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係用調查研究法來蒐集資料,待資料回收整理後,以統計套裝軟體 SPSS for Windows 18.0 中文版進行資料分析,茲將用以考驗研究假設的統計方法 說明如下:

61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研究結果與討論 研究結果與討論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章旨在探討大學生依附關係、人格特質與憂鬱情緒間的研究結果,共分為 四節敘述:第一節為大學生憂鬱情緒之現況;第二節為不同背景變項之大學生依 附關係、人格特質與憂鬱情緒之差異情形;第三節為大學生之依附關係、人格特 質與憂鬱情緒之相關情形;第四節為大學生之依附關係、人格特質對憂鬱情緒的 預測分析。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大學生憂鬱情緒之現況 大學生憂鬱情緒之現況 大學生憂鬱情緒之現況 大學生憂鬱情緒之現況

本研究之大學生憂鬱情緒為受試者在填寫「臺灣人憂鬱篩選問卷」之得分情 形,問卷將憂鬱情緒分為情緒、認知及生理三個向度,採四點評量方式,請受試 者評估近一周的感覺,依題意勾選最符合的分數,0 分代表沒有,1 分代表有時 候,2 分代表時常,3 分代表常常或總是,分數越高,表示憂鬱程度越高。臺灣 人憂鬱篩選問卷得分在 19 分以下無憂鬱症狀之大學生共計 764 人,19 分~23 分 輕度憂鬱症狀之大學生有 115 人,24 分~29 分中度憂鬱症狀之大學生有 68 人,

30 分以上重度憂鬱症狀之大學生有 50 人,無憂鬱症狀之大學生占整體人數之 77%,而有憂鬱情緒之大學生占整體人數之 23%,結果如表 4-1 所示。

表 4-1 大學生在 大學生在 大學生在

大學生在臺臺臺灣人憂鬱臺灣人憂鬱灣人憂鬱篩選問卷總分之分配情形灣人憂鬱篩選問卷總分之分配情形篩選問卷總分之分配情形 篩選問卷總分之分配情形

臺灣人憂鬱篩選問卷總分 n 百分比(%)

0~18 分 764 77

19 分~23 分 115 11

24 分~29 分 68 7

29 分以上 50 5

總計 997 100

62

由表 4-2 可知,大學生在憂鬱症狀上的整體得分情形,總量表平均得分為 12.67,各題平均得分為 .70,顯示大學生於一星期中會出現憂鬱情緒,但並沒有 達到嚴重憂鬱的程度。另外,在憂鬱症狀的主要三個向度上,以認知向度(M

= .75)最高,其次為情緒向度(M = .70)和生理向度(M = .64),表示大學生的 憂鬱症狀在認知層面的反應較高於情緒及生理層面。

表 4-2 大學生憂鬱 大學生憂鬱 大學生憂鬱

大學生憂鬱症狀症狀症狀各向症狀各向各向度次數分配摘要各向度次數分配摘要度次數分配摘要 度次數分配摘要

向度 M SD 題數 每題平均數得分

情緒 3.52 2.88 5 0.70 認知 5.26 3.95 7 0.75 生理 3.88 3.41 6 0.64 總量表 12.67 9.00 18 0.70 註

註 註

註:=997

進一步對各題項的統計分析可知,全部題項的平均分數皆小於平均值 1.5 分,而其中「9.我覺很煩」(M = 1.12)、「10.我覺得記憶力不好」(M = 1.10)、「11.

我覺得做事時無法專心」(M = 1.06)為本研究樣本在臺灣人憂鬱篩選問卷中平 均得分最高的三個選項,如表 4-3 所示。

63

64

有高達 36.7%之大學生具有憂鬱情緒的困擾,因此從上述可發現,幾乎每 3 至 5 位大學生中就有一位具有憂鬱情緒,可知憂鬱情緒為大學生常見的困擾之一。此 外,研究發現大學生的憂鬱情緒較多表現在認知向度,其次為情緒及生理向度,

從單題平均分數中,情緒與認知向度之得分最高,表示大學生憂鬱情緒受到認知 思考模式的影響最大,此與吳元蓉(2005)、陳清泉(1990)的研究發現大學生 憂鬱症狀主要集中在認知類別的結果相似。

