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改良二階段熱聚合成型流程為:首先將 0.112 g 的光敏感劑 PQ 與 0.16 g 的 AIBN 加入 12.5824g 的 MMA 中,充份攪拌與超音波震盪後,置入 35 度 C 的烘箱中烘烤 24 小時,直到黏度上升;此時再加入 MMA 或是共基底的單體 TMPTA 與 PEA 直到溶液總 重為 16g,形成與前章節相同比例成分之溶液,略為攪拌混合均勻後,灌入先行製作完 成的 2mm 厚的玻璃模中,放入 40 度 C 的熱風循環烘箱烘烤 48 小時,可得含有較高摻 雜單體的感光高分子,而 PQ 的成分比例一樣為 0.7 wt.%,AIBN 則是 1 wt.% [84]。

首先我們先透過質譜分析,確認樣品中的分子組成,實驗結果如圖 3-9 所示;圖 3-9(a)顯示,曝光前的 PQ/Poly-(TMPTA-co-MMA),有出現類似 TMPTA(296)單體的訊號 (293),證明改良製程成功的將 TMPTA 單體包覆在固體塊材中,其分子量比預期少 1~2,

應是代表分子碎片的撞擊產生的脫氫現象;而在曝光後的樣品中,可觀察到 PQ-MMA 的訊號(308),由於 PQ 與 TMPTA 的一對一結合的訊號(504)為偵測器之極限,因此不易 觀察到相對應的訊號,但是訊號 418 恰好是 PQ-TMPTA 產物少一個丙烯酸酯(C4H5O2分 子量 86)之訊號,代表改良製程的材料的光致折射率變化依然來自於 PQ 與單體的一對

一 結 合 所 致 , 而 此 光 化 學 反 應 不 會 引 發 材 料 的 收 縮 ; 圖 3-9(b) , 顯 示 PQ/Poly-(PEA-co-MMA)的曝光前後的分子成分的改變,與之前的結果相同。

(a)

(b)

圖 3-9 利用改進之二階段熱聚合成型的共基底感光高分子之質譜分析結果:(a) PQ/Poly-(TMPTA-co-MMA);(b) PQ/Poly-(PEA-co-MMA)。

接著我們測量改良二階段熱聚合製程之樣品的體積全像特性測試;實驗參數相 同,實驗結果如圖 3-10 所示;我們將曲線擬合的結果同樣列表於表 3-2;首先,透過 改良製程所製作的樣品,其體積全像特性得到全面性的提升,以 PQ/PMMA 為例,動態 範圍上升至 3.35,增加 17%,敏感度增加至 0.6,增加 94%,其他的特性增加幅度列於 表格中;而 PQ/Poly-(TMPTA-co-MMA)增加幅度最大,同時也是共基底感光高分子中,

體積全像特性最好的一種,動態範圍達 7.01,敏感度達 0.97 cm2/J。結果顯示,改良二 階段熱聚合成型可幫助提高 PQ/PMMA 的體積全像特性;因此,摻雜多乙烯基單體與增 加活性較大之單體(含有苯環),確實可提升 PQ/PMMA 的反應活性,這結果提供一個明 確的方向來持續改進我們的樣品。

圖 3-10 改良製程的共基底感光高分子材料之體積全像多工儲存測試結果。

PQ/PMMA PQ/Poly-(TMPTA-co-MMA) PQ/Poly-(PEA-co-MMA)

M/#

3.35 (+17%) 7.01 (+155%) 4.98 (+23%)

E

(J·cm-2) 5.63 7.27 6.3

S(cm

2·J-1) 0.6 (+94%) 0.97 (+149%) 0.79 (+30%)

表 3-2 改良製程之共基底感光高分子之動態範圍、曝光特性常數與敏感度。

改良二階段製程的成功說明要改進 PQ/PMMA 的動態範圍與敏感度要從樣品組成 與反應機制著手;PQ/PMMA 的組成為光敏感劑,少量單體,不參與光反應的高分子基 材,反應機制為光敏感劑與少量單體的一對一結合;要改進其體積全像特性,不外乎增 加光致折射率變化以及藉由增加乙烯基濃度,增加 PQ 抓取乙烯基的速率與活性。

