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迎主曲》 (Benedictus)之詮釋與指揮要點

第四章 《C 大調信經彌撒曲, KV257》音樂詮釋與指揮要點

第五節 《迎主曲》 (Benedictus)之詮釋與指揮要點

“Allego”在《迎主曲》速度準則,或許要從音樂內容,再來決定合宜的速度。在

聆聽莫札特《C 大調信經彌撒曲, KV257》不同的錄音版本,不同指揮在速度詮釋處理

也有差異。根據曾正仲老師在《論莫札特的速度》文中,針對莫札特在“Allego”速度

的採用,音樂學者建議的速度範圍是:四分音符大約在六十九至一百六十之間。100

度範圍的差距相當大,就看指揮或是演奏者,對於莫札特音樂內涵的瞭解度,來決定速

度問題。有歌詞意涵以及純音樂在速度上的選擇,其實也是不盡相同的。

此首 B 段落音樂詮釋與指揮要點,雷同《聖哉經》樂章之 B 段落,以下不多引述。

一、Allegro 之速度確立

這個樂章是所有樂章當中,唯一以四重唱為主的樂章:四位獨唱唱出優美的旋

律,配以弦樂器、雙簧管、管風琴在其間穿梭。從譜面上來看整首樂曲,小提琴以

十六分音符不斷地往前行,低音弦樂器支撐和聲導向;而雙簧管有時以對唱方式呼

應,但多數是以潤飾性或者混合音色,與小提琴重疊或平行八度方式呈現。管風琴

仍舊是融合整個音色的重要關鍵。

為了讓四位獨唱者表達其聲樂專業性,並展現《迎主曲》當中優美的旋律動機,

決定以一個四分音符四拍拍型,大約八十的速度處理《迎主曲》。筆者在指揮這個

樂章之時,以指揮樂團為主軸,並跟隨著四位獨唱者的氣息,控制整體的速度。不

154

但讓四位獨唱伸展各自的氣息及音色,也讓指揮、四位獨唱者有更大的空間詮釋這

個樂章。

二、音量之詮釋與指揮要點

指揮以橫面相拉線條指揮為主,將每一位獨唱者的線條流暢地彰顯,並在小提

琴流動式的音型,增加其四位重唱的進行。筆者依據小提琴音型走向,處理漸強、

漸弱。

第十三小節第四拍開始,小提琴在第二拍、四拍出現“fp”的音量記號。由韻

律節奏來看,將弱拍加上強音量,或許莫札特想在弱拍之處產生節奏重音,而造成 節奏韻律的錯置。在指揮這個音量記號的前一拍,會作些微的停頓點,並在“fp”

之處以瞬間用力敲擊姿態打擊這個拍點,以突顯“fp”的音量(譜例 4-5-1)。

【譜例 4-5-1】《迎主曲》mm. 13-16(雙簧管、小提琴譜)

第三十五小節,同樣出現“fp”的音量記號在器樂與四位獨唱者的段落,筆者

也以同樣指揮手法詮釋;與前者不同的是,莫札特讓四位獨唱與樂器在強拍作

“fp”的音量記號(譜例 4-5-2)。

【譜例 4-5-2】《迎主曲》mm. 35-36(合唱譜),“fp”的音量記號的指揮

第六十二小節第四拍起,整段音樂轉換為不同織度來區分成弱的音量;例如在

(譜例 4-5-3),小提琴以十六分音符音階型態來回進行,雙簧管則以長音重疊小提

琴之和聲。男高音、男低音則支撐著女高音與女低音的對唱音型;筆者以弱音量處

理這個段落,並請樂團、四位獨唱者朝向暗的音色詮釋這段音樂。

Sop.

Alt.

Ten.

Bas.

Pno.

156

【譜例 4-5-3】《迎主曲》mm. 63-65(管弦樂譜)雙簧管則以長音重疊小提琴之和聲;

男高音、男低音則支撐著女高音與女低音的對唱音型

三、終止式

莫札特在兩處終止式部分,使用德國增六和弦。德國增六和弦若從和弦性質及

聽覺來察看,實際上它是一個屬七和弦的性質。當德國增六和弦出現之時,本身有

個明顯的導向:準備進入終止六四和弦到主和弦,作樂段結束段落。

音樂進行到德國增六和弦之時,筆者要求樂團與獨唱者,以明亮音色來詮釋這

個和弦,並持續到終止式結束。指揮進入德國增六和弦之時,以清楚的拍點並將之

拉大,同時改變筆者臉部表情,顯出其德國增六和弦的明亮度(譜例 4-5-4)。

對唱線條

【譜例 4-5-4】《迎主曲》mm. 25-27(合唱譜),德國增六和弦從聽覺上屬於屬七和弦的 性質,準備進入終止六四和弦進入主和弦,並以明亮音色來演奏

F 大調:I6 #iv2

F 大調:Ger.6 V64 C 大調:V7 I

四、四重唱之詮釋與指揮要點

《迎主曲》以女高音作為引導,因此,如何流暢自然地引出女高音線條,指揮

的手勢從“面”作為出發點,並以柔軟線條帶出樂曲之詮釋,以引導女高音之旋律

Sop.

Alt.

Ten.

Bas.

Pno.

Sop.

Alt.

Ten.

Bas.

Pno.

15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