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結果

第二節、 調查物種

(一)電魚各樣區物種描述

本研究於利嘉溪流域在2018 年 5 月 13 日至 7 月 22 日期間,經由電魚法共 計13 個樣區,共採集到 124 隻魚類分屬 2 科 6 種,分別是鯉科的何氏棘鲃 (Spinibarbus hollandi)、臺灣石𩼧(Acrossocheilus paradoxus)、臺灣鬚鱲(Candidia barbata)、粗首馬口鱲(Opsariichthys pachycephalus)、鰕虎科的日本瓢鰭鰕虎

(Sicyopterus japonicus)、兔頭瓢鰭鰕虎(Sicyopterus lagocephalus)。共捕獲 56 隻蝦 類分屬1 科 2 種,分別是長臂蝦科:大和沼蝦(Macrobrachium japonicum)、短腕 沼蝦(Macrobrachium latimanus),各物種的描述如表三、各樣區的魚類相如表四,

樣區

D(北溪上游):紀錄大和沼蝦有 2 隻,最大長度 8.8 cm,最小長度 8.4 cm。

日本瓢鰭鰕虎有3 隻,最大長度 7 cm,最小長度 6.4 cm,平均長度 6.67 cm。臺 灣石𩼧有2 隻,最大長度 9.2 cm,最小長度 8.4 cm。臺灣鬚鱲有 2 隻,最大長度 8 cm,最小長度 4 cm。

樣區E(南溪下游):紀錄大和沼蝦有3隻,最大長度5.6 cm,最小長度2.8 cm,平均 長度3.8 cm。日本瓢鰭鰕虎有4隻,最大長度7.2 cm,最小長度4.2 cm,平均長度 5.35 cm。兔頭瓢鰭鰕虎有2隻,最大長度4.6 cm,最小長度4.2 cm。短腕沼蝦有1 隻長度9.2 cm。

樣區F(南溪引水閘門下游):紀錄大和沼蝦有9隻,最大長度10.4 cm,最小長度5 cm,平均長度6.91 cm。日本瓢鰭鰕虎有4隻,最大長度7.4 cm,最小長度4 cm,

平均長度5.75 cm。臺灣鬚鱲有3隻,最大長度6.8 cm,最小長度5.8 cm,平均長度 6.33 cm。短腕沼蝦有2隻,最大長度5.4 cm,最小長度4.8 cm。

樣區G(南溪引水閘門上游):紀錄大和沼蝦有17隻,最大長度15.4 cm,最小長度 3.4 cm,平均長度8.25 cm。日本瓢鰭鰕虎有6隻,最大長度8.8 cm,最小長度6 cm,平均長度7.1 cm。臺灣鬚鱲有4隻,最大長度8.8 cm,最小長度6.8 cm,平均 長度8.13 cm。何氏棘鲃有1隻長度18 cm。粗首馬口鱲1隻長度10.4cm。

樣區H(南溪電廠攔砂壩上游):紀錄日本瓢鰭鰕虎有3隻,最大長度7.4 cm,最小 長度6.4 cm,平均長度6.8 cm。臺灣石𩼧有2隻,最大長度5.4 cm,最小長度5.4 cm。臺灣鬚鱲有3隻,最大長度5.8 cm,最小長度4.2 cm,平均長度5 cm。

樣區I(南溪與支流-桑樹溪匯流處):紀錄日本瓢鰭鰕虎有4隻,最大長度6.2 cm,

最小長度5.4 cm,平均長度5.7 cm。

樣區J(南溪上游):紀錄日本瓢鰭鰕虎有3隻,最大長度8.2 cm,最小長度7.2 cm,

平均長度7.6 cm。臺灣石𩼧有10隻,最大長度12.6 cm,最小長度3.8 cm,平均長 度6.54 cm。臺灣鬚鱲有2隻,最大長度4.8 cm,最小長度4.4 cm。

