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試題反應理論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試題反應理論

雖然測驗自古以來就存在著,但直至 1905 年 Binet 與 Simon 發展智力測 驗,才出現最早被發展出來的心理測驗。至今所發展出來的測驗的理論便是起 源於此。最早的測驗理論之概念起源於 Gulliksen(1950)的著作《Theory of mental test》,其測驗理論發展至今仍佔有一定的地位。然而僅僅發展幾十年的理論,

難免會有些不足與其限制,因此新的測驗理論應運而生。為了彌補這些不足,

Lord(1968)率先提出試題反應理論中參數的估算法與理論之見解,並於 1980 出版第一本以試題反應理論為名的專書,自此開始,試題反應理論步入時代潮 流。

試題反應理論主要是以個別試題的觀點來解釋測驗分數的涵義,以此為基 礎,試題反應理論中各理論架構也為眾多學者所探討。由於本研究使用的想像 力測驗型態為作品的評定,因此需要有多位的評分者針對作品進行評分,藉以 評估作品的優劣,故而評分者的嚴苛程度對於作品評定的重要性更是不容忽 視。以往在探討評分者的研究通常是在古典測驗理論(classic test theory, CTT)

的架構下進行,然而古典測驗理論有其缺點,其樣本依賴與試題依賴的狀況會 導致測驗結果的分析與解釋產生問題,試題反應理論可以克服此限制(Adams, Wilson, & Wang, 1997),因此本研究將選擇試題反應理論中的模式來進行資料 分析。透過文獻的探討,以下本研究將針對試題反應理論中探討評分者的模式

-多面向模式(many-facet model, MFM)進行介紹。

Linacre 於 1989 年提出多面向模式,主要是將評分者的嚴苛程度置入 Rasch 模式(Rasch,1960)中,成為一個典型的三面向模式(three-facet model),此 模式為 Rsach 模式的延伸。公式如下:

11 模式(rating scale model, RSM)的延伸,評等量尺模式的重要特性是假設每一 道試題的階難度皆相等,因此τk與試題 i 無關,如此可以有效減少參數個數, 而改變,而公式 2 則否,此模式為部分計分模式(partial credit model, PCM)之 延伸。

12

中評等量尺模式的特性最適合用來分析李克特氏量表,因此本研究將採用評等 量尺模式延伸(公式 2)之公式來對設計類科大學生想像力測驗進行分析。

在試題反應理論中,訊息函數(information function)扮演著重要角色,可 以做為描述試題或測驗以及比較測驗相對效能的實用方法之依據。因此在此研 究中,研究者使用測驗訊息函數(test information function)來了解設計類科大 學生想像力測驗之適用範圍。測驗訊息函數為在某個能力值上各別試題訊息函 數(item information function)之總和。Samejima (1969, 1972)提出多分題試題 訊息函數之定義公式。評等量尺模式之試題訊息之公式如下(Baker, 2004, p220-230):

1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