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舒曼之幻想作品與其雙重性格之探討

第二節 雙重性格

老師。舒曼自七歲開始學音樂,從老師的教學中習得鋼琴鍵盤技巧與基本和聲概念,但 由於舒曼的學習能力驚人,在青少年時期已和老師程度相當,因此他便開始自學。

舒曼靠著自修學習音樂,展開他人生音樂的旅程。他善用即興作曲的才能,仔細觀 察生活中的人物,進而利用音樂微妙地刻劃出人們的動作、姿勢、說話方式和體態。正 如音樂心理分析家維拉迪米.史坦梭 (Vladimir Stassow)所形容,舒曼是「描繪人性特 徵、面容、性格、情感的音樂大師。這讓他的生活多采多姿,他將藝術視為最崇高的樂 趣。」。4 由此可知,舒曼在青年時期對於人物性格的描繪即抱有高度的熱枕,他常試 圖利用音樂將人物具象化,因此,「性格」便成為他一生創作的重要元素之一。

1832 年,舒曼寫了一本名為《大衛同盟》(Die Davidsbündler)的小說,其中兩個 角色是「佛洛斯坦」與「歐塞必斯」,「佛洛斯坦」與「歐塞必斯」是舒曼創造的兩位虛 構人物,亦為他個人雙重性格的縮影。他也常在日記裡寫下他倆針鋒相對的談話,例如 在日記裡寫著:「現在佛洛斯坦已是我的知己。在小說裡,他真是我自己的化身。」5 因 此,這兩個人物,顯示舒曼自己內在的分裂,也呈現他自我與日常生活的衝突。甚至早 在1831 年的「大眾音樂報」 (Allgemeine musikalische Zeitung)上,舒曼對於蕭邦 (Frédéric François Chopin, 1810-1849)音樂的評論,也同樣以此二筆名代表自己不同的觀點。文章 提及:

談及舒曼雙重性格的靈感來源,即是受到十九世紀文學家尚.保羅的小說—《青年 日誌》(Flegeljahre)影響,尚.保羅藉著「瓦特」(Walt)與「伍特」(Valt)一對雙胞兄弟 迥異的性格,塑造「現實」與「幻想」的兩種不同人性理念。7 舒曼藉此種理念,創造

「佛洛斯坦」與「歐塞必斯」是兩位性格迥異的人物,佛洛斯坦的性格較為熱情、積極、

外向、狂放及衝動;而歐塞必斯的性格則較為內向、消極、害羞及膽怯。

這種內在強烈雙重性格的衝擊下,舒曼將它轉化成音樂創作上的性格特色,並且大 量運用在鋼琴作品中。如作品六《大衛同盟舞曲》與作品九《狂歡節》(Carnaval, Op.9) 皆為典型雙重性格的代表作。創作於1837 年的《大衛同盟舞曲》在每一首樂曲之後都 標上“F”或“E”,“F”為 Florestan 之縮寫,所表現的是大膽衝動、直言善辯的實行家;“E”

則為Eusebius 之縮寫,所表現的是寂寞內省、敏感妄想的幻想家,此為舒曼自行標示的 性格,並期望透過音樂傳達他內心迥異的性格。另外,創作於1834 年的作品—《狂歡 節》,其中第五首與第六首作品,舒曼直接命名為《佛洛斯坦》(譜例2-8)與《歐塞必 斯》(譜例2-9),更可視為他在音樂上對於兩種性格最直接呈現的佐證。

【譜例2-8】 舒曼《狂歡節》第五首《佛洛斯坦》,第 1-4 小節

7 陳玉芸,《舒曼鋼琴代表作之研究》(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1991),15。

【譜例2-9】 舒曼《狂歡節》第六首《歐塞必斯》,第 1-5 小節

相關文件