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鐵獅玉玲瓏》與說唱藝術

第四章 《鐵獅玉玲瓏》與傳統說唱藝術

第二節 《鐵獅玉玲瓏》與說唱藝術

一、相聲

說唱藝術中,相聲可說是最富喜劇性的一種,傳統相聲的表演形式,一般以表演人 數來分類可分為:單口相聲、對手相聲、群口相聲。

56 張炫文,《台灣的說唱音樂》(國立臺灣交響樂團,1986),頁 1。

44

壹、 單口相聲

單口相聲:又稱「單春」,顧名思義,是由一位相聲演員所表演的相聲形式。陳怡 潓表示:「單口相聲是相聲表演裡最早出現的表演形式,結合了笑話和評書的技巧,熔 煉成獨具特色的說唱表演……。」57葉怡均也表示:「單口相聲由一個演員表演,是從說 笑話發展出來的,也是相聲的原型。」58由此可知,單口相聲是從笑話發展出來的一種 講笑話的表演,也是最早發展出來的相聲表演模式。「單口相聲和說書很近似,不同的 是相聲的內容是短篇笑話,並多能結合時尚、天南地北、說學逗唱無所不包,說書則以 講述長篇故詩、引人入勝為主。」59中國著名的相聲大師馬季對單口相聲的描述是:

演員時而作為第三者敘述,交代情結,介紹人物,描繪景物;時而形象地摹擬人物 的聲調語氣、音容笑貌、舉止動作、氣質神態;時而剖析美個人物的思想活動、內心獨 白,有時說、表結合,對話夾插敘;有時手眼交替,講述加評論;有時特加註解。60 由此可以整理出,單口相聲有三特色:

1. 單口相聲有敘述故事的特色。

2. 單口相聲有摹擬角色並加以表演的特色。

3. 單口相聲演員有是情節需要而出入角色說明的特色。

貳、 對口相聲

57 陳怡潓,〈傳統相聲藝術探究〉(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4),

頁 82。

58 葉怡均,《笑亦有道:論相聲之藝術表演》,頁 59。

59 葉怡均,《有趣的說唱—大陸系說唱在台灣》(台北:商周,2000 年),頁 56-57。

60 馬季,《相聲藝術漫談》,頁 29。

45

又稱「雙春」,是由「逗」與「捧」二人合作的相聲表演。「逗」是傳統相聲的靈魂,

相聲演員有句藝諺說:「以說為主,以『逗』當先」,可見「逗」的重要性。所謂的「逗」

是「抓哏取笑」。61「哏」音為「ㄍㄣˊ」,與時下流行的「梗」有異曲同工之妙,代表 的是相聲中的笑料。一般我們稱負責「逗」的相聲演員為「逗哏的」,這時「逗」做動 詞,為表現笑料;負責「捧」的相聲演員為「捧哏的」,又稱「量活的」,則在一旁負責 幫腔。馮翊綱認為:

相聲表演的節奏感至為重要……逗哏的像是一首歌,語言是音符,則捧哏的便 是小節。……捧哏的答腔,為逗哏美妙的串串音符做好了規劃,使得輕重緩急 恰如其分,平述與高潮的對比增強,不再只是尋常聊天。

從此得知,負責「捧」的相聲演員其實負責的是相聲表演的節奏,同時也是讓相聲表演 產生對比、製造衝突,從而產生笑料的重要關節;所謂「三分逗,七分捧」,即是說明 了「捧哏」的重要性。

對口相聲中「逗哏」與「捧哏」依比例可以分為兩種:「逗哏」的台詞多、敘述性 強,而「捧哏」的或根據「逗哏」的言論發表看法、或提出問題讓「逗哏」的解釋,或 是替「逗哏」的論點做補充,這種稱為「一頭沉」;另一種為「逗哏」與「捧哏」兩人 的對話長度相當接近,兩方通常持相反的意見,藉著辯論帶出笑料,這種稱為「子母哏」。 參、 群口相聲

