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資優教育的現況與難題

本節將就學校資優教育推行的現行模式、難題與推行的方向加以說明:

一、資優教育推行的現行模式

上節所述自 1982 年開始實施的第三階段資教育實施計畫中,已建立資賦 優異學生之教育模式,此時集中式與分散式的資優班並存於全國各縣市,北 部地區學校紛紛改以分散式的資源班型態辦理,而中南部地區的學校則兼採 集中式與分散式型態辦理(曾淑容,2000),近年來只剩中部地區的多數學校 仍採集中式型態辦理,其餘均調整為分散式型態(王木榮,2002)

中部地區的資優教育常透過設置資優班的型態來加以實施,其類型包含

一般智能優異和學術性向類的集中式資優班(自足式特殊班)或分散式資優 班(資源班),也包含藝術才能類的音樂班、美術班、舞蹈班,以及其他特 殊才能的體育班等。近三年的資優教育班級數和安置學生數的平均成長率,

與全台灣地區的平均長率相當,但其資優教育班數和安置學生人數的比重,

僅佔台灣區數量平均的 13%,顯見應發展的空間仍然頗大,頗需有計畫的逐 步推展(侯禎塘,2003)。

二、學校資優教育推行方向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主任郭靜姿於 93 年 4 月教育部「加強推 展資賦優異學生教育特殊方案」會議中,向各縣市政府教育局發表「資優教 育理念與實施」演說中,提到以下十項學校資優教育推行方向(郭靜姿,2004):

(一)加強宣導及溝通資優教育的理念

各級學校應全面加強宣導資優教育之理念,以導正偏差的資優觀念、把 握正確的教育方向,共同推動人才培育的工作。

(二)落實資優學生的情意輔導

情意輔導課程的實施目的在預防適應困難之產生。內涵可包括:認識資 優、自我期望、尊重他人、欣賞他人、了解個別差異,扶攜弱小、人際技能,

情緒敏感、善用幽默、與眾不同、罪惡感、壓力調適、家庭互動、責任感、

學習習慣、領導才能、生涯探索、利己與利他等。其重點為:1.協助資優生 提昇情緒發展層次;2.協助低成就學生提高成就動機;3.協助學生發展人際 溝通能力、壓力調適能力、及自我調整能力;4.對於高危險群學生提供支持 性諮商及輔導。

目前資優教育的最大困境,在於升學領導教學,啟發思考與創造之 教材教法,仍難免受忽略。為改進教育品質,必須普遍推廣啟發思考與 創造之教學,將資優教育所得的成果,推廣於普通教育。另外提供學生 研究方法的訓練,以奠訂未來學術研究的基礎。

(四)系統化編製教材

課程及教材具有系統性是資優教育學者所共同強調的教學原則。而 資優班教師最感困擾是欠缺一套可參考選用的教材。多數充實教學模式 缺乏系統性及銜接性,未來應成立資優教育教材編輯單位,發展具有系 統性、銜接性的教材供資優班教師參考選用,以提高教學品質與教學成 效。

(五)進行長期追蹤研究

經由追蹤研究以了解學生的發展及資優教育的成效,實極必要。追 蹤研究需要時間與經費,更需要研究者、學校、家庭及個人密切的配合 始能取得資料,其實施實在不易,但基於其必要性與重要性,政府應多 投諸經費及人力,始能協助資優教育的發展。建議辦理資優教育之各級 學校亦應建立對於資優學生的追蹤紀錄資料,以利教學、轉銜及長期追 蹤。

(六)加強資優學生的生涯輔導

資優生常因多方面的才能與興趣,在生涯抉擇時面臨焦慮與挫折,

不易將興趣及能力與生涯機會連結,以致於未能充分發揮潛能。學校應 加強輔導資優與特殊才能學生的生涯發展,協助其價值觀與心理需求的 探討,透過價值分析與澄清的過程,協助學生覺知生涯的意義,進而認 定生涯目標,充分自我發展與實現。

(七)改革課程,重視彈性

資優教育最大的困境在於課程缺乏彈性,因普通課程時數的限制,

因此目前資優教育與普通教育最大的不同僅在獨立研究能力的訓練,未 來國內如何運用縮短修業的管道或課程的濃縮方式,提供資優生更有區 分性的課程及思考教材教法,為課程改革的重點。

