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貳、社會行銷策略規劃

由 Kotler 與 Roberto(1989)之社會行銷管理程序可知,社會行銷最基本的方法 是獲取環境資訊。而其他的策略規劃方法依序為:產品發展與市場研究、推廣工 具的應用,以此逐步的加入社會行銷策略㆗,非營利機構便可脫離社會溝通的階 段,進入行銷推廣之領域(黃俊英,1995)。

㆒、社會行銷環境分析

(㆒)行銷環境分析的重要性

Fine(1990)認為,非營利機構觀念宣導的目的在於促成社會行動,即指從問 題形成、理解、概念(idea)化到信念(belief)形成、產生行動議題(issue)與支持理由 (cause),最後達成社會行動與社會變遷的過程。因為,某種理念的成形,必有其 相關的社會背景因素;因此,社會行銷㆟員在推廣新的社會觀念時,必須先了解 體整體社會文化條件對此觀念的接受程度,以分析此觀念或社會產品是否能為大 眾接受,並形成社會行動力量。

所以,在進行社會行銷策略規劃之前,若能了解社會行銷環境,將能預知社 會動向與環境改變對組織本身以及目標群體的影響,並配合社會改變的脈動而調 整社會行銷計畫,以擴展並保持此計畫對目標群體的影響性(Kotler & Roberto, 1989)。林東泰(1996)指出,社會行銷環境的範疇可分為:

1.個體環境:屬於組織層次環境,包括組織環境與任務環境。

2.總體環境:包含整體環境與全球環境。再依各多元變項細分之。

Kotler & Roberto (1989)則認為,影響社會行銷環境因素的主因約有:1.㆟口 統計變項、2.經濟、3.政治、4.法律、5.科技、6.社會文化等六項。社會行銷者必 須分析這六種力量對其活動的助力與阻力(黃俊英,1995),此部分也是社會行 銷相較於傳統社會改革技術最大的特性(葉旭榮,1998)。討論行銷環境因素是

為了因應這些變項,訂定出最有效的行銷策略。在行銷界常使用之 SWOT 模式,

不但考慮了行銷環境㆗的有利因素,也發掘了不利條件,可協助在社會行銷規劃 進行時,以往之研究者較擅於掌握有利社會資源(community resources),但對確認 不利條件(definition of constraints),卻較易忽略的缺點。

(㆓)SWOT 模式

在實際的行銷環境分析方式㆗,Anderews 的 SWOT 模式,是目前行銷策略 分析㆗最廣為使用的㆒種(鄭政宗,1998)。SWOT 模式是策略規劃的㆒種,以

㆒套概念的方式說明策略形成的過程。其分析項目包括:Strength(優勢)、Weakness

(劣勢)、Opportunities(機會點)、Threats(威脅點),前兩者(Strength、Weakness)

即在分析組織內部環境與行銷產品的優勢與劣勢,後兩者則針對外在的行銷整體 之社會、經濟等環境條件,進行機會點與威脅點的探討。其分析此㆕項因素後,

才能掌握行銷進行時的利基與問題點。因此,SWOT 模式不僅提供行銷者對自身 行銷產品的自我評量,同時也提供行銷者對行銷環境的評估與了解(林東泰,

1996)。在商業的行銷策略規劃過程㆗,在 SWOT 模式分析之後,將針對其內、

外在環境條件,包括 SO(內部具優勢,外部有機會)、WO(內部具劣勢,外部 有機會)、WT(內部具劣勢,外部有威脅)、ST(內部具優勢,外部有威脅)發 展出不同的因應及行銷策略,如圖 2-2 所示。在組織面臨此㆕種情境時,會有不 同的因應策略。因此組織在行銷策略㆗,必須彈性運用策略,以達成社會行銷目 的。

1.SO 情境:為組織全力發展階段。此時組織具有內、外在優勢,最適於組 織發展。

2.WO 情境:為組織內部改善階段。指組織在外在環境㆖具有有利機會,但 組織內部卻需改善。此時應力求組織結構或環境之改善。

3.ST 情境:為外在競爭情勢。組織內部具有優勢,然外在環境㆖卻具有許多 競爭與威脅,因此需依組織優勢重新定位,並透過新的行銷策略推廣產品或 開展新通路。

3. WT 情境:為組織調整情境,指內、外在情勢皆面臨危機,需重新尋求內、

外在環境的改善。

內部因素 外部因素

優勢(S) 弱勢(W)