樣區K1(桑樹溪-離南溪匯流口25公尺處):紀錄日本瓢鰭鰕虎有8隻,最大長度9.4 cm,最小長度7 cm,平均長度8.2 cm。有臺灣石𩼧有8隻,最大長度10.2 cm,最 小長度3.6 cm,平均長度5.63 cm。臺灣鬚鱲有5隻,最大長度5.2 cm,最小長度4.4 cm,平均長度4.88 cm。

樣區K2(桑樹溪-離南溪匯流口50公尺處):紀錄日本瓢鰭鰕虎有2隻,最大長度9.4 cm,最小長度8.4 cm。臺灣石𩼧有2隻,最大長度10 cm,最小長度8.6 cm。兔頭 瓢鰭鰕虎有1隻長度9 cm。

樣區K3(桑樹溪-離南溪匯流口75公尺處):紀錄大和沼蝦有2隻,最大長度11.2 cm,最小長度10.6 cm。日本瓢鰭鰕虎有4隻,最大長度9.8 cm,最小長度6.2 cm,

平均長度7.95 cm。臺灣石𩼧有5隻,最大長度12.2 cm,最小長度8 cm,平均長度 9.76 cm。

表三、調查之物種科目、中文名、學名、生活史類型、種源

科目 中文名 學名 生活史類型 世界分布

鯉科 何氏棘鲃 Spinibarbus hollandi 陸封型 臺灣特有種 鯉科 高身白甲魚 Onychostoma alticorpus 陸封型 臺灣特有種 鯉科 臺灣白甲魚 Onychostoma barbatulum 陸封型 臺灣、中國 鯉科 臺灣石𩼧 Acrossocheilus paradoxus 陸封型 臺灣特有種 鯉科 臺灣鬚鱲 Candidia barbata 陸封型 臺灣特有種 鯉科 粗首馬口鱲 Opsariichthys pachycephalus 陸封型 臺灣特有種

鯉科 平頷鱲 Zacco platypus 陸封型 臺灣、日本、東亞大陸

爬鰍科 台東間爬岩鰍 Hemimyzon taitungensis 陸封型 臺灣東部特有種 鰕虎科 日本瓢鰭鰕虎 Sicyopterus japonicus 洄游型

鰕虎科 兔頭瓢鰭鰕虎 Sicyopterus lagocephalus 洄游型 印度洋至太平洋 鰕虎科 黑頭阿胡鰕虎 Awaous melanocephalus 迴游型 中西太平洋 鰕虎科 大吻鰕虎 Rhinogobius gigas 洄游型 臺灣特有種 鯔科 大鱗龜鮻 Chelon macrolepis 洄游型 印度至太平洋

塘鱧科 褐塘鱧 Eleotris fusca 洄游型 印度至西太平洋

麗魚科 吉利非鯽 Tilapia zillii 陸封型 非洲

鰻鱺科 花鰻鱺 Anguilla marmorata 迴游型 印度至太平洋

長臂蝦科 大和沼蝦 Macrobrachium japonicum 迴游型 臺灣、日本、琉球 長臂蝦科 短腕沼蝦 Macrobrachium latimanus 洄游型 臺灣、琉球、馬來群島