大多是由三個人一起演出的相聲,在群口相聲中,除了「逗哏」與「捧哏」的人,

還會有第三人稱作「泥縫兒」,這個角色的話不多,出聲的時機常是逗捧兩人爭辯不休 時,時而幫腔炒熱氣氛,時而潑冷水,在《鐵獅玉玲瓏》裡,Nono 的存在便似這個角

61 趙海英等,《中國藝術百科全書—相聲》(北京:吉林,2005),頁 69。

46

色。

相聲的文體結構是根據起、承、轉、合的規則由「墊話兒」(開場白)→「瓢把兒」

(準備進入主題內容)→「正活兒」(正文)→「攢底兒」(結尾)等連結而成。

「墊話」就是相聲的開場白。由於相聲早期的表演型態是「撂地作藝」,即是隨意 一塊空地即可演出,因此在表演前,需將觀眾吆喝靠近,此時便以「墊話」來引起注意。

「墊話」通常只是一小段笑話,一是引起觀眾好奇,二為試探觀眾口味,相聲演員再適 時挑出觀眾喜歡的段子表演。但因現代相聲表演場所已移至舞台上,「墊話」便慢慢失 去原有的功能並漸漸併攏到「正活」,較似進入「正活」的開場白。

從「墊話」到「正活」中間必須要有連結的橋樑,這個橋段便是「瓢把」。「瓢把」

為相聲演員讓觀眾順其自然從「墊話」進到「正活」的一個小單位,但因「墊話」與「正 活」在現今已無法清楚分出,「瓢把」也就越加不再被視為獨立的結構。

「正活」是相聲表演中的主要部分,一般由幾個段落組織而成,每個段落都環環相 扣,以上承下,每個段落結束時都會有一個「包袱」,「包袱」即是笑料,目的為讓聽者 大笑,若此段落講畢未能讓聽者笑出聲來,那便是失敗了。相聲的「包袱」特別在意要 現抖現響,若是聽者離開現場反覆琢磨才覺得好笑的稱之為「幽默」,幽默是迂迴的,

滑稽才是直接的,所以相聲的演出如果只讓觀眾會心一笑,那便是不成功的,必須在笑 料一出,立即得到熱烈回應,毫無冷場。62因此,「正活」的特色,就是設法讓觀眾不停 的哄堂大笑,也是欣賞相聲的目的。

62 劉增鍇,《大陸曲藝近五十年在台灣之發展》,頁 134。

47

48

49

50

51

相似的許多跡象,找到兩者之間的關聯。

二、賣藥團歌仔戲

在台灣盛極一時的內台歌仔戲逐漸式微後,一些歌仔戲團員開始轉而走向與賣藥團 或藥廠合作,透過表演歌仔戲吸引觀眾圍觀,並藉機推銷藥品達到廣告效果,臺灣唸歌 仔的主要曲調【江湖調】也因此被稱為【賣藥仔調】。賣藥團的演出模式基本上與現今 多數媒體在節目進行中插入廣告的做法以及欲達到的效益是相仿的。流程通常為:(1)

預告,以鬧台或唱四句聯叫花通知觀眾按時前來觀賞→(2)初步表演用來招攬客人→

(3)插入廣告,開始賣藥→(4)表演正文→(5)插入廣告,再次賣藥→(6)表演末 段,留下吸引觀眾再度觀賞的情節,並以充滿祝福言語的吉祥話收尾。

賣藥團的表演通常在晚間七點正式開始,作為白天工作完畢,晚餐時間後的消遣娛 樂時間,演出時間通常在三個小時左右,依據觀眾人數及天候做增減。表演時的特色要 靠表演者自行創造。在早期沒有錄音器材的年代下,要傳承多半要靠口頭的方式,因此 除了依據上一輩所留下的故事情節、歌仔等,還要能融入自己的話語加入有自身特色的 口白歌,完整呈現表演。

