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種行為的背後可能隱藏許多不同的動機,而同樣的行為可能出自不同的動 機,同類的動機亦可能引發不同的行為;也就是說,人們對於參與的動機可能不 只一個,彼此之間同時有共同和獨特的動機(Weinberg & Gould,2000)。以下將 針對運動參與者之動機因素構面和不同背景變項之相關研究分別闡述。

一、運動參與者之動機因素

表2-1(續)

環境因素構面;同儕支持、友誼關係等社會因素構面;運動技能與知識學習等因 素構面。而經由文獻整理發現,多數研究者其參與動機內容較偏重於健康適能、

技術需求、刺激避免、社會需求和成就需求等因素構面來探討(林建興,2009;

林曉怡,2005;洪輝宗,2004;張淑惠,2008;郭威聖,2009;許碧章,2006;

楊紋貞,2005;蔡佳和,2009;蔡宗信,2004;謝文隆,2010)。所以,本研究 擬從健康適能、技術需求、刺激避免、社會需求、成就需求等五個動機構面,來 探討桃園縣國小棒球隊學童在不同背景變項下,其運動參與動機之差異情形。

二、不同背景變項之相關研究

根據以上相關研究,研究者依本研究背景變項之分類:年級、年資、練習時 間、比賽層級、學業表現,將相關文獻歸納整理如下:

(一)不同年級與參與動機之相關研究

不同年級與參與動機之相關研究,整理如表2-2。李旭旻(2005)在臺北縣國 小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結果發現:不同年級參與者在獎賞稱 讚、訓練情境、滿足需求等達顯著,且年紀較小者,參與動機高於年紀較大者。

而相同的結果也出現在江幸容(2009)、林新枝(2011)、張伯謙(2003)、張 淑惠(2008)、張惠宴(2010)、郭威聖(2009)、許碧章(2006)、黃玉青(2010)、

廖燕燕(2006)、蔡宗信(2004)、鄧瑞芳(2008)等研究中。但林建興(2009)、

陳慶宜(2011)、蔡佳和(2009)卻表示,年級越高則參與動機越強。另外,王 智賢(2008)指出,不同年紀之國小田徑代表隊選手,在參與動機上無顯著差異,

其推論應該是高年級正值青春期,身體發展相差不多,對田徑訓練的負荷量皆能 接受,因此,年紀小者與年紀大者,參與動機沒有很大的差異。而相同結果也出 現在林曉怡(2005)、洪輝宗(2004)、黃文賢(2007)、楊紋貞(2005)等的 研究中。因此,本研究擬探究桃園縣國小棒球隊學童,是否因就讀年級的不同,

而在參與動機上的表現有所差異。

表2-2 不同年級與參與動機之相關研究摘要

表2-2(續)

而林建興(2009)、林曉怡(2005)和蔡佳和(2009)則進一步表示,團隊年資

表2-3(續)

(三)不同練習時間與參與動機之相關研究

不同練習時間與參與動機之相關研究,整理如表2-4。陳慶宜(2011)對臺北 市高年級參與樂樂棒球學童的研究指出:不同練習時間在動機構面上達顯著差 異,且練習時間高量的學童,參與動機高於低量的學童。而相同的結果也出現在 王智賢(2008)、黃建智(2007)、廖燕燕(2006)、蔡佳和(2009)、鄧瑞芳(2008)、

謝文隆(2010)等研究中。但在林建興(2009)、張伯謙(2003)的研究卻指出,

表2-4(續)

表2-5(續)

研究者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黃建智

(2007)

國小拔河運動團隊 選手

在運動發展、成功&成就、挑戰&競爭、活動、

友誼等構面上有顯著差異,有參加全國比賽者 高於沒有參加者

楊紋貞

(2005)

臺中縣國小跆拳道 校隊

全國賽之選手在技術需求高於縣市比賽及未曾 參加正式比賽者;未參加正式賽之選手在刺激 需求高於縣市賽者。縣市比賽前三名在社會需 求動機高於未獲前三名;全國賽前三名在技術 需求高於縣市前三名及未獲前三名者

廖燕燕

(2006)

臺北市國小扯鈴運 動代表隊選手

乙類比賽選手的參與動機高於甲類選手,可能 乙類比賽選手已經習得基本動作,以甲類比賽 選手為表率,希望學習到更複雜,更精進的技 術,在團隊訓練、運動發展構面上達顯著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五)不同學業表現與參與動機之相關研究

第二節 社會支持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社會支持的概念源於社會學中的社會凝聚力(social solidarity)及社會連結

(social bound)(陳淑芬,1993),包含社會概念與支持系統兩個概念。「社會 概念」強調人與社會環境之間的關係;「支持系統」是個體能力的來源,是一種 持續與其他個體、網路、團體或組織產生社會互動的體系,不但提供個體回饋他 人的機會,也使人們在其身處的社會環境中具有影響力(Caplan,197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