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現況及其與幼兒之互動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現況及其與幼兒之互動"

Copied!
11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邱淑惠 博士. 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現況 及其與幼兒之互動. 研究生:吳明軒 撰 中華民國一○二年一月.

(2)

(3) 謝辭 研究所生涯即將劃下句點,回想這些年,心中有著無盡的感謝湧上心頭。 本論文得以順利付梓,首先非常感謝指導教授邱淑惠教授的悉心指導,您總是循序 漸進地引導學生論文的思考方向、用字遣詞與邏輯架構,在論文寫作的過程當中,更是 明快又具體的給予許多指導及建議,讓我能夠在這樣緊縮的時間中如期完成。 感謝論文口試委員蔣姿儀教授和林楚欣教授,在百忙之中不辭辛勞的細心審閱,並 給予論文修改的寶貴意見,使得論文得以更趨嚴謹,將錯誤減至最低,讓我受益匪淺。 特別感謝幼教系的好朋友李佩珊小姐,總是處處給予我支持與鼓勵,以及感謝系上所有 的老師,經常給予我許多實用的建議。感謝同窗好友儒曼、蕬敏、俐文、巧雯、雅玲、 欣蓉、邑庭、騰鋒、宛儒、虹云、淑慧、珮甄、昕瑋,謝謝您們對我的包容與關懷,對 於我的肆意而為總是寬容的釋懷,因為您們的體貼,才讓我可以走到今天。感謝所有協 助發放問卷的園所以及受試者,您們的大力相助使問卷資料的收集能順利完成,也使我 更加堅毅的完成目標,在此一併感謝。 最後,當然不能忘了感謝始終挺我、鼓勵我的父親與母親,我的幸福,全都是因您 們而來。即使再多的感謝,依然無法將我的感謝完整表達,那就讓我感謝老天爺對我如 此厚待,讓我幸運的與大家相遇,若沒有您們的一路扶持,我也必定無法成為今日的我, 無論未來即將面對怎樣的困境與挫折,我不會忘記這些年的歷練與成長。最後,僅將此 本論文,獻給曾經關懷我、鼓勵我、協助我的每一個人。. 吳明軒. 謹誌. 民國一○二年一月. I.

(4) 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現況及其與幼兒之互動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現況及其與幼兒之互動,並探討幼兒園家長網 路使用行為與親子互動之關聯。本研究以全國公、私立幼兒園家長為研究對象,採分層 方便取樣方式選取 74 間幼兒園發放問卷,有效回收 937 份。研究結論如下:. 一、幼兒園家長皆有豐富的網路使用經驗,上網地點大多在家,使用時間有節制。家長 較常將網路作為搜尋資訊或是增進知識的管道,較少利用網路與幼兒教師進行親師 交流,少以玩線上遊戲做為娛樂,且自覺網路使用鮮少影響到自己的健康。 二、幼兒園家長大都自覺親子互動良好。幼兒園家長能關心、在意孩子,並能以擁抱、 陪伴的方式表達。在面對孩子時僅偶爾會感到溝通困難。其中,母親與孩子的親子 互動優於父親,學歷高的家長其親子互動也略優於學歷低的家長。 三、在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行為與親子互動關係上,性別、網路使用資歷、工具性使用、 學習性使用皆對親子互動具正向顯著預測力,而網路使用對健康的影響具顯著負向 預測力。 「水可載舟,也可覆舟」 ,能正向使用網路資源的家長其親子間的互動亦較 佳。. 關鍵詞: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行為、親子互動. II.

(5) Internet Usage of Kindergarten Parents and Parent-Child Interactions 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Internet usage of kindergarten parents and parent-child interactions, and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Internet usage behavior and interaction with their children. This study looks at parents of children in public and private kindergartens across Taiwan. Using stratified convenience sampling, we selected a total of 74 kindergartens. Questionnaires were sent to selected kindergartens, and a total of 937 valid questionnaires returned.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are as follows:. 1.. Kindergarten parents have a great deal of experience using the Internet. Internet use mostly takes place at home, with users limiting their time online. Parents often use the Internet to search for information or enhance their knowledge, and use the Internet less often to interact with kindergarten teachers. They are also less likely to play online games and very rarely suffer adverse health effects from their Internet use.. 2.. Most kindergarten parents believe they have good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Kindergarten parents care about their children, and hug or spend to time with them to express this. Parents only occasionally face communication difficulties with their child. Mothers enjoy better parent-child interactions than fathers, while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among highly educated parents is also slightly better than among less educated parents.. 3.. In term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Internet usage and parent-child interactions, gender, length of Internet use, use the Internet as a tool, and use the Internet for learning are all significant positive predictors of parent-child interactions. Furthermore, Internet use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nfluence on health. Internet use can have both beneficial. III.

(6) and harmful results. Parent who use the Internet in a positive way tend to enjoy better parent-child interactions. Keywords: kindergarten parents, Internet usage behavior,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IV.

(7) 目錄 謝辭 ......................................................................................................................................... I 中文摘要 ............................................................................................................................... II 英文摘要 .............................................................................................................................. III 目錄 ....................................................................................................................................... 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 VI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9 第一節 網路使用行為相關理論探討 .................................................................................. 9 第二節 親子互動的定義、內涵與影響因素 .................................................................... 2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3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3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33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34 第四節 研究實施程序 ........................................................................................................ 47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50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 51 第一節 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行為之現況 ........................................................................ 51 第二節 幼兒園家長親子互動現況 .................................................................................... 61 第三節 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行為與親子互動之迴歸分析 ............................................ 6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71 第一節 結論 ........................................................................................................................ 71 第二節 建議 ........................................................................................................................ 73 參考文獻 .................................................................................................................................. 75 中文部分 .............................................................................................................................. 75 西文部分 .............................................................................................................................. 85. V.

(8) 附錄 附錄一 專家效度問卷………………………………………………................................ 89 附錄二 專家審核意見修正一覽表……………………………………………….............96 附錄三 預試問卷…………………………………………….............................................99 附錄四 正式問卷……………………………………………….......................................103 附錄五 預測變項轉換虛擬變項數值對照表………………………………...…............107. VI.

(9) 表目錄 表 2-1-1 網路特性看法彙整表 .............................................................................................. 11 表 3-2-1 正式問卷發放與回收情形 ...................................................................................... 33 表 3-3-1 專家效度名單表(按姓名筆劃數排列) .............................................................. 36 表 3-3-3「網路對健康的影響」預試問卷之項目分析摘要表 ............................................ 40 表 3-3-4「行為互動」預試問卷之項目分析摘要表 ............................................................ 41 表 3-3-5「心理互動」預試問卷之項目分析摘要表 ............................................................ 42 表 3-3-6「網路使用功能與服務」因素分析與內部一致性分析結果摘要表 .................... 44 表 3-3-7 內部一致性分析結果摘要表 .................................................................................. 46 表 4-1-1 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現況 ...................................................................................... 53 表 4-1-2 網路使用之主要目的 .............................................................................................. 54 表 4-1-3 網路使用的功能與服務(整體) .......................................................................... 55 表 4-1-4 網路使用的功能與服務(各題項) ...................................................................... 58 表 4-1-5 網路使用對健康的影響 .......................................................................................... 59 表 4-2-1 幼兒園家長親子互動現況 ...................................................................................... 61 表 4-2-2 幼兒園家長親子互動現況各題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 63 表 4-2-3 不同背景變項幼兒園家長與親子互動之差異摘要表 .......................................... 64 表 4-2-4 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行為與整體親子互動相關分析結果 .................................. 66 表 4-3-1 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行為對整體親子互動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 68. VII.

(10) 圖目錄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 31 圖 3-4-1 研究流程圖 .............................................................................................................. 49. VIII.

