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幼兒園家長親子互動現況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二節 幼兒園家長親子互動現況

間(M=4.73, SD=0.49)。此結果顯示目前幼兒園家長在親子互動關係的覺知上大致多持 正面態度。

而在「行為互動」與「心理互動」中,「行為互動」(M=4.82, SD=0.53)得分僅略高 於「心理互動」(M=4.64, SD=0.53, t=12.52, p<.01),亦即幼兒園家長在與幼兒的互動當 中,行為互動僅略優於心理互動,以下將細究各題項的得分情形(表 4-2-2)。

一、行為互動

由表 4-2-2 得知,在行為互動的部分,「我會擁抱我的孩子」(M=5.34, SD=0.82)、「我 會抽出時間陪伴我的孩子」(M=5.25, SD=0.75)、「我會帶孩子一起散步、運動或逛街」

61

(M=5.21, SD=0.84)皆介於「經常如此」與「總是如此」間,表示大部份幼兒園家長皆 時輕鬆自在」(M=5.35, SD=0.81)、「我覺得我的孩子很愛我」(M=5.31, SD=0.80)皆在

「經常如此」與「總是如此」間,表示大部份的幼兒園家長在與孩子心理互動上皆呈正 面的態度。但「我覺得別人家的孩子比較優秀」(M=2.91, SD=1.34)以及「我覺得我的 孩子不聽話」(M=3.14, SD=1.2)雖然僅接近「很少如此」,亦表示部分家長還是偶爾對

表 4-2-2 幼兒園家長親子互動現況各題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三、幼兒園家長背景變項與親子互動之關係

上述結果顯示不同背景變項之幼兒園家長親子互動方面,在「性別」(t =-3.66, p<.01)

與「學歷」(F=2.78, p<.05)上有顯著之差異,親子互動上女性角色優於男性,「年齡」

(F=2.56, p=.53)與「職業」(F=2.82, p=.111)則無顯著差異,由於「學歷」的變異數 不同質(Levene=.043,p=.75)因此將「學歷」以 Tukey 法進行事後比較得知「專科或 大學」整體親子互動的平均數顯著高於「高中、職」,學歷較高者優於學歷較低者。

因此為確定網路使用行為是否為影響親子互動之因素,下節將把「網路使用資歷」、

「網路使用的地點」、「網路使用工具」、「網路使用時間」、「網路使用的功能與服務」與

「網路使用對健康的影響」設為預測變項,瞭解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行為對親子互動之 預測力。

表 4-2-4 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行為與整體親子互動相關分析結果

變項

1 2 3 4 5 6 7 8

1.整體親子互動 -

2.網路使用資歷 .248** -

3.網路使用時間 -.036 .201** -

4.網路使用_工具性 .250** .410** .263** -

5.網路使用_娛樂性 -.026 .092** .325** .473** -

6.網路使用_社交性 .039 .193** .313** .611** .571** -

7.網路使用_學習性 .249** .319** .219** .609** .366** .531** - 8.網路使用對健康

的影響

-.284** .103** .415** .333** .427** .444** .274** -

**p<.01

66

第三節 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行為與親子互動之迴歸分析

本節將探討考慮幼兒園家長背景變項後,網路使用行為是否能預測親子互動,分別 以網路使用資歷、地點、工具、時間、功能與服務、健康影響作為預測變項,並以整體 親子互動作為效標變項,進行多元逐步迴歸分析。在進行逐步迴歸分析之前,乃先針對 預測變項中的名義變項進行調整,將其轉換為虛擬變項(dummy variable),以 0、1 來 表示之(詳見附錄五)。此外,亦將幼兒園家長背景變項(性別、年齡、學歷、職業)

「網路使用對健康的影響」,多元相關係數為.510,聯合解釋的變異量為.256,即此五個 層面能聯合預測整體親子互動表現 25.6 % 的變異量。

表 4-3-1 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行為對整體親子互動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p<.001

68

二、小結

綜合所述,在整體親子互動上的預測上,以「網路使用_工具性」的預測力最佳,

探究其原因,網路上充斥著各類型的訊息,讓幼兒園家長得以搜尋各類資訊,透過搜尋 育兒相關資訊讓親子之間更加瞭解,並且在與幼兒互動時,亦能藉由網路資源與孩子共 同成長。

其次,由於「行為互動」與「網路使用對健康的影響」兩者彼此相互抵觸,例如:

若是在網路上耗費太多時間,則直接影響與幼兒相處的時間;或假日主要休閒是網路,

則減少假日戶外出遊的機會。故整體親子互動亦受到「網路使用對健康的影響」所影響,

因此,幼兒園家長若是能注意自身網路使用的狀況,在其與幼兒間的行為互動必定會有 所提升。

故研究者認為,在親子互動當中,除了「性別」是影響因素之外,網路的使用功能 與服務、網路使用對健康的影響以及網路使用資歷亦影響著親子互動。此結果與薛秀

(2001)指出若平日具有較頻繁之互動行為且親密感較高者,較能善用電腦網路為工具,

親子共同學習。俗話說:「水可載舟,也可覆舟」,網路使用也是一樣,網路就像是一個 百寶袋,誘人且多元豐富,如果家長能正確使用網路資源,網路資源將會讓家長有全新 的認識及了解,進而提升親子間的互動。

