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郭德堡變奏曲》第二部分分析與詮釋

第十六變奏

2/2&3/8 拍子 G 大調 樂曲標示:性格變奏-《法式序曲》(Overture)

一、樂曲分析:

原是以單層鍵盤演奏的法式序曲。從第 15 變奏過渡到本首序曲,在風格上的轉變 俱有相當強烈的戲劇性對比,第 15 變奏內斂陰鬱的情緒,轉變至法式序曲莊嚴盛大的 風格。巴赫將法式序曲至於 30 段變奏中的第 16 段變奏,有意在此將《郭德堡變奏曲》

分為兩大部分。

本變奏共有兩個段落,第一段落 16 小節是第二段落的前奏,曲風自由俱有即興風 格的二聲部,主要特點是附點的節拍、快速音群的音階、和長裝飾音。

第二段落從第 17 小節開始,從 2/2 拍立即切換為 3/8 拍子,樂曲織度轉為緊湊,變 奏主題從 Soprano、Alto、Tenor、Bass 聲部依序出現,最後再以 2/2 拍的二拍子和絃作

結束,為一個輕快活潑的四聲部小賦格曲。

二、樂曲詮釋:

1. 第一個和絃要求音響飽滿且有力度,以展現第二部分開頭與序曲的氣勢。

2. 在第一段落有許多 32 分音符的快速音階(譜例 63,框線標示出),筆者建議這 些音階要以較小的音量彈奏,如此才不會打斷主旋律的進行。

譜例 63 巴赫:郭德堡變奏曲,第 16 變奏,第 1、第 2 小節

3. 第 6 小節第一拍右手的裝飾音,應視為旋律音,且時值佔一半的長度(譜例 64)

譜例 64 巴赫:郭德堡變奏曲,第 16 變奏,第 6 小節原譜與彈奏法。

(原譜) (彈奏法)

4. 第 13 小節的右手,演奏法如下(譜例 65)

譜例 65 巴赫:郭德堡變奏曲,第 16 變奏,第 13 小節右手原譜與彈奏法。

5. 第 15 小節的右手附點後的迴音( ),將附點拉長後,在第二拍後半拍彈奏出 裝飾音較為恰當(譜例 66)。

譜例 66 巴赫:郭德堡變奏曲,第 16 變奏,第 15 小節原譜與彈奏法。

(原譜) (彈奏法)

6. 變奏曲式:第一段落俱有即興風格,速度可在規範內作彈性處理;第二段則是 嚴謹的小賦格,應將拍子、節奏精確地彈奏,方可展現兩段落間的對比性。

7. 變奏性格:第一段落風格莊嚴、第二段落則是輕快活潑的,彈奏時應注意兩者 之間的鮮明對比。

第十七變奏

3/4 拍子 G 大調 技巧變奏 一、樂曲分析:

原以雙層鍵盤演出,本首為少數的二聲部變奏曲,是一首音域重疊的觸技曲

(Toccata)。本曲曲風輕快明朗,主題動機以持續的三度分解音階及六度分解音階作反向 模仿,重複音型與雙手交叉的鍵盤技巧應用,挑戰演奏者的手指獨立性。聲部音域的寬 窄隨著兩聲部音階上下行而縮小、交錯、展開,最後同時結束在間隔兩個八度的 G 音 上。

二、樂曲詮釋:

1. 第 1 至第 3 小節可作一階梯式的音量變化,筆者建議以 mf-mp-p 的音量演奏,展現 音域由寬至窄的變化。(譜例 67)。

譜例 67 巴赫:郭德堡變奏曲,第 17 變奏,第 1~第 3 小節音量建議

mf mp p

2. 第 17 至第 19 小節亦可作一階梯式的音量變化,但與開頭前三小節相反,筆者建議 以 p-mp-mf 的音量演奏,與開頭 3 小節作一區別(譜例 68)。

譜例 68 巴赫:郭德堡變奏曲,第 17 變奏,第 17~第 19 小節音量建議。

3. 由於音域重疊,建議以斷奏彈奏。

4. 聲部交錯於同一音時,應考慮旋律線條之完整,可省略一音。

5. 雙手於同音域作快速交錯彈奏,演奏時須注意手臂及手腕的位置。

mf mp

p

第十八變奏

2/2 拍 G 大調 六度卡農 一、樂曲分析:

原以雙層鍵盤演出,是一首三聲部的 6 度反行卡農,原本的低音主題線條已不似往 常安排在低音聲部,不但在各聲部間交替出現,還會出現在弱起拍上(譜例 69),如 此更能帶動整個樂曲的活力。

譜例 69 巴赫:郭德堡變奏曲,第 18 變奏,第 1~第 11 小節,原低音主題旋律。

二、樂曲詮釋:

1. 依據原主題低音旋律的分佈情形,而決定各聲部的觸鍵方式,應強調各聲部的原主 題低音旋律,彈奏較為厚實的音色,展現出原主題低音的要素。

律能被聽見。

3. 三聲部間的對唱應隨時注意,注意長音的進行方向,保持全曲的律動感。

第十九變奏

3/8 拍,G 大調 性格變奏 一、樂曲分析:

原以單層鍵盤演奏,為三聲部自由模仿的創意曲,主要三種素材有:切分音、十六 分音符、八度的八分音符,它們與原主題的低音相繼出現於各聲部。樂曲風格類似巴瑟 比舞曲(passepie)。

二、樂曲詮釋:

1. 單手演奏多聲部時,手指須有獨立性,以不同的音色來區分不同的聲部。

2. 十六分音符建議以斷奏演出,保持曲子的律動(譜例 70)。

譜例 70 巴赫:郭德堡變奏曲,第 19 變奏,第 1~第 4 小節,十六分音符以斷奏彈奏。

3. 高音聲部的音色要清亮突出,並注意演奏時值。(譜例 71)

譜例 71 巴赫:郭德堡變奏曲,第 19 變奏,第 1~第 4 小節,高音聲部。

4. 左手低音應保持三拍子強-弱-弱律動,舞蹈性格。

第二十變奏

3/4 拍,G 大調 技巧變奏 一、樂曲分析

原以雙層鍵盤演奏,是技巧性的樂段變奏,使用的素材有:上下行琶音(交替於 左右手的)、連續的三連音以及呈現原主題低音的八分音符。

本變奏可分為兩個段落,第一段落(第 1 小節到第 16 小節):兩手快速交錯的琶音 上下行(第 1 小節~ 9 小節)、二度來回的三連音音階上下行、以及跨越十七度彈奏的 裝飾音(第 9 ~ 12 小節)、分解和絃音階上下行(第 13 ~14 小節)、雙手交錯彈奏三 連音音階(第 15 小節);第二段落(第 17 小節到第 32 小節):將第一部分的技巧更密集 的使用,如:第 25 ~ 28 小節的弱起六度三連音,與另一聲部的八分音符同音反覆交錯 於一個八度內。

二、樂曲詮釋:

1. 第 1 ~ 8 小節,原主題的旋律低音交替於左右手的八分音符上行琶音第一音,另一聲 部的素材為快速出現於後半拍的十六分音符下行琶音(譜例 72)。

譜例 72 巴赫:郭德堡變奏曲,第 20 變奏,第 1~9 小節,原低音主題旋律。

2. 為使主題明顯,建議以小聲斷奏處理十六分音符,八分音符琶音上行則以音量稍強的 圓滑彈奏(譜例 73)。

譜例 73 巴赫:郭德堡變奏曲,第 20 變奏,第 1~3 小節,建議彈奏法。

4. 為使律動清楚,連續三連音建議以較小聲的音量彈奏,凸顯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譜 例 74)。

譜例 74 巴赫:郭德堡變奏曲,第 20 變奏,第 10~11 小節,建議應強調的音符。

4. 與八分音符交錯的後半拍三連音建議指法(譜例 75)。

譜例 75 巴赫:郭德堡變奏曲,第 20 變奏,第 25 小節,建議指法。

第二十一變奏

4/4 拍 g 小調 七度卡農 一、樂曲分析:

原以單層鍵盤演奏,為七度卡農,上二聲部以音階及半音階上下行作為卡農主題素 材。此曲是《郭德堡變奏曲》第二個小調變奏,先由Tenor聲部的卡農開始,再轉入Soprano 聲部(與其他卡農的主題出現順序不同);低音聲部以半音階下行作為貫穿全曲低音的 素材。第二部份卡農主題為第一部分的反向進行,而低音聲部的半音階則是以切分音節 奏進行,增加樂曲的張力。

