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討論與建議

在文檔中 主題探討 (頁 91-108)

本主題探討的目的是期望透過文獻及服務資料回顧中瞭解(1)本 國接受支持性就業服務自閉症求職者之就業狀況,求職者之特質因素 是否影響就業;(2) 因應自閉症求職者之特質,就業服務員提供那些 支持策略。以提供未來職業重建人員提供自閉症求職者服務之參考。

針對瞭解接受支持性就業服務自閉症求職者之就業狀況,民國 99 年至 101 年接受支持性就業服務且結案的 168 名自閉症個案中,

成功就業率為 70.2%,較美國經由職業重建服務而成功就業之個案比 例高(Schaller & Yang, 2005; Lawer, Brusilovskiy, Salzer,& Mandell, 2009; McDonough & Revell, 2010)。從成功就業個案資料中看出,自 閉症個案透過就業服務所獲取之薪資符合最低工資要求,僅有 16%

的個案薪資高於 2 萬元。從本次探討對象中發現自閉症個案可執行清 潔、內場助理、行政助理、作業員等工作,但有少部分個案亦可從事 變動性或人際互動較多的工作,如門市銷售、加油人員或餐飲外場,

顯示障礙種類並非選擇就業種類的指標。

為瞭解自閉症求職者之個人因素及疾病特質是否影響就業,分析 民國 99 年至 101 年接受支持性就業服務且結案的 168 名自閉症個案 特質中,人口學資料對是否穩定就業並無顯著影響。整體而言,接受 服務者之平均年齡偏低,主要由於許多個案是透過教育轉銜進入職業 重建服務系統,此與目前國內自閉症治療專業發展以早療及教育為主 的趨勢不謀而合,也因此,此次主題探討對象在工作經驗能力上屬相 對弱勢,大部分個案不具備兩年內之工作經驗或有效工作證照。在障 礙程度上,主要服務對象為輕度障礙者,顯示目前的服務個案中,大 部分為社會適應能力及語言功能障礙在輕度影響的範圍。

88

從功能狀況分析來看,支持性就業的自閉症服務對象,在力氣、

特殊技能、職務流程、專注性、獨立性、社交能力、接受日常行事的 變動適應能力、挫折忍受能力上需要支持的比例較高,除了力氣及特 殊技能外,其他就業功能限制都與文獻上所提出自閉症者的特質及影 響就業狀況相符。但比較功能項目狀況是否影響就業成功率,僅在「工 作主動性」、「時間觀念」、「對事物挫折容忍力」、及「異常行為發生 頻率」上,穩定就業組之能力顯著優於未穩就組。顯示能力並非影響 成功就業與否的單一因素。

為瞭解就服員在提供服務時運用之支持策略,我們先嘗試瞭解自 閉症求職者之支持需求情形。我們發現在就業媒合過程中,就服員透 過個案的能力與工作所需具備之能力媒合,可降低個案在職場的支持 需求。經過就業媒合後,發現個案的就業支持需求反應出自閉症之疾 病特質(表 12),較多支持需求的包括但不限於(1)由於社會關係建立 困難,在「與人合作能力」、「社交能力」需支持;(2)由於容易分心,

在「工作專注性」、「工作速度與產量」需支持;(3)由於具體思考與 組織的困難,在「職務流程」需提供支持;(4)由於受到認知功能的 影響,表現出缺乏主動性,因此在「主動工作性」、「時間觀念」上的 表現需支持;(5)由於有固著的傾向,要適應改變較為困難,因此在

「日常行事變動的適應」上需支持;(6)由於類化困難,在陌生的情 境下要做「判斷」需提供支持;(7)綜合上述之困難,皆可能影響其

「獨立工作」的表現,需提供支持;(8)由於表達能力上的限制,對

「人事物的問題挫折容忍力」可能因無法適當的表達問題及處理,以 致於易於職場表現出問題行為(異常行為發生頻率)。(李宜珊、陳 郁佳,民 97; García‐Villamisar & Hughes, 2007; Hagner & Cooney, 2005; Jawaid et al., 2012; Keel, et al., 1997; Lattimore, Parsons, & Reid,