第 第 第

第二 二 二 二節 節 節 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大學生依附關係 不同背景變項之大學生依附關係 不同背景變項之大學生依附關係 不同背景變項之大學生依附關係、 、 、人格特質與憂鬱 、 人格特質與憂鬱 人格特質與憂鬱 人格特質與憂鬱 情緒之差異情形

情緒之差異情形 情緒之差異情形 情緒之差異情形

本節主要了解不同背景變項之大學生在依附關係、人格特質與憂鬱情緒的差 異情形。依據大學生在依附量表、外控人格特質量表、神經質人格特質量表、臺 灣人憂鬱篩選問卷之填答結果,採用獨立樣本 t 考驗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驗 證假設一、二、三,所得結果分述如下。

壹 壹

壹 壹、 、 、 、研究結果分析 研究結果分析 研究結果分析 研究結果分析

一、不同性別大學生在父母依附關係之差異情形

為了解不同性別大學生在母親依附與父親依附的差異情形,以獨立樣本 t 檢 定進行統計考驗。由表 4-4 可知,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母親依附上達顯著差異(t

= -2.82, p < .01),且女生的平均分數高於男生;不同性別的之大學生在在父親依 附上則無顯著差異。因此,本研究假設 1-1 獲得支持,而假設 1-2 未獲支持。

二、不同性別大學生在人格特質之差異情形

為了解不同性別在外控人格特質與神經質人格特質的差異情形,以 t 檢定進 行統計考驗。由表 4-4 可知,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外控人格特質有顯著差異(t = 2.22 , p < .05),其中男生在外控人格特質的平均分數顯著高於女生;不同性別的 大學生在神經質人格特質也達顯著差異(t = -2.47, p < .05),而男生則在神經質

65

人格特質的分數顯著低於女生。因此,本研究假設 2-1 及假設 2-2 皆獲得支持。

三、不同性別大學生在憂鬱之差異情形

為了解不同性別在憂鬱情緒上是否有顯著差異,由表 4-4 可了解,雖然女生 的憂鬱平均得分高於男生,但不同性別在憂鬱情緒上的分數並無顯著差異。因 此,本研究假設 3-1 未獲得支持。

表 4-4

大學生性別在依附關係 大學生性別在依附關係 大學生性別在依附關係

大學生性別在依附關係、、、人格特質、人格特質人格特質、人格特質、、憂鬱情緒的差異情形、憂鬱情緒的差異情形憂鬱情緒的差異情形 憂鬱情緒的差異情形 人格特質 男(n=455) 女(n=542)

t 差異比較 M SD M SD

母親依附 56.05 7.07 57.32 7.06 -2.82** 女>男 父親依附 53.96 7.43 53.26 8.39 1.41

外控人格特質 25.60 4.33 25.02 3.85 2.22* 男>女 神經質人格特質 22.87 5.14 23.66 4.86 -2.47* 女>男

憂鬱情緒 12.24 9.08 13.03 8.93 -1.38

*p < .05 ** p < .01

四、不同年級之大學生在父母依附關係之差異情形

為了解不同年級之大學生在母親依附與父親依附的差異情形,以單因子變異 數進行統計考驗。由表 4-5、4-6 可知,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母親依附與父親依 附兩分量表中有不同結果,在父親依附層面上不同年級達顯著差異(F3,993=3.58 , p < .05),進行事後比較發現,大四學生的父親依附分數顯著高於大一學生,而 在「母親依附」上不同年級則無顯著差異。

五、不同年級之大學生在憂鬱之差異情形

由表 4-6 可知,年級越高其憂鬱情緒平均得分越高,但不同年級之大學生在

「憂鬱情緒」上並未達顯著。

66

67

研究結果發現,女大學生之母親依附關係較男大學生佳,此與李自強

(2006)、李碧蕙(2007)等人研究結果相似,均認為女生比男生會與母親產生 較佳的依附關係;然而,在與父親依附關係部分,男女生並沒有差異,此發現與 李靜如(2007)、高岫君(2007)、陳欣怡(2000)、楊淑萍(1995)、楊雅惠(2004)

