伯利亞勞動階級的形成與發展),(Москва,1998),c.46. 25 據 В.Лексин, А..Швецов 資料為 3200 萬人見:В.Лексин, А..Швецов, "Общероссийские реформы и территориальное развитие Сибири и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 (全俄改革與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發 展) Российский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журнал(俄國經濟雜誌), 2000,№ 1, c. 28-48.

(26)

鄂木斯克州 2165 2181 2178 2175 2180 2180 2164 2147 2127 扥木斯克州 1086 1079 1078 1075 1074 1072 1068 1065 1061 赤塔州 В т.ч. 阿拉布加亞特自 治區 1328 78 1296 80 1292 79 1284 79 1274 79 1266 79 1256 79 1247 79 1237 80 資料來源:Российский 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ий ежегодник. 2002. М.: Госкомстат,2002 С. 119-122.(本俄羅斯統計年鑑資料未將秋明州、漢特曼西自治區和亞馬爾-涅 涅次自治州三者人口計入西伯利亞區) 表三 西伯利亞區出生率與死亡率(Рождаемость и смертность)/ 每千人 出生 死亡 自然增加 出生 死亡 自然增加 西伯利亞聯邦區 199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阿爾泰共和國 199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布里亞特共和國 199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307952 209670 202023 194465 199772 189490 198002 205149 3753 2853 2704 2686 2923 2742 2907 3033 19185 12311 12159 11555 11746 11468 213128 298436 287737 275236 265385 289500 298681 302418 2126 2637 2567 2547 2367 2536 2645 2870 9602 12588 12447 12111 11481 13114 94824 -88766 -85714 -80771 -65613 -100010 -100679 -97269 1627 216 137 139 556 206 262 163 95803 -277 -282 -556 265 -1646 14.6 9.9 9.6 9.3 9.5 9.1 9.5 10.0 19.2 14.2 13.4 13.3 14.4 13.4 14.2 14.7 18.2 11.7 11.6 11.0 11.3 11.0 10.1 14.1 13.7 13.1 12.7 13.9 14.4 14.7 10.9 13.1 12.7 12.6 11.6 12.4 12.9 14.0 9.1 12.0 11.8 11.6 11.0 12.6 4.5 -4.2 -4.1 -3.8 -3.2 -4.8 -4.9 -4.7 8.3 1.1 0.7 0.7 2.8 1.0 1.3 0.7 9.1 -0.3 -0.2 -0.6 0.3 -1.6

(27)

2000 2001 特瓦共和國 199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哈卡斯共和國 199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阿爾泰邊疆區 199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 199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11654 11678 8116 6172 5705 4908 5267 4894 4871 4992 8724 5807 5727 5309 5602 5312 5634 5576 34176 23338 22616 22514 23424 23208 24674 25221 43640 30596 29309 28023 29026 27168 28111 29788 13155 13858 2664 4010 4110 3954 3631 4142 4170 4165 6060 8186 8093 7766 7821 8304 8104 8561 29329 39551 38394 36893 34074 36686 37813 38641 29268 43406 41138 39342 40400 42895 44456 43559 -1501 -2180 5452 2162 1595 954 1636 752 701 827 2664 -2379 -2366 -2457 -2219 -2992 -2470 -2985 4847 -16213 -15778 -14379 -10650 -13478 -13139 -13420 14372 -12810 -11829 -11319 -11374 -15727 -16345 -13771 11.3 11.4 26.2 20.0 18.4 15.8 17.0 15.7 15.6 16.1 15.2 9.9 9.8 9.1 9.6 9.1 9.7 9.6 12.9 8.7 8.4 8.4 8.8 8.7 9.3 9.6 14.3 9.8 9.5 9.1 9.4 8.9 9.3 9.9 12.7 13.5 8.6 13.0 13.3 12.7 11.7 13.3 13.4 13.4 10.5 14.0 13.8 13.3 13.4 14.3 14.0 14.8 11.1 14.7 14.3 13.8 12.8 13.8 14.3 14.7 9.6 14.0 13.3 12.7 12.2 14.1 14.7 14.5 -1.4 -2.1 17.6 7.0 5.1 3.1 5.3 2.4 2.2 2.7 4.7 -4.1 -4.0 -4.2 -3.8 -5.2 -4.3 -5.2 1.8 -6.0 -5.9 -5.4 -4.0 -5.1 -5.0 -5.1 4.7 -4.2 -3.8 -3.6 -3.8 -5.2 -5.4 -4.6