89

2006)

針對穩定就業者之服務狀況而言,不論是以何種服務模式,服務 次數皆符合目前各承辦地方政府對就服員服務頻率的期待,密集輔導 至少 10 次,追蹤輔導每周至少服務 1 次。就服員所提供的支持內容 皆符合就業服務所需提供之服務內容,主要運用策略以觀察、口頭指 導、示範、鼓勵及輔導為多。可運用具有實證理論對自閉症者有效之 策略則相對較少,此現象可能由於目前服務對象功能限制為輕度,且 有一半以上智能在一般範圍內。

然依據國外的發展趨勢顯示,未來職業重建服務將會朝向優先服 務能力限制較多者,相對服務困難性增加,因此,針對未來提供自閉 症求職者職業重建服務提出下列五點建議;

壹、 提供自閉症求職者具有彈性的職業重建服務 一、 允許資源轉銜重疊

提供資源間充足專業銜接之時間。自閉症者由於社交互動上困難,

對於陌生的人、事、物之適應能力需花費較長的時間,要提供具有工 作同盟關係的職業重建服務,必須提供較長時間的關係建立期。自閉 症孩子的早期療育與特殊教育的發展已日趨成熟,許多教育轉銜的自 閉症個案,透過學校特教老師與職業重建服務之銜接,可成功的在結 束學校教育後,無接縫的成功就業(第一次專家會議)。在轉銜的過 程中,職管員應擔任舵手,當職管員評估個案透過支持可具備進入競 爭性職場的能力時(意即符合支持性就業服務對象),則應邀請個案、

學校老師與就服員一起擔任划船手,共同合力協助個案往競爭性職場 就業的方向邁進,過程中,老師除了協助就服員與個案建立信任合作 的關係外,同時能將在校訓練個案的學習方法及問題行為處理策略轉

90

交給就服員,使就服員能夠迅速運用個別化的支持策略協助個案有效 學習。當個案能夠與就服員共同合作划船時,老師即可逐步退出,而 職管員雖然在過程中並沒有與個案頻繁互動,但須隨時注意船隻行駛 的方向,當有偏離時,才可即時修正方向。因此,建議提早轉銜之政 策可擴及全國,透過制度面的改善,促進自閉症個案就業。

二、 提供個別化職前訓練

針對已不在學校體系且就業準備不足之個案,職管員可依據個案 需求發展「個別化」的職前準備訓練服務。目前各縣市政府為滿足就 業準備不足之個案,致力於創造「就業前準備訓練」之資源,多以團 體形式進行,然而,就自閉症個案而言,社交互動上要建立新的人際 關係已不易,要與團體建立信任關係而發揮團體的作用,需較長的時 間;且若欲使用應用行為分析策略,亦需透過一對一的方式,提昇個 案個別需增加的核心能力(第二次專家會議),因此,建議針對自閉 症個案之職前準備訓練可發展出個別化的模式。服務內容可包含透過 應用行為分析偏好評估找出符合個案喜好的增強物及就業興趣、運用 應用行為分析教學法發展適用於個案的學習策略、演練人際互動腳本、

學習自我覺察壓力閾值及因應策略等核心能力的培養,以利後續進入 職場後就服員訓練。

三、 允許較長的服務期程

自閉症個案除了在關係建立上,需花費較長時間與家庭或學校合 作外;由於個別特徵之異質性高,針對缺乏工作經驗或缺乏障礙相關 客觀資訊之個案,亦需花費較多時間瞭解個案的行為模式或壓力源等,