(11)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現況及其與幼兒之互動。本章共分為四節:第 一節說明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條列整理研究目的與問題;第三節名詞解釋;第四節 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根據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aiwan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TWNIC,2012) 全國的調查報告,家庭上網比例為 80.99%,臺灣地區 0~100 歲的人口中,曾經上網人 數約一千七百五十三萬人(占 75.44%),可看出對現代人而言,上網不再是一件困難的事, 幾乎只要手指輕輕一點就可以連上網路。網路連線的便利性及普及性,使得網路使用人 口快速增長,網路不再只是少數人的專利,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基本要素,變成現代人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已大幅改變現代人的生活環境與互動方式,人們可在網路上看 影片、聽音樂、購物、玩遊戲,並透過 E-mail、即時通、MSN、Skype、部落格及 Face book 等結交世界各地不同的朋友;使用瀏覽器藉以獲得各種訊息、進行各項資料檢索,只要 透過網際網路便能與世界連線。但是,這些行為都影響著我們各層面的生活型態,甚至 無時無刻都需要網路的生活習慣,造成被網路制約的情形(盧浩全,2005)。 承上所述,當網際網路開始進入大眾生活與人際互動中,進而影響到人們的生活適 應和休閒生活。它不再只是一種工具設備,而是形成生活環境的一部份,甚至是影響力 很大的一部份(劉樂農,2006)。其次,更由於網路科技的開發促使生活面貌的改變與 創新,並直接挑戰傳統的人際互動模式。因此,與網際網路有關之各項議題,已成為近 年來各研究領域中最受矚目的焦點。若以近十年來的統計來看,許多研究者開始對大學 生、高中職學生、國中生以及國小高年級學生的網路使用行為及其相關影響產生了興趣 (黃紹烈,2000;薛秀,2001;江南逸,2003;陳冠名,2004;黃玉蘋,2004;謝明達,. 1.

(12) 2005;廖思涵,2006;劉樂農,2006;鄧瑞源,2007;Hinson, 2005 ;Kafai, Nixon & Burnam, 2007; Lam, Peng, Mai & Jing, 2009 ; Liu & Larose, 2008) 。然而,各研究的對象大多集中 在學生族群身上,且研究焦點亦著重於網路使用行為對網路沉迷的影響,往往掩蓋了網 路對人類的貢獻。是以,為加強網路使用行為學術研究的完整性,本研究針對幼兒園家 長為研究對象,了解在全球資訊高度發展的社會中,幼兒園家長的網路使用現況為何? 其次,除了面臨網路的蓬勃發展,在社會結構、關係、價值觀重新解構及建構,雙 薪家庭型態急遽增加與少子化的現象產生,有的家庭只有一個孩子,緊湊的生活步調和 繁忙的工作壓力,衝擊著親子互動的品質。有的父母非常重視親子互動關係,有的父母 則在生活中有意或無意間忽視家庭對孩子的深遠影響,而忙於工作或追逐物質生活,因 此減少了親子互動的機會,長久以來會對幼兒產生不良的影響,形成孤僻不易與人和諧 相處(江德怡,2007)。親子互動的關係是一切人際互動關係的基礎,一個人的人格養 成、情緒的穏定、價值觀的塑造都奠基於家庭良好的親子互動關係。有許多的實證研究 都強調,親子互動關係的確是影響個體成長的重要因素之一(鄭碧招,2004;吳慧玲, 2004;廖大齊,2004)。因此,本研究想深入探討幼兒園家長親子互動的現況。 然而人們習慣性與大量使用網路後會對親子互動產生哪些影響?依據研究顯示因 網路使用行為的多寡及型態,已經造成了親子間的疏離。一般來說,網路使用愈頻繁, 親子互動共處與溝通的時間愈少(施香如,1998;鄭媖瑋,2003)。由於網路的各種特 性(匿名性、互動性、方便性、無國界),建構了一個與真實人際互動不同的虛擬互動 空間(Eastin & LaRose, 2005;王智弘,2008) 。從正面的影響而言,網路不僅可以延伸 既有的人際關係範圍、建立新的友誼,更可進行資料查詢、網路學習以及消費娛樂(林 珊如 2002;張蓓貞,2011)。然而從負面的影響而言,重度網路使用者者,愈少和家人 溝通(Kraut, Patterson, & Lundmark, 1998) ,甚至網路成癮而造成身體、心理上的危害(駱 利萍,2011)。不過也有相反的研究發現顯示使用網路愈多則愈覺得與社會不脫節,而 愈增加與他人溝通的動機(Riphagen, & Kanfer, 1997) 。總之,網路之於家庭,其所帶來. 2.

(13) 的衝擊是正向或負向各有不同呈現,如兩地家庭可以藉由網路來拉近彼此的距離,但亦 可能沉迷網路而忽略了孩子。故此,網路使用對於真實世界的親子互動有何關聯或影響 頗值得深入探討。本研究將探討幼兒園家長不同的網路使用行為(網路使用的時間、網 路使用的功能與服務、網路使用對健康的影響)是否會影響其與幼兒之親子互動。 基於上述動機,本研究將探討網路使用行為之相關文獻,歸納學者提出之影響因素, 並針對親子互動的方向設計問卷,藉此瞭解幼兒園家長的網路使用與親子互動的現況、 幼兒園家長的網路使用與親子互動的關係,以及幼兒園家長的網路使用是否會影響親子 互動。本研究結果可提供給教育行政機關、幼兒園教師及家長和未來研究之參考。. 3.

(14)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一、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者希望藉由調查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現況及其與幼 兒之互動,並根據研究結論提出具體建議供教育相關單位及家長參考。本研究主要目的 有以下三點: (一)瞭解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的現況。 (二)瞭解幼兒園家長親子互動的現況。 (三)探討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與親子互動之間的關係。. 二、研究問題 依據上述之研究目的,本研究所要探討之研究問題包含以下各項: (一)瞭解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行為之現況為何? 1.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資歷為何? 2.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的地點為何? 3.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工具為何? 4.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時間為何? 5.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之主要目的為何? 6.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的功能與服務為何? 7.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對健康的影響為何?. 4.

(15) (二)瞭解幼兒園家長親子互動之現況為何? 1.幼兒園家長與幼兒之行為互動為何? 2.幼兒園家長與幼兒之心理互動為何? 3.不同背景變項之幼兒園家長整體親子互動是否有差異? 4.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行為與整體親子互動是否有關聯? (三)考慮背景變項後,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資歷、地點、工具、時間、功能與服 務、對健康的影響是否能預測整體親子互動?. 5.

(1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爲使本研究所使用的重要變項或名詞的意義清楚明確,茲將本研究中所包含的重要 名詞與研究變項分別界定如下:. 一、幼兒園家長 本研究之幼兒園為依據「幼兒教育及照顧法施行細則」所成立的幼兒學校。而本研 究所稱之「幼兒園家長」係指孩子現正就讀於立案的公、私立幼兒園的父親或母親,且 為幼兒之主要照顧者。. 二、網路使用行為 網路使用行為是指網路使用者在網路上所從事的各種活動或行為(鍾佩育,2009), 其中包括:網路使用資歷、網路使用的地點、網路使用的工具、網路使用時間、網路使 用之主要目的、網路使用的功能與服務以及網路使用對健康的影響,其中網路使用的功 能與服務分為:工具性、娛樂性、社交性、學習性。本研究以自編的「幼兒園家長網路 使用現況及其與幼兒之互動」調查問卷中的第二部分「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行為」之填 答情況加以敘述,來表示其網路使用之現況,得分愈高表示網路使用愈頻繁,得分愈低 表示網路使用愈少。. 三、親子互動 親子互動是家長與其幼兒之間交互影響的歷程,是彼此間賴以滿足心理需求,相互 依存而產生的關係。 本研究以自編的「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現況及其與幼兒之互動」調查問卷中的第三 部份「親子互動關係量表」上的得分,作為幼兒園家長與其幼兒親子互動關係的指標, 得分愈高,表示親子互動關係愈佳;得分愈低,則表示親子互動關係愈差。. 6.

(1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主要探討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現況及其與幼兒之互動,其研究範圍與限制如 下:.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屬於特定族群的調查研究,以孩子就讀立案之公、私立幼兒園父母為調查之 母群體,其他族群則不在本研究範圍內,如國小家長。. 二、研究限制 本研究對象遍及全國,受限於人力、物力、時間等因素影響下,僅能以問卷調查法 進行調查研究。研究工具是使用研究者自編之「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現況及其與幼兒之 互動」調查問卷,以進行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現況及其與幼兒之互動的資料蒐集。因限 於研究方法之限制僅以顯著可測量之變項進行研究,無法涵蓋所有的變項,因此在研究 推論時會有所限制。. 7.

(18) 8.