3.5 小結

本章節中,首先我們提出標準方法測量樣品的體積全像特性,實驗結果顯示,2 mm 厚的 PQ/PMMA 的動態範圍為 2.86,敏感度為 0.31 cm2·J-1;而傳統鹵化銀全像片,敏感 度約在 10 cm2·mJ-1,比 PQ/PMMA 的敏感度約大 300 倍[85];這是利用低溫二階段製程 製程所製作出來的 PQ/PMMA,其光致折射率變化主要來源是 PQ 抓取 MMA 上之乙烯 基的氫原子,形成一對一的反應物;基材本身不參與光化學反應,敏感度不如光聚合或 光鏈結系統之感光高分子來的高;而另一方面,與交通大學光電工程所的趙于飛老師合 作,利用橢圓儀測量曝光前後的 PQ/PMMA 的折射率變化,為 0.01[74],若記錄光波長 為 514 nm,厚度為 2mm 的 PQ/PMMA,代入(3.1),此折射率變化對應的動態範圍約是 125;因此,如何加速此過程或引出反應物光致折射率變化的潛能,便是改善 PQ/PMMA 的關鍵所在。

本 節 最 後 將 過 去 十 年 , 我 們 與 交 通 大 學 材 料 工 程 系 黃 華 宗 教 授 合 作 , 改 進 PQ/PMMA 之體積全像特性的結果整理比較;以相同研究成果中之 PQ/PMMA 為標準,

將各種方法所得到的動態範圍與敏感度增加比例列出,如表 3-3 所示[84, 86-90];在改 善環境(Ambient)的研究中,增加乙烯基濃度,動態範圍與敏感度達 2.5 倍,這也意味著

在 PQ 濃度低的固態塊材中,乙烯基並不一定在 PQ 附近可作為反應之用;在加速電子 交 換 速 率 方 面 , 在 PQ 的 位 置 3 上 鏈 結 一 個 甲 基 與 異 丙 基 , 為 1-isopropyl-7-methyl-9,10-phenanthrenequinone,簡稱 PQ1,其結果相當驚人的,敏感度 提 升 至 4.4 倍 ; 另 一 方 面 , 若 在 PQ 的 位 置 3 上 增 加 一 個 硝 基 (NO2) , 形 成 PQ2(2-nitrophenanthrenequinone),在光敏感劑皆為相同莫爾濃度(Molar concentration) 時,動態範圍有少量的增幅,而敏感度卻只有 PQ/PMMA 的 63%,主因是硝基的特性為 拉電子基團,降低曝光後的 PQ 的推電子基的功能;另一方面,這告訴我們光敏感劑濃 度也是一個關鍵的因素;摻雜有機金屬(Organometallics)可有效增加 PQ/PMMA 的動態 範圍與敏感度,若摻雜濃度為 0.35 wt.%的 ZnMA,動態範圍提升至 3.11 倍,敏感度至 2.41 倍;雖然敏感度的增幅沒有 PQ1/PMMA 來的高,但動態範圍之增幅為最高,達 3.11 倍。摻雜有機過度金屬元素亦可提升材料的動態範圍與敏感度,約增加 2 倍;根據 PQ2/PMMA 的結果,選擇 DMNA 作為催化劑,亦提升材料的動態範圍至 2.68 倍與敏感 度至 3.13 倍;這些結果告訴我們,利用摻雜系統的特性,我們可以加入不同的分子,作 為直接參與光化學反應的材料或是催化劑,增加材料的效能。

Method Mechanism

Key molecules (functional

groups)

M/# S(cm

2·J-1) Years

Copolymer

*

Concentration of monomer

TMPTA (Vinyl groups)

