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六章 資料分析

如第四及第五章所示,在移工的引進方式及支援內容上,台灣和韓國的政府角色之間存有差異。

台灣在移工引進程序上,主要交由民間的人力仲介公司運作,政府角色只限於制定法律來管理和評 鑑人力仲介公司。在支援方面,在文化層面上是以地方政府為主導所舉辦如潑水節等一些文化活動,

並透過外籍勞工諮詢服務中心等機構提供諮詢、申訴等服務。但對於外勞遷移早期所需要的語言和 文化瞭解等領域方面,政府並無制定因應政策或提供相關服務。與韓國相比停留在消極的支援,對 於外籍勞工的人權剝削、僱主的違法行為以及未登記勞工,則扮演管理者、監督者的角色;此外,

人力仲介公司與非營利組織的介入服務,也彌補公部門對移工支援之不足。反觀韓國,外籍勞工入 境以前,唯有通過語言、文化以及職能相關考試,才能夠到韓國工作,同時政府在他們工作層面上 也很積極地支援,以求達到社會整合的真正內涵。在本章的討論中,研究者將透過深度訪談和參與 觀察資料,試圖從移工的觀點來比較兩國政府角色,以及不同移入國政府如何影響同樣國籍的外籍 勞工在不同國家的社會文化適應。

壹、 受訪者介紹及基本資料

研究者為了觀察居留在台灣的泰國籍勞工其社會文化適應狀況及生活模式,以十位從事製造業 的男性泰籍勞工為對象,自2013年三月中旬到四月初進行深度訪談。訪談場所為桃園後站附近的公園 和泰國餐廳所形成的泰國街,以及工業區密集的新莊化成路。研究者在訪談過程中邀請泰籍留學生 當隨行翻譯人員,以協助訪談進行。

表 6-1:台灣的受訪者基本資料

代號 基本資料 工廠規模 訪談場所 訪談日期

T1

年齡:48歲

停留期間:十九年 教育整度:國小畢業

10名

桃園後站

泰國餐廳 2013.3.17

T2 年齡:39歲 37 名 桃園後站 2013.3.17

2013.3.31

T6

2013.4.7

T8

2013.4.7

T10

2013.4.7

受訪者的基本資料是由在一定程度上與適應有關的年齡、停留期間、教育程度所構成。在十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受訪者當中,除了T10以外,其他受訪者的年齡分佈在三十中半到四十歲此年齡層中,平均年齡為 35.9歲;至於停留期間,除了T1以外,其他人的平均值則為4.6年。T1來台灣已經19年了,他於台灣政 府行政電腦化之前入境,於入境10年後才收到新的工作資格,進而開始工作9年。

「因為前面十年是還沒有用電腦,是紀錄的。這個不算,因為台灣的外勞的法律就是 說,可以待在這邊幾年,這樣三年然後連續12年,可是這樣子那個前面的不算,因為 以前的十年沒有登記到那個系統,所以不算。然後只有換過兩個工廠」(受訪者T1)

以教育程度而言,大部分勞工為高中畢業,另外有兩位國中畢業者和一位國小畢業者。在台灣 工作的期間,十位勞工皆未曾碰過因學歷所引起的薪水差別待遇或其他不當行為,只是國中、高中 時期學過的技術,有助於到台灣工廠工作。

以下為參與本研究接受訪談的在台泰籍外勞簡介:

T1為泰國北部人,在位於鶯歌的電鍍工廠工作,以賺錢為目的赴台。T1的年齡為43歲,來台灣 已經19年。雖然他僅有國小畢業,學歷偏低,但因他豐富的工作經驗,在工廠受到肯定,因而擔任管 理職位。工廠由四位印尼人、八位台灣人及兩位泰國人所構成。在訪談過程中,他始終保持著很有 信心的樣子。

T2因已有在台灣工作經驗的哥哥推薦,透過仲介公司來到台灣工作。目前在桃園八德的塑料工 廠工作,工作近兩年。

T3具有相當水準的中文能力,年齡為36歲,已來台灣13年。目前在位於桃園南崁的車窗製造公司 工作。

T4今年34歲,剛來台灣一年多而已,於製作高爾夫球竿頭的工廠工作。他看到很多親戚來台灣工 作,就想來台灣工作,因此透過仲介公司赴台。

T5在新莊的電鍍工廠工作,年齡為40歲。他於台灣停留已經6年7個月了,曾經在嘉義工作過。高 中畢業,與8位泰國人和20個台灣人一起工作。

T6為31歲,在桃園的高爾夫球竿工廠工作八個月。研究者在訪談T6時才發現,T6與先前接受訪 談的T4在同一工廠工作。學歷為高中畢業,因錢的問題透過仲介公司赴台。目前在工廠的工作是他 首次在工廠及國外工作的經驗。

司由110個泰國人和500多個台灣人構成。

T9此次為第三次來台灣工作的,在台灣工作已六年。他一開始是透過在台灣工作過的哥哥介紹

2012.8.12

K2 年齡:28歲

停留期間:五年 87名

京畿道

華城市 2012.8.12

2012.8.12

K4

2012.8.19

K5

2012.8.19

K6

2012.8.19

K7

2012.8.19

K8

2012.8.19

K9

2013.5.5

K10

2013.5.5

觀察受訪的韓國泰籍勞工年齡,除了K10以外,其他都是在20至30歲這個年齡層,比台灣的泰籍 勞工年齡層更低一些。平均年齡為32.1歲,比受訪的在台泰勞年輕約三歲。另外引人矚目的,是在韓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勞工的教育程度比在台勞工高很多,不僅所有勞工都有高中畢業以上的學歷,畢業於大學的勞工也 有四位。而平均停留期間為3.8年,比台灣短1年左右。以下為各勞工的簡介:

