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視覺傳達

「視覺」(Visual)視覺藝術一詞,「傳達」(Communication)源自於拉丁文 的 communis,英文的 common 之意,指為一種雙向共通的溝通、傳播與影響之 意(莊明振、鄒永勝,2009)。人們在進行語言交流時,7 %的信息來自於溝通的 語言,38 %的信息來自溝通過程的語氣與語調,而 55 %的信息來自於對方表情。

在人際傳達的過程中,55 %的信息是通過視覺獲得的(Mehrabian, 2008)。紐約大 學的心理學專家傑羅姆·布魯納(Jerome S. Bruner, 1915 - 2016)通過實驗得出,

人們能夠記住 10 %聽到的東西,30 %讀到的東西,但是卻可以記住 80 %看到的

(Martin Heidegger, 1889 - 1976)提到,有時候,認知最好的方法不是閱讀文字 而是閱讀圖像

而 Braden (1996)對視覺素養(visual literacy)下了這樣定義:詮釋 圖像的能力,也包含著使用圖像的思考與學習以及傳達文字所短絀的,Pavio

20

海報設計中的符號表現層次研究-以環境生態為創作主題

視覺圖像表徵可詮釋為人類在客觀世界中,主觀的意識及實踐活動,將抽象 的概念以視覺形象形式再現與表述,而視覺表徵主要探究視覺符號的意義,探索 其如何以形象化呈現真實,以及閱讀者如何理解圖像等問題(Boulter & Buckley, 2000;Kozma & Russell, 2005;Paivio, 1990)。在閱讀者理解(spectatorship) (觀看、凝視、瀏覽、觀察實踐、視覺愉悅)圖像時的過程和閱讀(解釋、解碼、

和預測(predictions)(Eppler & Burkhard, 2004)。根據 Kozma 將相關的研究進行 整理(R. Kozma & Russell, 2005)。將只能從現象的表面特性到行為的表徵反思及 修辭使用,彙整成五個層級:表徵描繪、早期符號技能、正式表徵的語法使用、

21

藝術學院白金男(Baik Kumnam, 1948 -)教授曾說過:「海報能觸動人們的下意識 世界,刺激視覺以喚醒精神內部的意識,是能超越一般視覺印象的媒介。」在視 覺傳達上人類與其他生物的區分,在於人類使用語言在內的各種符號,達成傳遞 信息的目的(佐口七朗,1990)。視覺文化的興起,在語言與非語言溝通時代中,

透過可視化形式將有主題的影像以設計形式呈現,完成意義的傳送與溝通(楊裕 富,2002)。為傳達出正確有效信息,視覺傳達設計(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Visual Design)應具備有可視性、注視性、記憶性、確定性、造型性、時代性(陳

(Shigeo Fukuda, 1932 - 2009)形容:

「海報為視覺傳達的煙火」(Fireworks of Visual Communication)(轉引自 吳介民,2009,頁31)。

22

海報設計中的符號表現層次研究-以環境生態為創作主題

絢麗的色彩與想像力,以瞬間綻放傳達著信息。德國柏林藝術大學(Universität der Künste Berlin, UdK,Berlin University of the Arts)霍爾戈·馬蒂斯(Holger Matthies, 1940 -)教授則提出:海報必須吸引眼球(Poster should be eye-catching)意指海 報能瞬間抓住視覺的時效與衝擊力,承載著傳達的信息,藉由符號視覺化呈現,

運用記號(mark)、插畫(Illustration)、文字(lettering)與版面設計(lay out)

等視覺要素(田中正明 蘇守政 譯,1999)。喚起視覺上的記憶與注目,並運用信 息傳達形式與符號構成的載體,形成一個視覺傳達起訖的系統(王銘玉,2004)。

海報,承載著文化因應時代脈動的象徵涵義,在視覺傳達設計領域中,不僅 僅跨越了文字與文化隔閡的一種視覺語彙,也是視覺效果最強烈的一種媒介,而 在符號的建構上,如具備完整視覺陳述(complete visual statement)呈現,亦可 傳達出完整的視覺內容與意義(陳美蓉,1992)。符號學源自於語言學的發展,

以語言符號敘述的概念,在視覺符號的設計與傳達的運用下,已逐漸被直觀性且 圖像化的視覺圖像所替代,在邁入一個視覺化思維的時代,追求的不僅是對視覺 符號的感悟,也蘊蓄傳達淬鍊符號的思想,運用不同的概念詮釋,增加理解的空 間,卻也同時能顯現出一定的意義。

2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