若評估個案工作準備度不足,需提供如前述之職前訓練,皆需在安置 就業前花費較長時間,因此,建議可允許服務自閉症個案之職業重建 流程有較長的服務期程。

91

四、 到職前提供職場宣導

職場宣導是整個職業重建體系服務人員的責任,雖然隨著身障者 就業權益推廣,社會對於身心障礙者的認識有提昇,但尋求職業重建 服務之自閉症者數量相對低,職場能夠瞭解自閉症者之機會也相對不 足,支持自閉症者的就業適應策略之一即為生態環境的改善,研究也 支持雇主與同事之接受度及願意學習創造一個適合自閉症者之工作 環境是自閉症者穩定就業之正向影響因子,建議就服員除了在進入職 場後進行宣導外,可在雇主確認雇用後、個案到職前提早建立一個有 利於自閉症者工作的生態環境,方法可運用宣傳單(範例如附件四)

作為說明的工具,內容可簡介自閉症特質、自閉症者之優勢、與自閉 症者互動之技巧、職業重建服務能夠提供之協助等,使職場增加對自 閉症者之認知,提供一個友善的環境,協助個案與職場建立關係。

貳、 依據個案特質及需求提供就業媒合

從本次資料回顧中發現,透過符合個案特質及需求與工作要求媒 合,除了可達到提昇及維持就業動機之目的外,尚可降低支持需求。

由於就業市場會隨著國家發展變遷,各縣市產業不同,且每個個案之 專常亦各有差異,建議在進行就業媒合或職場開拓時,先進行工作分 析,依據個案特質,尋找或與雇主協調工作內容是不需複雜社交互動 或大量口語描述、工作內容具可預期性、主要職務涉及視覺活動多於 聽覺活動、工作環境結構化、工作環境感官刺激低的工作職場。

參、 運用應用行為分析理論之基礎提供支持

行為的背後總是帶有其欲表達之意義,對於語言表達與社交互動 有限制之自閉症者更是如此(Dew & Alan, 2007),而「應用行為分

92

析理論」則是一套透過系統性架構去瞭解行為是如何發生、行為背後 欲傳達的意義以及如何改變行為的理論,且透過科學實驗證明對自閉 症者是有效的介入方法,因此,我們建議在提供自閉症支持性就業服 務時應運用應用行為分析理論。應用行為分析策略可用於減少、停止 特定行為或建立新行為,經由「功能性行為評估」的過程,包含(1) 觀察問題行為(Behavior)的過程,進行行為紀錄;(2)透過紀錄,檢視 行為的前因(Antecedent),包含什麼人、在那裡、什麼事、如何發生、

什麼時候,以瞭解為什麼會引起行為;(3)觀察行為發生的後果

(Consequence),包含環境及人的反應,檢視行為可能的功能。再根據 評估的結果提出假設,訂定介入計畫,包含具體的目標及執行策略(表 14)的規劃,當策略執行後未能成功達到目標,則應重新檢視評估,

進行新的假設與規劃新策略(圖二)。如此,才能具體評估到個案在 就業上的問題,且解決問題的核心,建立可為職場接受的行為。

支持策略的計畫往往依據透過觀察所提出問題核心的假設不同 而改變。舉例而言,一位在安親班擔任清潔工作的個案,職場雇主向 就服員抱怨個案常常會無故離開工作場所 30-40 分鐘且將清潔用具 隨意置放在廁所內,造成延遲下班,使得老師們必須輪值留守,個案 表示雖然不好意思,但有一位老師能陪著他下班、走路到捷運站感覺 還不錯。運用應用行為分析理論架構所進行的策略計畫如圖二,就服 員必須能夠透過縝密的評估找到可能的問題核心,一次針對一個假設 改變,才得以確認問題,以便提供有效之支持策略。

肆、 培育服務自閉症者職業重建專才,提供具理論基礎的支持策略 自閉症為多基因遺傳疾病,雖有共同的特徵,但特質行為表現具 有個別差異,為協助更多限制較多、就業困難較複雜之自閉症求職者

在文檔中 主題探討 (頁 91-10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