(1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共分為二節,第一節:網路使用行為相關理論探討;第二節:親子互動的定義、 內涵與影響因素。. 第一節 網路使用行為相關理論探討 網路為資訊社會中重要的科技工具,其特性在於加速人類資訊的流通。本節首先進 行網際網路概述,其次探討網路使用行為與使用者的特性,最後探討網路使用之相關研 究。. 一、網際網路概述 要了解網路的全貌必須先探討網路的定義與發展、網路的特性以及網路所提供的各 種服務與功能,本文將依序探討之。 (一)網際網路的定義與發展 1.網際網路的定義 網際網路(Internet)就像蜘蛛結網一般,經由電腦或是各種不同具有通訊能力的硬體 設備,透過有線或是無線的方式連上網路。網路幾乎遍及世界各地,只要連上網路,便 可以跨越地域限制互相溝通、做訊息交換及資料共享(資訊應用研究室,2003)。而網 際網路通常以「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 WWW)經由瀏覽器將文字、圖形、聲 音、影像等資訊內容呈現出來(蘇嘉鈴,2011)。. 9.

(20) 2.網際網路的發展 軍事與科學界於 1960 年代初期體認到,如果電腦可以共享研發成果資訊,將會帶 來相當可觀的價值。因此,1962 年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首先提出電腦全球網路的案子,隨後由美國國防部尖端研究計劃機構(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 ARPA)接手(郭錦華,2008) 。1969 年的 APRNET 網際網路際 計劃,希望能將各種不同的網路連結起來運用,使彼此互相分享資源,然後運用在戰略 上,而後大學及研究機構也陸續參與此發展計劃(趙涵捷、陳俊良,2001)。 網際網路於 70 年代趨於成熟,接著在 1980 年被美國國防部接納,並於 1983 年廣 為全球使用。而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 WWW)在 1989 年開始出現圖形化的操作 介面、超連結的資料檢索等特點,使網路在短短幾年便造成風行(林珊如,2002;施威 銘研究室,2007)。 不過因為網際網路一開始是由美國政府資助研發,因此原本網際網路只限於研究、 教育與政府機關所使用,商業用途的部份除了以研究或教育為目標之外,其餘皆禁止使 用。禁用的政策一直到 90 年代初期,獨立的商用網路開始成長時,才有所改變(趙涵 捷、陳俊良,2001)。發展至今,網際網路已經成為全民都可輕鬆使用的工具。 從網路的定義及其發展歷史當中,我們可以發現網路最主要的目的其實就是進行資 源共享,希望透過網路讓使用者能夠快速的獲得訊息(鍾喬后,2009)。不過隨著網路 的快速發展,走過了軍事用途、科學研究和學術應用、商業化推廣應用的三個階段,網 路的功能已經不在只有資源共享這單一功能了,其功能越來越多元化,除了資訊的瀏覽、 流通、儲存與蒐集之外,網路亦可做為溝通與互動的工具甚至是商品的購買(財團法人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12)。而這些網路服務的特點主要在於快速、即時與方便,因此 吸引人們使用,也因為這些功能,人類的生活更是與網路密不可分。. 10.

(21) (二)網路的特性 網際網路的發明對全球產生莫大的影響力,在生活、社會及科技上得到廣泛的運用 (吳秀娟,2009)。為了瞭解網路的特性,以下是國內外學者對於網路特性的看法整理 如下表 2-1: 表 2-1-1 網路特性看法彙整表 學者 Katz(1997) Cooper(1998). 網際網路的特性 網際網路的優勢在於定位性、高彈性、可存取性、互動性、實用 性、速度快、無紙環境、易於傳播、客製化、匿名性等十種特性。 網路具有可接近性、可負擔性及匿名性三種,利於情緒與性表達。 網路提供各層面的需求與滿足,尤其是互動性更提供了過去許多. Suler(1999). 娛樂方式所無法提供的心理滿足,包括性需求、成就與掌控的需 求、歸屬感的需求、及自我實現的需求。. Griffiths(2000) 許怡安(2000). 網路特性有便利性、可逃避性及社會接受性。 網路具有互動性、匿名性、非線性、超連結與多媒體、非同步傳 播、低社會線索、及數位化的特質。 1.網路運輸具有即時性,取得資訊的時間較短,以匿名溝通為主。 2.全球資訊網的溝通方式含括文字、圖片、影像、聲音等。 3.網路的使用者可隨時進行互動、網路資訊流動不受地理限制。. 張宏榮(2002). 4.使用人得選擇適宜時間收發訊息。 5.網路媒體的可近用性(accessibility)較傳統媒體高,使用者 的主導意識增強。 6.網路提供超文本(hypertext)內容,使用者不再侷限於文字。 7.網路使用的管制不像傳統媒體嚴密。. 魏鈺珊(2006). 網路具有可接近性、便利性、互動性、匿名性。. 王蒿音(2007). 網路至少包括無國界、互動性、方便近用性、匿名性。. 李芝熒(2008). 網路具有匿名性、高隱私性、高互動性、便利性、無國界性。. 11.

(22) 綜合以上諸位學者的論點,研究者歸納整理後,認為網路特性應具有:匿名性、互 動性、方便性、無國界性,以下分別敘述之: 1.匿名性 匿名性是指使用者利用一個代號或化名代表自己出現在網路上,使用者能在使用網 路時暫時卸除既有身份和關係的限制。由於網路的匿名,使用者可以將真實的自己隱藏 起來,不必擔心在虛擬的網路世界中,其言行舉止會影響到他真實世界中的生活(吳筱 玫,2003)。這種匿名性讓使用者感到安心與自在,而不必擔心會影響到現實生活(王 智弘,2008)。 2.互動性 互動性指的是使用者在網路上自行選擇所需訊息,並自由發表言論(戴怡君、董旭 英,2002)。網路使用者可以自行選擇在網路上讀取和傳送資料、發表意見、寄送及收 取電子郵件,與其他使用者交流互動(Eastin & LaRose, 2005)。 3.方便性 相較於傳統的傳播媒介,網路其方便性便是可以讓使用者迅速地在網路上傳播與接 收訊息,當使用者想要搜尋或傳送資訊時,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也由於網路的方便性讓 人們可以更快速地和未能保持聯絡的人們,得以通訊、交談,進而達到維繫感情的需求 (Morahan-Martin & Schumacher, 2003)。 4.無國界 不論身在何處,使用者只要熟悉網路運作方式,便可以自由決定使用網路的時間與 空間,不受時空的限制,從多元管道取得資訊(王蒿音,2007)。資訊的流通可超越國 界與地域之分,同時也擴張了人際交往的管道,增加人們認識各式各樣人的可能性。 綜合上述網路特性,現代人只要透過網路便可以在其中獲得許多的滿足,如經驗、 情感的分享、意見交流與生活資訊的取得,更可藉此結交各式各樣的網友,網路就是以 這樣的形式呈現,對現代生活產生莫大的影響力。. 12.

(23) 網路提昇人類生活的便利性和多元化,創造出許多不同於以往的媒體功能,使人們 對於網路的依賴也逐漸提升。下一段將繼續探討網路所提供的服務與功能。 (三)網路所提供的服務與功能 網際網路在應用上最具意義的就是資源共享和快速通訊的功能,但是隨著網路技術 的發展,網路的使用也越來越便利與多元,尤其是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 WWW) 為了讓使用者在使用上更加方便,便含括許多其他網際網路應用程式的功能。也由於全 球資訊網的規模發展幾乎取代了網路,使得現今人們認為網路指的就是全球資訊網(朱 海成,2006),以下依照網路所提供的功能與所提供的服務分述如下: 1.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 WWW) WWW 是 World Wide Web 的縮寫,一般常說的「逛網站」 、 「看網頁」指的就是全 球資訊網所提供的文字、圖形、聲音、影像、動畫…等多媒體的資訊服務(朱海成,2006)。 基本上網路所能提供的服務大多只要透過全球資訊網就可以取得,全球資訊網除了提供 瀏覽網站的服務外,也可以發佈訊息、上傳和下載檔案、收發電子郵件、和朋友進行互 動、玩遊戲,甚至是購物。而想要使用全球資訊網這項方便的服務,只要透過瀏覽器軟 體,例如 Windows 內建的 Internet Explorer 即可(施威銘研究室,2007)。 2.電子郵件(e-mail) 是網路上最早出現的通訊型態,也是最普遍的網路活動。Wood & Smith(2001)把 電子郵件形容為「電話和信件的綜合體」 。電子郵件被用來傳送各種文件與檔案。快速、 低成本易轉寄、一對多等是它的特性及優點。但是產生很多的垃圾信件是它的缺點(施 威銘研究室,2007)。 3.聊天室(Internet Relay Chat, IRC) 線上聊天室可以讓二個以上的人及時在電腦上互相討論或聊天,沒有時間或距離的 限制,使用者可以用不同的身份代號來做各種交流。因為具有匿名的特性,但也時常引 來許多後遺症,如假冒他人發表不正確的訊息、謾罵、做人身攻擊等(蘇文進,2005)。. 13.

