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節針對繪本走入社會領域課堂教學中的問題加以討論。包含:社會 學習領域範圍過大、使用時機和時間的無法掌握,之後借鏡研究國外的教 學活動之啟示,嘗試合適的教學法和所獲得的構想。教學活動的設計是以 學生的生活經驗、所感知的事物、景象為起點,進行統整的學習,並且安 排適合的學習活動,以激發學生對家鄉的學習興趣,進而引導學生發現與 學習。這些活動原本用在課堂教學的初始,後來也用在課堂教學的結尾,

無論前後,都顯示老師有意願繼續嘗試繪本結合教學。

初步嘗試,令人振奮。直接導入教學主題,因為「引起動機」, 占用過長的時間,不太恰當。通常會因此拖到課,其結果不是後面課 程縮水,就是讀故事匆促收場……(T7,訪談,920909)

我會使用《愛心說實話》,是因為上到社會課,討論台灣的政治,

眾所皆知,台灣的政治之亂,很多都是因為政治人物彼此攻訐、謾罵,

雖然裡面可能是事實,但是表示的方式就值得商榷,同時班上同學也 開始出現模仿電視人物的傾向,習慣性的使用不當的說話方式,因此 我在圖書館中看到這本用《愛心說實話》,真是如獲至寶,便拿來當 作補充教材。我使用這本書的方式,是當作課程的結尾,先發下學習 單,學習單包括兩部分一個是新聞簡報,國民親新泛藍泛綠的叫罵,

一是自省的問題,舉出日常生活的對話,對學生訪問友人對例子的看 法,並寫出自己的感想,在教學進行過程中,我以自省的方式為主,

先拋出問題,引起學生自身的良知感,再藉由資料的觸發,進而將知

識和道德合併,最後再用繪本作結束。學生的反應很不錯,因為有繪 本可以看,老師再總結學習單時,就不是只在說教。其中有些學生認 為這次活動,結合了時事、教材與讀物。個人也指出將時事拉近學生 身邊,教材與讀物和時事結合,此三者並非截然不同的個體,彼此之 間仍然有關聯顧及到現實和理想,是個人教學的突破。因為這次的使 用,下次我還會繼續用繪本結合教學,不僅只有社會領域使用,還會 嘗試其他學習領域。﹙T1,訪談,921212﹚

壹、借鏡國外教學活動設計的經驗

由於大家初步設計的活動和實際教學情形不同,因此嘗試借鏡國外經 驗,試從地理著手,以掌握教學重點。在國外運用兒童文學教導地理科五 大主題:位置、地點、地點間的關係、移動和地區,分別探討如下。

一、位置(location)

根據Hill 和 McCormick(1989)所言,能夠指出某個地點的位置,以 及做到「彷彿有張地圖在腦海中」,是人類應有的基本技能。不論對於兒 童和成人,「迷路」都是很容易解釋的概念;而這樣的概念,卻也可能反 映在一本文學創作之中。很多時候,教育學者都必須面對Hill 和 McCormick 所謂「頗需智力理解的觀念」──地點的知識。如果光由媒體對於地理教 育「危機」的報導看來,美國人似乎以為地點的知識,就等於地理學了。

然則,地理學的範圍絕不僅於此。培養出對位置知識的理解,以及能夠指 出一個陌生地點位置的能力,將成為未來進一步學習深入地理知識的基 礎。1984 年出版的《地理教育指南》指出,位置這個主題也罷、或者地球

上的某一地點也罷,要知道「絕對和相對位置,是描述人們所在位置和在 地表所居空間的兩種方法」。針對此一以小學生為對象的主題課程,提出 三項關於定位的關鍵概念:我們可以用參考系統來描述一個地點的位置。

這跟絕對位置的觀念有關,比如使用經、緯度,正確標示定點。

•我們可以用相對的特殊術語來描述位置。這裡指的是,突顯這個地點與 其他一個、或多個地點之間,彼此相對位置的描述。比如,某個地點可 能被描述為「在奧克拉荷馬州的平底鍋把手位置」,「在德通市南方七十 哩處」,「在黑山(Black Hills)當中」,或者「在佛羅里達海灣沿岸」。

相對位置這種定位方式,通常都與人們的日常經驗有關。

•原因也可用來辨明定點。即使是回答最基本地理問題,像是:「為什麼 在那裡?」都涵蓋了地點的概念。

對於老師來說,要將文學運用於位置教學的主題上,有件事很簡單,

且值得一做:建立一套規則,讓學生在教室中,依他們在地圖上所見,為 地點定位。在上課時展示一幅大地圖,恰可顯示學生先前在書上所讀的事 件發生地點;以圖釘或標籤紙,在地圖上標明在書中出現過的地名。如果 地圖四周的空白夠大,還可讓學生剪下以前使用的教科書、旅遊或攝影雜 誌上的圖片,將圖片貼在地圖邊緣的空白處;再用細繩或絨線,把圖片與 地圖上適當的地方,連起來。在地圖上標記的同時,學生還可以用相對或 絕對位置的方式,描述每個地點。年紀很小的學生,也可以藉由書本的插 圖,學習描述事物的相關位置。例如,「書本在桌上」,或者「鞋子在床 下」。另一種方法雖普通,不過對建立位置的認識,也很有用。讓學生繪 製他們在書上所讀到的,房子、鄰近地區或城鎮的地圖。之後,老師可以 交待學生,在這張圖上加上新東西。例如,假如有本書對於事情發生的地

