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認知取向的創造力研究

認知取向的創意力研究承續著認知心理學的枝繁葉茂衍生許多的 理論,而這些理論圍繞著「人類如何思考」進行研究與解釋。主要為 了解創造思考的心智表徵及歷程(Sternberg & Lubart, 1999);並著重 於創造相關之思考能力及知識等議題(Lubart, 1994)。Finke、Ward 和Smith(1992)提出了研究創造力的認知取向,稱之為創意認知

39

(creative cognition),建基於認知科學的實驗方法並試圖辨認創造性 行動、產品等的認知歷程(cognitive processes)與結構(structures)。

認知科學的重要議題,如:記憶、注意、心像、問題解決、知識提取、

手段(tactics)、策略(strategies)、後設認知和智力技能(例如,發 散性思維)等都可納入創造性認知的架構內,俾利探究創造力歷程及 結構(邱發忠,2005;Runco, 2004)。

創意認知強調,創造力是標準人類認知的基本特質,而且相關的 認知過程是可以審視的。人類認知獨具的生產性,其實例可說是不勝 枚舉。除了藝術、科學、工藝等明顯與創造力相關的領域傑出成就之 外,日常生活中亦不乏展現創造力的例子。創造力的存在有個別差異,

僅有少數人能夠達到極致的創造性成就,個別差異來自於認知運作的 方式,對於外在環境的知覺程度、工作記憶的運作能力、長期記憶區 所儲存的知識體豐富與否,以及其他已知且可觀察的基本認知原理。

此外,除了認知運作,還有其他因素影響著創造力,例如內在與外在 誘因與動機、文化的衝擊、環境條件因子、個人的興趣與否等等,不 過,創意認知所討論的重點還是放在智力運作上,因為許多的非認知 因素對創造力的影響,在於影響著認知功能(李乙明、李淑貞譯,2005)。 換言之,匯合取向的創造力研究,所綜合的因素,所影響的是創造力 個體的認知功能,而個體所表現出來的創造力,取決於其認知功能的

40 程的運作,例如:在問題解決活動中的頓悟現象(Smith & Blankenship, 1991);現象的描述亦推論出認知結構的存在,例如:視覺感官的注 意與忽視現象推論出感官收錄(sensor working)結構;結構之間的連 結亦推論出某種模式或現象之間的階段形成某種歷程,例如:訊息處 哈(Aha)」的經驗(Smith, 1994;1999)。

創意 認知 現象

類比思考與隱喻的檢索

(retrieval)現象

發生在手邊的一個物件(object)或系統

(system)提醒(remind)或喚起某個已知的 相似物件或系統。被提醒或喚起的相似物件或 系統屬於工具域(the vehicle domain)(Smith, Gerkens, Shah & Hernandez, 2005)。

類比思考與隱喻的拼圖

(mapping)現象

將檢索之物件或系統,向主題域(the topic domain)連結為一歸納式的介入(inductive

41

inference),以延展我們的知識和想法(Smith et al., 2005)。

直覺(intuition) 最高層次的一種知識;心靈自我供應的內在歷 程;一種告知判斷,第一階段是潛意識指引,

第二階段是潛意識到意識的整合;不按邏輯推 理方式的思維(邱皓政等譯,2008;張春興,

2000)。

問題發現(problem finding)

感覺空缺或打亂殘缺元素、形成假設;問題敏 感度;覺得哪裡怪怪的;完形心理學中的殘缺。

醞釀(incubation) 把問題擱著,中止固著過成,在中斷之後自動 恢復認知功能。潛意識繼續工作與連結,但創 作者並非進行問題解決或是創作。藉由延緩一 些影響,容易得到解答或是對問題頓悟,而不 是鑽牛角尖在非生產性的計畫。醞釀影響被歸 類於固著的恢復或者是解答啟示的非意識增 加(Kerne & Smith, 2004;Smith et al., 2005)。

功能固著(fixation)。 腸思枯竭;固有知識阻礙創意形成;找不出好 玉琇、蔣文祈譯,2006;Smith et al., 2005)

概念與類別(concept &

categorization)

抽象化知識結構,多數概念就像一個類別,具 體詳細的一般規則或原理以決定是否屬於特定 的項目。新奇性和創意性的想法通常由我們存 在的概念中喚起,並且新的想法有反映已知概 表2-6 創意認知研究內涵整理(續)

42

念結構的傾向。概念與類別本身可以延伸

(extend)與組合(combination)。

記憶區機制(memory machines)

共有五種記憶區機制:意識運作的暫存空間,

或稱為短期記憶的工作記憶能力(working memory capacity)、被來自其他沒創意卻是比較

新或較常遭遇到的想法干擾(inference)而 替換的干擾介入或阻擋機制(interference or blocking)、從意識知覺被干擾的記憶可以被 恢復的恢復記憶(recovered emories)、由過去 經驗融合事實或概念知識,根據基模(schema)

或相關知識結構所組成的創造記憶(created memories)、稱無意識抄襲的隱藏的記憶

(cryptomnesia)(Smith et al., 2005)。

創意 認知 歷程

後設認知

(metacognition)

個人對自己認知歷程的認知。當每個人經過認 知思維從事求知活動時,個人自己既能明確瞭 解他所學知識的性質與內容,而且也能了解如 何進一步支配知識,以解決問題(張春興,

2000)。後設認知是指思考怎麼去思考。採用 三種形式:「後設認知的監控(metacognitive monitoring)」、「後設認知的控制(metacognitive control)」、「後設認知的知識(metacognitive knowledge)」(Smith et al., 2005)