(24) 4.即時傳訊(Instant Messaging, IM) 即時傳訊可說是現在網路使用者使用最多的一項網路功能,是一種可以讓線上使用 者彼此立即對話溝通的產品,同時改變許多人的通訊方式(施威銘研究室,2007)。即 時傳訊的特點是只要兩個人都在線上,就能像多媒體電話一樣,傳送文字、檔案、聲音、 影像給對方,完全沒有時空上的距離。 5.電子佈告欄(Bulletin Board Service, BBS) 電子佈告欄可說是一個電子訊息中心。使用 BBS 需以遠端簽入(telnet)的方式連 上 BBS 主機,操作是以文字介面型態處理,它允許使用者接收別人的訊息、留訊息給 別人,在討論板上發出問題、回應問題並討論(趙涵捷、陳俊良,2001)。 6.檔案傳輸(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 本來是網路上檔案傳輸的一種通訊協定,從網路下載(download)或上傳(upload) 檔案的動作通稱為 FTP。在網路上有眾多的軟體可供下載如圖片、影片、遊戲軟體、音 樂等等(施威銘研究室,2007)。 7.多人線上遊戲(Multi-User Dimensions, MUD) 指的是一個存在於網路、多人參與、使用者可擴張的虛擬實境,早期介面是以文字 為主。1990 年代中期線上遊戲開始脫離文字模式邁向影像、聲音並茂的新時代。MUD 跟一般的電腦遊戲的差異在於參與人數的不同,在多人共同進行遊戲的情況下,他們彼 此互相幫助和競爭,真實世界的人際關係和感情會在這虛擬的世界充分反映出來,這也 是 MUD 世界的趣味性(陳怡安,2002)。 8.線上購物(e-shopping) 當消費者透過網路瀏覽網頁,發現想要購買之物品時,接下來消費者所做的一連串 動作就是線上購物。付費方式,可以是信用卡授權、貨到付款或是轉帳之類的方式(林 豪鏘、曹修源,2006)。. 14.

(25) 9.網路學習 (e-learning) 藉由網路來建構一個真切的社會學習情境與環境,在此環境中,每個人皆是學習者, 且不受時空限制地追求個別化與適性化的學習服務與機會,學習已從傳統的被動轉為主 動地求知與學習。另外,網路中存在著各類型的資訊與知識,瀏覽教育性網站可以達到 學習的目的及獲得知識的功能(鄧瑞源,2007)。 綜合以上所述,網路提供的功能與服務相當的多元化,可以是獲得最新資訊的媒介、 因為網路可隨時傳遞、下載、儲存資訊,所以只要連上網路就獲得包羅萬象的訊息資料。 網路同時也是溝通的媒介、經由網路通訊協定可以即時互傳影音、圖片文件資料等。網 路另外的功能則包含藉由網路的影音檔、遊戲功能的設計,可以從事休閒娛樂的行為。 而網路的互動即時特性也幫助網路使用者從是學習的行為,連結知識型網站、下載學習 軟體做輔助學習,都有助於網路使用者達到獲得知識的目的。. 二、網路使用行為與使用者的特性 為瞭解網路使用行為及網路使用者的特性,以下綜合近來所進行的實證研究及調查 資料,其中包括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aiwan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TWNIC,2012)、 交通部統計處(2007)所做的大型調查結果,來說明網路使用行為及使用者的特性。 (一)網路使用行為 網路使用行為是指網路使用者在網路上所從事的各種活動或行為(鍾佩育,2009), 包括:網路使用的資歷、網路使用的時間、網路使用的地點、網路使用的功能與服務以 及網路使用對健康的影響等都是網路使用行為,以下分別敘述之。 1.網路使用資歷 網路使用資歷為網路使用者接觸網路經驗的時間長短。在 2008 年財團法人台灣網 路資訊中心(TWNIC,2008)進行臺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報告中發現,個人整體接觸網路 時間超過 5 年以上的網路使用者佔 67.02 %。但在 2012 年的調查當中,個人整體接觸網 路時間超過 5 年以上的網路使用者已提升到 84.12 %,且歷年百分比有逐年成長之趨勢,. 15.

(26) 可見國人上網之情形已日趨普及(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12)。 2.網路使用時間 網路使用者每日平均使用網路的時間,亦可簡稱網路使用時間。在 2008 年財團法 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進行臺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報告中發現,個人平日平均使 用網路時間超過 2 小時以上的網路使用者佔 49.28 %,假日平均使用時間超過 2 小時以 上佔 48.11 %。而在 2012 年的調查當中,亦可發現網路使用者平均使用網路的時間有明 顯成長,個人平日平均使用網路時間超過 2 小時以上為 62.07 %,假日為 61.09 %。平日 的使用時間高於假日,可能是受到網路使用者的職業影響,但亦可從平均使用時間的增 加發現,網路已經是現代人生活的重要部分(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12)。 3.網路使用的地點 網路使用的地點是指網路使用者連接上網路的位置。在交通部(2007)調查中發現, 最常上網的地點是「家裡」 ;其次為工作場所。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2008, 2012)在歷年的調查結果亦同,個人最常使用寬頻上網地點為「家中」最多;其次為「工 作場所」。但由 2008 年至 2012 年的調查結果發現,在「咖啡廳、餐廳、速食店」、「捷 運站」的相對次數上,略有上升的趨勢。可見網路已經幾乎遍及台灣每一個家庭當中, 甚至由於無線網路的進步,在網路使用的地點也更加的多元了(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 中心,2012)。 4.網路使用的功能與服務 如同上一部分在網路所提供的服務與功能中介紹的,網路提供的功能與服務是相當 多元化的。在交通部 2007 年的調查以及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2008 年至 2009 年的調查結果得知,個人最常使用寬頻上網功能主要前五項為「瀏覽資訊、網頁 (WWW)」 、 「電子郵件(E-mail)」 、 「網路即時傳呼或聊天室」 、 「搜尋資訊」及「網路遊戲」。 但值得一提的是,2010 年及 2012 年調查之前五名較歷年來有所異動,其以「看新聞氣 象」之相對次數登上前五名,上升幅度較為明顯,而網路即時傳呼或聊天室逐漸式微。. 16.

(27) 可見網路使用者大多將網路作為溝通的媒介、資訊的取得以及娛樂為主(交通部,2007;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12)。 研究者歸納上述調查結果以及學者對網路使用行為的定義,將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 行為分為四個層面:分別是「工具性」、「娛樂性」、「社交性」及「學習性」,因此本研 究所探討的網路使用行為,即以此四個層面為主,茲分述如下: (1)工具性 使用網際網路的搜尋引擎搜尋各式各樣的知識與訊息的行為(許明遠,2005;鄧瑞 源,2007)。如:透過瀏覽全球資訊網、使用搜索引擎搜尋資料,瀏覽各式各樣的網頁 與資訊,解決疑難問題。 (2)娛樂性 使用網際網路的工具,使用網路的各項功能,達到休閒娛樂目的的行為(賴昱霖, 2007;林娌竹,2008)。如:瀏覽各式各樣的圖片,觀賞各種趣味影片檔、聆聽各式各 樣的音樂歌曲,下載遊戲和玩線上遊戲。 (3)社交性 透過網際網路的途徑達到溝通互動目的的行為(賴昱霖,2007;鄧瑞源,2007)。 如:e-mail 、聊天室、即時傳訊、BBS 各種傳訊工具進行交流與對話。在社群討論區 等功能發表個人意見,同時可以閱讀他人意見。 (4)學習性 藉由連結網路上的教學網站與知識性網站,從事知識學習的網路使用行為 (施文超, 2006;林宛頻,2008)。如:幼兒園家長連結網路上的知識性網站、全國幼教資訊網或 教育部全國圖書系統網,閱讀或下載學習軟體來輔助學習。 5.網路使用對健康的影響 美國心理醫生 Goldberg(1996)首先提出了「網際網路成癮失調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AD)這個名詞,來形容因為過度沉迷網路而形成的一種類似行為性的失常行為。. 17.