表四、利嘉溪流域之物種數量以電格法調查結果

物種/樣區 A B C D E F G H I J K1 K2 K3 總數

調查時間 5/13 6/10 6/10 5/27 6/10 6/24 6/24 6/24 7/8 7/8 7/22 7/22 7/22

何氏棘鲃 0 0 1 0 0 0 1 0 0 0 0 0 0 2

臺灣石𩼧 3 2 5 2 0 0 0 2 0 10 8 2 5 39

臺灣鬚鱲 0 2 4 2 0 3 4 3 0 2 5 0 0 25

粗首馬口鱲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1

日本瓢鰭鰕虎 3 2 7 3 4 4 6 3 4 3 8 2 4 53

兔頭瓢鰭鰕虎 0 0 0 0 2 0 0 0 0 0 0 1 0 3

大和沼蝦 0 2 2 2 3 9 17 0 0 0 0 0 2 37

短腕沼蝦 0 0 0 0 1 2 0 0 0 0 0 0 0 3

總數 6 8 19 9 10 18 29 8 4 15 21 5 11 163

(二)浮潛觀測調查結果

本研究於利嘉溪流域在2018 年 8 月 12 日至 12 月 1 日期間,經施作電格法 之調查期間發現採樣不同型態之微棲地較無法完全記錄發現之物種,於是採取浮 潛觀測法並將調查樣區修正為15 個樣區,自下游出海口至上游,調查結果共觀 察到4072 隻魚類分屬 7 科 16 種,分別是鯉科:何氏棘鲃(Spinibarbus hollandi)、

高身白甲魚(Onychostoma alticorpus)、臺灣白甲魚(Onychostoma barbatulum)、臺 灣石𩼧(Acrossocheilus paradoxus)、臺灣鬚鱲(Candidia barbata)、粗首馬口鱲 (Opsariichthys pachycephalus)、平頷鱲(Zacco platypus);爬鰍科:台東間爬岩鰍 (Hemimyzon taitungensis);鰕虎科:日本瓢鰭鰕虎(Sicyopterus japonicus)、兔頭瓢 鰭鰕虎(Sicyopterus lagocephalus)、黑頭阿胡鰕虎(Awaous melanocephalus)、大吻 鰕虎(Rhinogobius gigas);鯔科:大鱗龜鮻(Chelon macrolepis);塘鱧科:褐塘鱧 (Eleotris fusca);麗魚科:吉利非鯽(Tilapia zillii);花鰻鱺科:花鰻鱺(Anguilla

marmorata)及 679 隻蝦類分屬 1 科 2 種,分別是長臂蝦科:大和沼蝦

(Macrobrachium japonicum)、短腕沼蝦(Macrobrachium latimanus),各物種的描述 如表三、各樣區物種分布描述表五,茲分述如下。

樣區

A(出海口):調查時間為 12 月 1 日 16 時,共發現 10 種魚類、2 種沼蝦,共

有404 隻。游泳型魚種:臺灣石𩼧共 51 隻、臺灣鬚鱲共 44 隻;底棲型魚種:粗 首馬口鱲共11 隻、黑頭阿胡鰕虎共 11 隻;洄游型魚種有:日本瓢鰭鰕虎共 84 隻

,在A 樣區中捕獲量最多、兔頭瓢鰭鰕虎共 25 隻、大吻鰕虎共 9 隻、大鱗龜鮻 共73 隻,僅分布於 A 樣區,其他樣區無發現;外來魚種有:吉利非鯽共 59 隻,

在所有樣區中捕獲量最多、平頷鱲共17 隻;洄游型沼蝦 2 種:大和沼蝦共 11 隻 及短腕沼蝦共9 隻。

樣區

B(大南橋):調查時間為 8 月 12 日 11 時,共發現 9 種魚種、2 種沼蝦,共有

245 隻。游泳型魚種有:臺灣石𩼧共 37 隻、臺灣鬚鱲共 24 隻;底棲型魚種:粗 首馬口鱲共7 隻、黑頭阿胡鰕虎共 18 隻;洄游型魚種有:日本瓢鰭鰕虎共 71 隻

,在B 樣區中捕獲量最多、兔頭瓢鰭鰕虎共 15 隻、大吻鰕虎共 5 隻;外來魚種 有:吉利非鯽共13 隻、平頷鱲共 2 隻;洄游型沼蝦 2 種:大和沼蝦共 28 隻及短 腕沼蝦共25 隻,在所有樣區中捕獲量最多。

樣區

C(南北溪下游匯流處):調查時間為 9 月 23 日 14 時,共發現 12 種魚種、2

種沼蝦,共有374 隻。游泳型魚種有:何氏棘鲃共 26 隻,在所有樣區中捕獲量 最多、臺灣白甲魚共17 隻、臺灣石𩼧共 64 隻、臺灣鬚鱲共 36 隻;底棲型魚種

