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學與教

4.3 學與教策略

4.3.1 選取合適的策略

在選取學與教策略時,教師應考慮學生的已有知識、他們學習風格和能力、學 習課題和學習目的。不同的學與教策略,例如教師直接傳授、學生探究學習、

同儕互動共同建構知識、安排延伸活動及課業,都可以適當地運用以提升學與 教效能。因此,選取學與教策略的主要原則,就是配合課堂的學習目標和學生 的需要。

教師直接傳授

直接教學法以直接傳授的方式來傳達知識、概念或事實,是一種具備效率和效 能的方法,有助學生迅速和清楚地掌握需要學習的內容,或是鞏固已學的知識。

教師講授可以釐清課題的重點和難點、解說較為複雜的概念、整理事件的發展 脈絡,讓學生易於理解及掌握。教師亦可利用直接傳授作為回饋學生學習的方 式,以指導學生完成習作、糾正學生在課堂討論或探究式學習過程中對事實和 概念的誤解。直接傳授可與師生間的討論,或學生的分組討論交替施行,藉以 適時指導學生及給予回饋。

教師在運用直接傳授的策略時,須在課前作好充足準備,例如從教育局和不同 途徑搜集準確、客觀和包含多角度觀點的資料,將其去蕪存菁及經過系統整理,

35

然後才在課堂有條理和清晰地向學生講授。在講授的過程當中,教師基本上主 導了課堂教學的目標、內容、組織、步伐和方向;然而,此舉並非表示教師僅 在課堂向學生作單向的講解。教師可適時向學生提問,以審視學生對學習內容 的掌握程度;同時為學生提供不同分析角度,引發他們討論、思考,並進一步 指導學生閱讀具質素的書籍和材料,從而更深入地掌握學習的要點,以及提升 慎思明辨和解難等能力。

學生探究學習

探究學習需要建基於知識基礎。學生透過探索、分析及反思等學習過程,得以 進一步鞏固和建構知識。如同其他學校課程一樣,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也採納探 究學習作為本科的其中一種學與教策略。

在探究學習過程中,教師安排多元化的學習活動,例如組織問題、處理資料、

討論觀點、釐清價值觀、設計及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案、深入分析特定課題。圖 4.1 說明本科進行探究學習可能涉及的不同過程,以及這些過程怎樣有助培養學 生的多角度思維能力。一些課題或會涉及不同文化、價值觀和利益的觀點,如 果對相關的事實和現象的理解不足,或者欠缺合適的概念作出分析,便不可能 對不同的論點作出持平和合適的評鑑。探究學習不應止於勾畫出分歧和了解爭 論,而是在於促進社會各界的福祉,或聯繫不同角度作出最合適或持平的決定;

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按同理心和理據作出判斷和提供實際可行的建議,而並 非單單抱持「批判」或否定的態度。

36

4.1 探究學習的過程與培養多角度思維的關係

探究學習的過程 與培養多角度思維的關係 ( I )

掌握事實、

理解現象、

澄清概念

● 資料的不同來源

● 採集資料的不同方法

● 不同的詮釋及解釋

● 不同的關連

● ……

( II ) 明白有關的分歧

● 不同的價值觀

● 不同的利益

● 不同的信念

● ……

( III )

進行反思、作出評鑑、判斷、

探求出路、付諸實踐

● 考慮多方面的論據與觀點

● 提出理據和解釋

● 作出行動、評鑑和接納結果

● 修訂立場、探求出路

● ……

教師安排學生進行探究,要注意有關學與教活動應與課程相關,並配合學生的 心智發展程度;所提供的資料和數據必須仔細核實其客觀程度及可靠性。仍在 發展當中的事件或議題,往往極具爭議,而且未必具備足夠和客觀可信的資訊,

