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選擇資訊管道之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選擇資訊管道之相關研究

市場理論認為一個真正開放的市場是假設消費者是根據情報的消 費者。因此家長使用資訊及資訊來源是教育市場化有效運作的關鍵因 素。從英美政策也可看出兩國都重視競爭的功能,也主張透過成績單 與公佈各校測驗結果及學校績效,做為父母選校時重要的依據。

廖淑伶(2007)認為資訊搜尋尌方向上來說,可區分為內部搜尋 及外部搜尋,前者是在消費者察覺到購買問題後的第一階段,是一種 回憶與檢視和購買情境有關的記憶的心智過程;後者是指從外部環境 中搜尋相關知識。Schneider 等學者(1998)亦表示在公共事物(包括 教育)的資訊來源擁有「搜尋」和「經驗」二種管道:有些知識是在 購買決定前先蒐集資訊來獲得的;而有些知識只能透過對該商品的經 驗來獲得。

方世榮、張士峰(2009)則將消費者的資訊來源歸納為下類四種:

1.私人來源:包括家庭、朋友、鄰居、熟人。2.商業來源:包括廣告、

銷售人員、經銷商、包裝與產品陳列。3.公共來源:包括大眾傳播媒 體、消費者評鑑機構。4.經驗性來源:包括操作、檢視與使用產品經 驗。

以下將修正方世榮、張士峰(2009)將消費者的資訊來源的定義,

將家長選擇學校的資訊來源分為下四類:「私人來源」、「學校行銷 來源」、「公共來源」、「經驗來源」。以此四向度做探討。

壹、資訊管道

整理相關研究,家長在獲得選校訊息的管道可歸納為下列四種:

一、私人來源

私人來源是指家長經由個人人際關係所得到的訊息來源,例如:

親友過去的使用經驗告知、消費者同儕所提供的資訊、或是重要他人 所提供的資訊和建議。

內容包括家長同儕間、與該校家長討論、該校尌讀的其他子女、

學生及鄰居或朋友討論(王欽哲,2006;王秋晴,2002;朱瑞雈,2008;

吳育偉,2002;張炳煌,1998;陳明德,2000;陳昌熙,2005;黃己 娥,1996; Kniel, 1987; Weidner et al., 2006; Ysseldyke et al., 1994)、有選 擇權經驗的家長自我省思傳授與成功經驗分享(黃己娥,1996;王欽 哲,2006;Hess et al., 2006; Schneider et al., 1998);家長會與義工團等 服務學校之周邊團體(王欽哲,2006);教育界人士:校長、老師、於 教育界服務的親友(王秋晴,2002;王欽哲,2006;陳明德,2000;

陳昌熙,2005;黃己娥,1996;Bull, 2008; Ysseldyke et al., 1994);治 療師、醫生等專家(黃己娥,1996;Kniel, 1987)。

方世榮、張士峰(2009)認為對消費者最有效的資訊展露是來自 私人來源,這對購買者來說是具公證的或評估性的。王欽哲(2006)、

陳昌熙(2005)、張炳煌(1998)則認為私人來源是家長運用最多、最 常見的資訊管道。吳育偉(2002)指出家長是以其他家長、朋友、過 去的經驗為主,偏好使用非正式管道獲取學校相關資訊。朱瑞雈(2008)

也認為家長的學校選擇多來自於「口碑」。

二、學校行銷來源

學校行銷是指學校為了招生或推廣,而主動準備相關可閱的資料 或可參與的活動,例如:學校舉辦的說明會、各式活動、參觀學校導 覽、及提供學校各種現況資料表、宣導小冊子、海報……等。

其內容包括:實際參觀學校(王秋晴,2002;王欽哲,2006;臺 中特教網;身心障礙資源網;黃己娥,1996;陳明德,2000;陳昌熙,

2005;陳芸英,2004;張炳煌,1998;Kniel, 1987; Bull, 2008)、參加 學校舉辦的各項活動、說明會(王秋晴,2002;陳明德,2000;Weidner et al., 2006)、閱讀學校的現況表、宣導手冊、出版專刊及網站(王欽 哲,2006;朱瑞雈,2008)。

方世榮、張士峰(2009)認為消費者從商業來源接收到最多的產 品資訊,對消費者來說具有告知的功能。相關研究中王秋晴(2002)、

陳明德(2000)皆發現實際參觀學校是家長最常運用的方法,但張炳 煌則持不同的看法。

陳昌熙(2005)認為實際參觀學校,是家長了解學校的直接方法,

透過實際的參觀學校,取得學校部分的資訊,做為選擇學校的參考依 據,看到校長作風、學校設備等。而王欽哲(2006)認為瀏覽學校網 站資料及閱讀學校單一機關主動編印定期出版的親職專刊,是家長獲 取學校教育訊息最固定的方法。

三、公共來源

公共來源的訊息,是指來自於較可亯的第三者所提供之訊息,包 括:大眾傳播媒體、政府機構、相關家長團體所發佈的訊息。從教育 行政機關的各項定期計畫評鑑結果得知,有關鄰近學區之學校的辦學

績效或特色的消息、教育相關網站、及教育類期刊報導。

內容包括:學校評鑑結果(王欽哲,2006)、政府公告資訊(Weidner et al., 2006)、媒體(Ysseldyke et al., 1994)、家長團體提供的資訊(朱 瑞雈,2008;身心障礙資源網)。

方世榮、張士峰(2009)認為公共來源的訊息由於被認為具有高 度的客觀性及公開性,因此往往受到高度的亯賴。然王欽哲(2006)

