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上述之分析考驗,是以個人背景因素、家庭因素與同儕關係為預測變 項,對異性交往態度各層面的預測力分析。經多元迴歸分析結果,研究假設 七「台北市高職學生的個人背景因素、家庭因素與同儕關係對其異性交往態 度的預測情形」獲得部分支持。

一、交往時機

由表 4-4-2 可知,台北市高職三年級學生較高一學生傾向於認為高中職 階段不適合結交異性朋友,可能是高職學生到了高三面臨升學或是就業的壓 力,因而認為生活重心與過去有所不同。此外,高職生有異性交往經驗者傾 向於認為高中職階段適合結交異性朋友,研究者認為這也許與過去的經驗有 關,因而更傾向於認為高中職階段適合結交異性朋友。至於易受同儕影響者 則傾向於認為高中職階段適合結交異性朋友。此外,在同儕間會相互模仿 者,其傾向於認為高中職階段適合結交異性朋友。此結果與部分研究相同(周 新富,1999;吳思霈,2004;Growen, Feldmen, Diaz, & Yisrael,2004)。

或許隨著社會環境改變,異性交友的途徑已較為暢通,青少年並不反對 高中職階段結交異性朋友,認為高中職階段結交異性朋友可以相互陪伴,學 習與成長。在另一方面,青少年也會為自己安排交友活動,且發展為異性朋 友間的關係。

二、約會開銷

由表 4-4-2 可知,台北市高職女學生對「約會開銷」的看法傾向於認為 約會的各項支出女生也應平均分擔,此結果與吳思霈(2004)「高中生異性 交往之研究」結果類似,其研究顯示高中生不同意約會的各項支出應由男生 支付。研究者認為在異性交往的過程中,傳統上男生為了博得女友歡心,經 常會支付各項開銷以迎合女友,因而有「男女約會時,付帳是男生的事」之 刻板印象。然而現代兩性平權意識覺醒,青少年已能接受約會的各項支出女 生也應平均分擔。而私立高職學生相較於公立高職學生對「約會開銷」的看 法傾向於認為約會的各項支出應由男生分擔,原因可能是高職學生對於「約 會開銷」的看法是以學校同儕的經驗或價值為參考的依據。至於沒有異性交 往經驗者、易受同儕影響者、同儕間會相互模仿者均傾向於認為約會的各項 支出女生也應平均分擔,也許是高職學生認為約會的各項支出由雙方平均分 擔較符合公平原則,同時,也使彼此間的關係能夠長久持續下去。

三、主動性

在「主動性」方面,研究顯示台北市高職女學生對「主動性」的看法傾 向於認為女生不宜太主動的看法。研究者認為可能是女生仍然尚未跳脫以往 的刻板印象。在「校別」方面,研究顯示私立高職學生對於「主動性」的看 法較保守、被動。也許私立高職對學生的管理與規範限制較多。此外,易受 同儕影響者、在同儕間會相互模仿者以及會參加同儕間的共同活動者均傾向 於認為女生也可以採取主動的態度。此結果與部分研究相同(朱敬先,1981;

黃貞蓉,2005),但也與部分研究(李美枝,1988;鄭淑子,1992;吳鴻發,

1994;潘婉茹,2000;李維祚,2003;羅樊妮,2004;吳思霈,2004)不相 同。研究者認為同儕團體平常所從事的活動,易使其成員在態度上也會有某 種傾向,同時青少年亦會以同儕的價值為參考依據。因此,關於約會主被動 性由誰開始的態度,在青少年間會彼此影響與模仿,但也可能經由實際觀察 同儕的約會情形而發現約會時不一定都由男生採取主動,因而傾向於認為約