方背景描述得很詳盡,老師就可要求學生,想想看要在哪裡建游泳池、電 影院或者公園。

二、地點(place)

地球上所有的地點,都在有形或者無形的特徵上有所歧異,所以每一 個地點都被付予了不同的意義與性格,使它們各自不相同。簡單的說,依 據《幼稚園-小六地理》的歸納,地點的關鍵概念可以簡化成下面幾點:

•地點有物質特徵。這些特徵可能是自然處生的,比如地貌、水源、自然 資源、自然植物、動物生態,以及氣候。

•地點有人類相關特徵。這種特徵包括人類創造的環境系統,比如建築 物、道路、污染等。

•地點可以其他方式描述或表現。這個看起起來很簡單的陳述背後,其實 涵蓋了人類賦予地點的意義,也就是人類對於地點理智上與情緒上的感 受。這種感受,正能體現地點這個主題無形面的特徵。即使在地理教學 上,我們常常忽略這個部分,但若能善用文學作品,人類對於地方的情 感卻可以明白在其中顯現。同樣的,這樣的表述也包括對地圖的認識─

─認識地點可以藉符號呈現。

要讓學生注意到這三個地點觀點,老師可以先展示封面吸引人的書,

讓學生看著封面圖畫,花一點時間想像身處書本封面所繪的地點。然後,

老師可以要求學生自由寫作兩到三分鐘,寫下描述的語句、以及對地點的 想法。他們可以用任何形式書寫,不過要盡量不間斷的寫。時間到的時候,

讓學生與大家分享他們用以描述地點的文字或措辭。老師可以把這些詞彙 分成三欄張貼:一欄是物質特徵(如冷、下雪),一欄是人類相關特徵(如

小屋、搖擺),第三欄則是人類情感或理智面對環境的感受(如愜意、孤 獨)。在張貼了一些精選詞彙後,和學生討論這三類不同資訊所傳遞的訊 息,對於了解地方特色的重要性。在學生念完你所展示的那本書之後,就 可以鼓勵他們發表書本內容是否讓他們對於封面圖畫改觀,有了不同的情 感感受。如果有,又為什麼?要加強學生對於地點特徵的觀察,老師可以 讓學生重新製作書皮。可以讓學生發揮的,包括本來就沒有書皮、學生覺 得很醜,或與內容不夠貼切的書皮。學生設計新書皮時,鼓勵他們把所有 觀察到的地點特微都表現出來。甚至,學生可以在書皮上設計活動式的物 體,用以表現書本中的地點。這些活動式的物件可以是圖片、也可以是真 實的物品如葉片、花、松果、羽毛或小石子。老師可以透過讓學生想像身 處書本所述的情境,培養他們對於地點無形面的理解。他們可能看到什 麼、聞到什麼、聽到什麼……?在學生念過幾本書之後,問問他們比較願 意住在哪個情境?為什麼?老師也可以讓學生為文學情境中的房子,寫房 地產廣告單。學生覺得這個地點的什麼特色特別吸引人?什麼樣的特徵又 是他們避免強調的呢?為什麼?

讓學生比較同一地點的各種圖像──平面圖、航空照、衛星照、圖示、

圖畫地圖、符號地圖──都很能用以培養學生的觀念,讓他們理解地點可 以不同方式呈現。巨細靡遺的書本、大比例尺的照片,以及或者某地的圖 畫,對於學生自己動手畫圖畫地圖,很有幫助。之後,便可以慢慢讓學生 試著畫符號地圖。

三、地點間的關係(relationships within places)

講到地點間的關係,我們必須先了解人與環境間的關係。人與環境的 互動簡單的說,可以以下三點說明(Hill & McCormick, 1989):

•人們如何依賴環境──人類在食物、建材、水源、空氣等等方面,明顯 倚賴著環境。高科技與社會現代化的結果,人類看起來對環境的倚賴程 度似乎下降了,但這絕對只是假象。就像Hill 和 McCormic(1989)k 所說:「我們對環境所做的事,來日都會付出代價。環境會因應改變,

反應出新的狀態。」

•人們如何適應環境──世界各處的自然環境都不同,而每個地方適合人 類定居的程度都不同。人類克服居住難題的方法,就叫做「適應」。

•人們如何改變環境。在適應之後,人類對外在環境進行改變。科技往往 帶來環境巨變;在人與環境關係的層面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這個主題明顯與今日所面臨的環境問題相關,對我們共同面對的未來

這個主題明顯與今日所面臨的環境問題相關,對我們共同面對的未來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