(28) 但是目前「網路成癮」一名詞在方法學上有幾個問題,第一,本身定義分歧;第二,效 標的選擇分歧,須符合 DSM-Ⅳ物質使用與病態性賭博;第三,研究樣本多收集於網路, 或是大學生,其盛行率結果與代表性易受影響(Heino, Lintonen, & Rimpela, 2004)。因此, 對於「網路成癮」各學者所報告的結果是歧異的。且 Grohol(2004)認為只有時間不能是 一個沈迷或者從事強迫的行為的指標,還需配合其餘條件,例如你是否是一位大學生, 或是否它是你的工作的一部分,是否你有任何現有的狀況,例如神經心理病理等等,因 此如果沒有這些附加訊息,談論是否花過多的時間在網路是缺乏意義的。由於本研究無 法蒐集幼兒園家長完整的背景資料,故將「網路使用對健康的影響」取代「網路成癮」 一名詞做為依變項,其內容包含:(1)忽略原有的居家與社交活動,如:與家人朋友疏遠; (2)耽誤工作、職業;(3)為掩飾自己的上網行為而撒謊;(4)身體不適反應,例如,眼乾、 眼酸、頭痛、肩膀痠痛、腕肌受傷、睡眠不足、胃腸問題等。 綜上所述,民眾使用網路的行為隨著電腦普及逐漸改變,網路使用的資歷逐年提高, 每天上網之人口逐年增加,網路使用之活動也趨向多元化。虛擬世界為人類生活帶來新 的體驗,也改變了生活方式。 (二)網路使用者的特性 根據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交通部等國內網路使用調查機構的歷年 調查報告中發現,關於使用者特性的共同變項大致為性別、年齡、職業、教育程度、居 住地區、上網設備六項,以下將綜合過去所做的調查資料說明本研究中與網路使用者有 關的背景變項。 1.性別 2012 年以 12 歲以上民眾為調查對象的結果顯示,臺灣地區 12 歲以上民眾曾經上 網男性與女性的比例分別為 78.67%與 75.84%,男女比例相差 2.83 個百分點,雖然有些 微差距。但近年來女性網路使用者的比例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可見兩性使用網路逐年漸 趨一致(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12) 。但是一些有關於性別與網路成癮的研究,. 18.

(29) 大部分研究結果顯示出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發生網路成癮的症狀(張仁獻,2003;董潔如, 2002;林旻沛,2003;陳冠名,2004;盧浩權,2007;黃雅彗,2006;黃琪皎,2009) 。 綜上研究可知,不同性別因素對於網路使用行為的影響是否有顯著差異並無一致的看法, 顯然性別是否為網路使用行為之因素,目前尚無確切之定論。 2.年齡 就年齡層觀察,12 歲至 44 歲為網路使用的主要年齡層,平均上網比例高於 96.15%, 而 45 歲以上的使用者比例也在逐年上升當中,可見網路使用已成為全民必備的技能。 (交 通部,2007;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12)。國內外研究皆顯示,不同世代間的 數位落差現象非常明顯,年長民眾上網比率遠低於年輕人,其原因在於資訊通信科技的 主要進展發生於最近十年內,現代資訊通信科技產品對於年長民眾來說相當陌生,接受 程度自然遠不如年輕人(Loges & Jung, 2001;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10)。在 其他網路使用行為上相關的研究中,顯示出年齡因素對於網路使用行為上有所影響(林 宛頻,2008;林娌竹,2008;施文超,2006;鄧瑞源,2007;謝明達,2005)。亦有部 份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年齡的網路使用行為差異不大並無顯著差異,因而認為年齡並非影 響網路使用行為之主要因素(葉淑菁,2003;賴昱霖,2007)。由上述相關的研究結果 顯示,不同年齡因素對於網路使用的影響是否有顯著差異並無一致的看法,顯然年齡是 否為網路使用行為之因素,目前尚無確切之定論。但因本研究的對象為幼兒園家長,年 齡較為相仿,無法做詳細的比較。故此,雖納入年齡因素來探討網路使用行為是否因不 同年齡因素而有所差異,但研究結果不宜過度推論。 3.行業 不同的行業亦造成網路使用上的不同,尤其是資訊業、金融業、保險業、服務業、 學生等由於工作上的需要,逾九成曾經上網,而農林漁牧工作人員及非技術、體力工的 網路近用程度較低,上網比率不到四成。(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10;財團法 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11)。. 19.

(30) 4.教育程度 臺灣地區 12 歲以上民眾曾經上網比例以「研究所及以上」及「大學」最高,分別 為 99.87%及 97.96%;其次為「專科」,為 91.45%,另因為部分答項有效樣本數較少, 故不宜過度分析或探討(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12)。 5.居住地區 依居住地區別來看,2012 年以臺北市之上網比例最高,為 84.18%;其餘各地區皆 在 61.30%以上。但新五都中以臺中市之上網之增幅最大(75.94 %),較前一年的 72.24% 上升 3.7 個百分點。與 2011 年相較,新五都皆呈現略有上升的趨勢,其中臺中市政府 更於 99 年 8 月推動「免費學上網,大家 E 起來」之活動,使其市民能免費參加上網 相關之課程,以期提升民眾資訊素養及縮小數位落差(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2012)。 6.上網設備 在 2011 年之前的調查,設備僅有「桌上型電腦」 、 「筆記型電腦」以及「行動電話」 三項,但 2012 年的調查將「行動電話」選項刪除,並增加了「手機」 、 「平板電腦」 、 「家 庭電器設備」以及「手持式影音娛樂設備」的選項,其中個人上網設備以「個人桌上型 電腦」為最多;其次為「筆記型電腦」 ;再其次為「手機」 。可見由於科技進步所賜,民 眾上網的工具也愈來愈多元(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12)。 綜合以上,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探討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現況及其與幼兒之互動,因 此,藉由探討網路使用行為與使用者的特性主要是想瞭解家長使用網路的現況,以及網 路使用是否會影響家長與幼兒之互動。. 三、網路使用之相關研究 (一)研究主題 在網路使用方面,國內研究多以探究網路使用行為與資訊能力為主題,例如網路素 養(林怡杉,2008;陳朝昇,2008;陳佩珮,2010)、網路態度(吳敬成,2003;陳榮. 20.

(31) 財,2006)、網路成癮(楊正誠,2003;蔡沛錡,2005;陳國文,2007;張鈞凱、陳志 賢,2009;賴德信,2010;黃柏蒼,2011)。 綜合上述研究結果,研究者發現,網路使用儼然已經成為全民必備技能,且網齡愈 長則網路素養表現越佳(陳佩珮,2010)。亦發現網路使用如同雙面刃一般,適當的使 用可以為人們帶來許多的便利,如資料的取得、多元學習的管道、維繫感情的需求。但 是過度的沉迷則會造成一些遺憾,如親子關係疏遠、工作或教育機會損失的危險、健康 上的危害(賴德信,2010)。而通常影響沉迷與否的原因是來自於網路的使用時間以及 網路使用的功能與服務,例如:多人線上遊戲、即時傳訊、聊天室,經常讓人留連忘返 (張鈞凱、陳志賢,2009)。 亦有研究探討網路使用行為與日常生活中人際關係(薛秀,2001;盧浩傑,2006; 盧峯裕,2011)、自我概念(許明遠,2005;楊易蕙,2005;林宛頻,2008;諶淑真, 2011)、偏差行為(蘇詠翔,2010)的相關,或探究網路學習與學科主題,如性知識、 性態度、學業成就的相關(廖思涵,2005;魏鈺珊,2006;施文超,2006;沈許真,2008; 蔡慧郁,2007)。其研究結果亦同上述,最主要的影響原因在於網路使用的資歷、使用 時間與使用的功能與服務。故此,本研究將著重於家長網路的使用資歷、使用時間與使 用的功能與服務,藉此探討家長是否會因上述情形的差異而影響親子互動。 (二)研究方法 國內所有與網路使用相關的研究大多都以大樣本的「問卷調查法」為主,探究網路 使用行為在相關背景變項及影響因素之間的關係(陳怡安,2002;劉樂農,2006;盧浩 傑,2006;鄧瑞源,2007)。問卷內容大多包涵背景資料(性別、年齡、社經地位、設 備工具)以及網路使用行為(網路使用的資歷、網路使用的時間、網路使用的地點、網 路使用的功能與服務)兩大層面,對象多為學生族群為主(蔡沛錡,2005;許明遠,2005; 盧浩傑,2006;吳佳璇,2007)。 在眾多問卷當中,除了參考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2012)的「2012. 21.

