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貳、電話諮商服務

電話諮商(telephone counseling )是指運用電話為溝通互動的媒介,諮商工作者 與個案雙方共同探索個案之問題情境與危機狀況,所形成的助㆟關係(Rosenfield, 1997)。電話諮商是透過電話,由諮商員扮演支持者或訊息提供者角色,期待使 個案能抒解其緊急、沮喪、憂鬱等情緒,並提供社會資源與轉介服務。電話諮商 在溝通形式㆖,僅限於聲音之互動,並不具備非口語訊息之溝通,如外表、臉部 表情、肢體語言等。

㆒、電話諮商服務之特色

電話諮商與諮詢之服務內容與機構種類繁多,歸納來說電話諮商與諮詢機構 可分為㆔大類:第㆒種為緊急服務之電話諮商機構:此類電話諮商服務主要針對 自殺問題與情緒困擾的個案,提供支持性服務。諮商員透過傾聽、同理等會談技 巧,緩和來電者的情緒緊急性與憂鬱程度,並提供其轉介或社會資源等相關服 務,國內各縣市之生命線屬於此類。第㆓種為預防支持性服務之電話諮商機構:

此類電話諮商服務主要提供預防性的服務。例如,自我成長、身心健康推廣、㆟

際關係、生涯規劃、親職教育、情緒管理等議題。例如,國內救國團張老師為此 類電話諮商機構的典型範例。第㆔種為其他相關服務:提供民眾㆒般行政事項之 查詢與咨詢的服務,例如,政府公共事務諮詢、健康醫療諮詢、消費訊息諮詢、

法律問題諮詢等。此類電話諮詢與㆒般所指之電話諮商輔導服務在概念㆖是不同

的,因此並不屬於電話諮商之範疇㆗。

電話輔導服務對於社會大眾來說,具備經濟性、互補性、支持性㆔大特色。

(㆒)經濟性

目前國內或國外,各國國民擁有電話通訊設備之普及率相當高,任何㆟只要 擁有可使用的電話,便可獲得電話輔導之服務。在電話諮商服務提供的時間之 內,來電者不受㆞點的限制皆可獲得服務,其㆗生命線的服務時間更長達㆓十㆕ 小時,因此電話諮商服務具備極高之便利性(林哲立,2001)。

(㆓)互補性

電話諮商可補充面談或其他服務方式之不足,對求助者來說,當處於情緒低 落或憂鬱沮喪時,正式面談較為缺乏時效,電話諮商扮演補充性角色,可暫時緩 和求助者的情緒,藉此提供轉介或相關心理治療的資源。同時,電話輔導的方式 可避免面談時所產生的壓力感與陌生感,這也是許多㆟求助電話專線的主要原 因。

(㆔)支持性

電話諮商機構以提供支持性的服務為主,並不提供心理治療,或運用策略改 變當事㆟。電話諮商主要提供來電者心理支持、情緒支持或相關資源與訊息,並 且經由溝通技巧,發揮簡述案主語意與支持性的服務(吳秀碧,1994)。

㆓、台灣電話諮商服務之現況

在台灣電話諮商機構㆗,廣為民眾所知的有各縣市生命線協會與張老師基金 會。其他重要的機構包括:馬偕醫院平安線、佛教觀音線、宇宙光等。以㆘將就 國內電話諮商機構的招募、職前訓練、考核、在職督導與訓練的概況加以介紹。

(㆒)志工招募

電話諮商機構多每年定期招募志工,例如各縣市生命線協會、張老師專線、

佛教觀音線等。而有些機構則因為志工㆟數較多,並非每年招募新進志工,例如,

馬偕醫院平安線。

電話志工㆒般招募資格為:年滿 18 歲以㆖;高㆗職或大專以㆖的教育程度。

各機構在教育程度的資格限定㆖有些不同,例如:張老師電話班義張的資格為大 學畢業或大學相關科系㆓年級以㆖。而各縣市生命線協會、馬偕醫院平安線、佛 教觀音線的志工資格為高㆗職以㆖的教育程度。

(㆓)職前訓練

職前訓練課程的目的在於提供受訓志工基礎的助㆟知識。職前訓練為期約 8 至 12 個月不等,可分為㆕階段。第㆒階段多為基礎理論課程:透過專業師資課 堂講授的方式,提供志工基本的知識與技巧,內容包含:心理學、社會學、㆟類 行為與社會環境、諮商理論與技術、助㆟技巧等理論與實務性知識。第㆓階段多 為相關領域的課程與技術,內容包含:婚姻與家庭、青少年問題概論、老㆟問題 概論、自殺問題的處理、精神疾病的概論等。第㆔階段為自我探索團體,透過小 團體自我探索的方式,協助志工自我瞭解。第㆕階段多為電話旁聽實習,新進志 工經由資深志工的帶領,實際體驗電話諮商的情境,模擬整個電話晤談的程序,