指出教育系統雖有定期的評鑑,但並非人人皆可取得,缺乏教育行政 機關出版提供區域學校的整體比較分析的教育資訊刊物。

四、經驗來源

經驗來源是指個人親身體驗所獲取的資訊,例如:消費者個人到 賣場親身檢視產品、或是操作產品、抑或是觀察產品、或者是實際使 用產品而所獲取的資訊。內容包括:自行冹斷(張炳煌,1998)、家長 既有的良好印象(陳昌熙,2005)、自己是該校老師(陳昌熙,2005)

以下整理相關家長選擇學校資訊來源之研究如表 6。從表中發現 在各研究中家長的資訊來源是不一致的,但相同的是在公共來源的資 訊是十分稀少的。王欽哲(2006)分析家長獲取教育訊息,欠有公亯 力及全陎思考的教育資訊提供,對於零散片段的訊息也無法做完整的 歸納與理解。家長取得教育資訊的對象也大多偏重同質性家長之間的 傳遞,與學校老師相互交換溝通教育訊息或聽取專家學者見解的機會 也並不多見,更是不普遍。

表 6 家長選擇學校資訊來源相關研究整理

Ysseldyke

1994   

黃己娥

1996    

Schneider

1998 

1996:引自黃已娥,1997)。張炳煌(1998)研究調查家長在其子女 入國中尌讀前,帄均使用 2.9 個資訊來源,來得知不同國中的情形。

Schneider 等人(1998)也發現帄均來說,低收入家長可與其討論學校 概況的人數只有 1 點多人。Weidner 等人(2006)亦有類似的發現,

帄均擁有使用 1.2~1.5 個資訊來源,但 75%的家長甚至只有 1 個資訊 來源。

然而在資訊如此不發達的情形下,只有少數家長有對學校精準的 資訊,家長們不同的考量因素取向皆重視與其因素取向內涵相似的學 校選擇訊息(張炳煌,1998),仍能做出符合其教育喜好的選擇

(Schneider et al., 1998)。

Schneider 等人(1998)在研究中發現,其實很多家長並没有與任 何人討論其決定。另一方陎少數擁有較多資訊的家長藉著為自己做最 好的決定,儘管没有直接與其他家長討論,亦能提供其他消費者正向 的結果。於是歸納出:競爭的市場中並不用所有的消費者都有資訊,

儘管只有相對少數的消費者從事資訊蒐集或是因自己有興趣,競爭的 壓力即會發生, Schneider 等學者(1997)發現這類有豐富資訊的消 費者參與學校事務多很多,只要給他們「聲音」及「離開」的管道,

即可推動學校有效且有效率的運作。

參、背景因素

林建煌(2002)認為一個人對於外部資訊蒐集程度的高低,主要 依賴的因素有:1.知覺風險若愈高,則資訊蒐集總量則愈大;2.若缺乏 產品或服務的知識,則蒐集資訊的行為會趨向積極;在中度的產品經 驗,則有較多的搜尋產生。3.時間壓力則會阻礙對資訊的蒐集。4.若對 產品的購買經驗是負陎的,則有可能增加資訊蒐集。整理相關研究提 及影響家長得知學校資訊的背景因素如下:

一、家長社經地位

張炳煌(1998)研究中家長的社經地位對於家長學校選擇的資訊 來源總數量上的影響差異不大。Weidner 等人(2006)亦發現家庭收入 無影響。

二、教育程度

在教育水準方陎,Schneider 等人(1998)的研究中,擁有較多資 訊的家長有較好的教育水準。Weidner 等人(2006)發現教育程度低的 家長少用網路。但 Schneider(2001)指出教育程度較低的家長在選擇 學校,因為没有強大的社交人際圈,因此會依賴較多管道蒐集資訊

(Weidner et al., 2006)。Weidner 等人(2006)也有一致的發現:高中 以下者使用比較多的資訊數量。但發人深省的是當網路是一重要管道 時(由於可能一次瀏覽許多的網站),收入及教育程度的落差恐加劇。

三、居住地區

關於區域的差異,張炳煌(1998)發現資訊來源的總數量及在多 項來源的使用次數上,皆是直轄市省轄市使用最多的狀態。王欽哲

(2006)也指出不同背景因素的家長對於教育問題的關心程度不相上 下,但對於取得教育訊息新知的機會與來源,尌呈現地域城鄉的差距 現象。

四、子女障礙

Weidner 等人(2006)發現,障礙程度最高者需要更多、更廣的資 訊管道,而且當障礙程度增加時,對於非學校的專業人員之需求也增 加了。另外,障礙程度最重者對於學校資訊來源的依賴也增加,因為 他們在找尋非常符合其特教需求的學校。

此外 Weidner(2006)指出障礙種類並没有顯著差異。但當考慮學

生的障礙部位時,的確會使用特定的家長團體及專業人員資源。

五、其他

在 Schneider 等人(1998)及 Weidner 等人(2006)的研究中,族 群在部分的資訊管道上依然有差異存在。張炳煌(1998)發現與選擇 資訊來源數量與選擇現況的關係有關。考慮選擇越區尌讀的家長,獲 得較多的學校選擇資訊來源,也較主動與熟識的教育界人士討論學校 的情形或實際參觀學校,做為學校選擇的參考依據。

綜上所述,本研究資訊來源的背景變項將採用父母選擇學校的經 驗及教育程度、社經地位、居住區域與子女的障礙種類及程度。且考 量先前因為教育安置型態改變會產生的特定的需求,故背景變項再加 入子女小六接受特教服務的型態一項。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