Wallas四階段論 創意產生的四個階段,準備、醞釀、豁朗、驗 證。

創造性問題解決 Parnes(1967)強調「創造」的觀點,針對問題 解決之歷程提出創造性問題解決(Creative 表2-6 創意認知研究內涵整理(續)

43 表2-6 創意認知研究內涵整理(續)

Problem Solving,簡稱CPS)模式,包括五個 階段:1.發現事實2.發現問題3.發現構想4.發現 解決方案5.接受所發現的解決方案(洪文東,

2000)。

成分理論 創造力為一種綜合性的思考歷程,此歷程結合 了人格特質(能力)、知識基礎(技巧)以及環 境給予的激發(動機),在個人處於需要解決問 題的情境下,運用其認知和情意的特質,以現 有的知識為基礎,產生既新穎又實用的產品(觀 念或成品)(姚亭琇,2006)。

創意認知系統 為能有系統地瞭解創意思考,有必要針對創意 認知的機制與結構進行探究(Smith et al., 2005)。

創造力乃是個體在特定領域中,產生一適當並具有原創性與價值性 產品的歷程(葉玉珠,2000)。創造力最根本的問題在「心理運作」的 問題,個人的心智運作才是創造力的核心所在,因此,談及創造力,其 根本重點在於強調創造思考以及其歷程(許雅婷,2007)。創意歷程這 個概念指的是完成具獨特性、適應性創作所需的一連串思考和行動。創 意歷程可以藉由對這些不同組成(指發散思考、統整、重組、分析、評 估等認知技巧)和它們在創意中扮演角色的研究來了解(蔣國英譯,

2007)。為能有系統地瞭解創意思考,學者Smith等人提出「創意認知系 統(Creative Cognition System)」來說明針對創意認知的機制與結構進 行探究(Smith et al., 2005)。

44

圖2-8 創意認知系統的功能

資料來源: Smith, S. M., Gerkens, D. R., Shah, J., & Vargas-Hernandez, N. (2005:11).。

Smith 等人(2005)綜合遠距聯想(remote association)、產生探究 理論(geneplore theory)與訊息處理論繪出創意認知系統(Creative Cognitive System)以說明創意認知的功能運作。此系統理論所提及之創 造力的認知元件(Cognitive Components of Creativity)分述如下(Smith et al., 2005):

一、 記憶區機制(Memory Mechanisms)

在創意認知中,有許多記憶機制扮演重要的角色,包括了工作記 憶能力(working memory capacity)、干擾或阻擋(interference or blocking)、

問題表徵 解答表徵

執行控制

認知運作

已儲知識

環境中的輸入 工作記憶

長期記憶

檢索

儲存

注意

45

恢復記憶(recovered memories)、創造記憶(created memories)和隱藏 的記憶(cryptomnesia)。

(一) 工作記憶:意識運作的暫存空間,或稱為短期記憶。這種 記憶是有限制的容量,且容量會隨著年紀、個性與智力能力 而有變異。

(二) 記憶干擾或記憶阻斷:是一種避免檢索(retrieval)功能失 效時,讓資訊成功地進入意識。有創意的想法可能被來自其 他雖沒創意卻是比較新或較常遭遇到的想法的干擾(inference)

所替換。以製作園遊會用宣傳單為例,學生雖已經學會刻橡 皮圖章、網版印刷、電子出版,但仍使用徒手繪畫與影印的 作法來進行。

(三) 恢復記憶:從意識知覺被干擾的記憶可以被恢復的。舉例 來說,當遇多年未見的同學,一時之間叫不出對方的名字,

稱為「舌尖經驗」,經過一段時間後,突然想起對方的名字、

坐在甚麼位置、當時的功課表現與人際關係等等。恢復記憶 的機制也導致在創造性問題解決中的孕育或醞釀(incubation)

與頓悟(insight)的研究。

(四) 創造記憶:或稱為人造記憶(false memories)。與創意想 法產生是同樣的機制,都是由過去經驗融合事實或概念知識,

46

根據基模(schema)或相關知識結構所組成。舉例來說,在 背誦文言文,可能將文中描述的場景與自己曾經所見的場景 結合,而建立新的記憶或基模;然而在相似的情境之下,環 境中有因素符合這個基模,可能非自然的喚起這一段的知識 結構。

(五) 隱藏的記憶(cryptomnesia)或稱無意識抄襲(unconscious plagiarism):這樣的機制會阻斷創意思考,因為一些舊的想 法透過內隱記憶的帶入心靈(mind),但當不清楚這些想法 的來源時,會認定這些想法是新的。舉例來說,在製作書架 作品時,學生不一定仿造現有成品,而是曾經看過的範例,

進入了無意識區,而在製作思考過程中,將範例的局部,投 射在自己的作品,而認為這個作品是全新的創作。

二、 概念與分類(Concepts & Categorization)

概念,是一抽象化知識結構,多數概念就像一個類別(category),

具體詳細的一般規則或原理以決定是否屬於特定的項目。即使最有新奇 性和創意性的想法通常由我們存在的概念中喚起,並且新的想法有反映 已知概念結構的傾向。舉例來說,照相手機重新組合了相機與手機兩者 的概念。組合概念(combining concepts)是一個延伸慣例想法邊界的方

47

法,任何元件概念之特徵,如這些新奇的特性並不存在時,這些新創意 特值可以合併觀念而結合產生。

三、 類推(analogy)

許多重要新奇的想法、發明和發現都是以運用類推(analogy)為基 礎。在新想法產出中,這種使用類推推理,對創意思考方法而言是最為

許多重要新奇的想法、發明和發現都是以運用類推(analogy)為基 礎。在新想法產出中,這種使用類推推理,對創意思考方法而言是最為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