(32) 年臺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報告」之外,鄧瑞源(2007)「新竹市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生網 路使用行為及其影響之研究調查問卷」 、鍾佩育(2009) 「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 與自我概念、人際關係之問卷」以及吳佳璇(2007)「成人網路使用情形問卷」亦為本 研究參考的問卷,前兩者在背景變項呈述上相當明確,後者則是在網路使用行為部分相 當完整,且對象年齡也較近似本研究的對象。 故此,依據上述資料,本研究之研究方法亦以「問卷調查法」為主。在資料的取得 上,好處是可以在短時間得到大量資料進行分析,但過程中可能遺漏更深層的訊息,也 無法完全排除對象在不瞭解題意下錯答的情形以及對問卷有所隱瞞。. 22.

(33) 第二節 親子互動的定義、內涵與影響因素 家庭是人類最早接觸的社會團體,在家庭中,親子間會透過各種互動過程,影響彼 此的行為、態度、情感與價值觀。本節首先闡述親子互動的意義,接著探討親子互動的 內涵以及影響親子互動的因素,最後探討親子互動之相關研究。. 一、親子互動的定義 「互動」 (interaction) ,是人與人之間在社會規範約束下,交互反應與溝通的過程(陳 君山,2005)。父母與孩子之間,藉由分享情感、意見、態度及喜好,而覺知彼此訊息 的傳遞與交換即為親子互動(林玉慈,1998)。親子互動是一動態系統,其所形成的角 色行為和價值觀,包含四種特性: (一)刺激的輸入(input)與反應的輸出(output) ; (二) 嘗試維持雙方關係的平衡與穩定狀態; (三)達成秩序尋找規則; (四)成員行為的互動 與行為的互換(黃迺毓,2001)。國內外也有許多研究者,均認同親子互動關係就是父 母與孩子相互影響的關係(賴嘉凰,1999;莊麗雯,2002;鍾筱萍,2003;陳李綢、羅 品欣,2005;張兆麗,2006 ;Chess & Thomas,1987)。 綜合上述,親子互動關係是一種家庭中雙親與子女互動的動態系統與歷程,且是雙 向互動的關係而非單方面的施予或接受。親子互動歷程受到親子雙方特質及當時環境和 眾多狀況等複雜因素影響,並牽動親子間彼此互動的頻率與內容。. 二、親子互動的內涵 親子互動關係涵蓋的內容極廣,從國內的一些研究中發現,舉凡父母對子女的教養 方式、管教態度、與孩子的相互對待方式、溝通方式、接觸的頻率、彼此的認同感及情 感的依附狀態等均涵蓋其中(陳淑雯,2002;陳李綢、羅品欣,2005;江德怡,2007; 李玉玲,2008;黃麗娟,2007;郭淑雅,2008)。限於時間精力,本研究無法深入探討 教養方式與管教態度,故僅依研究所需呈現親子互動的內涵,整理如下:. 23.

(34) (一)互動內容 「互動內容」是指親子間所形成的溫暖、親密、支持與認同感。在親子互動的部份, 子女從父母的身上獲得生理和心理需求的滿足,而父母親也從子女的反應獲得正面的回 饋,透過這樣不斷的互動以達成彼此利益的交換,親子互動關係的平衡得以維持,如此 也才能營造出良好的親子互動關係(王彩緞,2008)。 而親子關係品質,應包括父母的接受、依附、愛、情感投入、反應程度以及對子女 的監控等,因此,父母與子女間相互施受的互動歷程,包含了心理與實質接觸的型態, 在彼此交互影響的過程中,努力達到情感與行為和諧的動態平衡 (Dekovic & Meeus ,1997)。 (二)互動品質 個體從一出生,就經歷嬰幼兒期、兒童期、青少年期等親子關係發展歷程,在這發 展過程中,親子互動的品質,將影響一個人的生活價值觀、品格發展、兩性交友或婚姻 觀等等(林雅玲,2007)。親子互動的品質包含四大特性:參與性、結構性、挑戰性與 撫育性(Lindaman, Booth, & Chambers, 2000)。 1.參與性(engagement) 參與性是指在親子互動中父母與孩子互動時能以孩子的發展程度與情緒狀態鼓勵 參與,父母提供興奮、驚奇、以及激勵態度以維持最高層次的變化與參與;以及孩子高 興地參與這些互動的情形(Lindaman, Booth, &Chambers, 2000)。 2.結構性(structure) 結構性是指在親子互動中父母能負責、設限、提供安全、秩序、瞭解的環境給孩子, 以及孩子願意接受這些結構的情形,例如:父母說: 「照我這樣疊一塊積木」(Lindaman, Booth, & Chambers, 2000)。 3.挑戰性(Challenge) 挑戰性是指父母能刺激孩子的發展、設定適度發展上的期待、而且高興孩子的成就,. 24.

(35) 例如:告訴孩子他/她所不知道的事;觀看孩子對挑戰的反應(Lindaman, Booth, & Chambers, 2000)。 4.撫育性(nurture) 撫育性是指父母能符合孩子發展與情境的需要,以及父母辨認孩子的緊張與壓力並 協助孩子處理的能力,例如:彼此餵食或拍孩子的背;以及孩子能接納父母的撫育性的 照顧,並以慰藉回應大人的情形(Lindaman, Booth, & Chambers, 2000)。 (三)互動頻率 「互動頻率」是指親子間接觸和來往互動的情形與程度。家庭成員間的互動包括行 為互動和心理互動。行為互動通常會考量家庭成員之間溝通和接觸的互動頻率;心理互 動是指家庭成員之間的依附及認同感(陳李綢、羅品欣,2005)。若將親子互動分為兩 個向度,便會出現四種型態:1.聚頻心繫:意指親子間的互動頻率高,且溫暖、親密、 支持與認同等心理感受度也較強;2.聚疏心繫:意指親子間雖然互動頻率低,但溫暖、 親密、支持與認同等心理感受度較強;3.聚頻心離:意指親子間雖然互動頻率高,但是 溫暖、親密、支持與認同等心理感受度卻較弱;4.聚疏心離:意指親子間的互動頻率低, 且溫暖、親密、支持與認同等心理感受度也較弱(Gongla & Thompson, 1987)。 (四)互動方式 「互動方式」是指親子間分享、交流和溝通的方法。親子互動的內涵,可以從對話 的內容或目的及其肢體動作著手觀察分析,獲取一個綜合性的瞭解,由此可見語言的互 動在親子互動關係上有其重要的地位(潘玉鳳,2003)。 但是,親子間的互動關係不只限於可觀察的口語溝通和肢體互動而已,互動的範圍 與深淺度還包括:1.接觸時間:在一起的時間以及運用時間的方式;2.個人空間:包括 身體周圍的空間以及身體本身的部分;3.情緒空間:指允許個人開放地表達情緒的程度; 4.訊息空間:指個人的思想、感覺、觀點、過去等資料的表達和陳述;5.對話空間:指 家庭成員間、次系統間私密性的談話,其互動程度視為家庭內親密的型態;6.決定空間:. 25.

(36) 指由整個家庭次系統或個人操控的程度,其決定過程關係到個人角色或次系統的功能。 綜上所述,親子互動內涵的範圍相當廣闊,因此,本研究將分成行為互動以及心理 互動兩個層面做為研究的主軸,行為互動包涵:運用時間的方式、相處方式、訊息交流; 心理互動包涵:情感交流、彼此的認同感。. 三、親子互動的影響因素 親子互動包含家庭中雙親與子女互動的動態系統與歷程,而往往我們所看到親子互 動的外在行為是系統運作的起點和終點的結果。影響親子互動之因素很多,在互動的歷 程中,親子雙方及環境的當時狀況皆可能影響(Bigner, 1986 ;施秀玉,2003;蔡春美、 翁麗芳、洪福財,2005),整理如下: (一)父母因素 父母因素,凡舉年齡、性別、健康情形、婚姻和諧度、社會階層、成長家庭背景、 養兒育女的想法與態度、過去與兒童接觸的經驗、行為示範、對行為的期望及行動的標 準、人格特質等,皆為父母因素(Bigner, 1986 ;施秀玉,2003;杜榮興,2007)。 (二)子女因素 子女因素,如性別、排行、年齡、發展階段、氣質、身體健康狀況、從小學習的行 為反應模式、與父母親密或疏離程度等(蔡春美等,2005;江德怡,2007)。 (三)社會因素 社會因素係指當時社會風行的養兒育女之教育趨勢與方法(如孩子應多學才藝、學 美語、電腦…等),且親友介入、壓力事件發生的時間及地點、溝通前的情況、溝通的 時間、溝通的時間壓力或溝通的場所、周遭狀況以及時代變動等等皆為社會因素(Bigner, 1986 ;施秀玉,2003;蔡春美等,2005)。 親子關係就在上述各種因素影響下,形成複雜的正向或負向的循環作用。父母是影 響親子互動最主要的關鍵與基礎,然而哪些因素主要影響家長與幼兒的互動呢?由於本 研究主要研究對象為幼兒園家長,因此僅針對父母因素作調查探討。. 26.

