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間接指涉論 (Indirect Reference)

2.4 閩南語變調範域研究 (Tone Sandhi Domain of TSM)

2.4.2 間接指涉論 (Indirect Reference)

支持間接指涉論的學者對調群的看法與持直接指涉觀點的學者相反。例

如,Inkelas 和 Zec (1990) 討論陳淵泉的調群構成 (見 (16b)),認為應以韻律單位 來解釋調群。此外,陳淵泉 (Chen 2000) 參考林若望 (Lin 1994) 及蕭宇超 (Hsiao 1991, 1995) 的觀點,修訂調群規則,認為其為音韻詞組 ,將討論回歸間接指涉39 的範疇內。持間接指涉論的主要學者為蕭宇超,其將調群以韻律觀點詮釋,認 為調群實為韻律單位,非句法單位。

2.4.2.1 蕭宇超:⾳韻詞組 (Phonological Phrase)

蕭宇超以 Inkelas 和 Zec (1990: Introduction) 對調群的討論佐證,認為閩南 語的變調規則運作於韻律範域中,而非句法範域 (Hsiao 1991)。其從變調範域和 語法單位的不同步 (Non-Isomorphic, Mismatch) 證明,閩南語的調群並無法對應 句法單位,如 (19):

陳淵泉對⾳韻詞組的參數定義為:{Right, Xmax}, Xmax not lexically governed (Chen 2000) 39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9) 調群與語法單位邊界不同步

鳥 鼠]NP 濟 甲]C 阮 某]NP 咇 咇 掣]VP]CP (老鼠多到我老婆 niáu -tshí tsuē kah gún bóo phı̍h-phı̍h-tshuah# 全身發抖) mouse many COM my wife shiver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Hsiao, 1991: 146)

例句 (19) 中,共有三個調群 1[鳥鼠]# 2[濟甲阮某]# 3[咇咇掣]#。其中第二個調群 (Content Word) 並選擇性地 (and / or) 加上一個或數個功能詞 (Function Word)。其 以代名詞 (Pronoun) 及分類詞 (Classifier) 為證,說明調群並不僅為兩個邊界符號 間的區間範圍 (Span),而需考慮單位內的功能詞 (代名詞及分類詞) 會產生附著

蕭宇超指出,⽂讀 (Literary Expression) 和俗諺 (Folk Proverb) 中,屬節律範域 (Metrical Domain) 的⾳步 (Foot) 也可界 40

定變調群組。此時語句有兩種變調⽅式,因為韻律範域與節律範域重疊並互相⼲擾。當變調違反⾳韻詞組的定義時,

調群等於節律範域: (1) # 出現於附加語 XP 右端 (例:窗邊 #⽉娘 #) 、 (2) # 未於非附加語 XP 的右端出現 (例:情深 # 似海 #) 及 (3) 調群邊界於 XP 內部出現 (例:報答 #恩情 #) 。 因此論⽂探討⼜語變調,暫省略不談。詳參蕭宇超⼀⽂

(Hsiao, 1991: 148-168, 174-183)

語化 (Cliticization),其提出相關規則 (21) 解釋此現象。例如,不同於普通名詞,

代名詞附著語 (Pronominal Clitic) 無法獨立形成一音韻詞組 (Hsiao, 1995: 72),實 際例子如 (22) 所示:

(21) γ-附著語化 (γ-Cliticization)

一功能詞 γ不可往右附著 (Cliticize),倘若 (a) 和 (b) 為真:

(a) γ為一語法上具分支 (Branching) 的 XP 之主要語 (Head) (b) γ包含該 XP 最右側的音節

(譯自 Hsiao, 1995: 82)

(22) 傳統調群:附著語不可為音韻詞組

我]NP 的]C]CP 罐 頭]NP guá ê kuàn-thâu

1S POSS. can-head

___________________]#

(Hsiao, 1995: 81)

例 (22) 中,雖「我NP」為一最大投射 NP,但因其在語法單位的分類上屬於一附 著語,無法與其後的三個音節形成一調群,故右端未出現調群邊界;而「我的

CP」則為名詞詞組「罐頭NP」的附加語,其右端亦未出現調群邊界。以此為証,

可知調群除不可為附加語外,亦不可為一附著語。其重新制定閩南語調群的定 義後如 (23):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3) 音韻詞組 (Phonological Phrase, ϕ)

音韻詞組 = < ]#, XP-a ^ -c>

其中 -a = 非附加語 (non-adjunct), -c = 非附著語 (non-clitic) ] = 右邊界, ^ = 與

(譯自 Hsiao, 1995: 83)

根據 (20) 的定義,閩南語的變調於一韻律單位中運作;承襲邊界參數的概念,

(23) 的規則則說明,閩南語的變調範域為音韻詞組 (ϕ),兩個音韻詞組邊界之間 的區間範圍 (Span) 便為調群。而此音韻詞組以最大投射 XP 的右邊界定義,但 此 XP 不可為附加語及附著語 。41

「阿媽上愛聽音樂」一句,若依照 (23) 的定義分析,預測的調群和陳淵泉 的調群構成 (Chen 1987, 1992) 相同。唯此時調群不再為句法單位,屬於韻律單 位中的音韻詞組,需表示成 (24):

(24) 以音韻詞組劃分調群

阿 媽]NP 上 愛]AP 聽]V 音 樂]NP]VP (奶奶最愛聽音樂) a -má siōng ài thiann im -ga̍k

grandma most love listen-to music _______)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ϕ

除韻律音韻學的詮釋,蕭宇超 (2000) 持非派生觀點,從優選理論角度討 論,認為調群為聲調制約 (Tonal Constraint) 與韻律制約 (Prosodic Constraint) 同時 作用的結果。其透過對應理論 (Correspondence Theory) 說明,語法為句法、韻律、

! 蕭宇超對最⼤投射語的定義為:一主要語 (Head),以及所有其管轄 (Govern) 的單位。其⽂提到,雖然句法學家對於 41

最⼤投射語的範域有諸多看法,但⾳韻學家從「主要語—補語」間的關係著眼,衍⽣出此定義 (Hsiao, 1991: 144)。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音韻三層次間的對應,由此支持調群應以韻律介面解釋。其所提出的制約排序 為:Ident-T-R, *T2/D, AlignP-R >> Ident-T, AlignP-L, *ProsSt,為傳統調群所遵

循的制約排序。

(25) 為文獻整理,列出學者們採納的不同參數,由此亦可看出調群屬性 有所轉換。

(25) 調群文獻整理

從直接指涉論到間接指涉論,調群起初被定義為句法單位,而後

轉為韻律單位。但調群形成並未悖離理論原則,仍參考句法訊息形成。本文延 續此原則,以韻律單位定義年輕世代的「新調群」。並將蕭宇超所提出的音韻 詞組 (23) (Hsiao, 1995: 83),視為「傳統調群」的定義,由此出發,比較「傳統 調群」與「新調群」的異同。以下第三章介紹語料庫及呈現新調群的實例。

學者 語法訊息參數 調群屬性

音韻句法 互動論點 鄭良偉 區辨詞類 (NP, VP, S, Sentential AdvP)

句法單位 直接指涉 陳淵泉 最大投射 區辨附加語 C-統制

蕭宇超 最大投射 區辨附加語 區辨附著語 韻律單位 間接指涉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