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阻力訓練與有氧訓練對能量代謝之影響

一、能量代謝之意義

人在一天當中一直不斷消耗能量,在靜止和平常活動都會產生能量 的代謝,主要由安靜時的代謝率、飲食生熱效應及身體活動熱效應等三 個部分所組成。

二、安靜代謝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

安靜代謝率是維持人們生命泉源所需之能量,同時在所有能量代謝 中比例佔最高的一項,約佔一天總能量消耗的 60~75%。安靜的能量通常 以基礎代謝為代表,安靜代謝率是指在清醒 (awakening) 、靜臥

(supine) 、空腹 10-12 小時 (fasting) 、攝氏 20 度等條件下,單位時間內 維持人體最基本的各種生理活動,例如:呼吸、血液循環、細胞新陳代 謝、腺體活動和維持體溫等,所需消耗的熱量,大約佔每日總消耗量的 60-75% (Groff, 2000) 。

個體的安靜代謝速率與身體組成有關,而個體會隨者年齡的增長、

性別與身體活動型態而有所不同,其它是交感神經系統活動、甲狀腺素 活動和鈉鉀幫浦等,會造成個體安靜代謝速率的不同 (Poehlman, Melby,

& Goran, 1991) 。隨著年齡增加,人體的安靜代謝率會漸漸遲緩,每十年 約減少2-3%,造成安靜代謝率減少的原因是非脂肪質量流失 (Poehlman,

Arciero, & Goran, 1994) 。由於非脂肪質量的流失,導致一些新陳代謝的 併發症,如自食其力的能力變差,能量消耗與葡萄糖耐受度減少

(Beaufrere & Morio, 2000) ,這些情形都會使人體的活動能力變差進而產 生不愛運動。

三、有氧訓練與阻力訓練對能量代謝之相關研究

人類在從事任何一項運動需要藉由有氧氣的參與促使能量物質的代 謝,例如:長時間有氧訓練、低強度的耐力性運動項目等。有氧代謝的 定義為運動時間超過十分鐘以上,主要的能量來源是經由有氧代謝的路 徑 (Skinner 與 Morgan, 1984) 。訓練負荷強度和時間往往取決於能量代 謝,負荷低、次數多的訓練偏向肌耐力的增強,操作的時間較長,能量 來源為乳酸代謝或有氧代謝系統(蔚順華,2000)。肌肉是儲存能量的場 所,也是活動性相當大的肌肉組織,若一個男性增加一磅的肌肉量,一 天的安靜代謝就會多50 卡,能量代謝一磅則是脂肪 25 倍 (Ellington Darden, 1995) 。Poehlman, Gardner, and Ades (1992) 研究顯示,受過肌力 訓練的年輕男性之安靜代謝率比未受訓練者高出於5%,然而女性身上卻 看不出同樣的效果(Ballor & Poehlman, 1993)。Thornton et al. (2002) 的研 究讓受試者進行高低不同強度的阻力運動,兩種不同強度阻力運動的作 功量接近,在運動後分別測量0~20 分鐘、45~60 分鐘及 105~120 分鐘的 VO2,研究結果發現,高強度阻力訓練後,每一階段中 EPOC 的量皆顯 著的高於低強度阻力運動(p<.05)。

第五節 阻力訓練與有氧訓練對最大肌力之影響

一、最大肌力之意義

最大肌力最顯著之意義是可藉以提升爆發力,由於爆發力=力量×速 度,力量越大,則爆發力產生就越大;最大肌力訓練法可以徵召大量的 快縮肌,提高激發頻率、提升神經控制肌肉的效率,刺激肌肉的最大適 應程度(林政東,2004)。Schmidtbleicher & Haralambie (1981) 和