等人研究結果相似。研究者認為可能是因為女生和媽媽的關係較男生親密,較能 吐露心事,女生在感受上也較敏感和細膩,亦會需要較多在情感上的支持和關 懷,因此在遇到困難或情緒不佳時,較常與母親溝通、尋求協助,並且也能感受 到母親給予的關心等。

二、不同性別大學生在人格特質上之差異情形

人格特質部分,男生在外控人格特質傾向高於女生,而神經質人格特質則是 女生高於男生,本研究結果與趙白玉(2008)的研究結果相似,均發現男大學生 較容易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並認為自己沒有操控權,而女大學生會認為結果是 自己所造成,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而在神經質人格特質部分,研究結果與黃 可欣(2006)、Costa 等人(2001)、Goodwin 與 Gotlib(2004)、Lynn 與 Martin

(1997)、Sibley 與 Overall(2010)等人研究結果相似,皆發現女生的神經質人 格分數高於男生,表示女生較容易情緒化、對情緒反應較大,容易緊張不安,面 對壓力會過度緊張,進而影響生理及行為表現。因此,研究者推論男生可能受到 社會期許的作用下,會希望自己是優秀的、強壯的,進而在同儕或是在團體中不 願認輸,且較不容易承認自己的問題,認為事件的結果是因為外在環境所造成,

並非自己所能控制的,所以較不用為結果負責;然而,女生的情感豐富,容易受 到小事影響情緒,杞人憂天的個性也會讓女生產生焦慮不安、緊張的感覺,因此 在情緒上表現較不穩定。

三、不同性別大學生與憂鬱情緒之差異情形

在憂鬱情緒上,過去有些研究發現女大學生的憂鬱程度會高於男大學生(黃 于芬,2007;楊順南,1995),而本研究結果指出,不同性別之大學生在憂鬱情 緒上並無差異,此與王嘉琪(2009)、吳元蓉(2005)、李靜如(2007)、陳雅卉

68

(2009)、楊雅惠(2004)、簡吟如(2009)等人的結果相似。研究者認為可能是 因為過去女性較容易選擇沉默、容忍,因此在情緒上有較多壓抑,皆會出現憂鬱 情緒,然而現今社會強調男女平等,在大學活動或社團中可以發現女性的領導者 也越來越多,展現獨立自主的一面,因此在面對問題時,更知道如何獲得資源及 能夠面對困難,因此憂鬱情緒在性別上並無顯著差異。

四、不同年級大學生與父母依附之差異情形

本研究結果發現不同年級在母親依附上並無顯著差異,此結果與李碧蕙

(2007)、陳欣怡(2000)、曾怡雅(2011)的研究結果相似;而在父親依附上,

結果發現大四學生對父親依附的程度高於一年級,此結果與過去研究結果不同,

可能是因為四年級學生正面畢業,準備開始人生的另一個階段,此時需要能討論 與提供意見的信任者,而在家庭中父親往往扮演較權威或做決定的角色,因此大 四學生在遇到問題或困難,會向父親尋求建議,然而大一學生正進入大學新生 活,重心會放在學校及人際活動上,因此大四學生在與父親的互動會優於一年級 的學生。

五、不同年級大學生在憂鬱情緒上之差異情形

在憂鬱情緒部分,研究結果發現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憂鬱情緒上沒有顯著差 異,此結果與陳雅卉(2009)、黃于芬(2007)、簡吟如(2009)等人研究結果相 似。推究其結果,研究者認為不同年級之大學生在發展階段上皆屬於青春期晚期 的自我認同階段,可能面臨相似的發展困難或障礙,再者,不同年級的大學生皆

在憂鬱情緒部分,研究結果發現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憂鬱情緒上沒有顯著差 異,此結果與陳雅卉(2009)、黃于芬(2007)、簡吟如(2009)等人研究結果相 似。推究其結果,研究者認為不同年級之大學生在發展階段上皆屬於青春期晚期 的自我認同階段,可能面臨相似的發展困難或障礙,再者,不同年級的大學生皆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