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2 隨機邊界模型相關文獻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

2.2 隨機邊界模型相關文獻

Aigner et al. (1977) 和 Meeusen and Van Den Broeck (1977) 首先從橫斷面資 料架構下,提出隨機邊界模型之概念,模型設定如下:

其中 為產出, 為投入要素向量, 即為隨機邊界模型特有之組合誤差項,

含有隨機誤差項 及無效率項 , 代表生產過程中非人為可控制之干擾因素,

假設為雙邊常態分配,而 則為生產過程中發生之技術無效率,導致產出減少。

因此 必須假設為非負值,例如半常態分配。

而隨著計量模型的發展,後續出現縱橫資料 (panel data) 模型,此資料包括 多個廠商多個觀察期間的樣本觀察值,比起早期橫斷面資料,蘊含較多訊息。Pitt and Lee (1981) 提出了隨機效果模型,將 Aigner et al. (1977) 之隨機邊界模型擴 展至縱橫資料架構下,此模型設定為:

假定廠商之無效率項為非時變性 (time-invariant),亦即同一廠商之無效率表現是 不隨時間變動的,僅在個別廠商間有所區別;Schmidt and Sickles (1984) 則提出 了固定效果模型,相對於隨機效果模型將 設定為隨機變數,固定效果模型將 視為待估計參數,其設定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

無效率項估計式 則為 ,在此模型中,由於無效率項是透過

各廠商之截距項相互比較得出,因此必存在一最小截距項 ,即相對最有效率之

廠商,其效率值為 ,其餘各廠商的效率值介於 0 與一之間。

上述之隨機效果模型及固定效果模型,皆設定廠商之效率不隨時間改變,但理論 上隨著經營期間的增加,有可能會產生技術變化或學習效果而使經營效率改變,

如此一來非時變性之無效率項假設顯得不甚合理。

為了將廠商之學習效果或技術變化之現象納入模型考量,Cornwell et al.(1990) 將 Schmidt and Sickles (1984) 模型內之截距項 重新設定為時間趨勢之二次函 數,即 ,意即隨著時間趨勢二次項係數 正負號的不同,

廠商之技術變化可能有先增後減或先減後增之差異。

Battese and Coelli (1992) 則提出下述隨機效果模型之延伸,考慮無效率項之 時變性:

此模型中,無效率項 為一包含時間趨勢項之函數; 為待估參數,當 時,

代表無效率表現會逐年遞減,技術效率隨時間經過逐年上升,存在正面學習效果;

當 時,代表無效率表現會逐年遞增,技術效率隨時間經過逐年退步。

Kumbhakar (1990) 則建議可將無效率項 設計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

,Lee and Schmidt (1993) 則建議將無效率項 設定為時間虛擬變數 之函數,即 ,而 ,但相較於前兩模型之設計,在此 模型中當觀察期間 T 越多時,模型待估參數 也會跟著增加。

上述之隨機邊界模型,皆隱含了廠商條件為同質性 (Homogeneous) 之假設,

但實際上,各廠商卻是處於異質性 (Heterogeneous) 的營運環境,即便是在相同 生產條件、相同規模、相同投入水準的兩廠商,最終產出仍可能不同。此生產水 準之不一致並不能完全歸因於經營效率之表現差異,往往是由於外部環境因素或 其他異質性條件之影響。Battese and Coelli (1995) 根據此概念,將無效率項設計 為環境變數之函數,藉此將異質性影響納入隨機邊界模型中,模型設定為:

其中 即為外部之環境變數向量,代表廠商之無效率表現 會受到環境變數 之影響;此模型除了考量廠商異質性,同時也考慮了無效率項之時變性,與 Battese and Coelli (1992) 不同之處在於,此模型並未對無效率項之時變趨勢做出假設,

廠商在觀察期間內之無效率變動並非一定為遞增或遞減之型式。

Caudill et al. (1995) 提出另一種廠商異質性之考量方式,認為廠商之無效率 項可能存在異質之變異數,成為:

其中 通常設定為與廠商規模有關之環境變數向量,並進而影響廠商之無效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

項變異數;Hadri et al. (2003) 則認為不僅無效率項 會存在異質變異數,對稱 誤差項 也會存在異質異質變異數,模型修改為:

除了將對稱誤差項加上異質變異數假設外,Hadri et al.(2003)也認為對稱誤差項 是受到規模環境變數 影響,無效率項 則是受到管理面環境變數 之影 響,而與 Caudill et al. (1995) 之模型有所區別。

Tsionas (2002) 認為將廠商之異質性會影響投入要素的係數值,即:

其中 即為投入要素 的係數向量,並假設為多維常態分配,因此在投入資料

個數上升時,多元常態變異數矩陣 之維度會上升,而使 之分配結構難以估

計。根據此模型,Huang (2004) 假設僅有部分投入要素的係數值會受到廠商異質 性影響,模型設定須改為:

代表會受廠商異質性影響之投入要素,其對應之參數向量 則假設平均數為 0 之多元常態分配。另外,Tsionas (2002) 及 Huang (2004) 分別假設無效率項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

分配為指數分配及伽瑪分配下進行模型模擬。

Greene (2005) 有別於以往之隨機邊界模型,將廠商之異質性直接納入截距 項參數,容許模型同時包含固定效果與技術無效率項,稱為"真實"固定效果隨機 邊界模型 (true fixed effect 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TFESFA),其模型設定為:

此模型同時考量了廠商之異質性以及無效率項之時變性,且並不需對無效率項之 時變趨勢做假設,由於此模型所需假設較少,因此能對各廠商做出較為客觀及合 理之效率評估。

然而,實證上 Greene (2005) 之 TFESFA 模型若使用虛擬變數代表固定效果,

往往在觀察期間過少時易受到擾攘參數問題之影響,而使估計式存在偏誤。Wang and Ho (2010) 將環境變數之影響納入 TFESFA 模型中,並將無效率項分配假設 加以修改,成為:

透過此一修改後,上述之模型便能利用一階差分法或組內估計法等模型轉換來解 決擾攘參數問題,並導得其模型概似函數。

綜觀隨機邊界文獻之演進,可以發現各種考量廠商異質性以及無效率項隨時 間變異性之模型逐漸發展完備,目前以 Greene (2005) 之 TFESFA 模型較受實證 研究者的注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