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護理排班的分類與方法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3 護理排班的分類與方法

陳楚杰(1993)排班的分類可分為三種,集權式排班、分權式排 班及自我排班;集權式排班(Centralized Scheduling)的排班者是單 位的最高主管,不探討是否符合員工的心聲;其優點是節省時間,可 以依照單位所需靈活地調配合理的人力,適用於電腦化;缺點是否認 護理長排班的權力,與工作人員的接觸最少,對工作者的能力、興趣 及需要不清楚;對各單位護理需要瞭解有限,排班者不能真正的瞭解 各單位的人力需求。

分權式排班(Decentralized Scheduling)其排班者為單位護理 長,班別的安排通常考慮護士個人意願,亦是目前最常見的排班方 式,其優點是護理長對排班可做決定,排班可根據個人之知識及病人 的需要,對活動可能有很好的控制;需要時可盡快重新安排;反之,

因為護理長的權責無法調遣其分他單位的護士,當單位人力缺乏時,

亦無法靈活的運用人力,其缺點另有:花時間;常常會缺少足夠的合 格人員以配合未能預測的情況;要求特殊利益的人增加。

自我排班法(Self Scheduling),排班者是病房的工作人員,護 理長採取自我排班之前應完成下列四點工作:界定自我排班的問題、

派班的方式依病房護士及病患的需要、設定排班原則、給予護士自我 排班的練習時間,先試驗 2~3 次,提出討論,修正排班原則。自我排 班法的優點有:離職率低、護士的自主性增高、護理長節省了排班所 需付出的時間、護士要求更換班別的機率降低、護士的自覺心增加、

增進了單位的團隊精神、護士與護理長之間的合作關係趨於密切(李 麗傳,1991;顏貴紗,1990)

排班的方法:

由中西文獻中發現應用於排班的方法中最常見的有傳統 式排班、週期性排班、分時電腦排班、數學規劃模型、基因演 算法模型。

傳統式排班(Traditional Scheduling):

此為目前各醫院護理單位最常使用的排班方式,由各單位的護 理長或負責排班的人依單位的人力需求排定護理人員的工作時間;依

各單位習慣不同排班的週期大多分為一個月或一週最為常見。由排班 者依其經驗及病房人力工作狀態,安排三班工作人力。謝渶雄(1981)

將其步驟區分為:步驟 1:計算本月休假總數及每人平均應休假數。

步驟 2:將人員分配入三班中,並設定包班及浮動班。在上節中,已 說明過人力需求與三班人力的計算,在此便是根據所規定的公式而將 人員分配入三班中。至於何人上何種班,在護理長那裡有一個大班 表,其排定約半年內每人每月輪何種班。步驟 3:填入預約休假。為 減少護理人員問的相互調班所造成之紊亂,因此對於已預知下月會有 要事的人員,允許其事先預約休假,使護理長在排班時即能排給所需 要的休假。另外,對於工作滿一年以上的員工有特休的休假以及國定 假日的公平分配,都可藉由預約休假來排入。步驟 4:考慮與上個月 的銜接問題後。開始順序排班。在考慮本周的新班別與上個月期末所 上的班別及已連續的工作天數,所構成的銜接問題後。開始在班表上 依人員的順序、日期的先後進行排班。排班的過程中,其注意連續工 作天數不超過七天、必須滿足每日各時段的人力需求及每一班須排入 至少一名的資深人員。連續工作天數不超過七天,一方面是避免人員 因連續工作天數過長而疲勞;一方面是間隔一定時間的休假,有益人 員身心的調整。步驟五:整個排完後統計每人的休假數,再調整之。

整個排完後。統計每人所排到的休假數以及其中所含的周六 "周日 休假數,再進行調整。以期使本月的休假數累計到積借休上,能使全 職人員的積借休總計在土 40 小時之間,半職人員的積借休總計在土 20 小時之間,以符合醫院現行之規定。還有儘可能使每人在本月所 休到的周六周日數大致相近"。由此可知人工排班中,包含排班"計 算、調整以及人為的主觀因素,耗時且費力。顯而易見的,計算可交 給電腦,又快又正確。

週期性排班(Cyclical Rotational Scheduling):

依單位的人力需求和排班規則,依謝漢雄(1981)指出步驟有:

1.決定每個循環週期內,每天或各班次所應配置的人力。通常是以一 週為週期。2.決定排班表的時間長度,在週期性排班法下,排班表的 時間應與該單位的輪班人數相等;亦即若某單位有n人要輪班,則所 排出來的排班表時間長度應該為n週;因為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分派的 人力能滿足每週每天的服務需求,而且讓每個人員都有公平的輪班機 會。3.擬出各種可行的排班形式,可行排班形式之擬定,必須能滿足 每天各個班次的服務需,求且需符合所規定之排班政策。4.選出一種 最佳之排班形式,最佳排班形式的選擇可先由單位內各個成員根據其 個人偏好來選擇,然後再依多數人的偏好來決定之。5.排出排班表,