史懷哲35曾經對巴哈常用的特性動機做了許多歸納,其中,半音的使用常常代表著 深受折磨的痛苦,在此曲可以清楚看到安排在低音部五個下降的半音上(譜例 76)。

譜例 76 巴赫:郭德堡變奏曲,第 21 變奏,第 1~2 小節,五個下降半音。

二、樂曲詮釋:

1. 此曲的特色為小調半音階的使用,演奏者要明確彈奏出 Aria 和聲低音外,也應強調

和聲外音的不協和音響效果(譜例 77)。

譜例 77 巴赫:郭德堡變奏曲,第 21 變奏,第 1~3 小節第 1 拍。

2. 由 Tenor 聲部開始的卡農,應注意旋律的完整性,當 Soprano 聲部出現時也應完整的 唱出旋律線(譜例 78)。

譜例 78 巴赫:郭德堡變奏曲,第 21 變奏,第 1~2 小節,聲部主題。

3. 不管是否為主旋律聲部,手指均要維持掛留音的時值。

4. 強調旋律中出現俱有導音進入主音效果的音。(譜例 79)。

譜例 79 巴赫:郭德堡變奏曲,第 21 變奏,第 6~8 小節,半音音型。

第二十二變奏

2/2 拍 G 大調 性格變奏 一、樂曲分析:

原以單層鍵盤演奏,是一首四聲部的小賦格曲。由低音聲部維持主題低音和聲的進 行(譜例 80),Soprano、Alto、Tenor 三聲部進行自由對位。

譜例 80 巴赫:郭德堡變奏曲,第 22 變奏,第 1~8 小節,前 8 個低音主題旋律。

第一部分的對位素材為弱起長音下行,接入八分音符的二度來回音,從 Tenor、Alto、

Soprano 等聲部(譜例 81),間隔四拍依序出現主題;第二部分開始的低音節奏進行較 快,上三聲部則由 Soprano 開始,依序由 Alto、Tenor 等聲部出現(譜例 82)。曲風堅 定、明確,而第二十一變奏最後的延長記號(fermata)設計是為接續七度卡農之後的休 息樂段。

譜例 81 巴赫:郭德堡變奏曲,第 22 變奏,第 1~6 小節,由 Tenor、Alto、Soprano 出現對位素材。

譜例 82 巴赫:郭德堡變奏曲,第 22 變奏,第 17~21 小節,由 Soprano、Alto、Tenor 出現對位素材。

二、樂曲詮釋:

1. 注意各聲部第一次出現對位素材時,應清楚彈奏出該動機(譜例 83),建議以較明亮 的音色彈奏出,尤其是第一個二分音符更需強調。

譜例 83 巴赫:郭德堡變奏曲,第 22 變奏,第 1~6 小節。

1. 注意長音接入八分音符的節奏動機,在各聲部的音量控制,以維持全曲的律動感。

2. 右手第 11 小節的裝飾音,必須彈滿兩個小節(至第12 小節最後一拍);但要注意長 震音的音量不宜過大(譜例 84)。

譜例 84 巴赫:郭德堡變奏曲,第 22 變奏,第 11~12 小節。

4. 為讓各聲部均能清楚傳達,演奏者需確立各手指的獨立性。

第二十三變奏

3/4 拍 G 大調 技巧變奏 一、樂曲分析:

原為雙層鍵盤演奏,相同旋律以音階型式的八度模仿交錯於左右手,形成三度音階,

樂曲雖然只有兩聲部,但音符時值細小,充分展現華麗的鍵盤技巧。在這樣多變化的音 階,巴赫依然在每小節的第一拍保有低音主題旋律的進行(譜例 85)。

譜例 85 巴赫:郭德堡變奏曲,第 23 變奏,第 1~9 小節,低音主題。

二、樂曲詮釋:

1. 音階音型雙手應保持穩定,音色平均,確保手指獨立性。

2. 第 9 小節至第 12 小節應以左手正拍為主,右手 32 分音符音量不宜太大(譜例 86)。

譜例 86 巴赫:郭德堡變奏曲,第 23 變奏,第 9~12 小節,建議以左手旋律為優先。

3. 第 17 小節至第 19 小節應以右手正拍為主,左手 32 分音符音量不宜太大(譜例 87)。

譜例 87 巴赫:郭德堡變奏曲,第 23 變奏,第 17~19 小節,建議以右手旋律為優先。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