雙方並共同針對個案的問題進行分析、討論與學習。

(㆔)評估考核

在志工職前訓練課程的階段㆗,每個階段皆有其考核的標準,包括:出席率、

作業繳交、專業知能、接案技巧、服務態度等。有些機構會經由面試以瞭解志工 是否適任。若通過者則發給聘書,正式成為電話諮商志工。而未通過評量者,可 經過重新修習相關的課程或補足訓練時數,待㆘次的評估考核。

(㆕)在職訓練與督導

電話諮商機構所提供的在職訓練之課程內容,依現職志工的需求與機構實際 規劃的現況有所不同。大抵的課程的形式包括:講座課程、探索團體、讀書會、

電影欣賞等。現職志工依個㆟的興趣與時間以及所規定的時數,參與相關的課程。

電話諮商機構在職志工的督導工作方面,㆒般分為個別督導與團體督導兩種 方式。個別督導的進行,平均㆒個月約 3 至 4 次,督導者多為機構專任㆟員或外

聘專任老師、實務工作者等,有些機構亦由資深志工擔任督導。

團體督導的方式通常以個案研討的方式進行。在個案研討時,由現職志工提 出在服務過程㆗的真實個案,團體成員對個案的問題與處遇方式進行分析。進行 個案研討時,團體成員與督導者,經過共同討論與腦力激盪的方式,對服務㆗所 遭遇的問題進行討論與分享。

㆔、自殺防治工作與電話諮商服務

(㆒)自殺意念之早期預防

由自殺意念的發展階段來看,自殺意念發生後的持續期,為早期介入的重要 時機。吳金水(1990)依自殺理論與臨床經驗,整理出自殺行為的形成歷程與各 階段介入的預防工作,認為自殺是先有脆弱的內在因素,再加㆖不良的外在環境 因素交互影響而形成「自殺傾向」,此導因於成長危機,當此項基因形成之後,

只要遇有挫折或不如意之事,就易引發自殺意念,當外在危機加強時,都將引發 自殺而迅速發展為自殺行為,如圖 2-5 所示。

圖 2-5 自殺行為的形成歷程與各階段的預防 資料來源:吳金水(1990)。

本研究行銷規劃之產品為電話諮商,即在自殺意念產生前,進行基本預防工 作,並在個㆟產生自殺意念或自殺企圖時,進行第㆓線的預防工作。因此,在進 行銷推廣策略時,本研究將以基本預防與第㆓線預防工作為產品定位的條件之

成長性危機(基因) 情境危機(誘因)

自殺傾向 自殺已遂

A---B---C---D 內在因素×外在因素 自殺意念 自殺企圖 自殺行動

自殺未遂 基本預防 第㆓線防禦 第㆔線防禦 危機介入

㆒,以針對目標群眾規劃適切的行銷推廣方案。

(㆓)電話諮商服務之運用情形

電話諮商機構投入自殺防治的工作已經行之有年,在自殺問題的研究與自殺 預防的技巧㆖,更累積相當的經驗。當個㆟透露其自殺意念時,此時若獲得他㆟

的傾聽、同理與支持,對個㆟情緒的紓解有立即性的效果,而電話諮商服務便具 有立即性的功能,不論時空或距離可以獲得立即性的心理支持。許多學者亦指出 電話諮商服務對於自殺預防具有正面積極之效果(林哲立, 2001)。

除了自殺防制工作之外,情緒困擾是也現代㆟普遍面臨的問題,影響了個㆟

之生理功能、㆟際關係、家庭關係以及工作表現等。若個㆟未能因應良好,將可 能導致心理疾病或自殺的情形。而度過低潮,需要外在資源或他㆟的支持。研究 指出,電話諮商能夠緩和個案之情緒,並且對於有憂鬱症狀之個案,具有降低憂 鬱症狀的效果。整體來看,電話諮商服務能夠對於社會㆖各種年齡、族群、議題 之服務對象,提供㆒種社會支持的功能與效果。

小結

電話諮商服務在解決社會大眾的心理問題㆖,是目前最經濟、最省時的㆒種 方法。且在結合網路科技技術之後,更提升了此項諮商服務的便利性。然而,部 分民眾不正確的使用觀念,導致其服務效能未能充分發揮;或因民眾對此認識未 深,而無法做最適當的利用,都是電話諮商服務機構在行銷與推廣㆖面臨的挑戰。

在非營利機構方面,須要提供電話志工完善的訓練與服務環境,實務㆖建立

㆒套制度,提供志工支持協助、激勵、提昇自信,如此有助於實務工作者掌握志 工瞭解志工,減低志工流失率,達到志願服務㆟力資源有效的管理與運用,並增 加服務品質。藉由內部服務品質的提升,配合外在使用商業行銷方式的社會行銷 策略,建立民眾正確的使用觀念,以發揮對社會的貢獻。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