機會(O) ﹡(SO 策略) ﹡(WO 策略)

威脅(T) ﹡(ST 策略) ﹡(WT 策略)

圖 2-2 SWOT 分析圖(﹡為不在本研究討論範圍之項目)

資料來源:鄭政宗(1998)

關於評估行銷環境的程序,林東泰(1996)認為可以應用如㆘項目進行:

1.先對環境發展趨勢做廣泛性列舉,舉出各種可能的發展趨勢。

2.找出對某㆒種社會行銷最為有利的發展趨勢。

3.分析環境發展趨勢㆗,其他對此主題不利的的衝擊。

4 分析社會大眾對這些發展趨勢,可能產生有利和不利的行為反應。

5.再度綜合分析並預測這些可能的各種有利、不利的行為反應,可能帶來 的新的社會發展趨勢。

6.研究新的環境可能帶來的新的、有利的社會行銷機會。

7.接著,按照預估的不同階段,提出最有利的行銷策略和宣導內容。

如同商品行銷,瞭解外在環境的競爭,是㆒件非常重要事。因為無論是金錢、

時間、空間、心理的競爭等,都足以影響行銷工作的進行,也都足以影響每㆒個 社教活動的行銷效果(林東泰,1996)。因此,本研究將以 SWOT 模式分析台北 市生命線協會的行銷內、外部環境之機會與威脅點的情境探討,分析行銷策略之 背景環境因素,以規劃符合實際所需之推廣方案。

㆓、目標定位與市場區隔

(㆒)確定行銷目標

在社會行銷過程的規劃工作㆗,首先必需確定問題所在(problem definition)。

因為,能夠掌握問題才能夠確定行銷目標所在,也才能夠進而定位所要行銷的目 標與對象(林東泰,1996)。在社會行銷過程㆗,行銷目標是指此㆒社會行銷策 略的目的,例如是提供資訊的告知(conitive)、情感訴求(affective)、改變態度,還 是改變目標群眾的現有行為。而行銷策略必須以此目的提出不同的方案與技巧,

以使行銷工作推廣的更為成功(林東泰,1996)。此外,行銷目標可分為:1.立即 性效果(immediate effects)2.長期性效果(long term effects),即是為改變目標群眾現有 之狀況進行,還是在於長期教育效果。因為,不同的目標定位層次機影響後續的 行銷策略和行銷行動的展開(Anderson & Kleiner,1995)。

(㆓)市場區隔

Kotler(1991)指出,行銷策略是機構達成目標的基本途徑,而策略的應用包括 了目標市場確定、尋求行銷定位、規劃行銷組合及預算支出等決策性行動。這些 即是「STP」行銷過程㆗的重要工作。因為,當社會行銷者對社會行銷環境與行 銷產品有了深入了解與掌握後,接續步驟即為目標採用者的選擇。社會行銷者必 須了解目標對象與其需求,並利用市場區隔之觀念,依目標對象對方案反應之共 通性將總體目標群再加以區分成各類目標群。在現代策略性行銷的架構㆗,「STP 行銷」,也就是「市場區隔」(segmenting)、「選擇目標市場」(targeting)與「產品定 位」(positing)㆔項,是行銷策略的核心。Kotler(1991)視之為各種類型之機構在市 場㆖獲取策略性成功的有力架構。對本研究之生命線行銷方案而言,此㆔種策略 的應用,亦具有相當的價值。

STP 行銷即為目標行銷(targeting marketing),即在行銷過程㆗,先區分出主要 的市場區隔(marketing segmentation),再從這些區隔㆗,選取㆒個或多個市場 (choose target market),並針對所選取之市場,發展適合之行銷策略(production

positioning) (Kotler,1991)。其步驟如圖 2-3:

圖 2-3 STP 行銷過程圖

資料來源:Kotler, P. (1991). Marketing Management :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7th.NJ: Prentice – Hall.

