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貳、教學自我效能之內涵

貳、教學自我效能之內涵

隨著教師的教學效能的被重視,研究也越來越蓬勃發展的趨勢,

但各研究者的研究向度不同、研究工具的不同,所得到的結論也不

同。本研究透過相關文獻之探討以瞭解教學自我效能之內容要素,以

下就國內及國外學者所提出的看法整理成表2-2:

表2-2 國內外學者對「教學自我效能」的內涵

表2-2 國內外學者對「教學自我效能」的內涵(續)

一、教學計畫與準備

教師必須清楚了解教學目標,且能根據學生個別差異之特質,統

整學科內容,並擬定適切的教學計畫,精熟教材,事前規劃設計富有

彈性變化及多樣性的教學活動。因學生新知識的吸收是建立在舊經驗

上,故有效能的教師能掌握學生的起點行為,事先規劃活潑多樣的教

學活動,讓學生在良好的師生互動中達到教學目標;因此課前的教學

計畫與準備是十分重要的,在準備課程時,需要思考所要教授的內容

及如何去教導,並注意活動安排的先後次序,並在教學前設計教學流

程,使教學活動能循序漸進(Emmer , Evertson & Anderson , 1980)。

至於教學環境的設計與安排,應考量活動性質、教室環境與學生特

性,來安排座位與分組、改變教學環境和佈置教學環境。所以,有效

能的教師會有良好的教學準備,亦會根據學生差異,擬定教學計畫,

掌握實際教學的時間,增進學生的學習成效,進而達成教育目標。

二、系統呈現教材

教師在教學時,必須分析教材內容,以最佳方式呈現教材,以求

獲致最佳效果。此種系統化呈現教材內容的方式,明確傳遞教學意

向,提供完整的知識架構,使學生能清楚教材知識;亦即教師教學時,

能清楚地教導教材知識,並能使學生明白單元目標,且層次分明的呈

現教材,教學富有結構性及邏輯性,並在流暢且有效率的教學過程

中,能保有隨時調整教學內容的彈性。

(一)教材的有效呈現:有效能的教學要能清楚地呈現教材和學習

任務,可由下列方法著手: 1.適切合宜的範例說明。2.反

覆使用新例子協助不瞭解的學生。3.一步一步的解釋。4.

對學生的問題給予適當的回饋。5.示範過程。6.讓學生重複

練習。7.講解後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8.教材呈現合邏輯性

(West,1990)。

(二)教學的清晰性:Borich(1988)曾提出幾項的行為規準以評析

教學清晰性,來達成更有效的教學:1.讓學生明瞭單元學習

目標。2.對教學內容作一概括性的介紹。3.聯結過去學習內

容與本單元密切相關者。4.教學結束前,對教學內容加以統

整。5.視學生的學習反應加以調整教學速度。6.瞭解學生能

力,使教學難度能合乎或略高於學生目前的程度。

(三)有效的示範與說明:教導低能力學習者時,教材內容須更詳

細解說,最好採取小步驟(small steps)的方式來進行,必

要時,教師可加以示範或提供學生一些相關訊息,使學生瞭

解如何去完成學習任務,這會增加學生的成功比例

(Evertson & Wead,1989)。

(四)調整教材難度:教材難度適中會使學生更專注學習並增加成就

(Evertson & Wead,1989),有效能的教師會依據學生需求及特

性來決定教材內容和難度。

(五)有效利用教學時間:有效利用教學時間,如活動時間平順且快

速的轉換、適當的教學步調、學生回答的候答時間…等,都可

增加學習機會,此舉對學生的參與度和成就皆有助益

(West,1990)。

三、多元教學策略

多元教學策略講求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激勵學生自動學習,並依

據個別差異變化教學方法。Rosenshine(1983)認為要使教學達到高效

能,須運用多種策略,如:前次學生作業的檢查、熟練呈現新教材內

容、提供學生引導性的練習、給予回饋與校正、給予學生自我獨立練

習的機會、教師善用教學媒體、使用發問及討論…等方式,這些多元

有效的教學技術能使學生保持注意力,而給予回饋、校正與獨立練習

的機會,會增進教學與學習的效果。以下就數項為有效能教師常用的

教學策略並加以說明:

(一)喚起舊經驗:喚起學生的舊經驗可以作為教學的開始。複習

是常見的方式,一節課的開始若實施簡短的複習,可提供額

誤和再教學(張新仁,1994)。

(二)注意力的維持:學生注意力的長短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所

以教學時間應有效管理,以便與學生的注意力相配合。有效

能的教師會在正式教學前喚起學生的注意力,課程進行中也

會利用一些訊息,提示課程重點,使學生更投入學習

(張新仁, 1994)。

(三)多樣的教學活動:針對教學目標及配合教材性質提供多樣

化的教學活動,在多樣的教學刺激與活動中,增進教學成

效,且運用合宜的教學策略下,增加師生互動,便能提高

學生的學習成就(馮莉雅, 2001)。

(四)問答的技巧:有效能的教師會提供配合教學目標和學生能

力的問題,並變化發問問題的類型。另外,提供學生一段

候答時間,增加學生成功的機會,對學習上有正向的影響

(Borich,1988; West,1990)。

(五)教學媒體的應用:適當使用教學媒體對學生及教師都具有

正向作用,可增進教師的教學基本能力,並增進學生的學

習動機。

多元教學策略係指教學活動及教學方法的多元,在教學時能引起

並維持學生之注意力,而善用教學媒體,掌握教學時間,調整合宜的

教學步調,使「教」與「學」皆俱成效。

四、善用教學評量

評量學生學習成效的過程中,運用多元的形成性評量,適時給予

回饋、增強及合理期待,再加上適切的獎勵,這些都足以增加學生的

學習成就感,甚至在必要時能提供後設認知策略,讓學生對學習加以

思考及反省,這是善用教學評量所發揮的功用。有效能的教師對學生

表現的回饋方式有:肯定學生的正確答案、有時重複正確答案、更正

錯誤答案同時提供錯誤答案的理由、予以暗示來協助學生訂正錯誤,

使學生知道教師對他們的學習期待,也使教師確定學生能成功地表

現出教師所預期的結果(王聖閔,1993;Evertson & Wead,1989)。評

量的過程與結果最能反應出學習的錯誤或不足之處,澄清學生錯誤的

回饋機制是教學的重要部份(Rosenshine,1983)。

綜上所述,適度評量學生的學習成效,並提供學生適時的回饋與

校正,教師亦根據評量結果,適時地調整教學方式。

五、良好班級氣氛

在班級師生互動關係所形成的社會心理環境中,教師瞭解其班級

的社會交互作用,透過師生互動來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以建立和諧

且教師有合理的期望,能預期問題並及時處理,有效掌握與管理教室

紀律。因此,在和諧愉快的教室氣氛中,學生的學習態度、價值與學

習均能正向發展。營造此一良好的班級氣氛有賴下列兩點的配合:

(一)班級常規的維持:有效能的教師能事先預知學生問題的發生

並消除問題的情境,而非只是延緩問題的發生,造成班級教

學的阻礙。此外,教師明顯傳遞出活動結束、變化和另一活

動的開始(Evertson,1983),都有助於班級常規的維持。

(二)正向行為的鼓勵:學生正向行為受到教師稱讚時,其他學生

也接受到良好行為、教師期望的訊息,此舉除了激發、維持

學生的學習動機,更塑造了學生模仿的對象

(Morine-Dershimer,1982)。此外,教師應避免對學生有諷

刺和負面的批評,教師的負面行為會促使學生學習低落,教

師應具備足夠的耐心對待學習困難學生

(Rosenshine,1980)。在和諧的師生關係中營造良好的教

室氣氛,重視學生的個別需求與反應,積極關懷並鼓勵學生,

增進教學與學習效果。

根據上述歸納整理,本研究「教學自我效能」之內涵包含「教學

計畫與準備」、「系統呈現教材」、「多元教學策略」、「善用教學

一、教學計畫與準備:良好教學計畫與準備會根據學生差異,擬定教

學計畫,掌握實際教學的時間,使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

二、系統呈現教材:係指教學層次分明,講求循序漸進、符合邏輯和

目標清楚,明確傳達教學意向,提供完整的知識架構,清楚地教

導教材知識。

三、多元教學策略:運用多元的教學活動和教學方法,引起並維持學

生注意力,使學生有效學習,以掌握教學成效。

四、善用教學評量:適度評量學生的學習成效,提供學生有效的回饋

與校正,教師並根據評量結果,適時調整教學方式。

五、良好班級氣氛:在和諧的師生關係中營造良好的教室氣氛,重

視學生的個別需求與反應,積極關懷並鼓勵學生,增進教學與學

習效果。

第二節 教學自我效能的理論基礎

教師教學自我效能理論的研究,因時代背景與各國文化與社會環 境的不同,發展出不同的模式,大致上可以分成兩派:一派主要以

Bandura自我效能理論為核心,透過自我效能及教師信念,建立教師

教學效能之基礎架構;另一派主要以1960年代的績效和能力本位運動

(competency based movements)為理論核心來認定教師行為與學生

成就的關係,提倡「有效教學」的研究。而國內對於教學自我效能的

研究,有學者以集中於教學自我效能的研究,以教師主觀地評價自己

能夠影響學生學習成效的一種知覺、判斷、或信念,並預期學生可達

到一些特定教育目標或有進步表現的結果。另外有學者以有效教學為

重心,並指出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講求教學方法、熟悉教材和激勵關

懷學生,能夠使學生在學習或行為上具有優良的表現(陳木金,

1999)。

教師教學自我效能的研究,可溯源自Bandura(1977)的自我效

能理論的研究時期,以下將對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論介紹如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