(28)

泰梅爾自治區 199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埃文克自治區 199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伊爾庫次克州 199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烏斯季—奧爾登斯基布里亞特自治區 199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克麥羅沃州 1990 842 537 486 483 498 448 460 562 514 299 269 261 244 251 242 274 45202 29769 29273 27746 28170 26723 28062 29286 3383 2186 2155 2010 2011 2018 1932 1986 40066 360 501 441 374 368 376 438 438 189 214 223 202 220 203 214 234 27855 40937 37237 35118 34897 39287 40829 41241 1325 1872 1704 1787 1654 1923 2004 1967 35082 482 36 45 109 130 72 22 124 325 85 46 59 24 48 28 40 17347 -11168 -7964 -7372 -6727 -12564 -12767 -11955 2058 314 451 223 357 95 -72 19 4984 15.6 11.4 10.5 10.7 11.3 10.3 10.7 13.0 20.7 14.5 13.4 13.2 12.6 13.4 13.2 15.2 15.8 10.6 10.5 10.0 10.2 9.7 10.2 10.7 24.5 15.3 15.1 14.0 14.0 14.0 13.5 13.9 12.6 6.7 10.7 9.6 8.3 8.3 8.7 10.2 10.1 7.6 10.4 11.1 10.3 11.4 10.8 11.7 13.0 9.8 14.6 13.3 12.6 12.6 14.3 14.9 15.1 9.6 13.1 11.9 12.5 11.5 13.4 14.0 13.7 11.0 8.9 0.7 0.9 2.4 3.0 1.6 0.5 2.9 13.1 4.1 2.3 2.9 1.2 2.6 1.5 2.2 6.0 -4.0 -2.8 -2.6 -2.4 -4.6 -4.7 -4.4 14.9 2.2 3.2 1.5 2.5 0.6 -0.5 0.2 1.6

數據

表 二十七  西伯利亞的外國投資金額:百萬美元  西伯利亞主體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阿爾泰共和國  - 0 - - - -  阿爾泰邊區  - 30 46 19 6 11  克麥羅沃州  -  2 49 16 9  3  新西伯利亞州  -  79 72 84 186  139  鄂木斯克州  - 4 0  366 452  884  托木斯克州  - 44 4 154 97 19  布里亞特共和國  - 1 0 0 13 1  特瓦共和國  - - - - 2
表 三十二   俄羅斯轉型時期對外貿易額(億美元)  年份  外貿額 出口額 進口額  差額  1991 954 509 445  64  1992 966 536 430 106  1993  1039 596 443 153  1994  1020 633 387 246  1995  1250 783 467 316  1996  1311 851 460 391  1997  1379 850 529 321  1998  1150 713 437 276  1999 997 699 298 40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阿根廷(Argentina)、亞美尼亞(Armenia)、澳洲(Australia)、奧地利(Austria)、巴林王國 (Kingdom of

潭州三角山總印禪師 池州魯祖山寶雲禪師 洪州泐潭常興禪師 虔州西堂智藏禪師 京兆章敬寺懷惲禪師 定州柏巖明哲禪師 信州鵝湖大義禪師

 2022年5月克羅埃西亞信用評等被惠譽(Fitch)維持BBB級展望正向,認為目 前克國已滿足「歐洲匯率機制II」(ERM

有助於經濟儘速復甦。馬來西亞疫情延燒,於10月中頒布特定地區有條件的行動管制令,該國將

 明州雪竇明覺禪師 黃州護國壽禪師  韶州南華慈濟禪師 邵武軍靈泉曉禪師

28   穆罕默德·瓦利烏拉·汗著,陸水林譯《犍陀羅——來自巴基斯坦的佛教 文明》,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09 年,第 78-81

簡稱馬蒙(或譯麥蒙、邁蒙等,阿拉伯語:نﻮﻣﺄــﻤﻟا ,拉丁化: A l-M a’m ūn ),是阿拉伯帝 國阿拔斯王朝的第七任哈里發(813

位於伊比利半島東北部的地區,為西班牙的自治區之一,首府為巴塞隆那。在 2017 年 10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