Schmidtbleicher & Buehrle (1987) 認為傳統的高阻力重量訓練可以提高肌 力和爆發力,從神經方向的改善爆發力和速度。

二、最大肌力之相關研究

一般我們在實施人體肌肉能力檢定上,上半身的肌力通常是以仰臥 胸推舉 (bench press)來測量,而下半身的肌力是以蹲推瞪(leg press)來測 量 (Rojer & Thomas, 2004) 。Thomas 等 (2000) 認為實施最大肌力測驗 時,測定10RM 的值來推估或預測 1RM 力量是次佳的選擇,只要能做出 正確的測驗動作,此種方法幾乎適用於所有運動員。Abadie & Wentworth (2000) 以 30 名前一年內未受過重量訓練的女大學生為研究對象,以身 體密度、體脂肪百分比、安靜時心跳率、心收縮壓以及舒張壓與 5- 10RM 次最大肌力來做為仰臥推舉、肩上推舉以及膝伸展之 1RM 最大肌力預 測,研究結果發現人體生物參數皆未進入預測公式之內,其單單 5- 10RM 的次最大肌力為最佳預測 1RM 最大肌力之變項。Mayhew (1992) 等人 以70 名男性大學與 101 名女性大學生,分別進行 1 分鐘的非最大肌力 (1RM 的 55%到 95%重量)仰臥推舉(bench press)次數測量,並利用不同負 重的反覆推舉次數,計算出受試者的 1RM 的負荷重量,結果發現,這種 1 分鐘的反覆推舉次數測量,可以有效的評估受試者的仰臥推舉最大表現

三、最大肌力之益處

一般我們從事規律的肌力訓練能幫助增加肌肉量,提高身體的新陳 代謝率;能快速的燃燒熱量降低體重,減去多餘的體脂肪,雕塑完美的 身體曲線;可以預防骨質流失,增加骨質密度,尤其是對停經後的婦女

(侯堂盛、林晉榮,2006;陳順泉,2005)。擁有良好的肌力,有助於日 常生活中可促進工作的效率,給人充滿精神活力的感覺,更可以擁有強 健的體格,自然增加了自信,改善生心理的健康(黃欽永,2004)。綜合 上述,肌力無論在預防運動傷害或應付緊急狀況時,肌力在我們日常中 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因此有較佳的肌力可以避免減緩身體上之傷害 發生。

第六節 文獻小結

綜合上述的研究,阻力訓練與有氧訓練對於身體組成、能量代謝和 最大肌力皆有顯著提升,且阻力訓練與有氧訓練(固定式腳踏車)介入對身 體組成其肌肉重和骨質重有明顯增加,BMI、脂肪重、體脂肪百分比和腰 圍比有明顯減少;因此,阻力訓練與有氧訓練運動訓練皆可改善身體組 成、BMI、體脂肪率、腰臀圍比等顯著下降;能量代謝與肌力訓練有助於 強化肌力、增加骨質密度、預防運動傷害、提升能量代謝以及促進新陳 代謝的提高

第參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實驗時間與地點

一、訓練前身體組成分析儀和能量代謝檢測日期:民國 102 年 9 月 24 日。

二、阻力與有氧訓練前檢測日期:民國102 年 9 月 25 日。

三、訓練後、身體組成和能量代謝檢測日期:民國102 年 11 月 5 日。

四、訓練日期:民國102 年 10 月 1 日起至 102 年 12 月 1 止,共八週。

五、阻力與有氧訓練地點:國立屏教育大學重量訓練室。

六、身體組成分析和能量代謝檢測地點: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運動生理實 驗室4F。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測量項目為身高、體重、身體組成、能量代謝、最大肌力之數 據。

一、健康狀況調查表

實驗前調查必須先了解受試者過去的疾病及治療紀錄等部份,排除 健康狀況不良者或有服用藥物等不適合本研究之受試者。

二、受試者同意書之須知

必須讓受試者瞭解本研究目的、流程以及實驗之安全性等注意事 項。受試者能夠完全瞭解本實驗整個流程後,並讓受試者填寫基本資料 以及同意書。

三、身高體重計

(一)測量儀器:電子式身高體重測量儀器測量身高、體重,(如圖一)。

圖一 電子式身高測量儀 (二)測量方法:

1.受試者測量身高、體重前 2-3 小時禁止進食、喝水以及劇烈運動,以減 少誤差。

2.受試者必須穿著運動服裝,並脫鞋襪後,請受試者站上身高體重器測量。

四、身體組成分析測試

(一)以身體組成分析儀 (In Body 720 型,the precision body composition analyzer, Biospace) 測量體脂肪率與身體組成,(如圖二)。