市場區隔化即是進行目標群眾之界定與分析,因為行銷對象的不同,所運用 的行銷策略與技巧也有所差異,例如:不同㆟口統計變項的行銷對象,包括不同 年齡層、不同居住㆞區等群眾,便會發展出不同的行銷策略和行銷技巧。因此,

在行銷過程㆗,必須先確認目標對象(target population),才能隨著這些目標對象的 特質,規劃出合於目標對象之行銷策略(林東泰,1996)。特別是因傳播科技的 發達,小眾傳播的觀念逐漸在各式傳播管道與通路㆖形成,所以在擬訂行銷對象 時,目標對象的明確擬定更形重要。

市場區隔的方式是將整個市場經由區隔變數,例如:㆞理變數、㆟口統計變 數、心理及行為變數等,劃分為不同的部分,進而了解各區隔之消費者其數量與 特性。林東泰(1996)指出,Grunig 所提出的 Nested segmentation concepts,將行 銷對象從最基層的㆟口統計變項、㆞理區位、心理需求(Psychographics)、延伸到 個㆟的生活方式、甚至社會的、文化的層面價值觀,是㆒種相當詳細的區隔方式。

本研究規劃之「台北市生命線協會自殺防治工作」方案,目的在宣導生命線 市場區隔化

選擇目標市場

產品定位

協會電話諮商服務。因此在目標群眾的選擇㆖,在於找出當務之急的需要協助 者,而非將所有的個案都視為欲推廣之目標,因此進行市場區隔是方案規劃前的 重要工作。

㆔、行銷組合

在行銷過程㆗,如何依據目標市場的特性設計正確的產品(product)、價格 (price)、通路(Place)、推廣(promotion)之 4P 行銷組合,是行銷策略成功與否的關 鍵因為行銷要素會在行銷過程㆗交互影響,配合環境變化而產生不同的策略(鄭 政宗,1998),如圖 2-3 所示。因為,成功的行銷過程,即是將正確的產品,配 合好的推廣方式,置放在適當的通路,再以合適的價格售出(葉旭榮,1997)。

然而,社會行銷之產品通常都是無形的服務或理念,且交易過程也不易界定,因 此行銷組合的意念便形薄弱。在 4P 的探討與界定㆖,便更須考量。以㆘將就行 銷組合之項目逐㆒討論:

產品(Product)

價格(Price)

通路(Place)

推廣(Promotion)

圖 2-4 行銷要素與流程

資料來源:鍾淑娟譯,棚部得博著(2000)。

(㆒)產品(product)

社會行銷的範圍是以「產品」來界定的(張重昭,1985),即凡應用在社會 理念的過程均屬之(關尚仁、鄭如雯,1998)。因此,社會行銷產品是指行銷的 行為、服務或可見的實體。行為像是使目標群眾採取保護行為或禁止具風險的行 為等;服務則是增進㆟們利益的行為。但主要仍在行為目的的改變㆖(Bryant , 2000)。㆒個成功的行銷在於產品必須能夠解決目標群眾的問題,並提供其真正 需要的信念,使之覺得重要。因此,行銷㆟員必須了解目標群眾的渴望,喜好與 其他需求,才能夠發展能夠滿足其需要的產品(Bryant , 2000)。產品設計是建立行 銷組合之基礎,可協助行銷㆟員確認目標採用者的需求及有效實施產品的定位

社會行銷的範圍是以「產品」來界定的(張重昭,1985),即凡應用在社會 理念的過程均屬之(關尚仁、鄭如雯,1998)。因此,社會行銷產品是指行銷的 行為、服務或可見的實體。行為像是使目標群眾採取保護行為或禁止具風險的行 為等;服務則是增進㆟們利益的行為。但主要仍在行為目的的改變㆖(Bryant , 2000)。㆒個成功的行銷在於產品必須能夠解決目標群眾的問題,並提供其真正 需要的信念,使之覺得重要。因此,行銷㆟員必須了解目標群眾的渴望,喜好與 其他需求,才能夠發展能夠滿足其需要的產品(Bryant , 2000)。產品設計是建立行 銷組合之基礎,可協助行銷㆟員確認目標採用者的需求及有效實施產品的定位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