(37) 四、親子互動之相關研究 (一)研究主題 親子互動早期較多以口語溝通及管教方式為互動之內容,且專注於單向影響,即父 母的社經地位、教育程度、教養態度、婚姻狀態對孩子的影響(鍾鳳嬌,1999;陳春秀, 2001) 。近期則注意到行為互動與心理互動之分享內涵、深度及層次(陳李綢、羅品欣, 2005),並注意到雙向的相互影響之作用,如父母會因孩子的反應、話語而做回饋(張 兆麗,2006;江德怡,2007)。 研究結果當中,眾多學者一致認為家庭是影響幼兒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場所,個體基 本生理需求及情愛、隸屬和安全等心理需求均從家庭生活中獲得滿足。家庭生活中幼兒 與其父母互動所形成的親子關係,具有深遠且決定性的影響(陳淑雯,2002;陳李綢、 羅品欣,2005;江德怡,2007;黃麗娟,2007;郭淑雅,2008)。上述研究主題雖不相 同,但亦可發現影響親子互動的共通點,包含早期的年齡、性別、婚姻狀況、社經地位、 相處模式、教養方式以及近期較注重的行為互動(互動的時間、方式)與心理的互動(互 動的內容、品質)。因此,本研究將針對以上背景變項進行探討。 (二)研究方法 在親子互動部分,多數以量表及問卷作為主要統計分析之資料(薛秀,2001;江德 怡,2007) ,並輔以觀察與訪談(張兆麗,2006) ,而純質化的研究則較為少數(施秀玉, 2003)。在探討親子互動關係的向度時,各學者專家因為不同的關注點與認知或視研究 之需要,而有許多不同的親子互動關係向度,如情感交流(鄭秋紅,1993;王鍾和,1995; 莊麗雯,2002)、教養方式(陳怡婷,2008)以及家庭結構(李育忠,2000;吳月霞, 2005;陳李綢、羅品欣,2005)。 綜合以上量表之向度可看出親子互動分為行為互動與心理互動層面,由於本研究係 探討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與幼兒互動關聯,因此將參考 Gongla and Thompson(1987)使用 行為互動及心理兩構念,劃分出「聚頻心繫」、「聚疏心繫」、「聚頻心離」、「聚疏心離」. 27.

(38) 等四種親子互動關係以及龔惠文(2006)的親子互動關係量表,分為相互信任、情感交 流、獨立性、友誼性交往等四個向度,前者將行為互動與心理互動分成四個向度,較符 合現代家庭生態(如雙薪家庭相處時間少但卻注重互動內容與品質–聚疏心繫) ,後者則 是為了補強前者心理互動的內容。故本研究以行為互動與心理互動做為問卷編寫根基。 (三)背景變項與親子互動的相關 1.性別 親子互動當中,無論是對訊息的知覺或是溝通語言,都存在有性別差異(張瀞尹, 2010)。男性對於親密的表達是屬於「工具性」的,習慣以行動表示關心,並期待自己 的行動能被接受且被感謝;女性對於親密的表達是屬於「表達性」的,習慣與人分享感 情、秘密與想法(鄭佩芬、王淑俐,2009)。許多相關研究顯示,無論是在親子關係、 同儕關係等人際關係上,女性普遍比男性來得好(江德怡,2007;林世欣,2000;施秀 玉,2003;陳春秀,2001)。因此,父親與母親在親子互動上,可能會有差異。 2.年齡 年齡較大父母,參與親職的狀況優於年齡小的(杜宜展,2004)。國外亦有相關研 究指出父親的年齡對參與教養態度及個人生涯規劃、心理健康和感受都有影響。高齡的 初任父親不僅在心智上較成熟,也較有機會預期練習扮演父職,若延後男性擔任親職的 時間,將有助於男性參與親職(Cooney, Pedersen, Indelicato, & Palkovitz, 1993)。而在親子 互動方面,由上述研究中得知,若年輕父母在身心上還沒有做好良好的準備時,親子互 動表現會較差;反之,心智年齡較成熟的父母在親子互動上的表現會較佳。 3.社經地位 許多研究中亦顯示父母的社經背景是影響親子互動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父母的職業 類別、社會階層,皆會影響教養孩子的方式、與孩子的互動,及子女將來的發展與成就 (黃坤瑛,1989;黃毅志,1992;鍾鳳嬌,2000;鄭碧招,2004;鄭惠環,2005;杜榮 興,2007;Bronte-Tinkew, Carrano & Guzman,2006) 。低社經水準的父母較強調服從外. 28.

(39) 在的權威,而高社經水準的父母則較重視自我引導、自我控制和孩子自我的責任 (Kohn, 1979 )。由於父母必須肩負起養家活口的重擔,因此工作對親子互動便有相當大的影響。 許多的研究皆顯示在傳統性別分工中,男性仍與工作緊密相連,以致受限時間、體力, 只能在少數、部份、有限的時間內從事育兒工作,故許多父親會因工作繁忙,而產生選 擇性參與親子互動,並合理化無法擔負主要照顧者之責任,母親則反之,成為幼兒的主 要照顧者(王舒芸,1996;莫黎黎、王行,1996;李旻陽,2004)。 綜合上述不同背景變項,無論是性別、年齡還是社經地位皆同時影響著家長與幼兒 的親子互動,蔡春美等人(2005)亦認為親子互動的過程複雜,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 家庭類型中的親子互動情況就可能會不一樣。因此,本研究將從幼兒園家長的各種背景 變項的差異所形成之網路使用行為,與其親子互動之相關性進行研究與探討。. 29.

(40) 30.

(4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本研究旨在瞭解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及其與幼兒互動之現況,並探討兩者之間的關 係。本章依據第一章所擬定的研究目的與問題,以問卷調查法為主要方法,對全國幼兒 園家長進行實徵性的現況調查研究,本章分五節,依序為研究架構、研究對象、研究工 具、研究程序,以及資料處理與分析等,茲分節說明如下。. 第一節 研究架構 依據研究目的與文獻探討擬定本研究之研究架構,其中幼兒園家長背景變項為性別、 年齡學歷與職業。幼兒園家長的網路使用行為分成網路使用資歷、地點、工具、時間、 目的、功能與服務以及對健康的影響,並將網路使用的功能與服務分為:工具性、娛樂 性、社交性、學習性。親子互動分成行為互動與心理互動兩個層面。本研究之研究架構 如圖 3-1-1 所示: 研究問題一. 研究問題二. 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行為 1.. 網路使用資歷. 2.. 網路使用的地點. 3.. 網路使用工具. 4.. 網路使用時間. 5.. 網路使用之主要目的. 6.. 網路使用的功能與服務. 7.. (1). 工具性. (2). 娛樂性. (3). 社交性. (4). 學習性. 親子互動 研究 問題三. 1. 2.. 行為互動 心理互動. 幼兒園家長背景變項 1. 2. 3. 4.. 網路使用對健康的影響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31. 性別 年齡 學歷 職業.

(42) 依據圖 3-1-1 所示,幼兒園家長之「背景變項」 、 「網路使用行為」 、 「親子互動」之 間的關係以研究問題一、二、三代表,各變項之間的關係說明如下:. 問題一:旨在瞭解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行為之現況為何? 1-1 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資歷為何? 1-2 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的地點為何? 1-3 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工具為何? 1-4 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時間為何? 1-5 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之主要目的為何? 1-6 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的功能與服務為何? 1-7 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對健康的影響為何? 問題二:旨在瞭解幼兒園家長親子互動之現況為何? 2-1 幼兒園家長與幼兒之行為互動為何? 2-2 幼兒園家長與幼兒之心理互動為何? 2-3 不同背景變項之幼兒園家長整體親子互動是否有差異? 2-4 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行為與整體親子互動是否有關聯? 問題三:考慮背景變項後,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資歷、地點、工具、時間、功能與服務、 對健康的影響是否能預測整體親子互動?. 32.

