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已有效率地反映到銅價上。也驗證預測模型必須考量總體經濟變數,且變數先經 向量自我迴歸模型的篩選能因減少雜訊而提升類神經網路的預測能力。依此建置 的 GARCH 模型有 33.81%的累積報酬率、Elman 類神經網路 38.11%、整合兩者 的 GARCH-Elman 類神經網路 56.46%,皆優於實際銅價指數的累積報酬率。對 銅有需求的企業者,能更為準確的預測漲跌趨勢,依此判斷如何跟原物料供應商 簽訂合約的價格與期間,使其免於價格趨勢的誤判而提高生產成本。

陳珮庭(2011)之研究樣本取自 2007 年 01 月 01 日至 2011 年 12 月 31 日之日 資料,主要探討 WTI(西德克薩斯輕質原油)國際石油價格、LME(倫敦金屬交易 所)國際銅價、美元兌新台幣匯率和台灣加權股價指數是否具有長期均衡關係。

由 Johansen 共整合向量檢定變數間長期是否具有均衡關係,實證結果變數 間具有一組共整合向量關係,即表示國際石油價格、LME 現貨銅價、美元兌新 台幣匯率及台灣加權股價指數存在長期均衡關係;而由 VECM 向量誤差修正模 型實證中得出變數前期對於當期的影響;最後,由 Granger 因果關係實證結果得 知,LME 現貨銅價對於國際原油價格有影響性,故可由 LME 現貨銅價解釋油價 的變化,美元兌新台幣匯率對於國際原油價格亦有影響性,故可由美元兌新台幣 匯率解釋油價的變動。

第三節 貨幣政策

一、 貨幣政策(Monetary Policy)概述 (一) 以定義方式區分:

1. 狹義貨幣政策:指中央銀行為實現既定的經濟目標(穩定物價,促進經濟增 長,實現充分就業和平衡國際收支)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和利率,

進而影響巨集觀經濟的方針和措施的總合。

2. 廣義貨幣政策:指政府、中央銀行和其他有關部門所有有關貨幣方面的規定 和採取的影響金融變數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體制改革,也就是規則的改 變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 以運作方式區分:

1. 擴張性的貨幣政策:通過提高貨幣供應增長速度來刺激總需求,在這種政策 下,取得信貸更為容易,利息率會降低。因此,當總需求與經濟的生產能力 相比很低時,使用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最合適。

2. 緊縮性的貨幣政策:通過削減貨幣供應的增長率來降低總需求水平,在這種 政策下,取得信貸較為困難,利息率也隨之提高。因此,在通貨膨脹較嚴重 時,採用緊縮性的貨幣政策較合適。

二、 貨幣政策(Monetary Policy)的最終目標

一般而言,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有四項:穩定物價、充分就業、促進經濟增 長和平衡國際收支。其敘述將分述如後:

(一) 穩定物價

此目標是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首要目標,而物價穩定的實質是幣值的穩定。

所謂幣值,是根據單位貨幣的購買力,即在一定條件下單位貨幣購買商品的能力。

目前各國政府和經濟學家通常採用綜合物價指數來衡量幣值是否穩定。物價指數 上升,表示貨幣貶值;物價指數下降,則表示貨幣升值。穩定物價是一個相對概 念,就是要控制通貨膨脹,使一般物價水平在短期內不發生急劇的波動。衡量物 價穩定與否,從各國的情況看,通常使用的指標有三個:GNP(國民生產總值)

平均指數、消費物價指數、批發物價指數。通常物價若能控制在成長 1-3%之內,

就算是物價穩定。

(二) 充分就業

所謂充分就業目標,即保持一個較高的、穩定的水平。在充分就業的情況下,

凡是有能力並自願參加工作者,都能在較合理的條件下隨時找到適當的工作。

充分就業,是針對所有可利用資源的利用程度而言的。但要測定各種經濟資 源的利用程度是非常困難的,一般以勞動力的就業程度為基準,即以失業率指標 來衡量勞動力的就業程度。所謂失業率,指社會的失業人數與願意就業的勞動力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之比,失業率的大小,也就代表了社會的充分就業程度。從經濟效率的角度看,

保持一定的失業水平是適當的,充分就業目標不意味著失業率等於零,美國多數 學者認為 4%的失業率即為充分就業,而一些保守的學者則認為應將失業率壓低 到 2-3%以下。

(三) 經濟增長

所謂經濟增長就是指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必須保持合理的、較高的速度。目 前各國衡量經濟增長的指標一般採用平均實際國民生產總值的年增長率,即用平 均實際國民生產總值年增長率扣除物價上漲率後的平均實際國民生產總值年增 長率來衡量。

(四) 平衡國際收支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定義,國際收支是某一時期一國對外經濟往來的統 計表:

1. 某一經濟體同世界其他地方之間在商品、勞務和收入方面的交易。

2. 該經濟體的貨幣性黃金、特別提款權以及對世界其他地方的債權、債務的所 有權等的變化。

3. 從會計意義上講,為平衡不能相互抵消的上述交易和變化的任何帳目所需的 無償轉讓和對應項目。

簡言之,平衡國際收支就是採取各種措施糾正國際收支差額,使其趨於平衡。

因為一國國際收支出現失衡,無論是順差或逆差,都會對本國經濟造成不利影響,

長時期的巨額逆差會使本國外匯儲備急劇下降,並承受沉重的債務和利息負擔;

而長時期的巨額順差,又會造成本國資源使用上的浪費,使一部分外匯閒置,特 別是如果因大量購進外匯而增發本國貨幣,則可能引起或加劇國內通貨膨脹。

三、 常見的貨幣政策工具

根據貨幣政策工具的調節職能和效果來劃分,貨幣政策工具可分為以下三 類:

(一) 常規性貨幣政策工具(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政策執行

操作工具 操作目標

政策擬定

中間目標 最終目標

中央銀行所採用的、對整個金融系統的貨幣信用擴張與緊縮產生全面性或一 般性影響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貨幣政策工具,包括:存款準備金制度、再貼現政 策、公開市場業務為中央銀行的三大法寶。主要是從總量上對貨幣供應時和信貸 規模進行調節。

(二) 選擇性的貨幣政策工具

中央銀行針對某些特殊的信貸或某些特殊的經濟領域而採用的工具,以某些 個別商業銀行的資產運用與負債經營活動或整個商業銀行資產運用也負債經營 活動為對象,側重於對銀行業務活動質的方面進行控制,是常規性貨幣政策工具 的必要補充,常見的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消費者信用控制、證券市場 信用控制、不動產信用控制、優惠利率、預繳進口保證金或其他政策工具。

(三) 補充性貨幣政策工具 1. 信用直接控制工具

指中央銀行依法對商業銀行創造信用的業務進行直接干預而採取的各種措 施,主要有信用分配、直接干預、流動性比率、利率限制、特種貸款。

2. 信用間接控制工具

中央銀行憑藉其在金融體制中的特殊地位,通過與金融機構之間的磋商、宣 傳等,指導其信用活動,以控制信用,其方式主要有視窗指導、道義勸告。

從以上介紹,我們可以繪製出貨幣政策的基本架構圖,可以大致了解貨幣政 策的大致運作方式,結果如圖 2-1 所示。

圖 2-1 貨幣政策基本架構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