在《鐵獅玉玲瓏》裡也可以看到相似賣藥廣告的演出,舉〈李娃傳〉為例,此集一 開場始場景便與其他集不同,特在兩位主持人之間擺放寫有訂購電話之告示牌,兩位主 持人也著與以往不同之妝髮,貴寶特地配戴眼鏡、改變髮型,此外,也省去了拿著假樂 器的文場及鍵盤樂器,只用 Nono 一人扮小型的武場,使用鑼、鈸、木魚,與澎恰恰所 飾的珠寶使用電吉他做伴奏;故事一開始便直接點出主題為〈李娃傳〉,接著藉「娃」

52

與「蛙」諧音岔題演唱〈暗頭仔水蛙〉,說到主角因為環境所逼的坎坷身世接到有相同 意境的〈為了十萬塊〉,接著以男主角因為身體健康狀況不佳引入第一次的廣告,廣告 結束後,貴寶先重申了一次藥品的訂購專線,又接著講述劇情,講到男女主角感情只羨 鴛鴦不羨仙後又接唱了同有「鴛鴦」的〈新鴛鴦蝴蝶夢〉,曲畢再次以女主角身材不佳 引入第二次的廣告,相同的在廣告結束後重申產品的好處,加深觀眾印象才又續講故事,

最後再以主角肝的狀況不佳進到最後一次的廣告,此集的結束也不同以往會整理出一個 結論,而是以「咱們的故事很精采,藥品很厲害,欲知故事,明天繼續收看。」作結。

從這集可以看到,開場曲唱回原版的【狀元樓】,主講的貴寶風格由平時的可愛轉 為穩重,講話的音調也更有情緒起伏,唱歌則改為全由珠寶負責,兩人的對話與 Nono 的武場配合更頻繁,節奏緊湊。在社會大環境由農業轉向工業社會時,大眾娛樂也從劇 場轉向電子媒體,在這些媒介轉變中一直存在的便是廣告,因此《鐵獅玉玲瓏》採用了 賣藥團的廣告形式,在節目進行中穿插馬世莉與 Nono 的賣藥廣告,讓觀眾回味其中。

三、唸歌仔

在臺灣,用閩南語表現的說唱藝術就是「唸歌仔」,但「歌仔」一詞,有廣義及狹 義之差別,廣義的歌仔是指閩南語歌仔簿中所收錄的所有閩南語通俗音樂,它包括了大 量的閩南語民歌、小調和雜歌,以及作為說唱曲藝基礎的「歌仔」;狹義的「歌仔」是 指有說有唱,作為曲藝基礎的敘述性「唱本」,後者較接近此章節要探討的唸歌仔類。

說唱音樂,臺灣民間都叫做「唸歌」。所謂「唸」,自然是接近語言聲調的,也 就是相當於「說唱」的「說」;而所謂的「歌」,自然是包含較多「唱」的成份。因 此,「臺灣唸歌仔」亦稱「臺灣說唱」。所以「唸歌仔」就是「半說半唱」、「說中帶

53

唱,唱中帶說」或「似唱似說」的說唱音樂。67

由此可見唸歌仔的出現是自然而隨興的,又因表演形式是「自彈自唱」,這種特性 讓唸歌具有隨時隨地演出之便利,一把月琴或胡琴在手,便可席地而唱或沿街走唱,說 唱藝人將市井小民們生活上的遭遇、感受,用閩南語演唱,藉著語言聲調吟唱出一首首 的歌謠,說盡人間事,唱出滄桑史,在沒有電視的年代,聽唸歌仔是人們的休閒娛樂,

也因為面對的聽眾,男女老少不分,選唱的題材勢必也要因人而異、因地制宜,說唱藝 人受限於當時社會的教育程度與專業素養,通常較不著墨於歌謠的結構與技巧,憑直覺 用心傳唱,往往能比作家寫作的文學作品更深入大眾內心,用口語的唱詞、自然樸實的

也因為面對的聽眾,男女老少不分,選唱的題材勢必也要因人而異、因地制宜,說唱藝 人受限於當時社會的教育程度與專業素養,通常較不著墨於歌謠的結構與技巧,憑直覺 用心傳唱,往往能比作家寫作的文學作品更深入大眾內心,用口語的唱詞、自然樸實的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