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訪談對象:復興鄉羅浮國小校長陳榮基

二、時 間:2005 年 2 月 17 日下午 2:00─3:30 三、地 點:羅浮國小校長室

1.有關設置民族高中,我個人主張採取雙向策略,一是成立全國 性的民族高中或綜合高中,例如將仁愛高農及內埔高農轉型為全國性 的民族高中;另外一個就是區域性的民族高中,亦即在北、中、南、

花東地區適宜的地方,將現有的國民中學轉型為民族完全中學,如此 可以兼顧各族群民族文化分佈情形,也可以顧及到學生就學的交通問 題。

2.設置民族高中的誘因必須有幾個條件:

(1)原住民完全享受公費及集中住宿。

(2)科別的設置必須能兼顧升學及就業的需求。

(3)民族文化課程的編制一定要有特色。

(4)能吸納優秀的原住民國中生前來就讀。

(5)不能完全只招收原住民學生,也可以兼收非原住民學生,採 多樣化、包容性,融合性的辦學方向。

3.母語流失相當嚴重,必須有急迫性的措施予以搶救。我個人以 為從部落大學、幼兒園、小學、國中、高中都應該實施母語教學,每 週以 2-3 小時并以班為單位最理想。本校來講每星期二整天的課都必 須以母語來教學,效果尚可,師資沒有問題,但必須先經過訓練。在 這方面教會及其他社會團體都可以協助,成為最好的社會資源。

4.家庭教育與親職教育是目前原住民地區急需要重視並加強的重 要環節。因為原住民一般的父母親其教育程度偏低,又喜歡酗酒、單 親家庭又多,甚至父母到都市謀生工作,孩子交由老一輩的人─隔代 教養,所以產生了許多家庭問題。他們不是不關心孩子的教育,而是 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以致孩子流離失所問題相當嚴重,應速謀解決。

5.我個人贊成由中央─地方建立一套原住民教育體系的政策,有 專司的單位與人、經費等總比兼辦來得好多了。而且由原住民教育人

士主導原住民的教育政策,比由漢人來兼辦要符合實際太多了。所以 應該在國家基本教育體系之架構下,成立專司原住民教育事務的單位 是有其必要性的。

6.在文化課程的編輯方面,個人主張以縣市為單位最理想,例如 桃園的泰雅族和新竹五峰鄉竹林村的泰雅族,有許多的話是不通的,

所以編輯起來有其困難度,應該彈性處理。假如其他的族群沒有類似 的困擾,當然以族群為單位是最好的。如果可以集中許多好的人才共 同編輯自己民族文化的教材,是比較適當的。

7.在原住民地區應該增加職員的編制,減少主任的授課時間,因 為小型學校每位老師兼辦行政工作負擔太重。同時應該設法解決許多 師大、師範院校或取得教育學程學分的原住民合格教師,優先分發到 原住民地區服務。因為現行法令都必須透過甄選制度才能分發。這對 當初有意到師大、師範院校就讀,畢業想回鄉服務的原住民青年,是 一種打擊,更是一種人才上的浪費。值得政府有關單位重視與解決。

8.原住民同胞在政府的特殊保護政策下,不論在政治、教育、文 化、經濟、社會和觀念,都有長足的進步,但無可緯言的我們若以更 理性的態度來分析,當不難發現,實際與理想尚有一段距離,而要彌 補這段差距,只有靠「教育」來達成。所以如何建立一個屬於原住民 族的教育體系,並能貫徹實施,並在政府強力支援其經費下,實在是 關係著原住民族教育成敗之所在。例如,目前的課程教材─九年一貫 課程,根本未能顧及每個人的適應問題,教材內容與生活又多脫節,

而且艱深繁多,平地生尚感困難,原住民學生則普遍不能適應,連老 師都還不是十分了解,試問?如何把教育辦好呢?尤其是原住民學生 的數理、語文學科的學業成就皆遠低於平地學生,這是令人焦慮的地 方。因為目前的考試制度,只考學科,又不考音樂、舞蹈、體育這些 原住民專長的部份,對原住民的升學可以說是雪上加霜,但得檢討的

【附錄五-3】

訪談記錄摘要

一、訪談對象:屏東縣立來義完全中學校長高正雄先生(排灣族) 二、時 間:2005 年 3 月 2 日(星期三)下午 3:40-5:00

三、地 點:來義中學校長室 四、訪談摘要:

1.本校係屬於完全中學,於 91 學年度成立,國中部 99%屬於原 住民學生,高中部約 97%左右,每週固定母語教學一小時,均由校內 教師擔任或由教會傳道人及社會人士來支援,效果良好,本校學生 99%可以流利用母語說話。

2.走向國際化、現代化、科技化、多元化是現代社會必不可免的 趨勢,我們原住民也不能故步自封脫離現代社會的生活,甚至於必須 融合於整個社會的生活圈。因此為了傳承原住民的傳統文化,最重要 的根本問題是必從紮根工作開始,也就是從幼兒園、托兒所、小學、

