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貳、高職學生的家庭因素不同其同儕關係的差異分析

一、「家庭類型」不同的高職學生其同儕關係的差異分析

台北市高職學生的同儕關係是否因「家庭類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本 研究由表 4-3-5「家庭類型」不同的高職學生其同儕關係的t考驗中發現在

「友誼影響」、「相互模仿」與「共同活動」三個面向上皆無顯著差異。表示 異性交往態度不因其「家庭類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表 4-3-5)。

本研究結果駁斥研究假設 5-1。

本研究發現台北市高職學生的同儕關係不因「家庭類型」不同而有顯著 差異,與蕭舒云(1997)的研究結果相同。原因可能是高職學生尚可從與其 他家人、手足、鄰里間之互動習得人際相處的技巧。

表 4-3-5 「家庭類型」不同的高職學生其同儕關係的t考驗

面向名稱 家庭類型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值 友誼影響 生親家庭 854 3.01 .42 -.81 單親家庭 192 3.03 .40

相互模仿 生親家庭 854 2.69 .51 -.21 單親家庭 192 2.70 .51

共同活動 生親家庭 855 2.91 .49 .32 單親家庭 191 2.90 .41

二、「家庭社經地位」與高職學生其同儕關係的相關情形

台北市高職學生的「家庭社經地位」與高職學生之同儕關係是否有顯著 相關?本研究以 Pearson 積差相關分析後發現,「家庭社經地位」與「友誼影 響」、「共同活動」兩個面向間達顯著相關(表 4-3-8)。

依據研究結果,本研究假設六獲得部分支持。

研究發現台北市高職學生的「家庭社經地位」與部分同儕關係有顯著相 關,即家庭社經地位與「友誼影響」、「共同活動」有顯著相關,表示高職學 生的家庭社經地位愈高愈易受友誼影響,也會參與同儕間的活動,同儕關係

良好;反之,家庭社經地位愈低,愈不易受友誼影響,也較少參與同儕間的 活動,同儕關係不良。此研究結果與鄭秋紅(1993)、郭至豪(1996)、林世 欣(2000)部分相同,皆顯示出家庭社經地位可能會影響子女的同儕關係。

然而另有研究(邱招婷,2002;葉憶如,2004)卻發現同儕關係並未隨著「家 庭社經地位」而有不同。由此可知相關研究結果並不一致,原因可能是高職 學生家庭社經地位高的父母,其教養態度傾向於民主,認為子女可從中學習 尊重與溝通,因此,同儕關係良好。

表 4-3-6 「家庭社經地位」與高職學生其同儕關係的相關係數表(n=992)

友誼影響 相互模仿 共同活動 家庭社經地位 .06 .04 .12***

p< .05,***p< .001。

三、父母「婚姻關係」不同的高職學生其同儕關係之差異分析

台北市高職學生的同儕關係是否因父母「婚姻關係」不同而有顯著差 異?本研究由表 4-3-9 父母「婚姻關係」不同的高職學生其同儕關係的t考 驗中發現在「友誼影響」、「相互模仿」與「共同活動」三個面向上皆無顯著 差異。表示高職學生其同儕關係不因父母「婚姻關係」不同而有顯著差異(表 4-3-9)。

故本研究結果駁斥研究假設 5-2。

本研究發現台北市高職學生的同儕關係不因父母「婚姻關係」不同而有 顯著差異,與其他研究不同(陳一惠,1997;李文懿,1997;何明芬,2001)。

推測原因可能是青少年尚可在觀察父母婚姻關係之外,經由與他人實際相處 而習得人際互動技巧。

表 4-3-7 父母「婚姻關係」不同的高職學生其同儕關係的變異數分析

面向名稱 父母婚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source SS df MS F 值 scheffe 姻關係

友誼影響 1 155 3.01 .49 組間 .12 3 .04 .22 2 730 3.00 .40 組內 174.63 985 .17 3 81 3.03 .43 全體 174.75 988

