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角色轉換模式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30-35)

第三章 模式建立

第二節 角色轉換模式

從上述說明可以得知,專案經理要知道專案進行的績效好壞可以從 SPI 和 CPI 著手,而隨著專案的進行,因為績效隨時在改變,專案經理的角色也要不 斷地改變,因此本節提出一個角色轉換的模式,其演算步驟如下:

步驟一:定義專案經理四種角色的介入程度百分比。(表 2)

參考圖 5 專案經理各階段角色示意圖,圖中四個階段的角色皆有其不 同的專案介入程度,本研究假設各角色之介入程度如表 2 所示:

表 2

專案經理角色介入程度表

角色名稱 介入程度百分比(%)

指示者 指導者 協助者 支援者

80~100 50~80 20~50 0~20

步驟二:決定專案剩餘完成量與專案經理介入程度的關係。(圖 6)

由圖 5 可以得知,專案經理介入程度的多寡與時間有相關性,而時間 又與專案剩餘完成量相關,隨著時間的增加,專案之剩餘完成量會越 來越少,而專案經理的介入程度也會越來越少,故我們假設專案剩餘 完成量與介入程度呈正向相關,也就是說,在專案進行初期,專案經 理必須指示專案團隊進行專案計劃,此時專案剩餘完成量為最高,而 專案經理的介入程度也最高。到了專案中期,專案團隊對專案計劃已 經有一定程度的瞭解,此時專案經理便不需像初期一般,每件事情都 要下達指示,所以專案經理的介入程度也跟著降低,到了專案末期,

專案剩餘完成量所剩不多,而專案經理對專案的介入程度也降至最

低。因此本研究將專案剩餘完成量與介入程度一樣分成四個階段,如 圖 6 所示。在表 2 中,我們定義了專案經理各角色的介入程度百分 比,再根據上述假設,我們可以獲得專案剩餘完成量之百分比,如表 3 所示。

6 模式建構關係圖

表 3

專案剩餘完成量百分比

專案階段 剩餘完成量百分比(%)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第四階段

80~100 50~80 20~50 0~20

步驟三:求出介入程度減少的直線方程式。

由圖 6 關係圖我們可以發現,四個階段分別由四條斜率不同的直線所 構成,在現實專案進行中,專案經理的角色轉換必須根據專案執行狀 況做適當的轉變,當專案執行的績效不如預期時,專案經理在該角色 的扮演時間上必須比正常情況下更長,故關係圖中每條直線的斜率 ki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第四階段

時間

專案剩餘完成量 專案經理介入程度

皆是不固定的,因此,斜率 k 的不同,將會影響到計算後橫軸時間i 的不同及縱軸專案剩餘完成量的不同,本研究在步驟三已假設專案剩 餘完成量與介入程度之百分比相同,如此一來,斜率 k 的改變將只i 影響時間 t ,經過計算後,我們可以獲得以下四條直線方程式: i

1 1

1 1= xk +

y (4)

1 ) ( 1 2 1

2 2

2 =k x + kk t +

y (5)

1 ) (

)

( 2 3 2 1 2 1

3 3

3 =k x + kk t + kk t +

y (6)

1 ) (

) (

)

( 3 4 3 2 3 2 1 2 1

4 4

4 =k x + kk t + kk t + kk t +

y (7)

y :第 i 階段之剩餘完成量 i

x :第 i 階段之未知時間值 i

k :第 i 階段直線斜率 i

t :計算後的第 i 階段時間值 i

上列方程式(4)、(5)、(6)、(7)分別代表指示者、指導者、

協助者以及支援者的直線方程式。在步驟三中曾假設專案剩餘完成量 與介入程度之百分比相同,所以我們假設 y 、1 y 、2 y 及 3 y 分別如4 下:

8 .

1 = 0

y (8)

5 .

2 = 0

y (9)

2 .

3 =0

y (10)

4 =0

y (11)

從上述假設中我們可以得知,直線方程式(4)與(5)之交點為(x1 , 0.8),(5)與(6)之交點為(x2 , 0.5),(6)與(7)之交點則為

x , 0.2),預設總時間 3 t 則為 1。

步驟四:建立權重績效指標(WPI)。

本研究主要是以績效指標為衡量基礎,專案績效的好壞對專案經理的 角色轉換有著重要的影響,而文獻回顧部份提到成本績效與進度績效 一樣重要,光看其中一種績效指標是不夠完善的,故本研究以權重績 效指標為主,該績效指標之基本概念如下所示:

CPI w SPI w

WPI= 1× + 2× ,w1+ w2=1 (12)

楊智評(2004)在其研究中提到,評估專案績效如果只考慮 CPI 有其 不足之處,所以將成本績效與進度績效的相對影響程度納入考量,其 所建構的 WPI 如下所示:

SPI CPI W CPI

= +

1CPI SPI

W SPI

= +

2

SPI CPI CPI SPI CPI SPI CPI

WPI SPI ×

+ + + ×

=

SPI CPI

SPI CPI

+

= 2( × )

(13)

方程式(13)是考量到成本績效指標與進度績效指標之間的平衡,故 本研究引用該學者所提出之權重績效指標,作為模式評估的依據。

步驟五:找出介入程度減少的直線斜率。

將上述步驟四之 WPI 與步驟三之 k 做關連,在圖 6 中我們可以發i 現四條直線的斜率皆為負數,而參考 SPI 與 CPI 所求出之 WPI 數 據皆為正數,故 WPI 求出後必須將該數值加上負號,如下所示:

WPI

ki =(−) (14)

如此一來,WPI 才能與整個模式銜接上,整個衡量模式的基本架構便 已確定。

步驟六:求出角色轉換的時間點。

經過前述之步驟演算後,我們可以獲得整個角色轉換模式如下:

SPI CPI

SPI WPI CPI

+

= 2( × )

(15)

WPI

ki =(−) (16)

1 8

.

0 = xk1 1+ (17)

1 ) (

5 .

0 =k2x2 + k1k2 t1+ (18)

1 ) (

) (

2 .

0 =k3x3+ k2k3 t2+ k1k2 t1+

(19)

1 ) (

) (

) (

0=k4x4+ k3k4 t3+ k2k3 t2+ k1k2 t1+

(20)

專案經理在取得 SPI 及 CPI 之後,將其代入模式中依各公式順序運 算,即可獲得一時間值 t ,該值代表專案經理扮演該階段角色之時間i 標準,必須注意的是,要求取第二階段、第三階段及第四階段的 t ,i 必須將前面階段之時間值 t 求出,而 t 也會因為代入的績效好壞而i 有所不同。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30-3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