國中……逐步建立學習民族文化課程的一套制度,讓自己族群的民族 文化,能生根在幼兒孩子的生命中,進而認同自己的文化、發揚並傳 承自己的文化。

3.沒有文字確實是民族文化傳承上最大的障礙,但我們可以藉助 漢字、羅馬拼音甚至英語……等文字,來編製我們的民族文化教材,

相信人才很多,社會資源也很多,將不是製作教材最大的困難處,尤 其是語言這部份,只要家庭、學校、原住民社會能充份合作,給孩子 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相信一定會有令人滿意的成果。

4.至於設置民族學校之事,我個人仍然強調,民族文化的傳承與 發揚光大,非得從幼兒、小學開始不為功。因為從根做起才是解決問 題的根本之道。如果要在高中階段設置民族學校做為實驗的對象,那 麼個人比較傾向於選擇在北、中、南各擇一所原住民地區的國中或中 學,最好是交通方便,原住民人口密集地區來實施。但課程或科別的 設置,以及設備的要求,一定要配合及兼顧學生升學及就業的要求。

至於目前原住民就讀人數較多的仁愛高農及內埔農工,其目前的科別 必須隨時代主場的需求而有所調整。否則恐怕無法滿足及因應學生與

社會的需求。最好能將仁愛高農及內埔高農分別為暨南大學及屏東科 大附屬的民族學院較為理想。

5.有關原住民族教育的行政體系部份,我個人贊同由行政院原民 會作政策上的主導。但其先決條件是必提昇原民會教育文化處的位階

,其主司者必須具備學教育出身的學經歷背景,否則便無法勝任,或 者,在一般國家教育體製架構下,在教育部設置原住民族教育司,主 司原住民族高中職以上的教育政策的規劃與執行工作;而在縣市政府 或院轄市則設置原住民教育課(科),來主持規劃執行當地原住民族中 小學、幼兒園、托兒所的教育工作,如此,才得以使住民族的教育能 建構起來,但行政院原民會與教育部原住民族教育司必須相互配合。

也就是教育部主司一般教育的政策推動,而行政院原民會則以推動原 住民族文化活動、文化園區、博物館、文化村……等多項民族文化教 育為主,雙管齊下,相信原住民族的教育與文化工作,必有令人刮目 相看的期望與結果。

6.目前原住民地區的國民中小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等,因 為均為縣立或鄉立,所以在經費上明顯不足。尤其原住民地區在先天 上的條件已落後一般地區及都市地區,再加上教學設備不夠充實,以 及教師調動頻率高……等因素,使原住民教學品質在起步上就輸人一 截,因此,個人認為若能將全國原住民中小學、完全中學等政制為「

國立」,我想其成果會是不一樣的,至於家庭特別困難的學生,則以 全免費方式助其完成學業,相信可以提昇原住民教育的品質與生活上 的改善問題。

7.全面性成立並落實「原住民部落大學」也是改善原住民社區生 活與提昇原住民教育水準,延續民族文化發展重要的方向之一。這方 面可以由當地國民小學、教會、鄉公所、縣原民局共同合作,而且尚 可兼辦親職教育的功能,對提昇原住民的家庭教育具有正面的意義。

我個人對原住民的教育有以下的期待:

1.建立校園的人文關懷,培養原住民青少年的人文氣質。

2.建構原住民族的教育體係,使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得以孕育培 養。

3.重視原住民的人才培育,對於師範生或修畢教育學程的原住民青年

,應優先或單獨制定法令,幫助他們回鄉任教的意願,以避免人才 的浪費。

4.教學設備要充實,各項經費必須充足編列。例如體育、民族文化等 方面的經費一定要充足。

【附錄五-4】

訪談紀錄摘要

一、訪談對象:譚光鼎教授

二、時 間:2005 年 2 月 2 日 上午 10:20─11:50 分 三、對 象: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1.原住民是台灣多元文化體系之一部份,但由於數百年來強勢族 群的遷徙與墾植,使原住民社會文化發生劇烈的變化,也限制了族群 社會結構與文化的發展,尤其是漢化教育政策,更使一個富有活力的 原住民文化生機已漸漸走向衰頹並瀕臨滅絕的地步,應該加以重視與 挽救。

2.成立原住民族的教育體係及設置民族學校問題,個人沒有太大 意見。但一個民族文化的被傳承,發揚與認同,最主要的還是要自幼 小童年開始做起。你們不妨可以參考毛利人的方法,他們自幼兒開始 便將毛利族的文化有一系列的完整規劃,在幼兒園更成立所謂的「母 語中心」授課時大部份以毛利語為主,及至小學便成立所謂的「民族

2.成立原住民族的教育體係及設置民族學校問題,個人沒有太大 意見。但一個民族文化的被傳承,發揚與認同,最主要的還是要自幼 小童年開始做起。你們不妨可以參考毛利人的方法,他們自幼兒開始 便將毛利族的文化有一系列的完整規劃,在幼兒園更成立所謂的「母 語中心」授課時大部份以毛利語為主,及至小學便成立所謂的「民族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