:粗首馬口鱲共4 隻、黑頭阿胡鰕虎共 15 隻、褐塘鱧共 2 隻,僅分布於樣區 F;

洄游性魚種有:日本瓢鰭鰕虎共89 隻,在 F 樣區中捕獲量最多、兔頭瓢鰭鰕虎 共11 隻、大吻鰕虎共 13 隻;外來魚種有:吉利非鯽共 32 隻、平頷鱲共 5 隻;

洄游型沼蝦2 種:大和沼蝦共 38 隻及短腕沼蝦共 22 隻。

樣區

D(北溪下游):調查時間為 9 月 23 日 11 時,共發現 10 種魚種、2 種沼蝦,

馬口鱲共7 隻、黑頭阿胡鰕虎共 6 隻;洄游型魚種有:日本瓢鰭鰕虎共 75 隻、

樣區

K(南溪與支流桑樹溪匯流處):調查時間為 11 月 4 日 13 時,共發現 12 種魚

種、1 種沼蝦,共有 340 隻。游泳型魚種有:何氏棘鲃共 9 隻、臺灣白甲魚共 16 隻、臺灣石𩼧共80 隻、臺灣鬚鱲共 55 隻;底棲型魚種:粗首馬口鱲共 5 隻、台 東間爬岩鰍共2 隻、黑頭阿胡鰕虎共 13 隻;洄游型魚種有:日本瓢鰭鰕虎共 95 隻,L 樣區中捕獲量最多、兔頭瓢鰭鰕虎共 18 隻、大吻鰕虎共 27 隻,所有樣區 中捕獲量最多、花鰻鱺共2 隻;外來魚種有:平頷鱲共 9 隻;洄游型沼蝦 1 種:

大和沼蝦共9 隻,此樣區蝦類捕獲量相較其他樣區少。

樣區

L(南溪上游):調查時間為 11 月 4 日 11 時,共發現 12 種魚種、2 種沼蝦,

共316 隻。游泳型魚種有:高身白甲魚共 2 隻、臺灣白甲魚共 13 隻、臺灣石𩼧 共59 隻、臺灣鬚鱲共 30 隻;底棲型魚種:粗首馬口鱲共 9 隻、台東間爬岩鰍共 6 隻、黑頭阿胡鰕虎共 9 隻;洄游型魚種有:日本瓢鰭鰕虎共 90 隻,K 樣區中捕 獲量最多、兔頭瓢鰭鰕虎共14 隻、大吻鰕虎共 12 隻、花鰻鱺共 1 隻;外來魚種 有:平頷鱲共13 隻;洄游型沼蝦 2 種:大和沼蝦共 36 隻及短腕沼蝦共 22 隻。

樣區

M1 (桑樹溪-離南溪匯流口 25 公尺處):調查時間為 11 月 25 日 10 時,共發

現10 種魚種、2 種沼蝦,共有 237 隻。游泳型魚種有:臺灣白甲魚共 7 隻、臺灣 石𩼧共68 隻,M1 樣區中捕獲量最多、臺灣鬚鱲共 24 隻;底棲型魚種:粗首馬 口鱲共7 隻、台東間爬岩鰍共 2 隻、黑頭阿胡鰕虎共 9 隻;洄游型魚種有:日本 瓢鰭鰕虎共52 隻,所有樣區中捕獲量最少、兔頭瓢鰭鰕虎共 14 隻、大吻鰕虎共 12 隻;外來魚種有:平頷鱲共 7 隻;洄游型沼蝦 2 種:大和沼蝦共 30 隻及短腕 沼蝦共5 隻。

