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過往對台灣國家認同內涵之研究

壹、台灣國家認同的實證分析

台灣國家認同議題牽涉到兩個層面:一個是現實問題的之決斷;

另一個是偏向於哲學性的思考。前者所探討的是統獨問題,也就是台 灣要不要明確地宣告獨立,還是應該以「一個中國」為原則,認定台 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以及探討兩岸關係的未來發展;而後者的抽象性 及哲學性的思考,則是在探討究竟怎樣是一個國家、國家認同的基礎 為何,以及個人的國家認同能不能改變等等,以思考的方式來決定國 家認同的議題(江宜樺,1998:137)。就台灣國家認同實證研究方面,

雖然學術界在測量國家認同上有統獨的測量,當然也有嘗試採用傳統 政治學對於「國家」此哲學概念的界定入手(洪裴璞,2005:49)。關 於台灣國家認同大型的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每年對 台灣住民實施的重要政治態度調查研究,是評量參考台灣住民國家認 同態度的重要依據。

依據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每半年針對台灣民眾「重要政治

態度」所做的調查分布趨勢圖20觀察:如下圖 2-5-1,從 1992 年 6 月起 始,至 2007 年 12 月止,對台灣民眾所作的台灣民眾(台灣人/中國人)

認同趨勢分析調查發現:認同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比例是最高 的,而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比例則是逐年提高,到 2007 年,其比例差 距已不到 1﹪(44.5﹪:43.7﹪);相對之下,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 是逐年下滑的,由 92 年時的 26.2﹪,大幅下滑至 07 年的 5.4﹪,甚至 比無反應的 6.5﹪還要更低。依朱雲漢與林佳龍的研究指出:當一個人 提到「中國人」時,他可能以血緣、文化及政治的意義來了解這個名 詞;但是當一個人提到「台灣人」時,他卻主要以居住地及主觀意識 來了解這個身份(Chu and Lin,1998:8)。由這項研究我們可以瞭解,

所謂的「中國」大概可以分為「政治中國」和「文化中國」兩類,研 究過程中是否有對其詳加界定,也是解讀台灣民眾國家認同的關鍵之 ㄧ(余剛式,2004:31)。

再來,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的民眾,其國家認 同態度也有著複雜的心態。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可能代表著

「我認同我的血緣、文化屬於中國人,但政治上認同台灣」。

圖 2-5-1 台灣民眾(台灣人/中國人)認同趨勢分析圖(1992-2007)

資料來源: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重要政治態度分佈趨勢圖,2008 年 3 月 24 日引自 http://esc.nccu.edu.tw/newchinese/date/TaiwanChineseID.htm 再來看從 1994 年 12 月至 2007 年 12 月台灣民眾統獨立場趨勢分析資 料,見下圖 2-5-2,可以推論:自調查起始至今,主張維持現狀再做決 定,一直維持在最高的比例,而偏向統一、盡快統一呈現逐年下滑的 現象;台灣民眾邁入民主化的過程後,對統一的期待似乎越來越不復 見,維持現狀成為主流之民眾態度;然而,維持現狀的主張,究竟是 未來與中國統一或台灣獨立,我們卻無法判知。這些資料顯示:在調 查統計的這些年中,「台灣意識」已凌駕「中國意識」,未來的發展為 何則無法預測;可以確定的是:台灣民眾的國家認同與定位,呈現分 歧而複雜的現象,這種情形反映在教育上,國家認同議題變成了人人 不敢碰觸的潘朵拉盒子,不只不同族群教師的國家認同信念有顯著的

差異(陳昭男,2002:87-90),就連教科書的內容,如「認識台灣-社 會篇」,其具有的「臺灣意識」也飽受當時社會爭議(王前龍,2001:

142-145)。

圖 2-5-2 台灣民眾統獨立場分析趨勢分布圖(1994-2007)

資料來源: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重要政治態度分佈趨勢圖,2008 年 3 月 24 日引自 http://esc.nccu.edu.tw/newchinese/date/tonduID.htm

針對 1992 年 6 月至 2007 年 12 月所作的台灣民眾政黨偏好分布資 料,如下圖 2-5-3,我們可以發現從 1997 年之後,台灣民眾對於國民 黨與民進黨的政黨偏好是呈現上下起伏,互相拉鋸的狀態,而對親民 黨及台灣團結聯盟等小黨卻是呈現持續下滑的情形。

圖 2-5-3 台灣民眾政黨偏好分布圖(1992-2007)

資料來源: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重要政治態度分佈趨勢圖,2008 年 3 月 24 日引自 http://esc.nccu.edu.tw/newchinese/date/partyID.htm

貳、過往對教科書中國家認同研究之分析

過往關於國家認同的研究,或是教科書內容的相關分析研究,數 量可說汗牛充棟,筆者僅就近年來針對教科書中的台灣國家認同內容 分析研究,整理重點摘要如下表 2-5-1,以作為本文分析比較現行各版 本高中公民與社會教科書國家認同概念之參考依據,其餘與教育相關 議題或教科書分析無涉的國家認同研究,雖有涉及國家認同的概念,

但因與本研究主題較無相關,在此僅予以割捨。

表 2-5-1 與教育或教科書相關的台灣國家認同內容研究分析表

究 較、調查

社會科教

教科書政

響之研究 變:中國勢力逐漸削弱,台

中國家認

核心 的灌輸,加入大中國意識型

3、 解嚴前後教科書國家認同內

析 主類目為「制度認同最多、

文化認同次之、族群認同最 少」。

3、 五個版本的台灣諺語與民謠 以閩南語居多,充滿閩南沙 文主義。

蔡昀珍

我國高中

「公民與 社會科」

教科書民 主意涵之

分析

各版本公 民與社會 教科書

內容分析 法

1、 各版本教科書內容在民主意 涵 上 均 符 合 九 五 暫 綱 之 規 定。

2、 教科書在設計活動時較趨向 於多元,在教材教法上有很 大進步。

3、 內容中的價值(態度)層面 符 合 當 代 對 公 民 教 育 的 期 待,可使民主深化人心。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