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螢光 (Fluorescence)與磷光 (Phosphorescence)發光機制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文獻探討

二、 螢光 (Fluorescence)與磷光 (Phosphorescence)發光機制

並測得其激發能;Bak 等人[6]於 1962 年分析 2-氟化萘的微波光譜探討決定其結構 的可能性;Kinstle等人[3]於 1970 年研究 2-氟化萘的鋰化反應;Kiasinc 等人[7]於

1983 年進行并苯之光電子光譜及電子結構與取代基效應之實驗時,繪製出 2-氟化 萘的光電子光譜,並測得其游離能;Rava 等人[8]於 1985 年研究 1-氟化萘和 2-氟 化萘的二光子螢光蒸汽激發光譜(Two-photon vapor fluorescence excitation spectra);

Cassidei 等人[9]在 2008 年對 2-氟化萘上的氫和氟之環間 耦合常數(inter-ring

coupling constants)進行 NMR 實驗與理論研究;Tzeng 等人[10]在 2012 年以共振二

光 子 (Resonant two-photon)游 離 與 質 量 解 析 臨 界 游 離(mass-analyzed threshold ionization)光譜術研究 1-氟化萘及 2-氟化萘之特性,分析其光譜特性並計算其游離 能。

二、螢光 (Fluorescence)與磷光 (Phosphorescence)發光機制

當分子吸收能量時(通常是光子或電子束),分子內的電子就會受到激發而躍遷 至較高能量的激發態。此一躍遷如果沒有涉及電子自旋狀態的改變,意即由基態

(singlet ground state)躍遷至單態激發態(singlet excited state),其躍遷機率比較高,

因此所發出的光強度較大,其生命期比較短(約 10−5 至 10−8 秒之間),即是螢光

(Fluorescence)。若牽涉到電子自旋狀態的改變,如躍遷到三重態(triplet excited state),

則其躍遷機率較低,發光強度通常較弱,但生命期較長(約 10−4至數秒之間),稱為

磷光(Phosphorescence)。

通常激發態電子除了經由發光過程回到基態,還有下列幾種非發光鬆弛過程,

這些過程又稱為非輻射去活化過程,簡述如下:

(一)震動鬆弛(vibrational relaxation):主要是起因於激發物種與附近分子或 溶劑碰撞的結果,能量經由碰撞傳遞至其他分子,造成溫度的上升。

(二)內轉換(internal conversion):此過程是因為分子內的電子能階太過密集,

並且有不同電子能階的振動態(vibrational state)相重疊,因此激發態的 電子能在非放光的情況之下,經由重疊的振動態一路下滑,釋出能量 而降至其他較低的電子能階,甚至降到基態。此一去活化過程之可能 性通常大於經由螢光發光去活化的可能性,且速度極快,所放出的能 量通常也可能會造成斷鍵,即所謂的預解離(predissociation)。

(三)外轉換(external conversion):當處在激發態的分子和附近分子(如溶劑等) 作用,而將能量傳遞至其他分子上時,將其他分子激發至激發態,本 身降至基態,並未經由發光方式去活化,稱為外轉換。

(四)系統間跨越(intersystem crossing):所指的是激發態電子的自旋狀態有所 改變,例如由單態激發態跨越至三重態。一般而言三重態的能量會略 低於單態激發態,而這樣的系統間跨越也會造成螢光強度減弱,磷光 強度增強。

6

這些非發光去活化或者經由釋放螢光或磷光去活化的過程,都是激發態分子 重回基態的途徑。但若就觀察發光光譜者的角度而言,非發光方式的去活化過程 是較無利用價值的,因此站在光譜分析的角度,通常會在意經由發光方式去活化 的過程到底佔了多少比例,也就是所量子產率的概念。量子產率:

φ= kf

kf+ki+kec+kic+kv+kpd+…

其中:kf代表螢光去活化之速率常數;ki乃系統間跨越去活化之速率常數;kec

為外轉換去活化之速率常數;kic 是內轉換去活化之速率常數;kv 為振動鬆弛去活 化之速率常數;kpd 則是預解離之速率常數。簡單的說,就是在計算經由發光方式 去活化的比例。上述的各種去活化過程如圖 1-2-1 所示:

圖 1-2- 1:螢光與磷光發光機制(去活化過程)

S

2

S

0

S

1

T

1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