相關報道和評論亦會因應事件的發展改變,難以讓學生展開持平和具證據支持 的討論,故不適宜用作探究的題材,以免學生誤解事件的發展和過早作出判斷。

探究學習也不應引導學生將探究方向囿於正反二元對立的角度,以免限制學生 認識課題所涉及的不同維度。事實上,不少涉及歷史文化、道德標準、法理法 治、宗教、民族的課題,沒有正反二元對立的角度。

本科同時重視培養學生建立正面的價值觀與積極的態度,因此,任何違反法律 或人倫道德的事件或課題,均不應作為探究學習的題目,以免對學生的價值觀 與行為有不良影響。涉及是非對錯分明、法理清晰的議題,教師應明確地列舉 歷史、道德標準、法理等各方面事實,並向學生指出這些議題不存在討論或妥 協的空間,更不可肆意扭曲事實發展,從而讓學生對議題有正確的理解。而涉 及國家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憲制關係的課題,更應從國家《憲法》和《基本法》

的憲制基礎去理解。

37

鼓勵自主學習

教師應幫助學生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以裝備他們成為終身學習者。教師 可善用多元化的電子學習策略,幫助學生掌握處理資訊的能力(如在互聯網上搜 尋資料及引用資料來源),以便應用於以後的學習。教師亦可運用翻轉教室或因 應學習內容在網上安排課前預習或課後延展活動,讓學生跨越時空限制進行電子 學習,培養自學的能力。(請參閱《中學教育課程指引》系列中的分冊 6D《運 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促進自主學習》,並可瀏覽教育局的網頁,以獲得更 多有關如何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的資料。)

此外,教師可透過「從閱讀中學習」這個策略,幫助學生自行拓闊知識面和角度。

教師可為每個主題設定一份適切的書目和官方資料參考清單,以鼓勵學生閱讀;

也可設立讀書會或不同的獎勵計劃來推動學生閱讀。在這一方面,公民與社會發 展科作為聯繫高中學習經歷的跨學科科目,提供了鼓勵學生閱讀的理想平台。教 師應鼓勵學生,通過廣泛閱讀書籍、期刊、報章、官方機構所提供的資料,或不 同類型的多媒體(結合錄像、聲音、圖像等兩種或以上傳播模式)材料等,探索 不同的知識領域,建立堅實的知識基礎。(請參閱《中學教育課程指引》系列中 的分冊 6B《從閱讀中學習:邁向跨課程閱讀》小冊子,並可瀏覽教育局及本科 的網上資源平台,以獲得更多有關從閱讀中學習的資料。)

同儕互動共同建構知識

教師擔當學習促導者的角色,應經常採用促進學生協作和互相學習的策略,藉 以協助他們共同建構知識,豐富學習經歷。分組討論和角色扮演,正是其中兩 種於課堂中較常採用的相關學與教策略。

當學生投入分組討論時,他們會積極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向同儕學習從其他人 的角度來看事物,以及接受和回應別人的挑戰。教師可採用不同措施以提升分 組討論的成效,例如清晰界定小組的討論範疇、提供適當的討論材料及在小組 中指派特定的角色(例如主持人、記錄員、觀察員),以促進學生的溝通技巧和 培養尊重他人等正面價值觀。

角色扮演是引導學生了解課題複雜性與爭議性的常用策略。學生透過扮演角 色,理解各方持份者的不同利益和觀點。他們有機會體驗受影響的各方人士的 感受、情緒和回應,從而培養同理心。當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充分考慮各方面的

38

意見,可以促使他們從比較的角度加深對課題的理解。然而,學生的觀點可能 未及全面或有偏頗,教師不能置之不理。因此,教師在討論後配合課程宗旨和 目標的評講和總結,對學生達致學習成果、建立正確的理解和正面的價值觀至 為重要(參考第二章)。

安排延伸活動及課業

教師可以安排一些延伸活動或課業,例如撰寫概要或報告,使學生將課堂學習 經歷連結起來,建立個人的觀點。教師同樣可以利用內地考察來設計延展學習 任務,以豐富學生的學習。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