樣區

M2 (桑樹溪-離南溪匯流口 50 公尺處)調查時間為 11 月 25 日 12 時,共發現

11 種魚種、2 種沼蝦,共有 310 隻。游泳型魚種有:高身白甲魚共 3 隻、臺灣白 甲魚共13 隻、臺灣石𩼧共 76 隻、臺灣鬚鱲共 35 隻隻;底棲型魚種:粗首馬口 鱲共6 隻、台東間爬岩鰍共 3、黑頭阿胡鰕虎共 4 隻;洄游型魚種有:日本瓢鰭 鰕虎共70 隻、兔頭瓢鰭鰕虎共 33 隻、大吻鰕虎共 18 隻;外來魚種有:平頷鱲 共3 隻;洄游型沼蝦 2 種:大和沼蝦共 27 隻及短腕沼蝦共 17 隻。

樣區

M3 (桑樹溪-離南溪匯流口 75 公尺處):調查時間為 11 月 25 日 13 時,共發

現11 種魚種、2 種沼蝦,共 414 隻。游泳型魚種有:臺灣白甲魚共 24 隻,所有 樣區中捕獲量最多、臺灣石𩼧共92 隻,所有樣區中捕獲量最高、臺灣鬚鱲共 49 隻;底棲型魚種:粗首馬口鱲共12 隻,所有樣區中捕獲量最高、台東間爬岩鰍 共6 隻、黑頭阿胡鰕虎共 22 隻,所有樣區中捕獲量最多;洄游型魚種有:日本 瓢鰭鰕虎共108 隻,所有樣區中捕獲量最多、兔頭瓢鰭鰕虎共 21 隻、大吻鰕虎 共13 隻、花鰻鱺共 4 隻,所有樣區中捕獲量最高;外來魚種有:平頷鱲共 11 隻

;洄游型沼蝦2 種:大和沼蝦共 35 隻及短腕沼蝦共 17 隻。

表五、利嘉溪流域以浮潛觀測法A-M3 樣區之調查結果

將物種分布於各樣區所佔百分比經由水文因子比對將物種調查之水文範圍依 序描述,如表六,茲分述如下。

何氏棘鲃主要分布於C、D、F、G 及 K,五個樣區,將分布經比對水文因子發現 何氏棘鲃於利嘉溪棲息環境為:平均水深範圍為28 cm-65 cm、平均流速範圍為 0.35 m/s-1.32 m/s、平均流量範圍為 0.46 m3/s -5.63 m3/s。

高身白甲魚主要分布於I、L 及 M2,三個樣區,將分布經比對水文因子發現高身 白甲魚於利嘉溪棲息環境為:平均水深範圍為53 cm-86 cm、平均流速範圍為 0.39 m/s-1.23 m/s、平均流量範圍為 1.98 m3/s -6.61 m3/s。

臺灣白甲魚普遍分布於十三個樣區,其中出海口及主流截流後下游並未發現,將 分布經比對水文因子發現臺灣白甲魚於利嘉溪棲息環境為:平均水深範圍為28 cm-65 cm、平均流速範圍為 0.35 m/s-1.32 m/s、平均流量範圍為 0.46 m3/s -5.63 m3/s。

臺灣石𩼧、臺灣鬚鱲、粗首馬口鱲、黑頭阿胡鰕虎、日本瓢鰭鰕虎、兔頭瓢鰭鰕 虎、大吻鰕虎、平頷鱲、大和沼蝦普遍分布於十五個樣區,將分布經比對水文因 子發現以上物種於利嘉溪棲息環境為:平均水深範圍為27 cm-86 cm、平均流速 範圍為0.3 m/s-1.32 m/s、平均流量範圍為 0.33 m3/s -7.3 m3/s。

台東間爬岩鰍主要分布於J、K、L、M1、M2 及 M3,七個樣區,將分布經比對 水文因子發現台東間爬岩鰍於利嘉溪棲息環境為:平均水深範圍為50 cm-86 cm

、平均流速範圍為0.39 m/s-1.32 m/s、平均流量範圍為 1.81 m3/s -7.3 m3/s。

、平均流速範圍為0.39 m/s-1.32 m/s、平均流量範圍為 1.81 m3/s -7.3 m3/s。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