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貳、科技的男性標籤

在本研究中,我分別從外顯課程經驗及潛在課程經驗來探討學生學習 科技的情形,而這兩個向度斂聚而成的,我認為呈顯出一個基本的課題,

即學生如何看待這個課程。文化研究者強調一個文本可以有許多不同的實 現(realize)方法,沒有一種讀法可以窮盡其潛在的意涵,因為每一個讀 者會用各自的方法來填補文本與個人解讀、體驗之間的落差(張盈 ,2001:

49)。廣義而言,課程的運作也可以算是一種文本,而學生對課程的理解也

能比擬為讀者對文本的解讀,因此每一個學生看待科技的方式,將影響他 們對科技課程的詮釋與學習。

當然課程運作的過程中,各種因素都可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包括前 述教師和學生之間互動的社會關係,及學生過去的學習經驗等,都對學生 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但對課程的好惡可以說是最基本的價值選擇關卡,

決定了學生們對該科目的學習心態。

如果從性別比率上來比較,對生活科技課程抱持著積極的正面評價 者,似乎明顯的男生高過女生。這和一般印象中,女性較排斥、較不擅長 科技的印象似乎不謀而合。不僅僅學生對生活科技課程的態度及操作方面 的興趣有性別差異的情形存在,如果我們進一步探求原因時,更可以發 現,即使同樣都表示不喜歡生活科技課程,男女學生所持的理由卻有很大 的不同。

女學生談到對生活科技的態度時,常常是一臉興致缺缺的樣子,像柔 柔就曾經斬釘截鐵地告訴我:「好像沒有什麼興趣。……興趣不需要理由 吧,就沒興趣吧,對生活科技這一科沒興趣。」(柔柔訪談 2001/03/09)。

其他女學生也表示,不喜歡上生活科技課,對它沒有興趣,所以即使對這 個科目的用途與意義有正面的認知,知道可以學到很多有意義的知識,也 不想去瞭解,更遑論進一步去探索更多相關的科技知識。

我根本就沒有在聽,我對這個(科目)根本就沒有興趣。

(柔柔訪談 2001/03/09)

我根本沒有興趣,也不想瞭解。(媛媛訪談 200/03/09)

我覺得我對生活科技真的…嗯,我蠻喜歡的,但是可能是我興趣 的關係,所以我覺得我對生活科技真的……,可是我覺得生活科 技課蠻好的,但是可能是我興趣的關係,我覺得對生活科技這個

課我可能不太感興趣。反正就是覺得說,……其實我覺得蠻好 的,然後就覺得說,但是就是……嗯,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講。(文 文訪談 2001/03/22)

從文文忐忑的話語中,其實透露出許多女學生對學習科技科目的矛盾 心態:雖然明知這個科目很有意義,所學的知識也相當實用,更明瞭學習 科技方能跟上時代趨勢,但是,「自認為沒有興趣」的心態卻讓她們在接 觸科技時缺乏學習動機。從女學生的反應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無論單就

「生活科技」這一科目而言,或是泛指學習「科技」,她們傾向於將排斥 的原因歸諸於自己的興趣,甚至認為是自己「不適合」,本身能力不足的 原因。

我覺得不太適合我吧,因為我覺得,嗯,我比較沒有能力作這 種……我覺得不大懂啦,平常也很少接觸。(雅雅訪談

2001/03/22)

雖然也有些男學生表示不喜歡生活科技課程,但就整體比例上來說比 女學生少很多,而且他們所持的理由也和女學生有很大的不同。男學生若 談到不喜歡生活科技課程的原因時,並不會認為是自己的興趣不合,更不 會視自己的能力不足,而把它歸諸於一些外在因素,像是覺得課程內容很 無聊、不喜歡老師的教法、或是覺得老師很兇、會打人等等。

我也不怎麼喜歡上生活科技課,都在寫字啊,我覺得沒有任何幫 助。(阿松訪談 2001/03/09)

嗯,我不喜歡,那個生活科技的內容很無聊……老師都不理我,

我問他他都不理我。(阿堂訪談 2001/03/16)

不喜歡!聽不懂他(老師)又罵我,做不出來他(老師)又搓我,…

不太喜歡上這個課啦,因為會被老師搓。(阿國訪談 2001/03/16)

Weiner 的歸因理論指出,從瞭解學生對自己學習成敗的歸因傾向,可 以預測他們此後的學習動機,而比較兩性歸因方式的差異,似乎隱隱反映 出男女學生如何看待自己所具備的科技能力。男學生即使不喜歡科技的相 關課程,卻不會否定自己學習科技的潛力,而是歸諸於其他的外在因素,

這樣一來,只要那些讓他們不喜歡的因素改變或消失,他們就可能改變態 度,轉而積極投入學習;相反的,女學生卻完全否定自己學習科技的潛力,

訴諸於興趣或個人能力,一味消極的排斥,掩埋了轉化的可能!