4 23 2.95 .33 總計 989 3.01 .42

相互模仿 1 155 2.63 .52 組間 .79 3 .26 1.01 2 730 2.69 .51 組內 259.33 985 .26

3 81 2.72 .47 全體 260.13 988 4 23 2.76 .34

總計 989 2.69 .51

共同活動 1 154 2.90 .48 組間 .08 3 .02 .11 2 731 2.91 .48 組內 229.07 985 .23

3 81 2.91 .43 全體 229.15 988 4 23 2.85 .44

總計 989 2.90 .48

※ 1.不曾吵架,2.偶爾有小吵,3.經常有衝突,4.曾有暴力行為。

四、「父母對子女的異性交往觀」不同的高職學生其同儕關係之差異分析 台北市高職學生其同儕關係是否因「父母對子女的異性交往觀」不同而 有顯著差異?本研究由表 4-3-10「父母對子女的異性交往觀」不同的高職學 生其同儕關係的變異數分析中發現,在「相互模仿」與「共同活動」兩個面 向上有顯著差異,且分別達 .01 與 .05 的顯著水準。表示高職學生的同儕關 係部分會因「父母對子女的異性交往觀」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存在。經 scheffe 事後比較發現,在「相互模仿」方面,認為父母親的看法為無所謂者(M=2.73)

其得分高於認為父母親的看法是不贊成者(M=2.63),表示在「相互模仿」

方面,高職學生認為父母親持無所謂態度者較認為父母親持不贊成態度者傾 向於會彼此相模仿。在「共同活動」方面,認為父母親的看法為贊成者

(M=2.97)其得分高於認為父母親的看法是不贊成者(M=2.90),表示在「共 同活動」方面,高職學生認為父母親持贊成態度者較認為父母親持不贊成態 度者傾向於會有同儕間共同的活動。

而「父母對子女的異性交往觀」不同,在「友誼影響」面向上並無顯著 差異(表 4-3-10)。

依據研究結果,本研究假設 5-3 獲得部分支持。

研究發現台北市高職學生的同儕關係部分會因為「父母對子女的異性交 往觀」不同而有顯著差異。究其原因,可能是結交朋友,無論是異性朋友與 否,人際互動的模式或技巧皆相同,倘若父母親不贊成子女結交異性朋友,

則子女可能減少學習的機會,因此,亦影響子女的同儕關係。

表 4-3-8「父母對子女的異性交往觀」不同的高職學生其同儕關係的變異數分析

面向名稱 父母對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source SS df MS F 值 scheffe 子女異性

交往觀

友誼影響 贊成 275 3.06 .47 組間 .98 2 .49 2.73 不贊成 436 3.01 .37 組內 184.00 1023 .18

無所謂 315 2.98 .43 全體 184.98 1025 總計 1026 3.01 .42

相互模仿 贊成 275 2.73 .48 組間 2.44 2 1.22 4.68** 3>2 不贊成 437 2.63 .53 組內 266.74 1023 .26

無所謂 314 2.73 .50 全體 269.18 1025 總計 1026 2.69 .51

共同活動 贊成 275 2.97 .45 組間 1.90 2 .95 4.21 1>2 不贊成 436 2.90 .42 組內 231.57 1023 .22

無所謂 315 2.86 .56 全體 233.48 1025 總計 1026 2.91 .47

p< .05,**p< .01。

第四節 高職學生異性交往態度之相關因素分析

本節主要探討影響異性交往態度的因素,以個人背景因素(性別、校別、

年級、異性交往經驗)、家庭因素(家庭類型、家庭社經地位、父母婚姻關 係、父母對子女的異性交往觀)、同儕關係(友誼影響、相互模仿、共同活 動)為自變項(預測變項),異性交往態度為依變項(效標變項),採用強制 進入法(enter)進行多元迴歸分析以了解各預測變項影響高職學生異性交 往態度之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