(八)重視學前,向下紮根

學前是個體認知與社會情意發展的關鍵期,故而學前教育的品質影響兒 童身心的發展極鉅。由於幼稚園中未提供適合的教材教法,資優幼兒常覺得 課程無趣、無味,若為順應正常環境的要求,兒童需在無聊的課程中呆坐,

造成持續的智能及情緒的受挫,或是自己做白日夢,神遊四海。這些都影響 幼兒潛能的發展,或甚至於養成不良的學習態度,也造成負向的師生互動關 係。學前養成不良的學習態度甚至排拒上學,影響兒童未來適應學校生活的 能力頗大,因此國內應加強辦理學前資優教育,以奠定資優發展的良好基礎。

(九)改變資優形象,加強社會服務

資優教育要獲得社會的支持,除了讓大眾了解資優教育的成效外,

資優生的行為表現亦關乎大眾對於資優的看法。未來學校應加強引導資 優生投入社會服務或協助弱勢同學學習,以塑造健康的社會形象,提高 社會對資優教育的肯定程度。

(十)減少外力介入,學校教育自主

資優生的鑑定、教學工作長期以來蒙受補習之害,影響資優教育的公平 性及鑑定效度頗大。個人認為社教單位應設法引導補習業者的教育理念,知 道可補什麼、不可補什麼;而學校對於種種人情壓力、關說,也應設法排拒,

如此,各校的資優教育始能在充分的自主環境下,正常成長發展。

三、資優教育的難題

台灣地區推展資優教育,有將近四十年的經驗,建立了一些法令制度,

累積了一些成果,然而亦存有若干的問題。根據王振德(1991)的調查,資 優教育教師認為資優教育實施的相關問題中,較嚴重者為:1.資優教育缺乏 完整的課程架構;2.聯考制度妨礙資優教育正常發展;3.沒有完整的資優教 育發展計畫;4.資優教育之成效評估及追蹤研究有待加強;5.教師缺乏獎勵 措施,流動高;6.缺乏資優教育專家協助指導。

根據張世彗(1996)在「我國一般能力資賦優異教育的回顧與前瞻」

一文中,指出以下幾個值得關注的課題:

(一)行政和體制方面

1.資優教育目標不清;2.資優教育法規執行不力;3.資優教育方案有 待進一步的擴大;4.資優教育的學制銜接不足。

(二)鑑定和安置方面

1.鑑定工具普遍不足;2.鑑定效度有待充實。

(三)師資培育方面

1.特殊教育培育之師資難以滿足學校之需求;2.資優教育教師流動率 偏高;3.在職進修課程不符需求。

(四)課程與教學方面

1.課程綱要付之闕如;2.資優教育課程缺乏全盤的規畫;3.資優教材 教法缺乏特色,未能配合學生的需要和興趣;4.資優學生情意教育不 足;5.資優教育重量不重質;6.資優班教材缺乏流通等。

四、行政人員的支持與資優教育方案的推行

學校行政的目的在支援教學活動,是間接達成教育目標(謝文全,2000);

學校裡的行政人員,包括校長、教務、訓導、總務、輔導等處室的人員,擁 有學校行政決策權力,其積極與努力的態度與正確的觀念及策略,將能夠主 動為政策的推行、學生的學習和老師的教學提供適切的配合與支援協助,增 進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成效,並減少學生在學習環境中可能產生的困難(胡 永崇,2001;陳雍容,2002)。

學校的行政支持策略大多來自於校長的督導、處室主任和組長配合支 持,其中學校行政支援程度越高,則教師知覺的工作壓力程度就越低,在業 務或政策的推動或了解程度上就越高(鍾美英,2005;蔡東利,2004);邱明 芳(2003)在實施融合教育學校行政支援之研究中也發現:國民小學級任教師 認為目前整體行政支援仍顯不足。國外學者Miranda & Verna也在研究中指 出:小學階段大部分資優教育方案由行政人員發起(79%),預算大部分掌握在 學校行政人員或地區督導手中;教師覺得與行政人員間溝通不良,將會影響 教學效果。由以上國內外文獻可知,行政人員對資優教育方案推行的支持態 度,將會直接影響資優教育政策的推動與施行的成效。

綜合以上可知,了解資優教育推行的現況與難題,並依學校資優教育的推行 方向而努力,給予資優學生彈性的課程與情意輔導,將可奠定資優發展的基礎並 改變資優教育的形象,而使資優生持續發展潛能,服務社會;適當提升行政人員 對資優教育推行的支持態度,亦將使資優教育的發展更加穩健與快速。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