從歸因方式對學習動機的影響,可看出學生自我概念在學習過程中所 扮演的重要角色,正如建構主義所強調的精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並非 照單全收,而是擁有將所知覺的事物做主動的處理,個體會從自己先前既 有知識的角度來詮釋新經驗,因此即使擁有相同的感官經驗,不同的個體 所建構出來的知識都不大可能完全相同,Glasersfeld(1995)更認為個體知識 的發展將植基於及受限於先前的知識,使新事物的特徵符合或滿足先前經 驗的特徵,學生在學習情境中如何看待自己,是相當重要的!Gabriel 與 Smithson(1992)也強調學習者自我建構的重要性,他們指出一般人常會 認為男性在數理、科技等科目表現較佳,而女生在讀寫方面較為出色,學 生也同樣持有這樣的想法(例如男孩傾向於認為閱讀等科目或學習活動較 適合女孩),個體既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對於知識或認知對象就具有賦 予價值的主動性,可見知識是價值負載(value-ladden)的,因此有些研究 指出之所以在科目表現上產生性別差異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學生帶著「這 科目不適合我」的既定觀念來看待某些科目,進而影響了他們學習的動機 與成效,一旦他們認為自己有成功的可能時,才會努力去嘗試與學習。也

就是說,當學生們為科技貼上了男性標籤,女學生容易對學習科技感到焦 慮,而這焦慮感將影響到她們學習科技的信心,這或許可說明女孩為什麼 在遇到學習障礙時通常較容易放棄。

從這角度來探討學生學習科技的情形及他們對科技的觀點,就可以發 現學生對生活科技課程的反應,並非只是智力、專長或興趣、性向那麼簡 單的問題,而是反映出他們眼中自己與「科技」的關係。正如楊文金(1998)

所指,學生的看法與心態一方面反應了個體對科技的認知程度,同時也表 達了自己與科技的「主觀」距離。就像柔柔一再強調的:「科技,對我好 遙遠,我根本沒興趣!(柔柔訪談 2001/03/09)」,當學生視自己與科技 之間有無法跨越的鴻溝時,自然對參與科技學習產生強烈的疏離感!

學生對科技的看法,雖然源自學生的自我概念,由他們自己建構而成 的,但是在建構的過程中,社會文化的影響不容小覷。正如學者(如 Wertsch

& Toma, 1995)從社會互動的觀點來解釋知識建構的過程,指出學生所建 構的文化現實,包括對自我的概念與社會角色的認同,皆是通過社會互動 而完成的。因此,學生的觀點其實受到社會文化的影響,當大眾把科技視 為男性的天下,許多男、女學生都認為男性應在科技學科有較高的興趣與 較佳的表現,並將這種既定印象視作理所當然。

潔潔:對啊。大部分蒐集模型的也大部分都是男生。

欣欣:對啊,說到組裝啊什麼的,大部分也都是男生比較在行。

欣欣:有啊,男生對這種工藝的比較在行。因為他們比較有機會 接觸,感覺上,他們對這個也比較有興趣……像我哥啊,

他對這方面就比較有興趣,我就覺得男生就是對工藝這方 面比較有興趣。(潔潔、欣欣訪談 2001/03/29)

阿堂:對!女生她們四肢不發達,頭腦不運用。

阿偉:沒錯!

阿堂:而且男生有一方面比女生強,對啊,像做模型也比女生強。

阿國:這是我們男生的天分,她們沒有。

阿堂:這是腦力,她們腦力不平衡。她們只是家政強而已,科技 不強。(阿堂、阿偉、阿國訪談 2001/04/19)

在一特定的文化系統內,一些基本的信念與價值模式,規範著人們的 行為與認知模式,而學生透過社會化的認知結構,社會與文化的脈絡將影 響學生對科技的學習,就像 Cobb(1995)所指出,學習既是自我組織的過 程,也是文化融入的過程。這從學生的訪談中我們也可以窺知,女學生對

「男性較擅長科技」這種社會價值的認同。

笙笙:我認同女生在科技方面比較不好的說法!直覺吧,平常看 到的就是這樣。

媛媛:我也是這樣覺得,可能是,刻板印象吧。而且目前,目前 作出來的真的是男生比我們好啊,所以就覺得這樣。

柔柔:我覺得女生因為對這個沒有興趣,所以漸漸退化…所以就 變成男生比較好。(笙笙、媛媛、柔柔訪談 2001/03/17)

類似的研究在數學、科學教育領域中也被提及,如 Hassard(1990)

指出一般對科學的刻板印象使導致女學生科學恐懼的主要根源;Fox、

Sjoberg(1993)則發現女學生對科學的興趣隨著年級升高而降低,主要原 因為女學生逐漸接收到女性不適合從事科學領域相關生涯的社會影響。諸 如此研究不外在提示著教育者社會文化脈絡對學生自我概念的影響,進而 對他們學習所造成的可能干預。正如同 Ormrod(1995)、Morse(1997)

等學者所提醒的,性別與科技的研究應著重於既存的社會關係(特別是性 別關係)如何形成科技?而此關係又是如何被表現在科技之中(引自林宇

等學者所提醒的,性別與科技的研究應著重於既存的社會關係(特別是性 別關係)如何形成科技?而此關係又是如何被表現在科技之中(引自林宇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