(4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節旨在探討研究對象以及取樣方式,以下分為預試施測與正式施測兩部分,茲敘 述如下:. 一、預試研究對象與取樣方式 本研究正式施測之研究母群體為全國公、私立幼兒園之家長,預試研究以方便取樣 選取新竹縣、新竹市以及台中市立案之幼兒園家長 110 人,回收問卷 106 份。問卷委由 帶班導師代為發給幼兒園家長填寫,最後回收分析修改。. 二、正式研究對象取樣方式 本研究以全國立案之公、私立幼兒園家長為研究對象,依據全國幼教資訊網 2012 年彙整之幼兒園資料為取樣母體之參考(全國幼教資訊網,2012)。為提高取樣的正確 性,本研究採取分層取樣方式,分別選取各縣市(離島除外)3~5 所立案之公、私立幼 兒園,並依選取到的幼兒園規模決定問卷發放份數。研究者先打電話傳達本研究之目的 及詢問幼兒園園長及教師協助發放問卷之意願後,在幼兒園規模及協助意願之限制下, 共選取 74 間公、私立幼兒園,以郵寄方式於各幼兒園發放 10 - 20 份不等的問卷請幼 兒園家長填答,總計幼兒園家長樣本數為 1300 位。並於問卷送達時與園長確認收回日 期,問卷送達一週後,再以電話詢問園長及家長填答情形並加以催收。各幼兒園將問卷 寄回後,扣除無效問卷後,有效問卷共計 937 份,問卷回收率為 72%(表 3-2-1)。. 表 3-2-1 正式問卷發放與回收情形 區域. 園所數. 發放份數. 有效問卷. 北部. 29. 490. 353. 中部. 18. 340. 249. 南部. 22. 400. 295. 東部. 5. 70. 40. 總計. 74. 1300. 937. 33.

(44)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法,為了檢視研究目的與研究假設,研究者參考相關研究編製 調查問卷「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現況及其與幼兒之互動」,用以瞭解幼兒園家長網路使 用現況及其與幼兒之互動,茲詳述如下。. 一、問卷內容與填答、計分方式 本研究根據研究目的與問題,透過文獻彙整來歸納問卷之架構,並編擬問卷內容, 本研究之「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現況及其與幼兒之互動」調查問卷內容係經由文獻探討 並參考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2012)的「2012 年臺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報 告」 以及羅品欣(2003) 、龔惠文(2006) 、鄧瑞源(2007) 、鍾佩育(2009)自編之問 卷撰寫而成。在與指導教授討論擬訂問卷初稿後,經專家學者審核,最後依預試施測結 果做最後修訂,完成正式之問卷。問卷內容共分成三個部份:第一部分為基本資料調查 表,第二部份為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行為,第三部份為親子互動量表,分述如下: (一)基本資料調查表:幼兒園家長基本資料調查共計 6 題。作答為勾選方式,所 有題項皆為單選題,其中第 4、5 題是為了確保受試者為本研究的樣本對象,故當受試 者選取非父、母親選項或非主要照顧者選項,則將其視為無效問卷。 (二)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行為:分別為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背景 5 題,家長使用 網路的服務與功能 19 題,網路使用之健康影響 9 題,共計 33 題。作答為勾選方式, 第 1~4 題為單選題。第 5 題幼兒園家長使用網路的主要目的為複選題。其餘題目做答採 李克特式六點量表。請幼兒園家長根據個人實際狀況或想法,勾選答案。按照「從未如 此」到「總是如此」擇一勾選,記分方式以「總是如此」得 6 分、 「經常如此」得 5 分、 「有時如此」4、 「很少如此」3、 「甚少如此」2 到「從未如此」1,家長使用網路的服務 與功能部分分數愈高,表示使用網路功能與服務程度愈高,反之,量表總分分數愈低, 表示使用網路功能與服務程度愈低。而網路使用之健康影響部分分數愈高,表示網路對. 34.

(45) 健康的影響愈多,反之則影響愈少。 (三)親子互動量表:親子互動量表分為行為互動與心理互動兩部分,共計 27 題, 做答採李克特式六點量表。請幼兒園家長根據個人實際狀況或想法,勾選答案。按照「從 未如此」到「總是如此」擇一勾選,記分方式以「總是如此」得 6 分、 「經常如此」得 5 分、「有時如此」4、「很少如此」3、「甚少如此」2 到「從未如此」1。第 8、10、18、 22、25 題為反向計分題,則計分方式相反, 「總是如此」得 1 分、 「經常如此」得 2 分、 「有時如此」3、 「很少如此」4、 「甚少如此」5 到「從未如此」6。量表總分分數愈高, 表示親子互動關係愈好,反之,量表總分分數愈低,表示關係愈差。. 二、建構內容效度 問卷初稿題目編擬後,為使問卷更切合本研究需要,幾經指導教授的指正,再透過 專家學者與相關領域的實務工作者(表 3-3-1)審閱問卷內容後(附錄一) ,將題目作適 當修正,建構本問卷的內容效度後以形成預試問卷。. 35.

(46) 表 3-3-1 專家效度名單表(按姓名筆劃數排列) 專家姓名. 服務單位. 職稱. 林佳慧.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系. 講師. 林欣蓉. 台北市龍安國小附設幼兒園. 教師. 童巧雯. 台中市忠孝國小附設幼兒園. 教師. 廖儷湘. 台中市坪林國小. 行政人員. 蔣姿儀.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系. 副教授. 駱明潔.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系. 副教授. 魏美惠.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系. 教授兼系主任. 綜合歸納專家的審查意見後,在問卷第一部分基本資料更改題型 1 題,語句修正後 保留 6 題;第二部分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行為刪除 8 題,增加 8 題,語句修正後共保 留 30 題;第三部份親子互動量表,語句修正後共保留 30 題,問卷總題數共 66 題(附 錄二) 。統整各專家學者意見後,並與指導教授討論以發展本研究的預試問卷(附錄三)。. 36.

(47) 三、項目分析 本研究將具專家效度之問卷修改為預試問卷後,始進行預試;並將回收之有效問卷 以項目分析進行預試題目的適切性評估。本研究以極端組檢驗法、相關分析法、項目去 除之 α 值作為刪題之參考。 (一)極端組檢驗法(CR 值) 極端組檢驗法是先將受試者量表的總得分依高低順序排列,選取問卷總分高、低分 組各 27%,再分別針對兩組各題的平均數逐題進行 t 考驗,計算出各題的決斷值(CR 值),以作為試題鑑別度的指標,CR 值愈大者,代表該題高低分組差異性愈大,亦愈 具有鑑別度,CR 值大於 3.0 且差異達顯著水準.05 以上者,表示該題目可以有效鑑別 高低分組的得分情形,而予以保留。 (二)相關分析法 相關分析法旨在逐題計算問卷中各題目的得分與問卷量表總分之間的相關情形,若 各題目的得分與量表總分之間的相關係數在.30 以上且達統計顯著水準,即顯示該題目 與量表總分之間具有關聯性,則該題目應予以保留,若單一題目相關係數未達.30 ,則 可以考慮刪除。 (三)項目去除之 α 值 本研究以題目刪除後的 α 係數來瞭解問卷各試題的內部一致性。刪除某一題項之後, 量表的內部一致性 α 係數相對的會變小,反之若刪題後 α 係數變大,則此題項所預測量 的行為或心理特質與其餘量表題項所預測量的行為或心理特質並不同質,故可考慮刪題 (吳明隆,2007) 。 「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行為」分為網路使用功能與服務及網路對健康 的影響。「親子互動量表」分為行為互動與心理互動,以下個別將預試問卷資料進行項 目分析,其分析結果分別整理如表 3-3-2、3-3-3、3-3-4、3-3-5 所示:. 3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4.6 現時日間育嬰園及日間幼兒園的幼兒工作員與兒童的法定比例,分 別是 1:8 及

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 The tested way to raise responsible children. Parent-child relations: An introduction to parenting

 KGs should inform the parents of the above-mentioned points to note in writing (Template of the notice is at Appendix 2 of “Guidelines on Kindergarten Admission Arrangements for

If using electronic screen products is needed, parents should accompany children and provide timely guidance.. Parent

Effective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school affairs may be linked to parent educational programs which is central to high quality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of the children. The

Caring for kids after trauma, disaster and death: A guide for parents and professionals (2nd ed.). New York University Child

• Many home and small business users connect to the Internet via high-speed broadband Internet service. Discovering Computers 2012: Chapter

The second part is to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brightness, color temperature, and other performance of the bulb and the fabricating parameters such as: the filling volume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