255% 249% 2006

Copolymer

*

Concentration of monomer

PEA (Vinyl groups)

123% 130% 2006

PQ1

Electron transfer Acceleration

PQ1 (alkyl groups)

160% 444% 2007

PQ2 (Same Molar concentration)

Larger photo-induced

index change

PQ2

(NO2) 115% 63% 2007 Organometallics Catalyst ZnMA

(Zn) 311% 241% 2006 Lanthanoid

organometallics Catalyst Lu(ac)3

(Lu) 206% 229% 2009 NLO co-dopant Catalyst DMNA

(NO2) 268% 313% 2011

*改良二階段製程。

表 3-3 各種改進 PQ/PMMA 感光高分子之效能增進比較。

4 第四章、PQ/PMMA 光高分子雙波長全像記錄特性分析

4.1 前言

由前章所述,PQ/PMMA 是高光學品質、數公分厚的體積全像儲存媒介,並具有可 供全像應用所需的動態範圍(M/#~3),並且於曝光後,材料的體積改變小至可以忽略 (<10-5),與熱膨脹係數相當,非常適合作為體積全像儲存與全像繞射元件的應用。自 1998 年來,有許多的文獻探討應用 PQ/PMMA 於體積全像儲存[21, 56, 57],亦有許多文獻探 討利用 PQ/PMMA 製作光通訊被動元件[33, 91, 92];由於 PQ/PMMA 可製作成數公分厚 的固體塊材,相較於光聚合系統的感光高分子,PQ/PMMA 橫向截面可製作成較大的尺 寸,光耦合較為容易[93, 94];因此相當適合做多頻道布拉格反射濾波元件;例如,

PQ/PMMA 解調多工器(Demultiplexer),可用於過濾數種波長混合的入射光,將其中單 一波長(頻道)的資訊繞射至偵測器;受限於 PQ 的感光範圍,過去的製作方法皆是利用 488-532 nm 波長的光作為寫入光,並設計兩道寫入光的夾角,使其布拉格光柵之週期可 反射特定波長之光,可為相當優秀的光隔離器;但是此製作方法不適合用於設計多頻道 的光加入與分離器(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 OADM)[95]。所以,唯一的方式使得材 料直接對通訊波長的光敏感,可以直接利用通訊波長光源在材料上記錄全像;另一方 面,生醫檢測系統中所需要的繞射元件,可繞射近紅外光之訊號,亦可利用此方式製作 [36-38, 96]。

因此,我們提出雙波長全像記錄;雙波長全像記錄代表利用一道均勻短波長光波 與較長波長之干涉光場,同時照射樣品;其全像記錄架構如圖 1-4(a)所示,兩道 S 偏極

化之紅光以入射角

對稱入射樣品形成干涉圖樣,短波長光正向入射材料,而使材料對

於紅光敏感;染料分子吸收長波長之光能量產生光化學反應,進而改變材料折射率;若 將短波長光源關閉,則材料對長波長光能量並不敏感,因此無法記錄全像;因此,短波

長光源亦稱為致敏光源(Gating light),材料會因為致敏光源的照射,而對長波長光源能 量敏感;如圖 1-4(b)所示,在沒有致敏光照射的區域(|x| > ),染料分子並不會有反應。

Sample BS

Mirror Mirror

Writing beam Writing beam

2

Sensitizing beam Sensitizing beam

Electronic shutter

Electronic shutter x

Material

x Intensity

x x Intensity

Sensitizing beam Sensitizing beam

Writing beam Writing beam

rect x

Unreacted dye Reacted dye

(a) (b)

圖 4-1 雙波長全像記錄示意圖;(a)全像光學記錄架構圖;(b)材料內部的光化學反應示意 圖。

有別於單波長全像記錄,雙波長全像記錄方法具有幾個特性;第一,直接利用長 波長光源記錄全像,並透過控制致敏光源,在特定區域記錄全像光柵,而在沒有致敏光 源曝照的區域,則不會發生光化學反應,消耗材料,達到選擇性記錄(Selective recording) 的優點;第二,在材料飽和前,只用長波長光源讀取全像時,並不會破壞全像光柵結構,

