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貳、繪本教學的流程、技巧與注意事項

一、繪本教學的流程

進行繪本教學時,為確實帶領學生進入繪本世界,使得閱讀過程更加有意 義,教師必須進行下列步驟(方淑貞,2004;李連珠,1991;紀祝華,2005):

(一)暖身活動:即「引起動機」,以激起學生學習意願及興趣,活動內容如書 名解讀(請學生看封面,推論故事內容)、遊戲活動(根據繪本書主題,

設計一趣味活動)、插圖索引(隨意翻閱書中任一頁,請學生猜測書中內 容)、情境佈置(將環境營造成與書中有關的主題)等。

(二)朗讀繪本書:先介紹繪本書的基本資料,在進行閱讀活動,閱讀時,可先 閱讀文字,再欣賞插畫;也可先欣賞插畫,再閱讀文字;亦可共同欣賞。

(三)賞析活動:做插畫及內容的賞析,如生動詞句的加強閱讀、內容語辭的解 釋、插畫表現手法的解析、文字與插畫之間的相互關係、印象最深刻的文 字敘述、最喜愛的插畫等,使學生能進一步了解繪本書的內容。

(四)討論活動:松居直(1981)認為從故事內容討論中,可以不斷激發對話,

幫助大人與兒童心靈相通(劉滌昭譯,1996)。

1. 進行討論時,要注意避免提問答案為「是」與「不是」、「要」與「不要」

的問題,也要避免提問「記憶性」的問題。

2. 建議提問時分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為提出了解繪本內容為目的的提問,

第二層次是引出個人想法、觀點目的的提問,第三層次會請學生根據主 題所傳達的觀念,從日常生活中舉出類似的情境與事件。

3. 藉由深入的討論,學生可了解繪本書的主題及其欲傳達的價值觀,同時 也建立自己的道德觀,並學習聆聽他人的想法,習得更多的知識觀點。

本研究所擬定之「一般繪本教學方案」即以方淑貞(2004)的教學步驟為 主並做些微調整,加上學習單習寫的活動作為最後的統整,以了解學生對於繪本

書是否有所學習與領悟,並藉此表達想法,記錄印象深刻的故事畫面;一般繪本 教學流程的五步驟分別為:暖身活動、繪本導讀、問題討論與分享、繪本賞析、

學習單習寫,與「創造性繪本教學方案」之步驟略有不同。

二、使用繪本的技巧與注意事項

故事對兒童來說具有強大的魔力,只要大人開始說故事,大部分的兒童都 能安靜下來,聚精會神的聆聽故事,故事對他們的影響深遠且具有特殊意義。在 說故事前,教師該如何準備故事,在說故事時,應注意哪些事項、如何帶領學生 討論等,都是說故事者應了解的課題,茲將學者 Rothelein 與 Meinbach(轉引自 林敏宜,2000)、MacCarry(1989)(轉引自王碧華,1992)、何三本(1995)、林 敏宜(2000)、陳鴻銘(1998)、蔡淑媖(2006)、汪培珽(2006)等學者提出的 想法分成說故事前、說故事時及說故事後分述之:

(一)說故事前

1. 妥善計畫:先分析學生學習條件,說明課程設計的原則,安排合適的繪本 書,擬定有趣的教學活動。

2. 挑選故事:所選擇的故事需配合學生身心發展,難易度適中,故事內容能 引起學生的興趣。適合討論的故事如解決問題的故事、提出假設的故事、

發揮想像的故事、經驗延伸的故事。

3. 仔細閱讀:教師必須將故事朗讀數次,確定自己已了解故事內容,但切勿 死記故事。

4. 分析情節:教師需充分了解故事情節之發展,釐清其內容先後順序,並確 實掌握開場、故事發展中、故事結束等不同場景,熟知故事中的高潮、衝 突等各種情況,來決定故事所要呈現的氣氛;列出故事大綱能有助於了解。

5. 揣摩角色:投入故事情境中,揣摩主角的心情與想法,以利於說故事。

6. 拿捏語氣:考慮將用何種口吻呈現故事,不僅能保留故事原有的精神,又

能自然生動的呈現故事。

(二)說故事時

1. 場地安排:安排適當且溫馨的場地,盡量以每位學生都能清楚看到圖書為 原則,場地佈置舒適安全,使其能專注並輕鬆的聆聽故事;在故事討論時,

教師必須抱持開放的心胸,提供自由開放的情境,讓學生在安全的情境中 表達自己的想法。

2. 簡單開場:可設計簡單的暖身活動,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同時讓學生明瞭 故事主題為何;另外,要清楚呈現書名,使其能直接掌握故事。

3. 眼神接觸:應與學生保持眼神的接觸,以確實了解學生是否有專注的聽,

且能聽懂,並適時的作回應。

4. 師生互動:留意學生的反應,隨時與之對話,並調整故事呈現方式及速度。

5. 語調變化:說故事者可以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做出各式的聲音表情,以 引起學生注意,增加其對故事的了解。

6. 展示圖畫:繪本書最吸引人之處即是其豐富的插圖,從圖中大致可了解故 事內容,教師可展示圖畫讓學生更加了解書中所要表達的觀念。

7. 利用道具:在教學上若有多餘的時間,可以自製與故事相關的道具,更能 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有助於了解故事內容。

8. 討論分享:利用學生的提問引發更多的思考討論,學生集思廣益,彼此腦 力激盪,可以產生出更多的想法與新意。討論可分成四個階段:a.自身經 驗的談論;b.情緒及基本思考技巧的談論;c.心理反省層面的討論;d.哲 學層面的討論(陳鴻銘,1998);亦即從簡單的思考技巧、深入的思考技 巧,到高層次的思考技巧間的轉換。

9. 發問技巧:讓學生練習發問技巧及批判思考的能力,發問的技巧如澄清、

假設與預測、提出理由和證據、說出不同觀點、角度和證據、作推論等,

並希望學生能突破固有的思考方式,能針對問題作全盤了解,依據充分的 理由作判斷,並尋求更多可行的方案,以處理複雜問題。

10. 設計活動:可設計多元化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參與,增加對故事情境的了 解,及課程的精彩度。

(三)說故事後

1. 澄清討論:了解學生是否能掌握故事所要傳達的意義,若有價值觀不清楚 之處,需立即作澄清。

2. 評量準備:此指的評量不是考試,而是需要學生的回饋,以了解自己在說 故事過程中是否仍有要改進之處,作為下次說故事時的參考依據。

綜上所述,研究者在設計課程時,需熟讀故事內容,揣摩故事中人物的口 吻、想法,並事先擬定引導性問題,安排合宜的教學活動;教學過程中,為學生 營造一個安全的環境,尊重不同的想法,以小遊戲或活動做為開場,並從故事討 論中,了解學生是否有所收穫,使其在充滿接納且愉快的環境中,激發自己的創 造力。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