會時女生也可以採取主動的態度。

四、公開程度

在「公開程度」方面,研究顯示台北市私立高職學生傾向於不願意公開 自己的戀情。認為父母不贊成子女結交異性朋友者,亦傾向於不願意公開自 己的戀情。此外,高職學生易受同儕影響者、在同儕間會相互模仿者以及會 參與同儕間共同活動者則傾向於願意公開自己的戀情,此結果與相關研究相 同(朱敬先,1981;李育忠,2000;吳思霈,2004)。究其原因,不願意公 開自己的戀情可能是既然父母師長不贊成,那只好隱瞞自己結交異性朋友的 事實;而願意公開者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同儕間炫耀的心理,但也可能是為了 得到同儕的認同。

五、婚前性行為

在「婚前性行為」方面,研究顯示台北市高職女學生對「婚前性行為」

的看法傾向於認為不宜有「婚前性行為」。雖然時下一般人對性的態度較以 前公開、誠實與容忍,但研究者認為青少年面對外在環境許許多多的誘因,

家長、學校或相關教育單位仍應幫助青少年了解對於婚前性行為作決定的情 形,進而有效預防不良性問題的產生。在年級方面,高三學生對「婚前性行 為」的看法傾向於認為傾向於認為可以有「婚前性行為」。此結果與吳鴻發

(1994)「高職兩性關係態度與行為調查研究」結果類似,皆指出對「婚前 性行為」持開放的態度會隨年級增加而遞增。研究者認為可能是青少年與同 儕相處的時間隨著年齡而逐漸增加,受同儕團體社會化的影響。另外,研究 顯示沒有異性交往經驗者傾向於認為不宜有「婚前性行為」。此結果與羅樊 妮(2004)的研究「父母管教方式、異性交往之親子溝通與青少年異性交往 態度之相關研究」結果類似,皆顯示無戀愛經驗的青少年,對婚前性行為的 看法愈持保守的態度。也許是青少年由於自身的經驗,以致於有異性交往經 驗者對於異性交往態度中之婚前性行為態度傾向於開放。

在家庭因素方面,台北市高職單親家庭學生對「婚前性行為」的看法傾 向於認為傾向於認為可以發生「婚前性行為」。此結果與 Sprecher、Cates &

Levin(1998)的研究結果類似,父母離異的子女較早開始與異性約會且較 易發生婚前性行為。推測原因可能非生親家庭中來自父母的約束規範有限,

青少年隨著社會關係的擴展與彼此間的頻繁接觸,愛情逐漸滋長,戀人間往 往會有不同程度的親密關係,因此很容易發生婚前性行為。父母婚姻曾有暴 力行為者傾向於認為可以發生「婚前性行為」。此結果與李育忠(2000)的 研究結果相近,父母愈常發生衝突,子女對婚前性行為的態度愈開放。可能 是子女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反而對外另尋親密關係,因此,導致子女對婚 前性行為的態度愈開放。而認為父母不贊成子女結交異性朋友者,其對「婚 前性行為」的看法傾向於認為傾向於認為不宜有「婚前性行為」。Romo, Lefkowitz, Sigman, & Au(2002)指出父母的信念與價值的確會影響青少年 抑制從事危險性行為的決定,青少年與父母有積極正向的關係,則較會分享 父母的價值並且關心父母對婚前性行為的不贊同。研究者認為父母親如果疏 忽子女的異性交往,子女受了外在環境誘惑而少了來自父母的規範,則傾向 於容易有婚前性行為。

在同儕關係方面,研究顯示台北市高職學生在同儕間會相互模仿者傾向 於認為傾向於認為可以發生「婚前性行為」。事實上,同儕是青少年所常接 觸的參照團體,在性態度、性行為上更是有某種程度的影響(林吉祥,2003)。 也就是說,同儕間會相互模仿者,其對「婚前性行為」的態度傾向於開放。

由於青少年的態度、言行舉止會與其團體成員有直接或間接的相似性,其所 常接觸的同儕團體成員亦會期待彼此的價值觀、經驗一致,甚至於可能會有 服從同儕團體命令之壓力。故在異性交往態度的各層面上,青少年的態度傾 向於會彼此模仿。推測原因可能是高職學生為了獲得同儕的接納,但也可能 是因為同儕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