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訪問對象:桃園縣議員、林信義先生(曾任國小校長 14 年) 二、時 間:2005 年 2 月 9 日

三、地 點:平鎮市林議員住宅

1.個人贊同成立原住民族教育體系之建構與行政體系之建立,唯 教育體系及行政體系應該分開來談,教育體系部份應該在國家基本教 育行政架構下成立原住民的教育體系,例如在教育部成立「原住民族 教育司」為原住民教育的最高指導單位,總攬原住民族高等教育及高 中職教育的政策規劃,其人員均由原住民各不同族群來擔任,至於縣 市政府或院轄市,則應設立原住民族教育科(課),負責院轄市及縣市 國民中小學教育的政策規劃,其人員應均由原住民人士來擔任,至於 一般行政系統部份,則由行政院原民會,縣市政府原民局,鄉公所系 統來負責,主要是處理一般民眾所關切的行政事物,同時也必須負責 規劃一般原住民族的文化活動,民俗風情、文化園區、觀光……等文 物活動,尤其是一般性的政策也應由行政院原民會為主導單位。

2.在設立民族學校方面,我個 十分贊同,因為它可以使民族文 化的傳承,得藉教育為媒介予以發揚光大,但本人必須說明的是民族 文化要傳承發揚必須從小開始培育才能生根發展,否則就是本未倒置 的做法了,但為了使各族群的民族文化得以傳承與認同,不妨在原住 民各級學校及原住民重點發展學校,安排民族文化課程及訓練工作。

同時建議在北、中、南、花東等地區,在適當地區設置民族完全中學

,並將該中學改為國立使經費得到充裕的補助,教學設備完善,師資 健全,重要的是要建立民族中學的特色,無論升學或就業一定要有好 的規劃,俟學校辦學有成績,自然會吸納優秀的原住民青年或其他族 群的學生來就讀,這是設置民族學校很重要的方針。

3.在培育原住民高等人才方面:除了可以讓原住民的青年有自由 選擇就讀任何大學的科系之外,建議除了現有的國立東華大學民族學 院之外,應該在中北部適宜的大學再設置民族學院,甚至單獨設立一 所民族大學,以吸納更多的原住民青年前往就讀,其入學方式應該保

障或一定比例的原住民學生就讀。

4.為培育原住民教育文化種子人才,建議行政院原民會,應結合 社教機構及大學院校,規劃辦理各類研習活動,例如成人及親職教育

、教師多元文化,民族文化課程編輯人員,自助文化研習國中小及大 專院校,原住民文化研習,音樂及舞蹈,傳統手工藝…等研習活動以 擴大民族文化人才的培育及深根工作。

5.為了使母語教學能夠落實,必須從幼兒園、小學起開始培育並 使用母語來教學,其師資來源不會有太大的問題,應善加利用社會資 源,例如教會就是一例。我個人的看法是所有的原住民小學,都應該 實施母語教學,或者在某一個時段特別安排母語的教學,並全面性的 徹底實施,相信一定會生根、開花,結果。毛利人可以做得到我們當 然也可以做得到。端賴事在人為。

6.在人才培育措施方面,個人提出幾個看法:各種人才的培育,

都必須結合民族文化教育以養成民族意識及認同。人才之培育必須結 合發揮各族原住民部落之文化特性,接受保障進入大學就讀的原住民 青年,必須修習原住民族文化的課程,由學前教育做起,打下人才培 育的基礎,人才培育應從學前教育開始,並作長遠規劃,部落普設公 立幼兒園,培育族語師資,奠定包括文化學習在內的基礎。原住民國 小設置文化資源教室,負責收集、編寫社區歷史文化,由主任級或資 深教師主持,將文化向下紮根。以社區總體規劃營造的方式讓原住民 生活在自己的文化中,產生自己的民族意識與認同感。建立原住民技 藝教師認證制度,經由耆老傳承即將凋零的技藝。

7.原住民地區的親職教育已淪為形式無法落實,當地國民小學及 教會應該多負起一些責任來,使原住民的家庭教育得以健全。

8.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固然重要,但原住民的心理建設更為重 要。所以宗教教育在原住民的重要性是有其急迫性的必要,透過宗教 的薰陶可以使人們從軟弱的心靈中恢復信心,重整被扭曲的人格,更 可以使一個不完美的家庭,因共同的信仰變成美好幸福的家庭,過去 原住民家庭信奉基督教的比例高達 80%左右,但因社會劇烈的變動

,已有快速沒落趨勢。

9.原住民自卑的心理是主流社會帶來的岐視效應,這是惡性循環

所致,其實原住民天生秉賦不差,若給予相同的環境與文化刺激,其 成就是可以令人刮目相看的。我們不是「黃昏民族」更不是「失根的 民族」,而是一群有理想,有潛力,有盼望的民族,原住民帶來的本 土文化─才是台灣真正的本土文化,我們要勇敢站出來,不但要在台 灣立足,更要把台灣原住民的優秀文化帶到國際舞台上,讓人感覺到 我們有願景與前進的民族。

【附錄六-1】

「 國立仁愛高農改制綜合民族高中評估研究案 」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