這一步驟係根據選出的最佳排班形式來排出該單位人員的排班表。

電腦資訊系統排班(Informational Scheduling)

Warner(1976)則認為排班系統應具有下列特性:

1.人員配置,至少應配置最低的需求人數。

A.啟發式推理模型(Heuristics Model)

此方法是單位的排班人員在考慮原有的護理人力、護理型態、醫 院的排班政策及需要的條件下,建立一套排班規則決策樹,按排牡週 期來安排員工的上班或休假。由於此種排班方式所建立的排班規則決 策樹都很龐大,人員與人員之間、班別與班別之間、工作天與工作天

之間,其互動關係亦很複雜,因此通常需配合資訊系統的輔助。若缺 乏資訊系統的協助,則排班人員必須事先熟記排班時所需的資料及規 則,然後才能展開人員排班的工作。這過程既煩悶,又無聊,所花費 的時間長,而且容易出錯。有了資訊系統的協助,護理人員可以較容 易的完成護理人員排班的程序;Smith(1977)利用啟發式演算法,

將人員排班設計成批次模式作業,分為三個階段:首先為總合各單位 每週用人狀況,再產生暫時的班表,並顯示各單位人力的多餘或短缺;

最後再手動調整,產生最後的班表。

Ahuja(1986)等利用此方法,採用電腦線上交談的方式,協助 並引導護理行政人員完成排班的工作。高建元(1994)亦曾開發出類 似的系統,在其研究中考量的項目有:排班作業的起始日期、本月參 與排班的人數,每個人員的職別區分為資深或非資深,全職或半職,

每個人員的本月班別(分為日班、小夜班或大夜班、包班或浮動班),

每個人員上月末的派班狀況以及累計的休假數記錄(積借休、週六週 日休假數、國定假日休假數)還有人員預約休假的資料,人力需求。

B.數學規劃模型(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Model)

將護理人員排班視為整數規劃問題,以此建構護理人員排班的數 學模型,藉以求出一個可行的護理人員班表。然而整數規劃模型是固

定的排班模式,不同的護理長可能有不同排班型態之需求,因此無法 適應排班之動態需求,在應用上受到了限制。

Atrher(1981)等提出二階段排班週期為二星期之護理人員排班模 型。在假設所有護理人員皆為全時間的工作人員、每天工作 8 小時、

每週工作 5 天的假設條件下,將護理人員排班分為二個階段。第一個 階段為考慮最小人力需求、護理人員對排班型式的偏好、護理人員的 個人特殊要求等相互衝突之目標下,利用 0-1 目標規劃的技術決定每 個護理人員的上班日期;第二個階段則採用啟發式程序,指派每個護 理人員的工作班別。

Miller(1976)等學者利用數學規劃來解決護理人員排班,其目 標函數為考慮不同等級的護理人員配置與護理人員對排班形式的偏 好,而限制式則依醫院排班政策的規定與護理人員對排班型式的偏好 而定。

Chen(1992)等則發展一個混合的專家系統,其用 0-1 線性規劃 法先找出最佳的工作型態,即某日上班或不上班;再用一個專家系統 來做班別指派。

Warner(1976)將排班問題規劃成一個大型的多重選擇(multiple

-choice)規劃問題,即每名護理人員有一組符合其要求的個人班

表,再從每個人的一組個人班表中選取一個合適的班表,組成此多重 選擇的規劃問題解。

郭金青(1995)則採兩階段的方式來解決護理人員排班問題。第 一階段為分組及決定各組的人力負荷,並合併啟發式演算法決定分組 的組數及各組人數,再以整數目標規劃法決定各組每天各班的人力負 荷。第二階段以另一整數目標規劃法來指派分組內每一位護理人員於 排班週期內每一天的工作班別。

C.基因演算法(Genetic Algorithm Model)

劉承春(1998)合併啟發式演算法及基因演算法,提出一整合性 演算架構,並以北部某醫院血液透析部門護理人員作為研究的對象,

建構一最適化的護理排班系統,劉承春(1998)並指出基因演算法由 於其本身的特性,其演算法可不受問題的改變而更改,亦不易落入局 部最佳解;但若直接以該方式做為護理人員排班的演算法則,則必須 面對天與天之間,時間維度所形成的系統循序複雜性;而參與排班的 護理人員太多,造成搜尋空間擴大,演算法找到最佳解的速度也因此 降低;同時在政府及院方眾多的限制條件下,欲達成公平、品質、人 力需求、彈性及時間成本等多重目標考量,系統不易找到最佳可行 解,系統規劃上亦有所困難等問題。其結果與該單位傳統的人工方式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