K1在到韓國工作前,曾有到韓國旅遊的經驗,因而對在韓國工作產生了興趣,決定來韓國工作。

剛好當時他的姐姐在韓國生活(結婚第二年),這也影響了他的決定。他的年齡為27歲,在京畿道松 炭市的汽車零件工廠工作5個月了,與六位泰國人和十位韓國人一起工作。雖然他具有大學學歷,且 有辦公室工作的經驗,但對目前這份工作,依然持有很正面的態度。

「我在泰國的時候,在辦公室工作,一開始在工廠工作的事實,其實讓我有點丟臉,

一直看別人的臉色,可是這裡反正不是泰國,換一個角色來想就好,在泰國辦公室工 作的薪水跟這裡工廠的薪水差不多。」(受訪者K1)

K2為28歲,在京畿道富川市的塑料工廠工作了5年,他透過爸爸的推薦來韓國。與70位韓國人、

10位泰國人以及6位孟加拉人一起工作。

K3現年36歲,在位於京畿道華城市的箱子工廠工作,今年是第六年。在泰國的時候就持續接觸 韓國音樂、電視劇及電影,因而產生到韓國工作的想法。母親和妻子在泰國,所以每天晚上會用電 話和網路跟她們聯絡。目前與5位泰國人和10位韓國人及5位尼泊爾人一起工作。

K4,32歲,在京畿道議政府市的換氣扇製造工廠工作,工作年餘。他與兩位泰國人和十位韓國 人一起工作,另外一位泰國同僚來韓國已經7年多了,所以K4常常依賴他。

K5也是32歲,在京畿道安養市的塑料工廠工作,來韓國7年多,根據韓國的移工法律,他已超過 停留期間,是一位未登記的外籍勞工。雖然他的簽證期限已過期,但因為他的情人在韓國,所以沒 有返國。其中較特別的是,他工作的工廠中,除了幹部以外,其他的員工都是泰國人。

K6在京畿道安山市的鐵鋼工廠工作,來韓國四年了。與兩位泰國人和二十位韓國人一起工作。

K6也是具有大學畢業的學歷,曾經在汽車輪胎公司當過白領,一開始很難接受工廠的環境,但因為 經濟上的問題,還是選擇忍耐。

「韓國和泰國的環境不一樣,在泰國學歷高,可以當更高的位置,也可以賺很多,但 韓國沒有這種東西,其實一開始我也很難接受在工廠工作的事情,因為其實在辦公室 工作的時候會很舒服,不會很痛苦,但是因為這裡很辛苦,雖然這樣,因為薪水比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高,才忍耐撐下去的」(受訪者K6)

K7為34歲,也是在安山的溶鐵工廠工作,由於經濟上的考量而決定來韓國工作,他曾經在台灣 的汽車零件工廠工作過。聽到研究者在台灣唸書,他就用中文打招呼。工廠內泰國人總共為11位,還 有7位印尼人、9個韓國人。

K8今年32歲,在京畿道水原市的化妝品製造工廠工作,來韓國的動機比較特別:

「我以前是自行車國家代表選手,退休之後來韓國當過教練,然後後來去美國認識了 一個韓國人。他的爸爸是一個工廠的老闆,所以那個朋友推薦我要不要去韓國工作,

雖然那間工廠現在已經倒閉了,我朋友還是介紹另外一個工廠給我,現在的工廠就是 那間工廠」(受訪者K8)

他與5個泰國人和4個韓國人及1個菲律賓人一起工作,個性較為積極、開朗,在訪談當中始終維 持笑臉並自己主導訪談。

K9為27歲,在華城市的汽車零件工廠工作一年多了。與K1相同地,他也是因為過去在韓國的旅 行經驗,而對韓國產生良好印象,決定來韓國工作。在泰國時,便常透過電視劇、電影、音樂,間 接地體會過韓國文化。目前與18位泰國人、100位韓國人以及2位中國人一起工作。

韓文能力相當好的K10,來韓國已經8年了。現在在華城市的傢具工廠做貼膠卷。雖然並不會花 費很多體力,但是因為有很多要記的東西,所以感到有點困難。

貳、 兩國移工的適應度探索

本研究試圖從受訪之在台及在韓泰籍移工的觀點,以瞭解移入國政府對移工支援的積極性是否 及如何影響居留於兩個不同國家的泰籍勞工之社會文化適應狀況,並以移入國政府政策與移工社會 網絡等兩個面向來進行探討比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一、政府政策

如第二章所探討的文獻回顧部分一樣,有關社會文化適應的理論架構可分為文化學習、因應壓 力以及社會認同感理論。研究者將透過泰籍勞工的訪談資料和參與觀察資料,將台灣和韓國政府所 推進的政策套用於此三種理論框架來探討並進行比較。

如第二章所探討的文獻回顧部分一樣,有關社會文化適應的理論架構可分為文化學習、因應壓 力以及社會認同感理論。研究者將透過泰籍勞工的訪談資料和參與觀察資料,將台灣和韓國政府所 推進的政策套用於此三種理論框架來探討並進行比較。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