圖二:In Body 720 型身體組成分析儀 (二)測量方法:

1.受試者在進行測量身高、體重前一小時禁止進食、喝水以劇烈運動,以 減少誤差。

2.受試者必須穿著運動服裝,並脫鞋襪以及身上金屬物等,請受試者站上 身體組成分析儀測量。

3.先將受試者基本資料輸入電腦後,請受試者準備就緒,站上生物電阻分 析儀後,雙手握住兩邊的電極握把並同時將四指與大拇指握上金屬電 極,雙腳站立於儀器上足型電極板上,將雙手自然輕鬆放下大約以一個 拳頭的距離,再由儀器分析身體組成各項數據。

(三)記錄方法:生物電阻分析儀內附測量標準計錄並輸出報表。

五、能量代謝檢測

以電動跑步機配合 Bruce 測試流程監測心跳率達 150 次的負荷(如圖 三),受測者需要戴上氣體分析面罩再貼上心電圖貼片監測心率,開始在 跑步機上依其速度和坡度漸進的增加進行能量代謝的測試。能量代謝檢 測方式:1.受測者在跑步機上進行跑步其心跳率達 150 次後停止Bruce

後,讓受測逐漸緩和 30 分鐘;2.觀察受測者的心跳率已達到運動初期的 心跳率,就停止電動跑步機運行;3.主要觀察三個部份:運動初期能量 代謝、PWC 達 150 次能量代謝和運動恢復期能量代謝等三個。

如圖三:能量代謝測量 七、心跳率監控

(一) POLAR 監測:監控在運動中個人是否達到 150 次心跳率。(如圖四) (二) 測量方法:

1.受試者在進行固定式腳踏車運動時,配戴 POLAR 監控是否有達到一定 的強度。

2.每一位受試者在進行固定式腳踏車運動時,必須保持一定的距離,避免 互相干擾,如圖五。

如圖四:POLAR 監測器 如圖五:固定式腳踏車運動 四、實驗設計

(一)準備期

在實驗前先篩選受試者基本資料,並且確認參加本實驗者、填寫個 人基本資料、受試者同意書、健康狀況調查表及確定無任何疾病,讓受 試者完全瞭解實驗整個過程與目的,受試者必須了解操作阻力訓練器材 的注意事項,再進行分組前測、後測。

(二)組別訓練

本研究隨機分派至為三組,分別阻力訓練組、有氧訓練組(固定式腳 踏車)及控制組;訓練時間為 2 個月共八週。

(三)訓練計畫 1. 阻力訓練組:

訓練期為八週,採取每週 3 天的運動訓練方式,為一、三、五,共 3 天的訓練,運動強度為最大肌力60-70%,阻力訓練依照美國運動醫學會 (ACSM)所建議的運動處方,每次二組、八個動作包含身體的各大肌肉 群,每一個動作做10-15 次反覆,訓練動作包含大腿內縮肌、三角肌後拉、

蝴蝶式擴胸、臥姿腿部彎曲、大腿伸踢、肩部向上推舉、坐姿向前推舉、

坐姿向下推舉等。

2.有氧訓練組(固定式腳踏車):

訓練期為八週,採每週 3 天的運動訓練方式,為一、三、五,共 3 天的訓練。固定式腳踏車有氧訓練強度為低強度,維持在最大心跳率 45~59%,40 分鐘的訓練、5 分鐘熱身(每分鐘踩踏頻率 40~50 轉)、主要 運動30 分鐘(每分鐘踩踏頻率 50~60 轉)、5 分鐘緩和運動。

3.控制組:

受試者在八週內除了平常生活型態之外,未從事額外的運動訓練。

第四節 實驗流程與方法

測驗前必須先告知受試者整個實驗流程以及注意事項,請受試者填寫 實驗同意書、健康狀況調查表,並且請受試者在接受前測、後測實驗時

測驗前必須先告知受試者整個實驗流程以及注意事項,請受試者填寫 實驗同意書、健康狀況調查表,並且請受試者在接受前測、後測實驗時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