69

7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三、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與親子互動之間的關係

在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行為與親子互動關係上,性別、網路使用資歷、工具性使用、

學習性使用皆對親子互動具正向顯著預測力,而網路使用對健康的影響具顯著負向預測 力。在整體互動上以網路的工具性使用預測力最佳,「水可載舟,也可覆舟」,網路的 使用之所以會衍生負向的問題,主要是在網路使用上無法自我控制及作判斷與選擇(施 香如,2001),相較於學生族群,幼兒園家長較能有計劃且有選擇性的運用網路資源,

往往可以使家長們在網路使用上獲得更大的利益。有所為而為之,學習清楚自己為何使 用它,且能有效地使用它,更能藉由網路資源與孩子共同成長。

72

第二節 建議

四、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由於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為主,雖能獲得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行為以及親子互動現 況,但較難瞭解教師對於網路實際的需求與動機以及親子互動間問題。因此,建議未來 研究可選取具代表性的樣本,再搭配訪談法進行深入的探討,將有助於研究內涵的提升。

且綜合國內外學者的研究,發現影響親子互動關係的原因還有很多,舉凡子女、社會因 素亦或網路使用態度、網路沉迷,均是潛在的影響因素。故整體而言,在本研究之外,

仍有其他需要進一步探索的主題,有待未來的研究繼續探討與驗證。

74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彩緞(2008)。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庭作業影響因素與親子互動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 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智弘(2008)。網路成癮的成因分析與輔導策略。輔導季刊,44(1),1-12。

王舒芸(1996)。父職角色-養家者?照顧者?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41,23-28。

王嵩音(2007)。網路使用之態度、動機與影響。資訊社會研究,12,60。

王鍾和(1995)。如何與孩子溝通。學生輔導通訊,38,112-121。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11)。2011 臺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報告。檢索日期:2012.5.27,

取自 http://www.twnic.net.tw/index4.php。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12)。2012 臺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報告。檢索日期:2012.11.25,

取自 http://www.twnic.net.tw/index4.php。

全國幼教資訊網(2012)。2012 幼托園所查詢。檢索日期:2012.6.24,取自 http://www.ece.moe.edu.tw/index_teacher.asp。

交通部統計處(2007)。民眾使用網際網路狀況調查摘要分析。檢索日期:2012.5.29,

取自 http://www.motc.gov.tw/ch/index.jsp。

朱海成(2006)。資訊管理。臺北市:碁峰資訊。

江南逸(2003)。國中生使用網路之偏差行為和網路沉迷程度對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 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10)。2010 勞工數位落差調查報告。檢索日期:2012.6.4,

取自 http://www.rdec.gov.tw/mp100.htm。

江德怡(2007)。國小學生家庭休閒活動、親子互動、及其人際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 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75

吳月霞(2005)。國小高年級單親兒童親子互動、社會支持與其幸福感之研究。國立嘉

吳筱玫(1999a)。電子報對傳統媒體的衝擊(上) 。網路通訊,90,96-101。

吳筱玫(1999b)。電子報對傳統媒體的衝擊(下) 。網路通訊,91,122-128。

吳筱玫(2003)。網路傳播概論。臺北市: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育研究,39,63-73。

杜宜展(2004)。父職參與意願、參與行為、參與感受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南 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杜宜展、吳青蓉(2009)。父職角色信念與母職守門關係之研究。育達學院學報,18,

165-192。

76

李旻陽(2004)。成為一個父親:父職的經驗與意涵。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

林珊如(2002)。網路使用者特性與資訊行為研究趨勢之探討。圖書資訊學刊,17,35-47。

林娌竹(2008)。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現況調查。國立臺東大學健康促進與 休閒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林傑斌、劉明德(2002)。SPSS11.0 與統計模式建構。臺北市:文魁資訊。

77

林雅鈴(2007)。單親兒童親子互動與生活適應之探討。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61。檢 索日期:2012.6.26,取自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61/61_89.htm

林豪鏘、曹修源(2006)。網路行銷。臺北市:旗標。

施香如(2001)。迷惘、迷惘—談青少年網路使用與輔導。學生輔導,74,18-25。

張仁獻(2003)。臺南縣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對網路沉迷現象的影響之調查研究。國

張瀞尹(2010)。網際網路負向人際事件之初探以 MSNMessenger 為例。臺北市立教育 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莊麗雯(2002)。國小學童的家庭狀況、親子互動與依附風格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教 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78

莫黎黎、王行(1996)。已婚男性的家庭價值觀及對家庭的需求之探究。東吳社會工作 學報,2,57-114。

許怡安(2000)。兒童網路使用與網路媒體素養之研究--以台北縣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

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明遠(2005)。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自我概念、人際關係之研究-以臺北市 兩所國小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君山(2005)。團體組織與互動。檢索日期:2012.6.4,取自 http://vschool.scu.edu.tw/sociology/dictionary/dictionary1.htm。

陳佩珮(2010)。台南市國民中學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素養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怡安(2002)。線上遊戲中的助人行為。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24。檢索日期:2012.6.26 取自 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25/index.htm

陳怡婷(2008)。新移民子女知覺父母管教方式、親子互動關係與情緒穩定之相關研究。

陳朝昇(2008)。網路素養、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關係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