使得之前所記錄的資訊消失,有著非破壞性讀取(Non-volatile readout)的特性。這些材料 特性,使得我們可直接利用近紅外光光源、甚至光通訊波段(1.3m/1.55m)光源製備窄 頻濾波元件( < 0.8 nm),並避免布拉格失配問題,亦避免原先所記錄的全像因為讀取 光的照射而降低繞射效率,也適合在材料上記錄多個濾波元件;另一方面,PQ/PMMA 在曝光後並不會產生收縮效應,使得需要紅光甚至是紅外波段的體積全像應用得以實 現。

最早在 1975 年,M. J. Jeudy 與 J. J. Robillard 摻雜光致色變染料(Photochromic dye),

Indolinospiroyran(P 265),與 Acrylamide 及 Triethanolamine 至 PVA 薄膜(100 m)中,利 用 UV 燈(300-400 nm)做為致敏光,氦氖雷射做為寫入光,成功得到繞射效率接近 100%

的薄全像[97];在干涉條紋的暗區,只受 UV 曝照的 P 265 會引發單體與 Triethanolamine 的聚合;在 1981 年,D. M. Burland 的研究團隊首次利用第二章所述的雙波長曝光機制,

在高分子材料上成功記錄全像 [98];所使用的高分子材料為咔唑(Carbazole)染料摻雜 PMMA 薄膜,厚度為 0.2 mm,致敏光源波長為 333.3 nm,記錄光源波長為 488 nm 雷射;

次年,其研究團隊利用丁二酮(Biacetyl)染料摻雜聚合氰丙烯酸酯(poly-cyanoacrylate)薄 膜,厚度為 0.8 mm,更將記錄光源波長延伸至近紅外光波段(753.4 nm),甚至利用 1064 nm 的脈衝雷射作為全像記錄光源[99];能夠實現雙波長全像記錄的最主要原因,是這些 染料分子皆具有四能階系統(Four level system),能階特性為可連續激發的介穩中間態能 階(cascade-excited metastable intermediate levels),下一節會有更詳細的敘述;之後,雙 波長全像記錄僅限於薄膜高分子的應用與研究[100, 101];2007 年,日本 NTT©的研究 團 隊 以 市 售 高 分 子 材 料 TP-1G© 為 基 材 , 在 其 中 摻 雜 雙 矽 烷 基 五 噻 吩 (bis(silyl)pentathiophene)的雙波長感光染料和起始劑 Irgacure 651,或 2,2-雙烷氧基 2-基 苯基乙醯苯(2,2-dimethoxy-2-phenylacetophenone),製作出一種厚 25µm 的高分子薄膜,

次年,其研究團隊利用丁二酮(Biacetyl)染料摻雜聚合氰丙烯酸酯(poly-cyanoacrylate)薄 膜,厚度為 0.8 mm,更將記錄光源波長延伸至近紅外光波段(753.4 nm),甚至利用 1064 nm 的脈衝雷射作為全像記錄光源[99];能夠實現雙波長全像記錄的最主要原因,是這些 染料分子皆具有四能階系統(Four level system),能階特性為可連續激發的介穩中間態能 階(cascade-excited metastable intermediate levels),下一節會有更詳細的敘述;之後,雙 波長全像記錄僅限於薄膜高分子的應用與研究[100, 101];2007 年,日本 NTT©的研究 團 隊 以 市 售 高 分 子 材 料 TP-1G© 為 基 材 , 在 其 中 摻 雜 雙 矽 烷 基 五 噻 吩 (bis(silyl)pentathiophene)的雙波長感光染料和起始劑 Irgacure 651,或 2,2-雙烷氧基 2-基 苯基乙醯苯(2,2-dimethoxy-2-phenylacetophenone),製作出一種厚 25µm 的高分子薄膜,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